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店的功能是什麼?
透過設計師沈志忠領軍的「建構線設計」精心思構,位於宜蘭羅東的「Gallery More」服飾店,除了消費者穿戴的物件與對穿戴的想望等基本功能外,還提供了一種另類的服飾店的空間經驗;這個概念是把逛美術館觀看與欣賞感受的經驗行為帶進空間。
要了解「Gallery More」這家店,可以從它本身的名字開始,它自許為一個「gallery」,裡面的每一件創造作品都仔細地被陳列 供養起來,「more」的意思就是比你逛服飾、藝廊時可以期望的更多。
就像一個雕塑家可能把簡單的原料,例如:泥土轉換成讓人省思、突破覺意的新形狀,一個服飾設計師也是這樣的角色,從很簡單的一片布,去誕生出一件服裝,帶給設計者愉稅,同時也可以讓觀看感嘆或激賞。

「Gallery More」所代理的服裝品牌–Vaneessabruno(France)、Lu Lu Cheung(Hong Kong)、Stephane Dou(Taiwan)基於對這些品牌的尊重,這間服飾店的設計概念正是在回應這些時尚品牌的精神與品質。
這個案子裡最主要的一個原素,就是用超過一萬條的鋼索,去轉換成牆面壁面,這些鋼索也同時用以支撐那些鐵質的框架,鋼索所代表的是衣服最基本的材料–織線,所以,鋼索藉著反應衣服的原料,對衣服作一致敬。


衣服被框在框架裡,像無價的畫作,藉由被刻意拉開的距離,雨呈現服裝的高品質與工法。一反平時逛衣服的習性,翻著一堆很擁擠的衣架,絲毫看不到服裝的整體性,設計拉開某些適當距離,讓觀賞者可以從觀景窗一覽無遺欣賞到服裝的細節。鋼鐵的框與衣服互相輔佐,又可強調出衣服的特質來,所呈現的是一個 gallery 的意象,這是結合了 shopping 的樂趣與行為與欣賞藝術品時的氛圍與情懷,同時擁有兩種感受。

這些元素,鋼索、玻璃後面的陳列、鐵灰的鏡面、牆面、開放空間、精緻的燈光,整合起來創造一個擁有不一樣感受的時尚時間,就像任何的藝廊,這個店的室內設計,強調的是這些藝術品,讓觀者著重在欣賞衣服而不分心。
瀏覽藝術品般的隨意行走,都能感受到設計師掌握尺度關係的細心
框架內的衣服,像無價畫作,刻意拉開距離,呈現服裝特質

作品資訊
作品名稱:宜蘭摩兒服飾店(GALLERY MORE ,I-LAN)
作品位置:宜蘭縣羅東鎮中正路208號(台灣)
面積:1F – 205 平方米、B1F – 90平方米、總面積 – 295 平方米
設計師:沈志忠
參與設計人員:張偉民、邱靜玉
設計時間:2006年7月~2006年9月
施工時間:2006年9月~2006年12月
主要用材:不銹鋼、鋼絲線、版岩、黑色烤漆玻璃、大理石
攝影師:Marc Gerritsen
FAM TALK
相關網站
::建構線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