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2050願景計畫 TAICHUNG 2050
國際各城市的發展現況,隨著產業結構、氣候環境快速變遷等而面對嚴峻的挑戰,許多城市因而提出超前的願景計畫,擘劃城市未來的發展藍圖。
臺中市於2020年8月啟動「臺中二○五○願景計畫」,以前瞻的方式建構臺中新未來,打造臺中成為幸福宜居城市新典範。
「你想過臺中三十年後,會是什麼樣子嗎?」相信不少人對此都有過自己的想像與期待。在思考城市未來的走向與發展後,臺中市府盤點資源、超前部署,推動「臺中二○五○願景計畫」,希望研擬未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藍圖,讓臺中持續進步、接軌世界。
不同於過往多由官方召集專家團隊規劃願景藍圖,此次臺中二○五○願景計畫採取「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多元規劃方式,希望廣納各方意見,帶動市民關心、參與,共同規劃出屬於大家的未來城市。
其中「由上而下」是籌組專家顧問團凝聚共識,再由市府的顧問團大會收斂各局處建議,擬出具體可執行的方法。「由下而上」則是透過問卷蒐集市民關心的議題,並啟動臺中二○五○願景小巴巡迴等方式邀請市民發聲。未來更將推動願景規劃設計競賽、城市系列講座、國際論壇等,激盪出多元的未來想像。
從產業到文化,形塑新的生活樣貌
據二○二一年二月推動二○五○願景計畫市民問卷階段調查結果,「舒適的居住環境」以七七%的得票成為市民對臺中最主要的美好印象,「宜居」更是市民期待未來臺中發展的重要方向,也因此,打造「宜居的幸福城市」就成為臺中市府的重責大任。
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院長,同為願景計畫顧問團成員之一的黎淑婷提到,臺中擁有得天獨厚的環境樣貌,造就出獨特的生態樣貌與產業發展。其中以精密機械為主的大肚山「黃金走廊」,是全球單位面積產值第一、密度最高的精密機械聚落。其他如光電面板、自行車、工具機、手工具、木工機械、航太科技等六大產業,同樣享譽全球。
特別的是,臺中從一級農業到三級服務業,同樣在不同地區蓬勃發展,「不過分仰賴單一產業,同時多元且平衡發展,是臺中這座城市很獨特的地方。」黎淑婷說。
此外,臺中城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帶動樂活、文創等方面發展,為臺中注入滿滿的創意與生命力。事實上,日治時期臺中就因豐沛的文化活動,孕育出「文化城」的概念,當時三大詩社之一的「櫟社」,就是匯集臺灣中部古典詩人所組成。
黎淑婷表示,延續文學等文化遺產,更可以二○○七年臺中得到世界最佳文化與藝術城市為基礎,看見臺中建構出新的文化樣貌。包括媽祖繞境、臺中歌劇院與各種藝文展演、運動類型如洲際棒球場等等,都由參與的市民不斷演繹、創造出新的氣象。
「臺中多元、多樣的文化,是因市民找到其中價值,共同付出、推動,才形塑出現在的文化樣貌。」黎淑婷提到,文化城市呈現的是一種生活的觀點與樣貌,且居住其中的人感到幸福、有價值的,並帶來正面能量,臺中市民的共同參與,為此奠定更好的基礎。
八大核心價值,聚焦發展目標
前進二○五○,仍將面臨許多挑戰,包括交通建設、環境保護、高房價、空污、高齡照護等議題,都有值得努力的空間。為此,臺中市府延續政策白皮書揭示的核心價值「HOME‧PLUS」為根基,並以八個面向:樂活友善的健康(Health)城市、在地特色的國際魅力(Opportunity)城市、無縫人本的便捷(Mobility)城市、彈性協作的創新(Entrepreneurship)城市、優質人才匯聚的活力(People)城市、三百萬人的宜居(Livable)城市、中臺灣營運核心的智慧(Ubiquitous)城市、零碳低塑的永續(Sustainability)城市,聚焦作為願景計畫的發展目標。
「臺中的產業具備足夠的競爭力,因而吸引不少人才的加入。而除了逐漸完善的基礎建設外,更需要軟能力的提升。」黎淑婷表示,二○五○年的願景看似遙遠,但如果不做規劃,就不可能達成。當臺中市上下一心,不斷修正、執行願景計畫內容,有天這個夢想終將達成,也將成為市府乃至全體市民的共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