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國門廣場客廳迎接人們停佇,宋鎮邁賦予北台灣入口全新公共空間

0
2334

近年來基隆港區周邊積極建設,火車站及港邊基礎建設趨於完善,西岸的城際轉運站即將竣工,銜接轉運站的國門廣場2022年6月啟用,成為市民日常休憩場所,基隆「山海城串聯再造計畫港區整體規劃案」由宋鎮邁操刀,把水岸還給使用者,創造基隆獨有的海港生活。

宋鎮邁說明,最初這個案子相當單純,基隆市都發處在一開始要做舊火車站前廣場,並且透過延伸的步道,形成舊站北口周邊,可以一路連結西2、西3碼頭的廊帶,市府認為這是一個如客廳般的空間。

宋鎮邁:北台灣國門入口客廳該有更大想像

但是,不論是停靠在基隆內港東岸的郵輪,還是停靠西岸的台馬之星,以及火車站,都會帶來人流,若要促成人流交織,乃至於引人流走進城市裡遊逛,宋鎮邁認為,這個自許要成為北台灣國門入口的客廳,就該有更大的想像,而不只是一個站前承接人流的空間。

宋鎮邁認為,基隆內港自許要成為北台灣國門入口的客廳
宋鎮邁認為,基隆內港自許要成為北台灣國門入口的客廳該有更大的想像,不只是一個站前承接人流的空間

2009年啟用的海洋廣場是一個很好的典範,在狹小水岸裡,外推了一個休憩的、親水的空間。宋鎮邁認為應該延續這個概念,像兩隻手臂一樣把整個內港的U型水岸串接起來;所以提案時,不只是做一個廣場,團隊規劃了整個內港周邊的水岸空間。

長久以來,內港周邊的圍牆隔開了城市與港,港與市是分離的,現在是時候讓市民與遊客重新擁抱這個U型水岸了。

宋鎮邁的「基隆國門廣場」規劃
宋鎮邁的「基隆國門廣場」規劃
宋鎮邁的「基隆國門廣場」規劃
宋鎮邁的「基隆國門廣場」規劃

宋鎮邁帶領一口規劃設計團隊以環港的步道系統把幾個多功能的廣場空間與天串聯起來。在西岸,站前廣場能容納5000到1萬人,將成為市區唯一可供千人規模以上大型戶外活動的空間;在東岸,從海洋廣場沿著步道,可以走上郵輪廣場的看台,既欣賞風景,也能舉辦小型的表演與活動。被步道連接起來的空間,形狀與大小不同,有些是條狀連結;有些是階梯型或向心型,但都具廣場機能,步道本身也能讓人駐足停留。

基隆市府接受了宋鎮邁的提案,1000多天以來,這個案子被切分為六塊基地,每個基地的主事者與經費來源都是不同單位,基隆市都發處徐燕興宋鎮邁團隊帶著模型一一拜訪與說服行政院、國發會、港務公司、航港局等多個單位;宋鎮邁必須分別與六個專長不同的營造廠,從零開始建立合作默契,過程中的每一步都是考驗。

宋鎮邁希望國門廣場成為起點,與市民創造不同城市景觀

宋鎮邁認為,對於一口規劃設計的年輕團隊來說,能在這麼有代表性的基地發出聲音,是很難得的機會,並且為海洋廣場設下典範,秉持信念,戰戰競競地一路前行,工程陸續完工後,基地周圍像是忠一路有些店家開始換招牌、洗地磚,宋鎮邁希望這個重新界定公共空間的景觀設計案能成為一個起點,藉著提升公共空間的品質,讓市民起心動念,一起創造不同的城市景觀。

宋鎮邁帶領一口規劃設計團隊以環港的步道系統把幾個多功能的廣場空間與天串聯起來。在西岸,站前廣場能容納5000到1萬人,將成為市區唯一可供千人規模以上大型戶外活動的空間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