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岡縣,建築愛好者必看行程!感受城市文化與歷史的獨特魅力

0
9368

日本福岡縣不僅是美食和購物的熱門地點,也擁有豐富多元的建築風格。從現代的 ACROS Fukuoka 到歷史悠久的舊福岡縣公會堂貴賓館,以及由知名建築師磯崎新隈研吾等人設計的美術館和藝文館,展現了福岡縣的建築之美。此外,筑豐地區的嘉穗劇場和舊三井田川礦業所伊田豎坑櫓,以及筑後地區的九州藝文館和柳川藩主立花家別邸,也各自呈現了獨特的歷史和文化風貌,到日本旅遊時,不妨將這些文化設施放入您的行程。


一、福岡地區 

Acros福岡|アクロス福岡|ACROS  FUKUOKA

(圖片提供:福岡市)
(圖片提供:福岡市)

位於福岡市中心的複合型大樓「Acros 福岡」(アクロス福岡),以階梯花園聞名於世。這座建築在 1995 年建成時,設計師便規劃在建築外牆種滿植物,多年來,茂密的樹木覆蓋了階梯型的斜面,形成一片綠意盎然的景象,猶如瀑布般傾瀉而下,令人驚嘆。2015 年,Acros 福岡更被 CNN 網站評選為「世界最美十大天空花園」,成為福岡的城市名片。「Acros 福岡」的概念設計由阿根廷建築師Emilio Ambasz、日本設計株式會社及竹中工務店共同完成,提出,細部設計由由日本設計株式會社及竹中工務店共同負責。

都市裡的生態跳島

Acros 福岡又被當地居民稱為「Acros 山」,因為它的外觀就像一座綠色的小山,與鄰近的天神中央公園連成一片都市裡的生態跳島。這座建築最初的設計理念,就是要打造一個兼具商業功能和綠色景觀的城市地標,為福岡的都市景觀增添一抹綠意。為了在建築外牆打造階梯花園,建築師在土壤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他們採用一種名為「Aqua Soil」的人造土壤,這種土壤含有珍珠岩,質地輕盈,保水性佳,非常適合用於建造綠屋頂,除了土壤,建築師還必須考慮到各種灌木、喬木等植物的生長、透氣、排水等問題,整個規劃設計過程充滿挑戰。

(圖片提供:福岡市)
(圖片提供:福岡市)

登上展望台,俯瞰城市美景

Acros 福岡的階梯花園種植了各種不同的植物,四季景色各異,充滿生機。遊客可以沿著階梯步道,登上 60 公尺高的展望台,俯瞰福岡市區的景色。Acros 福岡也因為其獨特的設計和環保理念,獲得了許多建築獎項的肯定。

位於福岡市中心的複合型大樓「Acros 福岡」(アクロス福岡),以階梯花園聞名於世
位於福岡市中心的複合型大樓「Acros 福岡」(アクロス福岡),以階梯花園聞名於世

官民合作,打造複合型場館

Acros 福岡是由福岡縣政府和民間企業共同經營的複合型場館,它的前身是福岡縣政府所在地。1981 年,福岡縣政府遷移,原址於 1995 年改建為 Acros 福岡,總樓層高度 60 公尺,共 14 層。


舊福岡縣公會堂貴賓館

(圖片提供:福岡市)

位於天神中央公園一角的西式建築,於1910年第13屆九州沖繩八縣聯合共進會之際,在福岡縣土木部工程師三條榮三郎的設計和監督下建造,在共進會活動期間還會舉辦招待來賓的晚會。之後,作為珍貴的法國文藝復興式木造建築物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產,並作為公園設施使用。

(圖片提供:福岡市)

現在作為「建在河畔的鬱金香屋頂的公會堂」,深受廣大縣民的喜愛。另外,設施內還設有咖啡廳可以體驗。


福岡市赤煉瓦文化館(舊日本生命株式會社九州支店)

(圖片提供:福岡市)

由明治時代代表日本的建築師辰野金吾(設計了東京站等著名建築)、以及片岡安氏設計師設計,於1909年竣工。

擁有尖塔和圓頂,規模雖小卻富於變化,紅磚和白色石材的組合是19世紀末英國流行的風格。到1966年作為民間公司的大樓被使用。

(圖片提供:福岡市)

1969年3月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遺產,讓渡給福岡市管理以後,作為歷史建築遺產——福岡市赤煉瓦文化館被修繕、保存使用。

(圖片提供:福岡市)

內部的涂裝,玄關的鉚釘桿雙摺扇門,鐵制柵欄等被進行了修繕。紅磚的玻璃窗,新藝術風格的大理石壁爐等,復原了當時的樣貌。


九州國立博物館

九州國立博物館由建築設計師菊竹清訓和久米設計共同設計。建築位於福岡縣太宰府市,是繼東京國立博物館、奈良國立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之後的日本第四個國立博物館

2005年10月16日開館,是作為國立博物館的大規模展覽設施。彎彎曲曲的屋頂象徵著起伏的山,再加上令人印象深刻的雙層玻璃外牆極具震撼力。

博物館位於樹木繁茂的山丘中,共有5層,1層入口是博物館大廳和工作坊,3 ~ 4層是展覽室。 它立足於九州和亞洲各地的密切關係,以「從亞洲歷史的角度把握日本文化的形成」為理念,常年開設介紹日本文化從舊石器時代到德川後期之發展過程的相關展覽。


北九州市有多處公共建築是由獲得被稱為建築界諾貝爾獎的「普利茲克建築獎」的日本建築設計師磯崎新設計。這次向大家介紹磯崎新設計的兩個建築物作品。

二、北九州地區 

北九州美術館

(圖片提供:福岡市)

該建築入選「公共建築百選」,其特色是將兩個長方體懸浮在空中的幾何設計,也被稱為「山丘上的雙筒望遠鏡」。建築物建在可以眺望市區的丘陵上,可以將市區景觀盡收眼底,是市內屈指可數的觀景點。

自1974年開館以來,收集了約7500件國內外作品。國立美術館日本首次引入志工制度,對來館者進行作品解說和教育普及活動。1樓的市民藝廊在當地作家的作品發表的場所,3樓則以多種風格的版畫和素描等主,為了介紹的專用展示專櫃,會隨時舉行各種主題的小展覽會。

中央圖書館·文學館

半圓筒型的屋頂一邊彎曲一邊展開空間的設計是這座建築物的顯著特色。一踏進館內,就會被巨大彎曲的梁支撐著的拱形天花板所吸引。此外,文學館內還設置了表現獨特宇宙觀的彩色玻璃。


三、筑豐地區 

嘉穗劇場

嘉穗劇場
嘉穗劇場

位於築豐地區飯冢市的嘉穗劇場,是國家指定文化財產,自從1922年作為礦工的娛樂設施竣工以來,先後歷經了各類自然災害,至今還在營運中十分不易。

進入嘉穗劇場的瞬間彷彿時空穿越,極具時代感的陳設將人們一下子帶回昭和年代的日本

兩層木構造的嘉穗劇場,在客席的東西側有兩個花道,貫穿觀眾席到舞台的通道,使演員與觀客之間的距離變得更近,這也正是大眾演劇的魅力之一。

座位是凹式的,每個座位都用木頭隔開
座位是凹式的,每個座位都用木頭隔開

用於戲劇場面轉換的「回轉舞台」和演員從奈落登場的「迫り(セリ)」。現在,幾乎所有劇場的操作都是電動的,但嘉穗劇場卻需要人工操作。回轉舞台由12根奈落支撐,「迫り」由8人利用2根木棒升降操作。保留了過去的戲院的結構,是一座寶貴的建築財產。

體驗日本傳統的演劇文化,這裡不可錯過。

舊三井田川礦業所伊田豎坑櫓

豎坑櫓是為了從地底運送人和煤炭等而升降的籠子,位於田川市的代表性公園「煤炭紀念公園」內。伊田豎坑櫓最早建於1909年,高約28.4公尺,是鐵制的,採用的是英國式的寄宿式。鋼材都是從英國進口,現在可以確認格倫納柯克鋼鐵和格拉斯哥、蘇格蘭等多個鋼廠的刻印。它是現存的明治時期規模最大的豎坑櫓。

伊田豎坑第一・第二煙囪

左為第一煙囪,右為第二煙囪
左為第一煙囪,右為第二煙囪

在煤炭紀念公園中還有一個巨大的煙囪,作為國家登錄有形文化遺產的建築物。

在伊田坑開設時,設置了蒸汽罐作為卷揚機及附屬設施的動力,並築造了2根大煙囪用於排煙。整體用英積精緻地築成,基部留有一部分半圓拱形的煙道。作為現存的明治時期的磚煙囪,其規模是最大的。另外耐火磚總計213,000塊,德國產181,000塊,國內產32,000塊。

四、筑後地區 

九州藝文館

九州藝文館坐落於九州新幹線築後船小屋站前,是當地重要的藝術文化交流設施。這座車站以「公園中的車站」聞名全國
九州藝文館坐落於九州新幹線築後船小屋站前,是當地重要的藝術文化交流設施。這座車站以「公園中的車站」聞名全國

九州藝文館:隈研吾的「斜美學」與自然共生

九州藝文館坐落於九州新幹線築後船小屋站前,是當地重要的藝術文化交流設施。這座車站以「公園中的車站」聞名全國,而九州藝文館則以其獨特的建築設計,與車站周圍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成為筑後地區的文化地標。九州藝文館由享譽國際的日本建築師隈研吾設計,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傾斜美學」的屋頂設計,讓建築彷彿與大地相連,展現出隈研吾一貫的自然風格。

 九州藝文館(筑後廣域公園藝術文化交流設施)

九州芸文館(筑後広域公園芸術文化交流施設)
九州藝文館(筑後廣域公園藝術文化交流設施)|九州芸文館(筑後広域公園芸術文化交流施設)

三棟建築,三種風格,展現建築的多元樣貌

九州藝文館由本館和 1 號、2 號兩棟別館組成,每棟建築都有其獨特的風格。本館採用隈研吾標誌性的「傾斜美學」設計,屋頂的斜面與地面相連,營造出與自然共生的和諧氛圍。1 號別館則是以玻璃帷幕為主體,讓陽光和綠意穿透建築,創造明亮通透的空間感。2 號別館則採用當地生產的「八女杉」作為建材,梁柱和牆面交織出如同藤架般展開的獨特造型,展現出地方特色和自然元素的完美結合。

公園中的藝文中心,學習與交流的場域

九州藝文館不僅僅是三棟建築的集合,更是一個與周圍公園環境融為一體的學習和交流場域。隈研吾在設計時,特意將建築融入公園的整體景觀,讓遊客可以在自然環境中體驗各種藝術文化活動。此外,他也考慮到與周圍傳統民居的和諧共存,將九州藝文館設計成如同村落般的聚落,屋頂連綿起伏,與周圍的斜屋頂木造住宅相互呼應,創造出一個充滿人文氣息和自然之美的藝文空間。

建築的外觀以築後的山巒為靈感,屋頂和外牆由石頭、金屬、混凝土等各種材質組合而成,建築本身也融入了藝術的元素。室內和室外,有東京藝術大學全面協助製作的大型壁畫和著名造型師的作品。

九州藝文館室內有大型交流室和多個工作室,用於會議、學習和展示等。


柳川番主立花家 別墅 御花

這裡是舊柳川藩主立花家的別邸。在明治後期作為迎賓館的西洋館和與其相連的和館的大廳整修成日西合璧的宅邸。

以明治時代第十四代立花寬治伯爵整修的庭園「松濤園」為首,現在整個用地作為「立花氏庭園」被指定為國家名勝。

在立花家史料館還可以看到歷代藩主的刀劍和甲冑等國寶和重要的貴重文化遺產。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