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大阪・關西萬博即將到來,本文介紹了萬博會場中幾個引人注目的展館設計,包括藤本壯介運用傳統「貫」技術打造的巨型木造建築「大屋頂環」,以及落合陽一、宮田裕章、石黑浩、福岡伸一、中島幸子、河森正治等各領域專家,以不同主題和理念設計的展館,展現了對未來社會的想像和創新。

大屋頂環
約840年前,隨著東大寺遭到平家的火攻,一項重建計畫在源氏的支持下啟動。此時引進的技術「貫(ぬき)」,通過在柱中開孔嵌入橫樑,不僅提高了結構的穩固性,還成為改變日本建築界的創新。
時間推移至2024年。在距東大寺約50公里的大阪夢洲,一項使用「貫」技術的大型建設計畫正在進行。這座寬約30米、高約20米、周長約2公里的「大屋頂環」是世界最大級的木造建築物。它將成為2025年大阪・關西萬博的步行路徑、觀景台、休憩空間以及象徵性地標。
建築師藤本壯介設計的「大屋頂環」以杉木、檜木、赤松製成的集成材及提升抗震性能的金屬部件建造。為減少高空作業,109個嵌入橫樑的柱體「單元」事先在地面組裝完成,然後再以環狀方式拼接。施工中對木材進行了多方面的細緻保護,包括避免使用傷害木材的鷹架,並設計了避免未加工木材曝露於雨中的施工進度表。

null²
落合陽一 | Yoichi Ochiai
媒體藝術家
由媒體藝術家落合陽一製作的「null²」(唸作「ヌルヌル」)是一座能夠反射周邊景色的建築,該展館採用了全面鋪設鏡面的設計,靈感來自日本古代儀式中使用的鏡子。
使用的是為此展館專門研發的特殊膜材,這種外部材料由金屬和樹脂組成,表面如鏡子般反光且具有柔韌性。內部設有機械手臂與重低音揚聲器,能夠通過彎曲、伸展甚至振動使鏡面反映的周邊景色產生變形,展現出猶如「ヌルヌル」的動態效果。

Better Co-Being
宮田裕章 | Hiroaki Miyata
慶應義塾大學教授
「Better Co-Being」是宮田裕章的設計,位於萬博會場中央的「靜謐之森」,這座展館不像傳統建築,有著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特色。
建築由SANAA設計,空間內外界限模糊,充滿多樣植物,上方僅有如雲般的天蓋。其主題為「共鳴」,試圖探索自然與人類、世界共同變好的未來,並強調建築不應阻隔自然與人類的連結。
展館作為一個將人與自然聯繫起來的平臺,提出未來的問題,並通過空間呈現答案。

生命的未來
石黑浩 | Hiroshi Ishiguro
大阪大學教授,ATR石黑浩特別研究所客員所長
人類未來是否將設計自己想要的生命?
機器人學家石黑浩以展館表達這樣的提問。展館外牆為黑色的曲面結構,流水沿著牆面流下,細看之下牆面為網狀,通過打碎的白色水泡創造出水的豐富表情。
設計由建築師遠藤治郎和石本建築事務所完成,以海岸的多樣性為靈感。對石黑來說,水象徵著無機的機器與有機的人類之間的聯繫。排隊區成為人、機器、水流、光線、風聲與音樂交匯的場所,讓人們親身體驗生命的意涵。
生命動態平衡館
福岡伸一 | Shin-ichi Fukuoka
生物學家,作家
生物學家福岡伸一以其提出的「動態平衡」為概念,在大阪・關西萬博打造的「生命動態平衡館」,以特殊的建築結構詮釋生命動態平衡的概念。展館採用巨型細胞膜造型的膜結構屋頂,營造出輕盈漂浮的視覺效果,展現生命不斷變化和維持平衡的過程。生物學家福岡伸一擔任製作人,並由建築師橋本尚樹率領的 NHA 事務所(Naoki Hashimoto Architects)操刀設計的展演空間,特殊造型和建築概念,勢必成為大阪世博會場的一大亮點。
動態平衡:生命流動的概念
福岡伸一長期關注「生命是什麼」的議題,他認為,生命並非靜態的,而是處於動態平衡的狀態,物質、能量和訊息不斷流動,在變化中維持平衡。這樣的概念也反映在「生命動態平衡館」的設計上,展館以細胞膜為靈感,採用了輕盈的膜結構,遠看猶如一個巨大的細胞,漂浮在空中,呼應了生命流動、變化的特質。
動態平衡是指在持續變化的物理世界中,生物通過攝取與排放物質、能量和資訊來維持平衡。建築師橋本尚樹利用單一鐵骨環和支撐纜索,打造出展館流動的結構形態,象徵細胞膜在形態形成過程中的生命動態,延伸至生命的誕生與終結。
NHA 事務所(Naoki Hashimoto Architects)的設計風格以簡約著稱,他們擅長運用簡單的線條和幾何形狀,創造出具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建築作品。在「生命動態平衡館」的設計中,NHA 運用最少的建材,包括鋼骨結構和膜材,打造出一個看似簡單卻富有深意的建築。
巨型細胞膜:漂浮感的視覺衝擊
展館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那巨大的膜結構屋頂,它宛如一張巨大的細胞膜,覆蓋在建築物上,營造出輕盈漂浮的視覺效果。橋本尚樹表示,為了支撐這個巨大的膜結構,他們遇到了不少挑戰,最後參考了つり橋的結構原理,利用鋼索來拉住膜結構,使其保持平衡。

生命的遊樂場——水母館
中島幸子 | Sachiko Nakajima
音樂家,數學研究者,STEAM教育家
音樂家兼數學研究者中島幸子設計的展館以「生命與創造力的遊戲性」為主題。與建築師小堀哲夫合作,展館以象徵原始與身體性的水母為靈感,並覆蓋如膜般的屋頂。支撐結構以「黏菌」為設計靈感,呈現光輝特性,內部則有象徵創造力的「創造之樹」以及半開放的遊樂場。
該展館充滿動態,設計考慮到會期結束後的遷移與再利用。

生命的循環冒險
河森正治 | Shoji Kawamori
動畫導演,機械設計師,視覺創作者
在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堆疊被稱為「單元」的立方體框架。以《Macross》系列聞名的動畫導演河森正治,設計了一座展館,表達宇宙、海洋與大地「生命的結合與變形」。
建築師小野寺匠吾設計展館以海洋環境減少碳足跡,57個框架使用海運集裝箱運輸,並以大阪灣海水製作特殊混凝土,取代傳統真水混凝土。
2024年11月,展館施工正如火如荼。到了2025年展會開幕,這些展館將完成首次使命。它們的設計包含了對環保與未來產業變革的深刻考量,或許如東大寺的「貫」技術,成為改變未來建築的創新。
2025年大阪・關西萬博
展期:2025年4月13日(週日)~10月13日(週一)
地點:大阪夢洲
https://www.expo2025.o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