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旅行,從都市到巷道,享受百年町屋、咖啡館、小酒館的獨特在地氛圍

0
1534

逃離熟悉生活的旅居者心境

總有那麼一刻,當我們對自身所處的生活環境過於熟悉,我們會覺得透支,希望暫時脫離這熟悉的範疇。有時,我們會披掛上路,以旅行的名義去他方,藉此轉變身份,成為了真正的旅居者。旅居者與常人的分別在於,他們能從日常的束縛中逃脫,以「門外漢」的身份體驗世界,不受生活細節的柴米油鹽所綁,總能保持對世界的新鮮感,自由自在地欣賞生活。

京都:門外漢的古老與悠閒

談到旅居的首選之地,自然首推的就是日本京都。何以至此?京都獨特的魅力在於,它以堅持保留的古老風貌和對於與他人競爭毫不在意的悠閒節奏,吸引了我們這些旅居者。在京都,你會感受到自己仿佛置身於另一時空,旅居生活在此異常的自在,這也是京都吸引全世界旅居者的主要原因。

舒國治與京都的深厚緣分

身為一個深深理解旅居之道的作家,舒國治早年在美國漂泊了七年,然而當他決定在台灣定居後,他唯一不斷重訪的城市,就是京都。為何選擇京都?主要是為了沾染那一份在其他地方早已消失的唐宋風情。如「竹徑有時風為掃,柴門無事日常關」這般的詩意,或許只有在京都才能找到其原始的模樣。而這種門外漢的生活方式,就是「略悉京都人生活的神髓,稍悉之後,便要跳出。」

「倘若老來,在京都。」_舒國治

 

「事實上太多地方,亦不得進入。如諸多你一次又一次經過的人家,那些數不盡的世代過著深刻日子的人家。」

「事實上太多地方,亦不得進入。如諸多你一次又一次經過的人家,那些數不盡的世代過著深刻日子的人家。」

事後回想起的都是細枝末節。張望幽邃微暗的玄關,張望低眉順目的柿果,張望簾招灑然的店家,平凡人家各有各的營生,一事一物皆如影像中的場景,在匆匆流目中,透露著微妙的靈氣。

旅居京都最日常的習慣是什麼?是走路。不是攜著目的性地遊覽古寺名所,而真真是憑著下意識的引領,一步一履地游移。在通衢小巷中流連,慢慢摸索出心之所屬。

對舒國治而言,東大路通以東的春日北通、向東直抵金旋光明寺的山門,是作家的常走之路。

有時以車代步,在哐當作響的列車聲中觀望窗外緩緩後退的風景。這樣的旅行方式也是由著性子來,以至於在車廂晃蕩中打起瞌睡,乾脆橫下心一路睡到尾站,再買票回程。

一日的賞玩接近尾聲,在流水淙淙的鴨川邊覓食,歌舞伎的絃樂聲飄蕩悠揚。

京都鴨川
京都鴨川

真正是不糾纏、不執著,沒有羈絆、放逐天地的自在旅人。

 

《京都一年》林文月

若說舒國治的旅居是閒庭信步的縱情和雅趣,那麼另一位作家林文月筆下的京都旅居則是自帶學院派的考究與典雅。

 

似乎也與兩位作家的境遇有關。舒國治在京都的日子,是徹徹底底的自在閒人,而林文月遠赴京都的一年,是為研讀比較文學。以一位學者的筆觸出發,不滿足於浮光掠影,如同周到平整的白描長卷,京都四時風貌在作家的絮叨中一覽無餘。

「……春夏之交,芋頭的新莖剛長出,摘下最嫩的一節,用沸水略燙,切成寸許長,放在精緻的淺色瓷碟中冷食,顏色碧綠,脆嫩可口。又有一種細長而略帶紫紅色的植物,梢頭捲曲,學名叫薇。」

春日,整座京都古城湮沒在漫天櫻花中,垂櫻倒掛疏水之堤,花瓣隨水流輾轉消逝;女孩在夏日身著浴衣,手握團扇,流連祗園祭,木屐踏上石板小道發出清脆叩擊;深秋的庭園滿目楓紅,寺院町家在寂寥中低訴「無中萬般有」;歲暮寒冬,京都舞妓們攜鏡餅謝師恩,老師以舞扇一摺作答禮……

 

印象深刻的還有作家在京都茶會中的見聞,茶會客人悠然前來,隨時開始,隨性終止,在慢半拍的「京時間」裡,守時的禮節也化作順其自然。京都人平常的心境,如同常被視為「淡而無味」的京都食物,烹調得淡,方感受得到原味。

書成於七十年代,當時的諸般事物來到今日似乎也沒多少改變,也許這就是京都的風格所在,並不曾隨年華逝去。

京都百年町屋

旅居也是居,居也需定所。舒國治在京都,喜歡住傳統且人跡寥寥的小旅館。小旅館有木格子糊紙的古式紙窗,木頭會「因歲月蒼老而發出軋吱聲」——他說的是日式町屋。不過今天我想聊聊那些町屋改建的有趣房子。

這是一家偶然發現的京都網站,頁面中展示著許多等待租售的日式町屋。妙的是,網頁中的文字排版、插圖、以至於視覺動畫顯然經過悉心設計,滿載著京都氣韻,不禁暗自好笑:一個房地產網站都能被我看得興致盎然。

 

基本是起源於江戶時代的町屋,清一色木製結構的二三層日式小樓,當中許多有著百歲年紀,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京都百年町屋

 

有幾乎不做改變的町屋。推開紙門,房間內是傳統榻榻米構造,麻雀雖小而五臟俱全。沿著鵝卵石小路向前,就到了綠樹成蔭的清幽庭院。某一間町屋的文字如此介紹:「打開門時常常有風穿堂而過,仔細聆聽,你可以聽到鳥的啼鳴。」

 

也有做了大幅調整的町屋。把房間格局打開,粉刷上白牆,原本幽暗的町屋霎時明朗敞闊。

柔和光線從小窗裡溜進來,依偎在棉布窗簾上,無論倚窗漫眺還是翻閱書本,都很清趣。爬上樓梯,天花板高挑的起居室是早晨咕嚕咕嚕煮咖啡的好地方。

 

房子在鴨川附近,傍晚可以去河邊散步。放了學的孩子們騎單車從身邊掠過,夕陽映照著矮坡,鴨子在寧謐河川裡自在地遊走。

 

印象深刻的還有這一間,從未設想過日式町屋與歐洲家居也能相處得如此融洽。雕花鏡面、復古檯燈、印花壁紙,從踏上台階的一刻起,自然切換入另一處時空。

別出心裁的是,網頁風格是依著房屋壁紙的花樣做的設計;附近的咖啡店、麵包店、餐館等被繪製成插畫,栩栩如生。設計者心思之細膩可見一斑,令人當下便想去拜訪。

 

這家町屋,客廳裡垂掛著鞦韆,屋主似乎是覺得圖片不足以表情達意,專門錄製下盪鞦韆的視頻。

 

 

而關於房子周邊的步行路線,散步幾分鐘會看到泰式咖喱餐廳,在哪個轉角能吃到美味的烏冬面與豆腐料理,都在手繪地圖上細緻標註——日本人從來擅長將一件事做到極致。

 

 

町屋網站

www.hachise.jp

二葉家具

住町屋是將旅融入居之意義的實踐,逛家居店也是。哪怕只是在擺滿雜物的貨架前流連,想像著空落落的房子被它們一點點填滿,細節漸漸豐潤起來。

京都二葉家具
京都二葉家具

二葉家具是昭和17年(1942年)開張的老鋪,這在外觀上絕看不出來。滿目色調輕盈、線條明快的北歐設計,斯堪的納維亞以清冽著稱於世的氣質在此間還原。值得一提的是,二葉是最先在日本引進芬蘭家居品牌Artek的店舖。

京都二葉家具
京都二葉家具

店裡當仁不讓的主角是?椅子,各式各樣的椅子,其中有出自設計師Tadashi Mizuno之手的作品,保留材質本身的紋路,有種不動聲色的優美。這位設計師一直致力於造出讓人們忘記上床睡覺的舒適感的椅子。

京都二葉家具
京都二葉家具

日常器皿、桌椅吊燈,目之所及,皆是剔透婉轉的圓弧,簡素凝練的北歐線條也化身活潑的五線譜。刪繁就簡之外,沒有犧牲家居的功用性;品質優良,每一件都可以陪伴很久。

二葉家具 寺町本店

京都市中京區寺町通二條下る

075-231-0953

週一、週三至週五 9.30am-6.30pm

週六週日 10am-6.30pm

週二店休

www.futabakagu.com

 

竹苞書樓

作家林文月旅居京都一年,逛書店是她在枯燥的文學研究之餘最為鍾愛的消遣,京都大大小小的古書鋪,她儼然如數家珍。

京都書店:竹苞書樓
京都老書店:竹苞書樓

古書鋪留存不易,常常凝結著幾代人的心血。寺町街三條路口的竹苞書樓,大概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書店。

京都老書店:竹苞書樓
京都老書店:竹苞書樓

書樓早在江戶時代便已存在,名字出自《詩經‧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過去,書樓歷代繼承者與當時日本治學大家們往來密切,店招「竹苞書樓」四字,便是明治時期蜚聲日本畫壇的富岡鐵齋親筆題寫。 

兩百多年後的今日,書樓早已不復當時的神采。門前矮床舊書堆疊,第七代店主佐佐木惣四郎守在店內,八十歲的高齡依然精神矍鑠。

慕名拜訪的客人不少,大部分在店裡逡巡一會便離開。店主識別出真正有意前來的藏家,這才從裡間呈出更具份量的藏品做展示。

京都老書店:竹苞書樓
京都老書店:竹苞書樓

每本古書,以白色便箋貼在封面,毛筆豎排書寫書名。古書不單古籍,也指二手書,願意購買二手書的客人,往往鍾情的是泛黃書頁裡流露的情緒。

京都老書店:竹苞書樓
京都老書店:竹苞書樓

感慨的是,古書在經歷這許多物是人非後,依然保存完好,百年前的書樓,依然以溫和恬淡的姿態,繼續存在。

竹苞書樓

京都市中京區寺町通御池下ル下本能寺前町511

075-231-2977

10am-7pm

週四定休

 

ホホホ座

ホホホ座沒有竹苞書樓悠遠的歷史,最初在街衢上閒逛時發現它,乍看之下以為是安靜的町家住宅,三ホ連綴的店名,像是主人信手拈來的名字。

京都書店:ホホホ座
京都書店:ホホホ座

推開拉門,店主坐在店內慢條斯理地整理圖書。伴隨木地板的咯吱聲響,慢慢摸清了書店的佈局。

一層售賣新書。空間不大,書架之間走道窄小,因為窗明几淨的緣故,並不感覺逼仄。隨手翻開一本,滿目蝌蚪文,即便和它們並不熟,也能從趣致的書頁插圖裡,一窺平安時代的風雅,在書中樂而忘返。

京都書店:ホホホ座
京都書店:ホホホ座

二層清一色的舊書,紙頁間還留著舊物的溫存,大部分品相尚佳。淘舊書還是得抱著漫無目的的心態去,左顧右盼,上下觀望,也許真就在書堆裡發現一本壓箱底的舊藏。

 

書店的邊邊角角被各類插畫與擺件精心佈置。除書籍之外,還有陶器、文具、布袋一類的雜貨販售。

 

店裡設有小小的咖啡吧。點杯咖啡,斜陽透著木格窗灑落書頁上,把時間消磨到太陽下山。

ホホホ座

京都市左京區浄土寺馬場町71 ハイネストビル1階・2階

hohohoza.com

1階(書籍・雑貨)

11am-8pm(無休)

075-741-6501

2階(古書・雑貨)

11.30am-7pm(不定休)

075-771-9833

 

 

市川屋珈琲

不少人問舒國治:「我想去一個地方玩,坐下來的時光多,行走的時候少,有沒有這樣的好地方?」

舒國治回答他們:「你們真該到京都喝咖啡。」

 

京都咖啡店:市川屋珈琲
京都咖啡店:市川屋珈琲

氣氛悠閒的京都,咖啡館確實不勝枚舉,不少經由老式町屋改造而來。五條阪的市川屋珈琲是其中一家。

京都咖啡店:市川屋珈琲
京都咖啡店:市川屋珈琲

 

町屋已經有兩百來年的歷史,市川便是主人自己的姓氏。過去這一帶坐落著不少陶藝師傅的工坊,燒窯搬遷之後,店主接過祖父的窯戶著手改建,方才有了如今的市川屋珈琲。

 

 

町屋後方放置偌大的烘豆機器,店裡豆子皆是自家烘焙,簡簡單單三款風味:「市川屋」是店主得意之作,「青磁」酸度柔和,「馬町」則是口感最為厚重的深烘。

 

 

盛咖啡的清水燒杯同樣是自家出品,釉色溫潤。窯戶人家的傳統,換種方式延續下來。

 

 

招牌水果三明治,綿軟吐司包裹著細膩清爽的鮮奶油,水果不定,依著時令更迭,夏天是清甜的白桃。聽聞秋天有潤口的柿子?因此更加期待秋天的京都

 

市川屋珈琲 相關資訊

京都市東山區渋谷通東大路西入鐘鋳町396-2 

+81 75-748-1354

9am-6pm

BEFORE 9 小酒館

有說法叫:世間杯酒屬閒人;也有人言,閒人散事下酒來。飲酒除了澆愁,最主要還是閒人消遣,最適合閒來無事的旅居者。

京都小酒館:BEFORE 9
京都小酒館:BEFORE 9

在烏丸御池的轉角處,就有這麼一家舊時町家改建的小酒館,店主本人曾是釀清酒的師傅。改建後內部線條明朗的風格與外表傳統的町屋並無不搭,東方面孔與高眉深目的歐美人比例各半。

京都小酒館:BEFORE 9
京都小酒館:BEFORE 9

二樓放映黑白電影,酒吧洋溢著黑膠唱片的旋律。酒單上列出八款清酒及八種精釀啤酒,有比利時酵母與新西蘭啤酒花的一期一會,也有奧播磨純米吟釀自帶醇醇米香清爽無負擔。下酒菜麼,廚房每日推陳出新以饗酒客,比如酥中帶麻的山椒日式炸雞塊。

BEFORE 9 相關資訊

京都京都市中京區烏丸御池上ル二條殿町545

075-741-6492

5pm-1am

sakahachi.jp/before9

舒國治寫京都,寫它的果子、漬物與抹茶;林文月說京都,說它的庭園、茶會與湯屋。以旅人的視角看京都,用雙腳丈量每一處巷弄的寬窄,記憶裡的吉光片羽總是指向那些溫情脈脈的所在。

在這樣日常的風景裡,願意做一個喜舊不厭新的閒散人。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