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威權象徵,中正紀念堂轉型設計圖公開,促轉會舉辦「我們的明日公園-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設計展」松菸開幕

0
2427

中正紀念堂轉型設計展開幕 啟動想像力引擎

促轉會於推出「我們的明日公園中正紀念堂轉型設計展」,展期從2022年4月29日到5月2日,是繼2021年9月提出「反省威權歷史公園」轉型方案構想,後續舉辦「轉型,下一步!」系列座談與工作坊後,進一步推出的社會對話活動,希望啟動跨世代的想像力引擎,邀請社會一起想像一個更公共、更自由,結合人權與藝文使用的「首都特區」、「明日公園」。本次展覽更邀請了全球僅有17位的官方認證樂高大師黃彥智,規劃中正紀念堂園區樂高模型,邀請參觀者動手打造轉型願景。

為了打開各界對中正紀念堂轉型的空間想像與願景,促轉會邀請4組空間專業團隊,發展設計提案。4組提案團隊包括:尺度設計有限公司、共感地景創作有限公司、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孫啟榕建築師事務所,提出多樣化的設計策略和處置手法,從不同角度切入,解構宛如皇帝陵寢的威權象徵。例如:從都市發展尺度來重新定位園區、反省威權與人權教育的功能與空間設計、納入年輕世代空間需求來翻轉園區性格等。團隊們的空間設計提案豐富了中正紀念堂轉型的場所意涵,作為中正紀念堂轉型方案的重要參考基礎。


我們的明日公園-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設計展|參展團隊與設計提案簡介

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設計/高百慶|尺度設計有限公司

高百慶現為SCALE尺度設計公司主持人、美國景觀建築師協會會員、國際景觀建築師聯盟代表。其主持的尺度設計提供專業的景觀服務,也在實務操作中探討自然與人文的關係。

「『帶著一個羞愧的良心來探討威權體制』,藉以引發反省威權,進而讓人民意識到民主的真諦。」

以「羞愧的良心」為設計態度,尺度設計提出中正紀念堂的三個反省:軸線的反省、空間尺度的反省、對未來的反省。透過重構園區格局與動線、種植大面積的植被森林、改變銅像擺設方式以及威權展廳與研究機構的設立,讓中正紀念堂園區成為真正能夠帶來反省的公共空間

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設計/高百慶|尺度設計有限公司
高百慶以大面積樹林種植密度反映全球威權政體的數量趨勢,提醒民主珍貴(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設計/高百慶|尺度設計有限公司)
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設計/高百慶|尺度設計有限公司
透過人權研究與相關展示帶出對威權的反省並確立台灣的民主價值(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設計/高百慶|尺度設計有限公司)

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設計/林雋怡|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林雋怡現為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有限公司主持人,長期投入國內外都市規劃與設計之工作,期望創造符合現代生活、社會價值,和生態永續的都市環境。

「以打破威權象徵的概念,翻轉本基地空間主軸,改變開放空間的個性,成為青少年創造未來的基地。」

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提出的「YOUTHTOPIA.TW 放膽青年 X 青春築夢村落」,把轉型焦點放在年輕世代的空間需求,將園區切成多個區塊,打造創音工作坊、世界公民屋、塗「壓」牆等設施,從身體、藝術、思辨等多個角度出發,讓中正紀念堂園區成為青年的未來生活學院。

青春築夢村落在入夜後仍提供青年多元活動空間 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設計/林雋怡|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青春築夢村落在入夜後仍提供青年多元活動空間(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設計/林雋怡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從文化藝術與身心角度出發打造出屬於青年的青春築夢村落(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設計/林雋怡|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從文化藝術與身心角度出發打造出屬於青年的青春築夢村落(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設計/林雋怡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設計/孫啟榕|孫啟榕建築師事務所

孫啟榕自1994年起任教於中國科技大學,以建築設計課程結合都市設計、社區營造與景觀建築等課程,以參與式規劃、社區營造與空間寫作為方法帶領學生。主持建築師事務所開業24年,主持多項公共工程與民間開發業務,在建築設計、都市設計、景觀建築、古蹟修復、歷史建築保存與再利用等領域擁有實務經驗。

「除舊佈新當然可以耳目一新,但回應轉型正義的核心問題,歷史保存的對策與方法,才能再現議題核心。」

以「威權的凝視與主體的自覺」為主題,孫啟榕建築師事務所研擬「首都特區計畫」的大型都市再結構規劃。在堂體位置設立威權博物館與台灣非營利組織總部,並打開園區與堂體四周所有圍牆,讓人民能夠從四面八方進入這座公園,也讓中正紀念堂園區成為一個回歸社會與人民完全開放的都市空間。

以一把一般的椅子取代銅像,進行對威權歷史的反思(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設計/孫啟榕|孫啟榕建築師事務所)
以一把一般的椅子取代銅像,進行對威權歷史的反思(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設計/孫啟榕孫啟榕建築師事務所)
從城市週邊的建物、設施和紋理關係,思考園區定位(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設計/孫啟榕|孫啟榕建築師事務所)
從城市週邊的建物、設施和紋理關係,思考園區定位(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設計/孫啟榕孫啟榕建築師事務所)

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設計/陳宣誠|共感地景創作有限公司

陳宣誠現居住及工作於臺南臺中桃園。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博士,現為中原大學建築系專任副教授、共感地景創作|ArchiBlur Lab主持建築師。長期探索在身體與地景間發展另一種重新定義建築的尺度,企圖⽤最真實的身體感,反覆的去體會事物最根本的價值,讓建築成為⼀種關於⼈與非人的環境。

「這轉型的意義在於如何創造一個容器,去容納不同時期,帶著不同故事到來,在這裡『相遇』的人、事、物。」

共感地景創作提出「『相遇』群帶聚落:連結天空、地面與歷史的文化表面」構想,期望建立首都文化群帶聚落。園區部分置入多座「山」的造景,並引入兒童遊戲場、食農教育場等設施,破除原本單一的軸線,也創造不同尺度的空間關係,讓中正紀念堂園區成為各種可能性「相遇」的群帶聚落。

起伏的山丘區隔出原本的記念性元素並讓中正紀念堂轉型為相遇的群帶聚落(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設計/陳宣誠|共感地景創作有限公司)
起伏的山丘區隔出原本的記念性元素並讓中正紀念堂轉型為相遇的群帶聚落(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設計/陳宣誠|共感地景創作有限公司)
群山結構互相連結形成層次豐富的戶外空間(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設計/陳宣誠|共感地景創作有限公司)
群山結構互相連結形成層次豐富的戶外空間(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設計/陳宣誠|共感地景創作有限公司)


改造中正紀念堂園區空間,變得友善開放

促轉會指出,2021年9月提出「反省威權歷史公園」,作為將中正紀念堂園區去除威權的轉型建議方案。經過多場議題講座、焦點團體工作坊和社群溝通互動,更加確信中正紀念堂轉型不應只是拆銅像、堂體命名的問題,更需要園區整體的空間規劃,來轉變目前園區空間為了紀念、緬懷威權統治者,而不夠友善、開放的狀況。

作為都市中的公共空間,促轉會期待未來的中正紀念堂園區,在破除其威權意涵與氛圍的同時,也保有正視歷史的功能,並且應把空間應還給人民,使紀念園區變成一個真正開放自由活動的公園

《我們的明日公園-中正紀念堂轉型設計展》展覽資訊

展出日期:2022年4月29日(五)~2022年5月2日(一)
展出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南向製菸工廠 1F
票務資訊:自由入場參觀
開放時間:4/29(五)12:00-18:00、4/30(六)-5/01(日) 10:00-18:00、5/02(一)、10:00-12:00(最後進場時間為11:00)
主辦單位: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執行單位:現場再設計有限公司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