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ha Hadid 商標爭議:名字的價值
札哈.哈蒂建築師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由已故的知名建築師札哈.哈蒂女爵士(Dame Zaha Hadid)所創立。該事務所近年來捲入了一場與其創辦人遺產相關的法律紛爭。這場爭議的核心,在於該事務所是否可以停止支付權利金,給札哈.哈蒂基金會(Zaha Hadid Foundation),以換取使用「札哈.哈蒂」這個名字的權利。
札哈.哈蒂基金會是一個慈善組織,其成立的宗旨,是為了推廣這位伊拉克裔英國建築師的作品,以及更廣泛的建築領域。札哈.哈蒂女爵士(Dame Zaha Hadid)在世時,早已是國際知名的建築師,其作品以流暢的曲線及動態的形式聞名於世,代表作包含:義大利羅馬的當代藝術博物館MAXXI、英國倫敦的奧運水上運動中心(London Olympics Aquatics Centre),以及中國的廣州歌劇院等。
授權協議的爭端:商業利益與遺產管理的拉扯
這場商標授權訴訟,源自於一份雙方所簽訂的協議。根據該協議的條款,札哈.哈蒂基金會(Zaha Hadid Foundation)將「札哈.哈蒂」這個商標,授權給札哈.哈蒂建築師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使用,而該事務所則需要支付其淨收入的6%作為權利金。
根據法院判決書,自2018年以來,Zaha Hadid Architects 事務所已向札哈.哈蒂基金會(Zaha Hadid Foundation)支付了2,140萬英鎊的商標使用權利金。
該事務所的律師聲稱,合約允許事務所提前12個月通知以終止協議。然而,基金會否認事務所擁有終止權,並反駁說,事務所律師提出的終止協議的理由「既不尋常,也不合理(unusual and unreasonable)」,不應修改。
法院判決的影響:維護遺願與事務所的未來
倫敦高等法院的亞當.約翰遜(Adam Johnson)法官,最終駁回了札哈.哈蒂建築師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的請求。
法官認為,合約中並沒有任何條款,允許該事務所終止與札哈.哈蒂基金會(Zaha Hadid Foundation)間的合約。他認為,該事務所實際上是在抱怨他們支付過多的商標使用費。這項判決,對於札哈.哈蒂建築師事務所而言,無疑是一大打擊。這意味著,該事務所雖然可以更名,但仍必須繼續支付授權費用,並且必須以某種形式,使用「札哈.哈蒂」這個商標。
而該事務所的負責人派屈克.舒馬克(Patrik Schumacher)雖然也可以用不同的名字,成立自己的事務所,但這也可能會對其事業造成影響。代表基金會的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表示,這項判決「將有助於維護札哈女爵士的遺願以及她對於基金會的慈善事業的願景」。他也提到,根據合約,該事務所「從使用札哈女爵士的名字中,獲得了顯著的利益,並且應該為此付出代價」。
建築女王 Zaha Hadid 的商業價值與其名號的市場影響力
已故的建築巨擘札哈.哈蒂(Zaha Hadid)生前所遺留的建築作品皆成為了享譽國際的偉大建築。她的大名早已成為建築設計領域中不可多得的瑰寶、金字招牌。正因如此,各方勢力皆欲與其有所關聯、締結合作,盼能藉此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與影響力。
因此,札哈.哈蒂建築事務所以及札哈.哈蒂基金會之間,針對其名號使用權產生的商標授權爭議,也成為了近年來建築界關注的焦點。這起事件,更加鮮明地刻劃出「Zaha Hadid」所蘊藏的龐大商業價值,此等價值如同一座礦藏豐富的金山,令人趨之若鶩,也難怪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參數化設計的崛起與 Zaha Hadid「神主牌」
時至今日,札哈.哈蒂(Zaha Hadid)所開創的流線設計風格,在 Rhino、Grasshopper 等可進行參數化設計軟體的成熟發展與廣泛應用下,新銳的建築師們開始能夠駕馭如此的風格,這使得札哈.哈蒂(Zaha Hadid)過往的設計已不再像過去那般難以超越,儘管如此,「Zaha Hadid」這塊金字招牌仍然具備高度的市場價值,這是無庸置疑的。
對於現今仍效力於 Zaha Hadid Architects 的建築師們而言,這塊響噹噹的招牌,更是如同一張「神主牌」般地存在著,需要虔誠地供奉與守護,其存在象徵著事務所的光榮歷史與輝煌成就,只要有持續供奉著,便能為他們帶來庇佑與加持,保佑他們能夠在建築界持續發光發熱、屹立不搖。
當然,使用這塊招牌,也是必須要付出一筆不小的冠名費用。然而,所謂「一分錢,一分貨」,倘若這塊金字招牌所能夠帶來的價值,遠遠大於其價格,那麼按照合約規定,該支付的費用還是必須如實地支付,畢竟,這塊招牌所蘊含的深遠影響力與商業價值,可謂是難以估量的無價之寶。
事務所的未來:商標爭議的後續發展
札哈.哈蒂建築師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的負責人派屈克.舒馬克(Patrik Schumacher),過去也曾捲入類似的爭議事件。他曾在2018年至2020年間,與札哈.哈蒂基金會(Zaha Hadid Foundation)的其他三位受託人,發生法律上的爭執。
當時,他試圖將其他三位受託人除名,但沒有成功。當時的法官,更將當時的情況,形容為「惡毒的」。此外,派屈克.舒馬克(Patrik Schumacher)也曾在2016年於柏林的一場活動中,發表關於社會住宅的爭議性言論。他當時表示,位於倫敦市中心的社會住宅住戶,是「搭便車」的人,並呼籲將城市街道私有化,以及廢除社會住宅。此番言論一出,立刻引起各界的撻伐。隨後,札哈.哈蒂建築師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也發出聲明,表示派屈克.舒馬克(Patrik Schumacher)的「都市政策宣言」不代表事務所的立場,並且強調這不會是該事務所未來的發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