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與人類自古以來都是夥伴,甚至成為現代人的「毛小孩」,但是狗兒們的居住環境除了木屋或軟墊外,一直沒有更多有創意的構造。日本設計師原研哉認為,人類根據人的尺度創造了我們所居住的環境,人體工程學的概念也是一種基於人體構造所形成的設想,因此當他看到站在人類身邊的小狗時,開始覺得那裡會有一些新的建築可能性,「如果將環境按照狗狗的尺度去想像,會是什麼樣子呢?」,秉持這樣的想法,原研哉在2012年推出了一項特別計畫「Architecture for Dogs(犬的建築)」。
「Architecture for Dogs(犬的建築)」邀請了伊東豐雄、隈研吾、妹島和世、內藤廣、阪茂、馬岩松、MVRDV等16組世界級建築師和產品設計師,為不同類型、個性和體格的狗狗設計適合他們的生活空間。藉由構想與狗狗體積大小一致的空間結構,設計師們從獨特的角度探索了建築的可能性。
此外,他們還將16個建築設計和圖紙公開在作品網站,並提供可免費下載的DIY手冊,鼓勵訪問者使用這份建築圖紙為自家狗狗創建一個結構獨特的家,甚至創造出進一步的建築構想。原研哉希望能在全球範圍建立起一個建築迷和狗狗愛好者的交匯點,探索一個新的建築模式——藉由一個設計在全世界創造無數衍生品。







部分作品於2012年在「Design Miami(邁阿密設計展)」首次亮相,並隨著去到日本、巴西、中國等地方巡展而不斷發展。2020年9月19日,「Architecture for Dogs」最新巡展於倫敦的日式文化體驗中心Japan House開幕,展覽加入由英國知名建築師Asif Khan專為倫敦展覽新創作的作品。
策展人認為,在2020年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候舉辦這個巡展具有特殊意義,會讓人們獲得正面積極的心情。展覽持續至2021年1月21日,受疫情影響2020年12月16日起暫時閉館,僅提供線上虛擬參觀。
展覽現場
本文將展示這16組作品及他們的作品創作理念。一起來看看這些有趣的「犬的建築」長什麼樣吧!
ASIF KHAN×黑色皮毛狗
建築師ASIF KHAN近年的作品有在建的倫敦博物館本館、2018年平昌冬季奧運會的世界第一座黑色建築「Hyundai Pavilion」,以及2020年杜拜國際博覽會由巨大碳纖維製造的入口大門。這次,KHAN負責為黑色皮毛的狗狗設計一款舒適的窩,他為立體表面採用了全黑的無縫羊毛氈材質,將整體結構塑造為一個形似火山口的造型,製造成一款結合地毯和矮桌特色的客廳擺件。
看到你了!
多層重疊的黑羊毛設計使這個建築能成功引起嗅覺靈敏的狗的注意,狗狗會先確認緊密貼合地板的軟毯氣味,然後開始向上瞄,之後進到桌面上的洞裡面乖巧地坐穩,這時黑毛的狗狗會與漆黑的面料融為一體,混雜著的白色毛髮會凸顯出來,使他立刻能吸引全屋人的注意。這個作品的名字便寓意著此一場景——「I See you!」
馬岩松×拉布拉多獵犬
MAD建築工作室創始人馬岩松在進行這件作品時首先想到的是,為狗創造一種類似隧道的建築,並在其側面放置一塊肉形地毯。但是,地毯本身看起來更有趣,因此他決定專注於地毯,並以拉布拉多犬依戀主人、幼年活潑好動、喜吃肉的天性,設計了三款名為「肉墊(Niku Rug)」的手工編織褥墊。
肉墊
「Niku」在日語中意為「肉」,「Niku Rug」由三種不同顏色的毛線手工編織而成,凸顯了肉塊深淺不一的紋理。與傳統容納動物的密閉囚籠不同,「Niku Rug」是一張陪同拉布拉多成長、玩耍的肉狀線毯,也為拉布拉多提供了一方與主人共處的舒適空間。


MVRDV×比格
根據主人的選擇,狗狗通常生活在人類的建築裡。面對為狗設計建築的挑戰,MVRDV決定給它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並藉由改造世界上最著名的小獵犬——史努比所住的經典狗舍達成這個目標。考量到比格爾犬聰明、溫順的特點,並且能和孩子們很好地玩耍,MVRDV在設計上努力為比格爾犬創造一個富有挑戰性且好玩的環境。
與狗聊天的家
彎曲的形狀會吸引狗狗進入房子,刺激它愉快玩耍,提供一個舒適和安靜的空間。每次狗狗進出時,房子都會以微妙的搖動來回應。圓形的底部會輕輕接觸地面,但摩擦很小。拴在房子上的繩子使狗和主人都可以很輕鬆地移動它,而人也可以輕便地攜帶它。堅強而活躍的比格犬啟發了他們設計出一個簡單又有趣的傢俱。
妹島和世×比熊
比熊犬的毛極具特色,潔白蓬鬆的狀態往往會讓人聯想到棉花糖,又或是天上的白雲。妹島和世的這座建築就像是將身裹極富魅力的皮毛的比熊直接放大了一圈一樣。整體形狀像是把一個球稍稍壓癟後做出一個凹陷,而這裡正好供比熊「安居樂業」。設計力圖達到這樣一個效果:當比熊坐臥於此時,建築能與它融為一體。
為比熊犬設計的建築
結構製作相對簡單。將中纖板(MDF板)剪切成帶狀後,調整為圓形,構成環狀,隨後再一點點調整相關部分半徑的同時,將整體結構設置成放射狀。所有材料之間藉由風箏線相連。結構完成後,在上面用毛線做面。毛線的編織方法力求呈現蓬鬆效果。在建築的後部有一個打開的小洞,比熊可以由此進出。


藤本壯介×波士頓梗
藤本壯介的設計提案是建造一個可以包容人與狗在共同的生活空間中產生出各種各樣可能性的家,它既能提供給狗活動的空間,也能作為供人使用的傢俱,同時還是設在家中的庭院,可以說它兼備的間隔特性讓它成為了人與狗之間一條柔和的分界。
NO DOG, NO LIFE!
立方體棚狀結構的方格內部的空間被挖空給狗狗居住,透明棚的上方則可收納頸圈、碟子、書、植物等各種物品。在設計師看來,印刻著人類生活烙印的物品構成著狗的生活圈子,在這樣的情境中狗狗彷彿作為新的主體,無形中塑造了人與狗之間一種新的關係。
紐約雷澤+梅本建築師事務所×吉娃娃
吉娃娃雲建築
紐約雷澤+梅本建築師事務所為吉娃娃量身客製化了款「雲建築」,可以說是狗狗的完美旅伴。它藉著量身客製化的鬆軟皮膚,將吉娃娃的動作、速度及個性轉換成起伏的紋路,成為了能夠傳遞吉娃娃身上特有性情特色的第二層皮膚。同時,它還可以禦寒,並且保護狗狗骨架中較薄弱的部分。眾多起伏的紋路還可配合吉娃娃玩兒挖地洞和捉迷藏的遊戲。


⑦犬吠工作室×臘腸犬
臘腸犬的腿很短,連與主人對視都會很吃力;同樣因為腿短,在攀爬桌椅時也總是煞費周折。於是犬吠工作室的主理人們不禁思考,難道就找不到一個幫助臘腸犬提升到接近主人視線高度的良策嗎?考量到臘腸犬過長的身型比例後,他們選擇製作一個類似將斜坡摺疊起來的裝置。
長身短腿犬種的建築
最終的成果如圖所示,斜坡下方的設計如同小動物的巢穴,可供臘腸犬鑽到下面練習捕捉獵物。若干這樣的裝置連在一起還可以無限延伸,構成任何形狀。如果在中空天井處將這樣的裝置堆架起來,則可以形成一個通往上層的斜坡供臘腸犬使用。當人們將它拿到陽台上,還能和「臘腸」一起享受日光浴。
⑧TORAFU建築師事務所×傑克羅素㹴
原本作為獵犬的傑克羅素梗經過犬種改良成為寵物狗後,性格變得更為溫順惇厚。TORAFU建築師事務所在觀察這種狗狗中意的居所時,發現它似乎特別喜歡主人的衣服,於是衍生出這款像是主人的衣服創造出了狗的居所一樣的傢俱「wanmock」,試圖人與狗之間構建起和諧的關係。
WANMOCK
※「wanmock」的名字是將日語中表示狗叫的擬聲詞「汪」(wan)和切合這件作品特點的「hammock」(吊床)拼合在一起構成的。
建築利用了布料的伸縮性,因此披掛在木製外框上的主人的舊衣服就像吊床一樣包裹住狗的軀體,那上面的氣味和布料的觸感能讓狗狗感到更加安心。應季節不同還可以更換套在傢俱上的服裝,夏天是透風性好的衣服,冬季則是厚棉衣。外框可選用複合板或板材兩種材料,根據具體材質設計師提供了不同的製作方法。這是一款無論誰都可以嘗試製作,名副其實的「狗的建築」。
⑨阪茂×蝴蝶犬
京都造型藝術大學教授阪茂在2020年因其參與「東京公廁」廁所改造計畫的半透明廁所作品,在中國為更多大眾所知。其實早在2014年阪茂就獲得了普利茲克建築獎,他的創新不僅在於創造了美麗的建築,而是還將其作為一種工具來幫助需要的個體,比如為無家可歸和流離失所的人創造快速、經濟、永續發展的住房解決提案。在這件他為蝴蝶犬設計的建築產品中,再次深深地呈現了此一點。
紙蝴蝶犬
阪茂為這個建築結構採用了幾乎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可買到的透明保鮮膜的芯部作為原材料,用兩根鋼絲將這些紙筒彼此相連,於是一處可以隨意改變形狀的專屬於狗狗的空間便宣告竣工。採用相同的材料和手法還可以製作床、鞦韆、日常生活中的桌椅,或是猶如迷宮般的空間。
⑩隈研吾×巴哥犬
隈研吾使用長度為600mm的細長「樹枝」,竣工了一座網格狀的「小山」。「樹枝」間凹凸部分互相吻合,交錯在一起共同構成了六邊形與三角形的集合,彷彿生物細胞般相互支撐著。
MOUNT PUG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建築沒有使用任何釘子或是膠水,但卻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座高穩定性的「小山」。巴哥犬既可以在網格狀的巢裡盡情玩耍,又可以把建築本身作為玩具使用。網格內部還可以配置玩具和其他裝飾。
伊東豐雄×柴犬
即便是在打雨天或是烈日炎炎的日子,狗狗總是喜歡同主人一起出去散步,哪怕它已是腰腿已不那麼靈便的「老人家」。考量到年老或身體不便群體的狗狗之後,伊東豐雄創作了這款可移動式「家園」,希望儘量減輕處於「不良條件」下的狗狗的身體負擔,讓它們可以自由愜意地與主人一起散步。
小柴犬的移動家園
這款傢俱採用了通風效果良好的木質材料做成箱體,下面裝上車輪,車體內鋪上軟軟的襯墊,同時裝設可以遮陽擋雨的開閉式遮陽罩,構成了一處具有自然樹蔭般舒適的場所。條縫狀底板儘可能地緊貼地面,便於狗狗自行上下。此外,把它搬進玄關或室內還可作為床使用,是一款名副其實的「家園」啦。
內藤廣×狐狸犬
建築師內藤廣曾擁有一隻享年十六歲的愛犬pepe,他形容它是陪伴他度過人生最忙碌階段的知心朋友。狐狸犬的絨毛十分濃密,因此夏天對pepe而言是最「痛苦」的季節。內藤廣回憶,每逢夏季,浴室就成為pepe的領地,它會趴伏在鋪著瓷磚的地上盡力降低自己的體溫。每當此時,內藤廣總是想要是能幫幫它該有多好,於是產生了創造一個可以降低狗狗體溫的裝置的想法,算是對pepe獻上的敬意。
狗狗冷卻裝置
「假如有這樣一個裝置,佩佩也許就可以舒舒服服地過一個夏天。」帶著這樣的心情,最終設計的裝置簡單而有效:在熱傳導率較高的鋁管中插入裝有冰塊的塑膠袋,發揮冷卻效果;考量到單純選用鋁製材料會很滑,可能引來狗狗的厭煩,因此在鋁管之間夾上木條,便於狗的爪子搭在上面。最終再將所有材料用膠皮管連接在一起。這套裝置可根據室內的實際狀況隨意調整。
KONSTANTIN GRCIC×玩具貴賓犬
鏡子中的自我
《狗的知性》的作者斯坦利‧科倫(Stanley Coren)認為:從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順從聽話的聰明程度考量,貴婦犬都可以排到前三名。因此以設計傢俱、產品及照明設備而聞名的設計師KONSTANTIN GRCIC為貴婦犬度身打造了一款以鏡子為主體的裝置,藉由「鏡子試驗」來感受狗狗是否能夠識別鏡子中的自己,從視覺上探究犬類的自我認知能力。
FGMF×約克夏㹴
COCOON是一種懸浮在微環境中的巢穴,它是狗的藏身之處,FGMF建築師事務所希望將其視為「家」而不是「房子」;同時,它也是人類的餐桌,在框架上放置一個玻璃頂部就將其轉換成了一張桌子,進而將狗屋和人類傢俱合併成一個單件。因此它既是空間,也是對象。
COCOON
同時,COCOON是一種用舒適面料包裹的雷射切割紙板結構。它可以由毛氈、氯丁橡膠、針織或任何其他織物製成,使狗感覺舒適。在溫暖的天氣裡,COCOON裡「繭」的結構也可以在沒有任何織物外殼的情況下使用。外框可以很容易地用普通鋼管手工安裝。額外的吉他調音釘和鋼弦將為框架內的「繭」提供正確的牽引力,同時為剛性鋼元件帶來有趣的外觀。它可以在同一幀中以不同的配置容納一隻或兩隻狗。
從一張寬幅的厚紙上裁剪出若干部分,把它們組合到一起,再從屋頂懸吊下來,房間中就出現了一處屬於狗的領地。原設計研究所這款狗舍是真正的「四壁皆無」,彷彿只有屋頂懸在半空。它不同於以往的狗舍,更像是在構成一處模糊意義上的屬於狗的場所。
POINTED T
設計師邀請大家一同想像,家中一隻日本小獵狗把頭完全藏起來,懸浮的空隙中只能隱約地看到它纖細的腿,就像是小獵狗戴著一頂碩大的尖頂帽。這是一處屬於狗子的家園,而從人的視角來看,就是一件別具特色的藝術品。
原研哉×茶杯犬
作為作品的最初發起者,原研哉認為首先要藉由這款設計呈現另一個視角的初衷:他注意到人類一直以來按照自身標尺去設計周圍的環境,比如樓梯台階、桌椅、門等文件的高度等,皆是基於人類自身的條件為前提而確定的,而伴隨在人類身旁繁衍生息的狗狗等動物也只能被動地接受人類所賦予的這種尺度。在此構想上,他為作品設定了「尺度平衡」這個課題。
D-TUNNEL
眼前的這個建築,能夠使狗和人可以在自然的狀態下交匯視線的裝置。原研哉特別希望,一向以仰望姿態過生活的超小型犬一定要試一下此款裝置的使用效果。
迷之彩蛋
「Architecture for Dogs」在倫敦日式文化體驗中心巡展期間,策展人還發起了「Design Your Own」活動,邀請參展觀眾設計獨一無二個人版本的狗狗建築,並將他們自己的想像描繪出來。其中不乏許多腦洞大開或是清奇可愛的想法,一起來感受下吧~
資料來源及DIY教學下載連結
https://architecturefordogs.comwww.japanhouselondon.uk/discover/exhibition/architecture-for-dogs-virtual-exhibition-t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