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微型建築

Tag: 微型建築

捷克建築師的巧手魔法:老舊小屋變身現代感十足的花園小木屋

捷克建築師事務所 Byró Architekti 在布拉格 Vltava 河畔,將一座老舊小屋改造成為現代化的花園小木屋「Garden Pavilion」。這座小木屋不但保有原有小屋的基地面積,更巧妙地融合了室內外空間,讓使用者可以同時享有自然美景與遮風避雨的舒適。

鐘聲響徹靜謐山海,日本吳市「称名寺の鐘撞堂」雕塑屋頂,大西麻貴與百田有希延伸積木遊戲的設計

「称名寺の鐘撞堂」位於日本廣島縣吳市阿賀地區,建於曾是海域的小鎮與山脈間。拾階而上,鐘撞堂映入眼簾,遠處則是遼闊的海景。每當鐘聲響起,似乎迴盪於山海之間,帶來無限寧靜與祥和。日本建築師大西麻貴和百田有希決定將鐘撞堂面向海洋,使鐘聲更悠遠傳遞。

對安全及及隱私的省思,墨西哥庭園裡的水晶樹屋Crystal Treehouse/Broissin

狹長的Sierra de las Cruces山脈的山腳下,是墨西哥大峽谷的西部邊界;水晶樹屋Crystal Treehouse位於這個區域,由於建築師喜歡蒐集在地歷史文化,樹屋的名字來自「chantil」和「kuaulakoyokan」兩個詞彙,在過去的納瓦特爾語(Tenochtitlan,阿茲特克帝國首都,輝煌時期墨西哥大峽谷居民的官方語言)當中,「chantil」意指是房子或房間,「kuaulakoyokan」則是「在樹頂」的意思。

浙江田野間的空間實驗,冥想守望塔/跳房子建築工作室

小塔位於一個藝術家小社區的一角。社區被竹林包圍,隱藏在一大片稻田中,社區由四棟普通的雙坡單層庫房改造而成,除了房子還有一方池塘和一塊硬地院子。社區包含了住宿、創作、展覽和就餐聚會的空間,小塔既可以作為藝術家們創作的一處精神空間,也可以作為一間特殊的客房。 ©夏至 ©夏至 ©夏至 ©夏至 ©夏至 社區被竹林包圍,小塔用看似無序實際邏輯清晰的斜撐木構系統將小屋托起架空至 6 公尺以上,為這處隱藏在竹林中的小社區提供一處高出竹林的視野。炎炎夏日,經過兩道爬梯進入小塔,隨處都可以感受到夏天的風穿過,舒適且讓人有避世之感。 ©夏至 ©夏至 ©夏至 ©夏至 ©夏至 在這座架高3.2公尺x3.8公尺隱世小屋中隱含著三種視角,一種對著稻田的大視角,一種對著天空的冥想視角,一種對著小院喝茶的扁長視角,可以平視窗前松林,俯瞰池塘。三種視角也決定了小塔的基本外觀和配置。 剖面圖 ©夏至 ©夏至 ©夏至 ©夏至 小塔內用一道牆將空間劃出了內外,形成了兩種氛圍兩種體驗,一半內向一半開放,一半陰翳一半明亮,一半冥想一半守望。 ©夏至 ©夏至 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小塔基本完工,而社區改造只完成了 80%,目前處於停工停用的狀態, 也許這剩下的 20%便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而現實的缺陷意外地讓小塔成為了一處絕對純粹的精神空間。 作品資訊 作品名稱:冥想守望塔 作品位置:中國浙江湖州 建築設計:跳房子建築工作室 完成年份:2019年 總樓地板面積:12平方公尺 主持建築師:王田田、羅雅琴 攝影師:夏至 結構顧問:謝利輝 施工管理:陳浩、崔文斌 施工團隊:嚴建海團隊 草圖 整體平面配置圖 平面圖 立面圖 剖面圖 剖面圖 結構模型

法規決定形式,斧山「讚」的房子/moc Architects

由於基地面積很小,而且是要出租使用,因此韓國建築師moc Architects在設定設計條件時做了一些更動,第一個條件是要以最多樓地板面積進行設計,由於是住宅區,只能使用基地面積的60%(24平方公尺),並且為了使鄰近土地得到日照,必須在基地北向保持一定距離。 有別於「Form Follows Function」,這棟像是「豎起大拇指」算是「Form Follows Regulations」,建築形狀其實是來自建築法規檢討的結果,樓高最多可達九公尺,而第四層則斜切一半以上,以抵消狹小的空間感,在道路上可見大多數的建築量體在高處退縮似乎都是受此限制,建築師希望藉著形式反映法規,並以斜線來創造獨特的外觀及內部空間。 一般而言,在韓國為了降低造價而在外牆面使用油漆粉刷,但又會降低隔溫的效率,糟糕的是,隨著時間過去,許多建築物經常遇到油漆表面污染或平整度問題,在找尋了各種外牆材料後,由於易於維護並與小型建築物相匹配,建築師決定採用瓷磚面。 大多數商業建築都喜歡使用大面開窗,但考慮到周圍房屋尺寸以規劃窗戶的位置和大小,尤其是將窗戶與外牆瓷磚面安裝在同一側,可以得到較為寬敞的室內空間,瓷磚與開窗尺寸完美契合,結合玻璃的光滑面,營造出小巧而精緻的外觀。 最大的設計挑戰是要在約23平方公尺的樓層面積中,將樓梯面積最小化,預計不會有太多使用者,傳統的樓梯形式因為所佔面積太大,必須有些手法為其瘦身;首先,將樓層高度設置為3公尺,就不必在當中設置平台,為了減少樓梯的體積,採用12mm厚的金屬板,取代RC樓梯。雖然半徑為90公分的旋轉樓梯可能有點不舒服,但卻是最大化空間的最佳方案,建築師希望,感覺到窗外天氣和欣賞銀杏樹成為住在這裡的優點。 除公共區域外,想要使較低樓層的約16.5平方公尺的商業空間在視覺上看起來更大,一樓的正面及背面都設置大窗戶,從路上可以透過兩片窗戶看到建築後面的擋土牆,會比在街道上看到牆壁的感覺要深得多。此外,還設計了一個大窗戶,以充分利用與臨房之間的空間,根據建築法規,房屋必須在一樓分隔。雖然實際可用的室內面積約為16.5平方公尺,但除了建築面積外,其餘土地也充分利用,因此包括外部空間可使用近33平方公尺的空間。 三層至四層的兩層一室公寓由位於三樓的起居室和廚房以及位於四樓的獨立臥室組成。 第三層是主要的居住空間,在邊緣上有一扇大窗戶可眺望街道,而不是在起居空間正前方開窗,以確保建築物和面向建築物的私密性。 日間可享有充足的陽光,晚上則能欣賞落日和繁華燈光,由於日照法規限制,四樓大約有9.9平方公尺的空間用作臥室,與三樓的起居室區隔,住戶在清晨醒來,打開面對寬闊露台的大窗戶,享受早晨的清新。 作品資訊 作品名稱:豎起大拇指的房子 作品位置:韓國斧山 建築師:moc architects 總樓地板面積:247平方公尺 竣工:2019年 攝影:Sangin Nam 主持建築師:Shin Ju-young, Hwang Hyun-hye 設計團隊Heeyoun An, Naeun Song 營造廠:Wooeun Construction, Heayoung Hyun 1F平面圖,韓國斧山「豎起大拇指」的房子/moc Architects 2F平面圖,韓國斧山「豎起大拇指」的房子/moc Architects 3F平面圖,韓國斧山「豎起大拇指」的房子/moc Architects 4F平面圖,韓國斧山「豎起大拇指」的房子/moc Architects 立面圖,韓國斧山「豎起大拇指」的房子/moc Architects 剖面圖,韓國斧山「豎起大拇指」的房子/moc Architects

設計:為了愛犬 Architecture for Dogs 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展出 2015年8月8日~10月11日

日本平面設計大師原研哉於2011年發起策劃,邀請Atelier Bow-Wow、伊東豊雄MVRDV、馬岩松、隈研吾、Konstantin Grcic、妹島和世、TORAFU ARCHITECTS Inc.、內藤廣、阪茂藤本壯介、Reiser+Umemoto、原設計研究所及原研哉本人共14組國際明星建築師、產品設計師、交互設計師,根據不同 品種的狗狗為其設計居所的項目「設計:為了愛犬」展(Architecture for Dogs)於2015年8月8日-10月11日登入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

Olafur Eliasson 邀你與建築師們共同集思廣益 用樂高積木打造自己的都市

來自冰島的藝術家 Olafur Eliasson 與紐約高線公園(High Line)合作舉辦一項「集思廣益計畫The Collectivity Project」,像是展覽又像是裝置藝術,更可以說是集體創作的活動,動用上萬顆樂高積木,邀請民眾與建築師們一起創作,在十二米長桌上堆砌出一片純白 的都市風景。

Takanori Aiba 相羽高德之微型建築 小盆栽看到奇幻大世界

日本藝術家Takanori Aiba (相羽高德)於1953出生於日本橫濱,從1978年起開始擔任插畫家,他的系列作品曾長期刊登在日本潮流雜誌POPYE上長達十年之久,1981年起開 創自己的公司,專為建築空間帶來設計概念與藝術指導,2003年起開始結合建築與藝術進入立體世界,陸續推出精美的手工盆栽建築作品。 這些亭臺樓閣的作品參照了不少日本盆景的元素,在小小空間內呈現出奇幻大世界,Takanori Aiba 運用紙板、塑膠片、膠水和粘土等日常手工材料,製作出層層壘疊的塔樓、樹屋和燈塔甚至是米其林寶寶等建築,將充滿科幻與玩樂氣氛的微縮世界呈現在世人眼前。 Takanori Aiba - 盆栽建築 01 Takanori Aiba - 盆栽建築 02 Takanori Aiba - 盆栽建築 03 Takanori Aiba - 盆栽建築 04 Takanori Aiba -...
- Advertisment -

Mos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