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台北

Tag: 台北

台北繁華中心的科技藝術融合!老宅轉身為餐飲AI科技研發基地,神農氏|SHEN NONG SHI/共序工事建築設計事務所 Ürobrous studioLab

「神農氏|SHEN NONG SHI 」位於台北市黃金地段,保存典型台灣老宅風貌。該建築由共序工事設計,外觀展示歷史痕跡,與周邊現代商業建築形成對比。創造能與城市對話的建築面,不同於傳統商業建築,並融入人工智能技術,為未來空間使用和建築表達設定新方向。結合AI、機器人技術及餐飲創新,提供全新的生活和餐飲體驗。四樓為展覽與講座空間,三樓設接待與辦公區,一、二樓則為技術實驗和展示空間。共序工事的設計亦重視科技與廚房的結合,採用先進的機器人技術及模擬技術,推動餐飲業的未來發展。此外,建築的外立面設計特色為可動的蘭花防塵網,反映出都市環境的互動性和變化性。

簡學義:牆之輓歌———試談「國立歷史博物館整建案」立面爭議

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簡學義先生以「牆之輓歌———試談『國立歷史博物館整建案』立面爭議」一文探討了國立歷史博物館整建案中新增的玻璃盒狀結構與原有紅牆立面之間的爭議。作者指出,設計者的初衷是用現代元素來對比古典風格,試圖標誌時代的變遷並促進能見度。但此舉卻被批評者視為破壞古典立面完整性。該玻璃盒狀結構雖提供無障礙功能、擴大出入口空間、連接商店等便利設施,但是否破壞了歷史建築的完整性仍是討論焦點。法律與情感層面的交織使此案例複雜,涉及文化資產的價值認定與公眾參與。作者認為,解決方案需考量文化、歷史情感與法規規範,尋求各方善意與理解。設計需尊重材料本質,結合古典與現代設計元素,以確保文化與藝術價值的兼顧與發展。

林聖峰與曾泊銘妙手回春 國立歷史博物館嶄新文化定位 引發龔書章與王增榮讚譽

國立歷史博物館位於台北市中正區南海學園內,這次的整建案由曾泊銘建築師及嶼山設計團隊操刀,展現了現代設計與傳統建築的共生之美。主入口的大紅門略微移位後,成為展廳的一部分,左右拱門亦被設計成無障礙坡道與販賣部入口。龔書章教授盛讚這次舊建築改造案用力非凡,認為其值得深入討論。王增榮在臉書上表達了對改建案的肯定,認為博物館的重新規劃最大化了一至三樓的展覽空間,服務設施置於四樓,整體布局充分發揮了空間潛力。國立歷史博物館的整建案在保留原貌的同時賦予了新生命,被譽為臺灣舊建築整修的成功案例。

串連傳統與現代的美食之旅:重現記憶裡的味道,台北南門新市場重建/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台北市南門大樓暨市場改建統包工程由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主導,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該工程對老舊的南門市場進行了從結構安全到現代化設施的全面升級,包括耐震強化、空氣品質改善及空間再設計。重塑後的市場不僅滿足了現代化需求,還引入了自然光,並通過開放式設計,為市場帶來新活力。此外,與捷運萬大線的共構出入口便利了市民的到訪,將市場轉變為一個現代、安全、且具有吸引力的公共空間。整個改建項目強調了市場與城市生活的融合,並預示著南門市場將成為台北市不可或缺的生活樞紐。

探索生活與設計的無限可能:2024年第九屆台灣住宅建築獎揭曉「新竹謝宅」及「貴象」分獲單棟及集合住宅首獎, 「小大之間」獲特別獎肯定

2024年第九屆台灣住宅建築獎公布得獎名單,展示住宅建築與環境共生的創新。本次競賽由台灣住宅建築獎協會主辦,經過嚴謹的審查過程,從182件作品中選出17件入圍作品。最終,「新竹謝宅」與「貴象」分別獲得單棟及集合住宅首獎,「小大之間」獲得特別獎,其餘還有佳作獎項。評審團由張金鶚教授領銜,並包括江文淵、吳瑪悧等業界專家,他們不僅考量設計與居住行為,也尋求設計上的前瞻性與突破。

文化地標再進化!台北國父紀念館大變身2024年2月26日起閉館整修打造進化版場館 預計2026年第4季完工

國父紀念館大會堂及周邊升級工程於2024年2月25日啟動,耗資超過16億新台幣,預計2026年第4季完工。此項公共工程由許伯元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旺邦營造股份有限公司承造,不僅重點於外觀修復、展場優化,更是將新增坡道連接地下設施,以適應24小時開放需求。然而因為這是52年來最大規模整修,也將面臨挑戰。不但能夠提供更多功能,也可以讓民眾不受辦公時間限制,直接享受文化與商業空間。

大稻埕新風貌:「台灣日和」與3+2 Design Studio聯手,展現島嶼記憶選物店

洪正光創辦「台灣日和 taiwanbiyori」,專注於用影像與文字介紹台灣美食與旅遊給日本觀光客。從網路社群擴展到台北迪化街的實體店,旨在成為台日文化交流的場所。店內設計由3+2 Design Studio執行,融合復古與現代風格,提供選物、藝文展覽及咖啡空間。商品包括手工繡花鞋、印花托特包等,並提供手工甜點與飲品,計畫邀請台日藝文作家展出,促進文化交流。

探索臺灣19個建築創意工作空間:Marc Goodwin鏡頭下的設計靈魂

在過去十年間,建築攝影師Marc Goodwin致力於記錄全球眾多建築公司的工作空間。這項計畫提供了獨特機會,深入了解著名事務所的內部環境,捕捉到各式各樣的工作氛圍。與建築師、出版人、教育家及策展人Alessandro Martinelli合作,Goodwin呈現了最新系列照片,探索了19個工作場所,包括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九典聯合建築事務所、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禾拓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衍序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陳漢儒建築師事務所等。這些照片不僅記錄了辦公空間的物理結構,更深入地反映了臺灣建築文化的多樣性和創新精神。Goodwin的作品超越了單純的視覺記錄,捕捉到空間工作者們產生創意的物理空間,以及其中蘊含的文化和創意的火花。

住居設計的創意與實踐:2024第九屆traa台灣住宅建築獎入圍決選名單出爐 182件佳作爭奪建築桂冠

「2024第九屆traa台灣住宅建築獎」由台灣住宅建築獎協會主辦,集結了182件住宅建築作品參選,涵蓋單棟、集合住宅及特別獎三大類。這些作品於2020年1月後完工,並取得使用執照或業主使用證明。初選由五位評審選出45件作品進入決選階段。決選審查將由江文淵建築師等7位委員進行,從入圍作品中選出現場勘查對象。

北捷劍潭站TOD開發案降低樓層 都審變更設計過關

台北捷運劍潭站以獨特的龍骨造型懸吊屋頂聞名,更是國際公認的十大酷炫地鐵站之一。為提升地區發展,台北捷運公司規劃在此建造高達18層的TOD大樓,然而因為擔憂影響景觀而引發外界關注。建築師闕河彬因此將樓層降至16層,採用截角弧形設計,增加視覺通透性。該建築不僅融入環境,也可以提升地區特色。北市都審會於2024年1月4日首次變更審議該設計,並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利用景觀餐廳介紹台北城市地景。預計2027年底完工的這座大樓,將成為台北市的新地標。
- Advertisment -

Mos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