Tags彭文苑建築師事務所

Tag: 彭文苑建築師事務所

2020實構築「Tectonic Becoming 構造詩」參展作品:山嵐居/行一建築 • 彭文苑建築師事務所

本案的設計概念啟發於在現場對圍繞著基地的自然環境與山景的一種最直接的感受, 與被賦予的感動. 基地坐落在新北市新店的山區面對一片綿延不斷的山景。彭文苑在山嵐居中重新思考生活空間中垂直向度的關係與聯結的方式,還有自然如何被引入室內與生活互動的可能性,透過捕捉窗外自然的變化來豐富生活的場所。 彭文苑事件 三層樓的住宅坐落于山坡地社區的一偶,前後高低差的地勢使然,住宅的入口是由建築的中間第二層延伸到室內。人與空間互動的動線由路面而來的水平移動到建築後側靠近山景的區域開始翻轉而垂直闊散的延伸到上下樓層的空間中。 中間層是完全開放的交誼空間,提供居住者使用上最大的自由度. 生活的空間與場域緊密的延伸並銜接著窗外的自然。空間順著一片優雅而柔軟的曲牆, 垂直蜿蜒往樓下的起居空間以及蔓延到樓上的臥房空間。這片曲牆是室內的地景呼應著窗外的山景, 是生活的動線, 也是建築的結構. 它重新界定著室內的垂直關係, 是空間的介面也是收藏自然光景變化的容器。透過映射山巒間最美的山嵐起伏以及變幻無窮的光影色澤,在室內創造隨時間變色的生活場景. 流動的時間圍繞著空間, 將生活, 時間與自然交織在一起。空間中自由流動的人的動線,創造出生活場景的使用彈性, 藉此提供使用者一個可以被重新定義使用的生活場域。 延伸閱讀:自然引入室內與生活互動的可能性,山嵐居/行一建築‧彭文苑建築師事務所       行一建築評價              

南京紫金山東麓的集合住宅社區:大魚╱行一建築 ‧ 彭文苑建築師事務所

是否存在這樣的世界:在這裡,沒有習以為常的尺度,環境才是一切構築物的參照標準。建築如雲如雨亦如樹,不是自然的隱喻,而是另一種自然。所有建築都像自然界的有機體,不再是靜⽌不動,而是隨著時間生長變化。   讓建築像作物一樣生長 行一建築 ‧ 彭文苑建築師事務所在席捲亞洲、歐美等幾大建築設計大獎之後,和理念相當的復地一拍即合。從勘查、規劃、設計到再勘查、再規劃、再設計,幾易其稿,終於選定了南京紫金山東麓約四公里的一片原生山湖,參與基地調查研究的是《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特約撰稿人李曉波教授,他稱這塊基地為:金陵之眼。 所謂「金陵之眼」,不僅因為紫金山磅礴的底蘊和高度,毋庸置疑是南京的精神圖騰。相比之下,它的自然資源更顯而易見。26萬方山林,6萬方湖泊,借由造物主之手圍合成一方絕佳的城市靜地。在南京大學朱繼業教授的調查報告裡,可以看到區域內擁有11種水域植物,119種陸域植物,8種鳥類;還生活著對環境要求極近苛刻的螢火⾍,⿊天鵝。 「因此,我們不希望它是一座放諸四海皆準的房子,而必須紮根土地,與週遭風景發生獨特的對話。」 _彭⽂苑建築師     在我們到來之前,這裡的動物自由漫步,結伴嬉戲,建築更像是一個後來客。需要⼩⼼翼翼地維持這種自然的氛圍。YUAN ARCHITECTS對待這次規劃設計,就像藝術家通過繪畫、雕塑、⽂學、⾳樂表達他們對待世界的認知一樣。鋪開生態地圖,將建築想像成一種裝置,與陽光、空氣、聲⾳,景色……產生緊密聯繫,提供一種居住在自然之間的生活型態。 在這件作品,最大的挑戰是處理城市和自然的平衡。城市是生活的容器,記錄了生活和環境的對話。因此,凡涉及到具體的生活內容,規劃師堅決地站在國際視野的立場,依託復星集團掌握的全球資源優勢,為復地紫金山東麓專案注入最頂尖的國際資源。如:法國親子度假品牌——Club Med(環湖設計了十幾項遊樂體驗)以及新加坡高級國際公寓「輝盛國際公寓」,試著傳遞一種盛行的生活方式,兼顧永續慢活和安全隱私的城市度假式生活住區。       決定顛覆一次傳統思維我們對建築師的探討經常會在風格的持續與變化上進行,材質、色系是貫穿始終的語⾔,空間之間的對話與精緻的細部是他們一直的追求。而與之不同的行一建築 ‧ 彭文苑建築師事務所,將目光放在了「人」身上。因為通常圖紙上的設計和建築模型都在誘導人們從頂部俯瞰建築,可這不是人類的視角。換而⾔之,如果不站在實際體驗建築的人群與地面行人的立場考量設計,是做不出好作品的。 「請把視線降到與地面上的行人一般。不要忘記,當建築完成後,只有鳥和上帝才從天空俯瞰建築。」 毫不誇張的說,在這裡,「人」只是生物世界中的一員,和環湖的林木;枝上的棲鳥,起伏的山丘一樣。以散落而流暢的方式佈置了19棟建築,低密、獨立、庭院、地庫;全部按照墅級的整體規劃思路。以進入風景區的感覺進入社區,為此建築材料,展示中⼼,社區入⼝都儘量低調簡單,和週遭山色湖影融為一體。   對於立面,設計師選擇深灰、淺灰的⽯材,近乎基岩般佇立。大面積的玻璃應用,設計的初衷是將建築當作了大自然的一面鏡子。而玻璃是水在立面的表達,呼應著四季更替,水波瀲灩,光影明暗,正如開篇提到的:不是自然的隱喻,而是另一種自然。   我們手中有一份數據表:綠化率接近95%,建築密度低於10%,80-400平米的花園、窗牆比約40%;建築以謙恭的身型紮根大地,窗戶讓建築學會呼吸,花園讓生活充滿詩意。設計師問了個問題:能不能像一座山丘的視野一樣,每一階每一層都有獨特的觀景體驗? 「夢想無論怎樣模糊,總潛伏在我們心底,使我們的心境永遠得不到寧靜,直到這些夢想成為事實為止。」 正如一座山丘,由低而高,地面層在樹蔭的庇護下;二層三層,被樹林、枝葉、徐風包圍;頂層專屬的屋頂花園,得以享受延綿不盡的山色、廣闊無垠的星海。設計師站在未來生活者的角度賦予了建築和風景相契合的個性,我們慶幸見證了一個理想居所的誕生。 人到了一個地方,最深刻的印象莫過於在最放鬆、最日常、沒有企圖的時候,和這份天地精神相往來的瞬間,一推門時天上的月亮,拐進院子時牆上的樹影,這種自然的狀態,只有一個家的地方可以承載。   大師的理想和情懷 上海復地不是一家複製產品線、快速周轉的房地產企業;因此更願意以開放、謙遜、適宜的態度「編織」建築。面對不同的情景和場地,做出不同的回應。進而達到對自然極大化保存與極⼩化⼲預;形成人、自然與城市之間完美的平衡。 這個建案被命名為大魚,正如整體的規劃設計一般,專為實現財富自信後追求寧靜、平和的少數人群設計,他們不隨波逐流也無須逆流而上。未來,我們會逐漸走近大魚,近距離觀摩人、自然與城市之間完美的平衡。  

水之境 Realm of Water/行一建築 • 彭文苑建築師事務所

住宅的公共空間如是一處所有住戶有匯集,交流與聯繫的主要場所。 水,象徵著生命。而水最生動而細微的律動,在節律與餘韻之間,在無形與有形之間,蘊含著升升不息,源源不斷的能量。設計衍生自水而轉化成一個蘊含水相的場域去重新詮釋一個當代居住的公共空間。 明亮活潑生動的白晝氛圍;攝影:汪德範 彭文苑建築師將不同使用機能的空間圍塑成空間的圓形主體,像是水中的石頭般,而依照使用情境的不同安置在空間中,並將其他空間完全開放融合成一個流動的場域,同時借用戶外的自然光影與景觀來創造空間的深度,營造出一個使用性多元而閱讀性豐富的公共生活場所,讓所以居住者與他們的生活可以在這空間中漫遊,交匯與融合,醞釀出最自然的偶發相遇與彼此生活的相互滲透。 概念手稿;圖片提供:行一建築 • 彭文苑建築師事務所 陽光灑進門廳;攝影:汪德範 沉靜內斂的夜光氛圍;攝影:汪德範 設計特別營造出白天與夜晚兩個截然不同的空間氛圍,讓生活的情境可以由明亮活潑生動的白晝氛圍隨著日光漸變轉換到一個沉靜內斂而讓人放鬆的夜光氛圍。讓自然的光影變化成為空間中最具生命力的元素。另外也在如現代水墨般的空間質感裡引進水、木、風與雲的元素在材質表面上,並透過巧思安排的黑色石材牆面如同湖水鏡面般倒映出空間的蒙太奇與想像力,創造出更豐富,更多層次的空間感受。 如現代水墨般的空間質感;攝影:汪德範 黑色石材牆面如同湖水鏡面般倒映出空間;攝影:汪德範 豐富,多層次的空間感受;攝影:汪德範 回家路徑是ㄧ個可以放慢, 感受生活的過程;攝影:汪德範 回家不是一條筆直而快速的路徑,而是ㄧ個可以放慢生命節奏與步伐,感受生活與沉澱心情的過程。天花板上生動的線條燈帶像是引領著每個人回家的方向,像是生命中的游行,在回家的路上透過落地窗感受戶外的中庭景觀與陽光變換的同時,可以隨時駐足在任何一個空間中與鄰居交流或與小朋友嬉戲。讓回家的過程成為生活中最豐富的感受。 生動的線條燈帶像是引領著每個人回家的方向;攝影:汪德範 作品資料 作品名稱:水之境 Realm of Water 作品地點:桃園青埔 業 主:聯上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作品類型:集合住宅公設 建 築 事 務 所:行一建築 彭文苑建築師事務所 建 築 師:彭文苑 主 持...

頂樓的休憩空間,生活之繭 The Cocoon/行一建築 • 彭文苑建築師事務所

「生活之繭」是一個專屬於業主使用的頂樓空間,彭文苑建築師企圖在這個屋頂的空間創造另一場域,一個可以過濾掉外在世界的紛擾而提供使用者一個安寧的生活空間。在這裡使用者可以專注地聆聽與感受自己內心的聲音,一個可以自我對話的空間,小而親密,由內而外。提供業主一個品酒、閱讀、聆聽與冥想的空間。

一個屋簷下的生活,光合之家╱行一建築 ‧ 彭文苑建築師事務所

彭文苑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光合之家」位於新竹,面向美麗丘林,為一對夫妻及其家庭設計。該住宅除滿足當前家庭需求,也考慮了未來30年的變化,更是提升了與自然的連接。房子由低到高布置生活、私密與娛樂空間,並在每層設有戶外活動區。屋頂將室內外空間融合,象徵家的統一。曲牆創造空間層次,分隔私密與公共領域,確保家庭成員間的獨立與互動。

模矩系統與原始生命力對話,DinoLab 恐龍實驗室展場/行一建築 • 彭文苑建築師事務所

「DinoLab 恐龍實驗室」展場空間透過鷹架「理性而機械」的模矩系統去與恐龍「原始而有機」的生命力對話。在透過鷹架的粗獷去平衡恐龍的巨大的同時,引入明暗漸層會呼吸的燈光, 在冰冷藍光的鷹架與溫暖黃光的恐龍之間,創造出一種對比卻調和的空間感。展區就像是空間中的一朵雲,與恐龍融合為一。 設計上運用鷹架與光幕作為主要的空間元素,也暗示著展場內恐龍骨骼與完整恐龍間線條與量體關係。「線性」的鷹架構築出場景的主要空間框架,而「面狀」的光幕則攀延著鷹架翻折出跳動的白色量體,圍繞著恐龍如音符般韻律的往前躍動,透過縷空鷹架與光幕塊體縫隙間的框景,循序漸進的揭露出內部恐龍的面貌。 並在展場內圍塑一條隱約的邊界,模糊內與外的區域。 彭文苑傳達人與自然以及看與被看之間對話的新可能性 在空間中劃出一條閃電般的燈帶,形成一條立體的觀賞步道,引導人們穿梭在鷹架之間,創造出高低多元的觀賞視角,讓觀者彷彿是不同大小的恐龍般注視著同伴們,提供觀者一種獨特的互動感受。 期待藉由彭文苑建築師團隊的空間規劃,能讓大人和小孩在欣賞恐龍的同時,也能有一個難忘的空間體驗。並去傳達一種人與自然以及看與被看之間對話的新可能性。 在冰冷藍光的鷹架與溫暖黃光的恐龍之間,創造出一種對比卻調和的空間感:攝影:汪德範 「面狀」的光幕則攀延著鷹架,翻折出跳動的白色量體:攝影:汪德範 「理性而機械」的模矩系統與恐龍「原始而有機」的生命力對話.:攝影:汪德範 懸浮在空間的白色量體,沿著動線跳動:攝影:汪德範 如音符般韻律的往前躍動:攝影:汪德範 展區就像是空間中的一朵雲,與恐龍融合為一:攝影:汪德範 圍繞著恐龍形成環形觀賞動線:攝影:汪德範 透過鷹架的粗獷,去平衡恐龍的巨大:攝影:汪德範 DinoLab 恐龍實驗室展場動態影片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LDfh6EfPNs 作品資訊 作品名稱:DinoLab 恐龍實驗室─雲之間 作品地點: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業 主:啟藝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主要用途:展覽空間大型建築裝置 建 築 事 務 所:行一建築 彭文苑建築師事務所 建 築 師:彭文苑 參 與 者:彭文苑、廖子澔、李明修 燈...

獨立而和諧共存,台中二重奏住宅House Duo/行一建築 • 彭文苑建築師事務所

一對各自在美國和歐洲居住多年的姊妹,一位是作曲家,另一位是平面設計師;各自都曾經在不同的城市居住過,最後移居回到自己兒時成長的城市-台中居住。 因為兩姊妹的生活和工作都同在家中的居住模式,各自都需要一個生活與工作空間可以互相共存的住所;可以共享居家生活空間但仍保有各自獨立的工作空間,在動線和空間上可以獨立而分開的使用但也可在需要時合併使用的兩種空間狀態. 居住的型態就像是二重奏的音樂,獨立而和諧共存。
- Advertisment -

Mos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