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6 4 月, 2024

Tag: 龔書章

建築創意的盛宴 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開放工作坊分享 2024年1月6日

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NYCU GIA),每個學期的高潮無疑是令人矚目的開放工作坊(Open Studio)。這項集結創意與學術精華的活動,定於2023年1月6日周六盛大舉行,將以實體及網絡直播的方式呈現。熱烈歡迎對建築與設計充滿熱情的朋友們,無論身處何地,都能藉由這個平台參與並深入了解當代建築教育的精彩內涵。

AYDA Awards 2023 台灣設計新星耀眼登場 林士兆與陳紀礽獲金獎

在AYDA Awards(ASIA Young Designer Awards),由立邦NIPPON PAINT主辦的23/24年度賽事,展示了各地青年設計師的創新作品。台灣決選中,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林士兆與陳紀礽因其在中正紀念堂的作品《不在場聲明》獲金獎,展現民主自由精神。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黃心沂則以對台北信義區光復市場的改造獲銀獎,淡江大學許婷瑜則因一間生態小屋贏得銅獎。評審包括邱柏文龔書章林家如與金念慈。本屆賽事強調多元觀點與社會價值,展現設計的深遠影響。金獎得主將於2024年在亞洲舞台上爭奪白金獎。

跨界風暴來襲!2023台灣設計週打造國際創意交流新高地 全球專家登台獻智

台灣設計週將於2023年12月1日至10日在松山文創園區隆重舉行,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這場年度壓軸活動設有主題展,特邀55組國內外跨領域團隊,共襄盛舉。此外,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亦計畫了一系列交流場與設計夜活動,包括由來自9國的近70位專家開講的「國際論壇」,涵蓋包括智慧創新、AI科技等熱門話題。創意團隊HOUTH操刀的主視覺,透過彈簧和線性交錯的設計,將「彈性接」的概念視覺化。規劃了產業創新與設計前瞻系列論壇,探討公共政策、人機互動、數位轉型等前沿話題。城市美學願景對談則旨在透過設計推動公共服務創新,分享14個案例。

921後的再生 台灣解嚴世代建築師如何翻轉傷痛與希望?吳光庭、王俊雄、王俊傑與殷寶寧的對話

921大地震後,解嚴世代試圖透過建築呈現自己,也隱含著失落的未竟之志。在這變化的年代中,建築媒體不僅試圖走出專業框架,也可以與大眾對話,逐步建立臺灣建築的言說。然而因為這背景,將於2023年8月26日在忠泰講廳舉辦活動。主講人包括:吳光庭教授,王俊雄主任等。與談人有王俊傑館長,殷寶寧教授等,由龔書章教授主持。

體驗時代變遷 忠泰美術館「解嚴世代」台灣建築系列演講 挖掘解嚴世代建築師成長軌跡 為2024年建築展暖身

忠泰美術館藉由系列講座,深度剖析台灣「解嚴世代」的群體成長經驗,並梳理出台灣建築發展的歷史脈絡,也為忠泰美術館預計在2024年呈獻的年度建築展覽《1963─台灣建築的解嚴世代(暫)》奠定基礎,並預告了展覽的壯闊景象。此系列講座活動將於8/5、8/6、8/26、9/2在忠泰講廳舉行,參與講者包括龔書章、郭文亮、褚瑞基、林曼麗、曾成德王增榮詹偉雄、李玉玲、黃聲遠吳光庭王俊雄王俊傑殷寶寧林芳慧、吳耀庭、許麗玉、林家如等。

建築名師匯聚一堂,陽明交大建築所2023年1月13日「Open Studio」期末成果發表

陽明交通大學建築所將於2023年1月13日在建築所大廳HA105舉辦2022年秋季學期期末成果發表會「Open Studio」,將有來自凌天、何欣怡、徐宇亮、曾令理王識源、盧彥臣、洪大為、白千勺、林佑達以及龔書章等多位知名老師組的分享。每一個分享時段皆充滿了豐富的學術內容與建築理念,尤其是對當代建築思潮的深度探討與理論分析,這將是一場絕對值得期待的學術盛會。

以城市為主題 – 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年度特展《覓城》2022年12月28日起至2023年秋天

2022年12月28日起至2023年秋天,《覓城》將成為齊柏林基金會的年度特展。由龔書章擔任總策展人,展覽分為四大區域,邀請鄧九雲、張溥輝、陳敏佳和李明璁四位藝術家,與齊柏林導演的作品對話,帶領觀眾以不同視角感受城市和家的面貌與氛圍,期望更多人能走進齊柏林基金會,與之對話,讓城市的故事繼續下去。展覽以「城市」為題,引領人們跟隨齊柏林的視野,改變觀看的角度與高度,俯瞰城市,也走進城市,穿梭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巷弄,或尋覓,或探索,或漫遊。

齊柏林空間|《覓城》預告片 看得見的城市,有我們看不見的故事

《覓城。The City,The Flâneur》是齊柏林基金會推出的全新年度特展,從2022年12月28日起開展,一直持續至2023年秋季。以城市為主題,分為四大展區,龔書章邀請鄧九雲、張溥輝、陳敏佳、李明璁四位創作者,與齊柏林導演作品對話,呈現城市的多元面向。展覽從「輕盈與隱蔽・城市的觀看」、「直覺與記憶・城市的符號」、「慾望與夢想・城市的共存」與「遠望與微觀・城市的度量」四個展區,透過文字、聲音、視覺等方式,展現看得見的城市以及其中我們看不見的故事。

Mos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