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蔣市長的一封信_反對調高台北市基準容積連署

4
661

給蔣市長的一封信_反對調高台北市基準容積連署

親愛的蔣市長

近來台北市因為都更的操作引申出調高「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中「基準容積」的謬論,這種謬論不專業,不符合社會公平的原則,會造成台北市發展失調,並且是對年輕世代嚴重的剝奪。我們強烈的反對這種謬論。

容積在都市計畫中代表基地可開發的樓地板量,其比例關係就是容積率,是做為管理都市發展密度的工具。 容積不是抽象的數字,而是可發展的密度,也就是都市的容受力,都市發展的密度(容受力)建立在由全體市民的稅捐所支付的「公共設施」建設上,相對的,公共設施的建設用都市計畫的容積做基準或參確定考。公共設施包括: 水、電、汙水、排洪、污染防治、道路(修建維護)、公共運輸、警察局、 醫療、醫生醫護、設備、空間、 營運、教育、公園、綠地、維護管理(市政府)等。都市發展的密度(由容積率代表的量)建立在公共設施的建設上,公共設施則建立在全體市民的稅捐上,因此容積是由全體市民支付的「公共財」,並不是取之不盡的免費資源。

台北市由1983年開始實施容積率,四十年來台北市的公私部門主導的都市發展都以此為基準,形成現在的都市密度、運作和景觀,所以容積率是都市穩定發展的基準,牽涉甚廣,不可輕言提高。

「基準」容積,「原始」容積,或「基本」容積等都不是法定名詞,是相較於現今開發不計入容積計算,或附 加的獎勵容積的說法。 目前所有增加的容積都是基於各種法令規定的容積獎勵,是有公共利益做為交換的, 反映了容積公共財的本質,獎勵是對公共利益有幫助才可行,若干程度上滿足社會公平正義的基本觀念,所以增加容積絕對不可用來補助私人開發的財務。

調高「基準」容積時,所有相對應的容積獎勵都跟著成比例增加開發量鉅增,對公共設施的壓力更大,台北市勢必增加對公共設施的投資,不論排擠其他市政預算或稀釋公共服務的等級,都會增加全體市民的負擔,或大幅降低現有生活品質。

目前台北市都更在全台最高的房價支撐下並非不可行,之所以進行遲緩或困難,不外乎(1)老房子沒有立即的危險,(2)所有回收條件都希望越多越好,所以「追高」的心態是主要問題。 在這種心態下地主和建商都指望政府會繼續提高獎勵額度,或房價可站上另ㄧ波高峯,所以都更案快不起來。在獎勵部分政府的態度越不定, 都更就越慢。

台北市的都更量穩居全台第一,原因並非台北市房子特別老舊,其實就是因為房價高,房價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比其他幾都更好的公共設施。

因為各種獎勵使都更的成果之一就是提供了更多的住宅量,但並沒有因量增而降低房價,反而使房價水漲船高,因為高房價是都更的財務槓桿。這些增加的量全是豪宅,和眼前社會上希望可以留住年輕人,或可以幫助弱勢族群的社宅完全無關。

目前都更操作的公式如下

⼟地 資金/技術 政策/容積獎勵 財務
地主(零出資)     建商    市政府 房地產市場 
分回越多越好 利潤越⾼越好 獎勵越多越好 房價越高越好 地主/建商的期待 

在這個公式內,地主零出資是固定條件地主分回的量和建商的利潤都是必定「追⾼」,滿⾜「追⾼」最⼤的兩個變數ㄧ是代表「量」的容積獎勵,⼆是代表「⾦額」的房價,地主及建商當然希望這兩個變數都是越⾼越好。目前營建成本提⾼,房價凍漲,但是地主和建商不想降低分回和利潤,在公式中就只能從提⾼容積獎勵的量著手。中央的都更條例幾經修改,獎勵上限有明白的規定,於是壓⼒就轉向要求市政府修改「台北市⼟地使用分區管自治條例」中的容積率。

都更公式中追求最⼤值的高房價,是⼈盡皆知的社會問題,造成年輕世代對未來絕望,於是⽉光躺平、不婚不孕、台北市人口減少就是好例證。所以用高房價做為都更的槓桿,是對年輕世代的重大剝奪。

如果調高了基準容積,開發利益的增加是立即的,但卻只有私⼈得利,嚴重違反社會公平正義原則,是對無產年輕世代的剝奪。如增加容積卻不配合著投資公共設施,各種都市問題卻是漸漸累積的,到⼀定程度形成問題時,往往已來不及補救。將使台北市⼈⼝外移加速,不利城市永續發展,所以不檢討、不增加公共設施的投資 而貿然的輕談提⾼基準容積,是禍留⼦孫,也是對年輕世代的剝奪。

我們不反對都更,我們希望台北市都更可更合理,可更加速,但是我們更希望市政府能秉持社會公平正義的原則,即使無法立即解決無產年輕世代的困境,但至少不要加劇對他們的剝奪,我們在此為年輕世代請命,因為在都更議題中,沒有他們的聲⾳。我們也呼籲年輕世代的朋友不要放棄對未來的希望,我們也許無權無錢無勢,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參與都更議題,因為我們可以用選票懲罰剝奪我們的候選⼈和政黨 。

連署單位

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
台灣現代建築學會
台灣建築學會
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
台灣女建築家學會
台灣造園景觀學會
實構築學會
建築改革社
都市改革組織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東海大學建築學系
中原大學建築學系
銘傳大學建築學系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學系
文化大學景觀學系
嘉義大學景觀學系
輔仁大學景觀設計學系
中原大學地景建築系
中華大學景觀學系
東海大學景觀學系
環境法律人協會

連署連結

4 Comments

  1. 有關”反對調高台北市基準容積率”, 我個人倒認為是時候調整 提高容積率的時候,否則台北市大部分的老舊建物只會更增加市區的危險性。當初制定容積率的時空與現在也有所改變 :大眾捷運的普及性、少子化、及人口外流的現象。
    為了增加市區的安全性,老舊建築的改建克不容緩。然原住者以當初建敝率60%(五層樓容積率300%)現卻祇能蓋225%,要改建幾成不可能。所以需有所調整才可能讓台北市有更安全的居住環境。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