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兩位日本頂尖的幼兒園建築設計大師——手塚貴晴和日比野拓。出生於1964年的手塚貴晴,經過武藏野工業大學的學習以及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進修,繼承了家族傳統,將建築術進行了深度研究和實踐。他不僅是Tezuka Architects建築師事務所的創辦人,也是東京都市大學的教授。
另一位建築師日比野拓,他於1972年在日本神奈川縣創立了日比野設計公司(HIBINOSEKKEI + youji no shiro)。在他的帶領下,公司於1991年成立了針對兒童設施的設計部門「幼兒之城」(Youji no shiro),並且成功完成了超過500所幼兒園的設計和建設。日比野的設計作品遍及世界各地,包括德國、荷蘭以及中國等國。他的卓越成就獲得了全球的認可,包括兩次獲得由美國最大的建築雜誌Architizer主辦的A+ Award幼兒園類別的最優秀獎。
手塚貴晴
1964年生於日本,在武藏野工業大學學習建築,隨後又赴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碩士。Tezuka Architects建築師事務所創辦人,東京都市大學教授。手塚貴晴出身於建築世家,對他而言,成為一名建築師並不是哪一瞬間突然堅定的理想,而是從小耳濡目染的自然而然。他的父親是日本一家大型公司的建築師,因此他從小就被設計圖紙和模型環繞。
在申請大學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建築學,因為建築學早已成為他的第二天性,大學課程對他而言易如反掌。在賓大學成後,他去了英國倫敦,任職於理查德·羅傑斯建築師事務所工作4年。妻子手塚由比1969年出生於神奈川,同樣畢業於武藏野工業大學,後又在倫敦Bartlett建築學校就讀一年,1994年,他們在東京共同成立了Tezuka Architects建築師事務所。
手塚貴晴與手塚由比夫妻作為日本新生代建築師,在人居領域的造詣非凡。成名作有「屋頂上住宅 Rooftop House」。手塚貴晴擅長從實際機能出發,用最平實的建築語言把對生活方式的新鮮構想轉換為現實的居住空間。他擅長在「水泥叢林」中構建溫情樂園,他說設計不能切斷孩子與自然的聯繫,他以謙和的姿態還原建築與人的關係本質,2015年,他的「前所未有的最好幼兒園」在TED上走紅,聯合國也曾為他頒發最佳設計獎項。
手塚貴晴的設計理念
人就像貓一樣,都找自己感覺比較舒服的地方去生活,去待著。但現在大家都在一個地方呆著不動,而企圖改變周圍的環境,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好的事情。到了夏天很多人卻非要去差不多有50度左右溫度的沙灘去做沙灘浴去。到了冬天,還要到更冷的北海道去滑雪。這是非常奇怪的事。手塚希望能夠遵循人性特質,動物的特性,以自然的狀態實現設計與人與自然的共融。

手塚貴晴(Takaharu Tezuka)/ 東京蒙特梭利幼兒園東京,日本
這個看起來像麵包圈又像田徑場還像鴨蛋的建築,實際上是一家幼兒園,它自落成之日起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手塚貴晴與手塚由比這對日本建築師夫妻一直倡導建築的服務性,針對孩子,他們的設計沒有花哨沒有炫技,而是從最基本的需求出發,設計了一個玩耍的寶地,一個小朋友們的天堂。2011年,這座位於東京的「東京蒙特梭利幼兒園」被國際經濟合作組織(OECD)評選為世界上最優秀的教育建築。如今,它已然是幼兒園設計領域教科書級別的作品。
建築設計可以改變教育嗎?答案是一定會。
這個幼兒園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屋頂上的學校,建築師手塚貴晴夫婦為了建造一個沒有死角的自由的活動空間,將整個建築變形成為了一個橢圓形,屋頂本身就是個遊樂場,並且是傾斜的,這樣提高了孩子的興趣,同時內側的屋頂高度也做到了最低,僅為2.1公尺,老師站在院子裡就可以看到屋頂的孩子的一舉一動。屋頂水槽的設計也很獨到,留有四個溢水口,孩子們在下雨天可以看瀑布。
這個橢圓形的,增大建築使用視線可及的校園建築,充分呈現了手塚貴晴與手塚由比的「建築物最終應該服務住民」的設計理念。
幼兒園的管理者最早找到手塚貴晴來設計,是因為手塚貴晴有一項拿手好戲:什麼爛房子都能給你整出一大片意想不到的空間來。做成這種環形結構倒不是手塚貴晴自己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因為小孩第一運動定律就是:特別喜歡繞圈跑。
關於設計一所可以在屋頂上活動的房子緣起,手塚貴晴是這樣解釋的:這個想法可能始於我去法國的一次旅行,我在台上問在座的人,你們有誰去屋頂上待過?幾乎是所有人舉手,我接著問,誰覺得那感覺不賴,舉手的幾乎還是所有人。身為建築師,與普通人不同的是,我覺得我恰好擁有這種把美夢變成現實的能力,我一直努力去找出人們的想法,人們對生活的幻想,這些從書中是找不到答案的,對我而言非常重要,你在想,他在想,我也在想,人人都在想,我的工作就是把它們找出來,這就像從石頭中雕刻出塑像來一樣。好的想法一直都在,只是不那麼容易被發現。對我而言,住在屋頂上這個想法,就是這麼來的。
這座幼兒園建在東京郊外,總共會有500個5~6歲的小孩會在裡面度過他們的學前時光。幼兒園是雙層橢圓結構,上層供小孩亂跑,下層是教室。這座幼兒園總樓地板面積4900多平方公尺,外觀上最大的特點為環形設計,外周長183公尺,內周長108公尺。看看環形屋頂上的情景吧,下了課後孩子們就放羊般圍著環形屋頂瘋跑,一圈又一圈。那麼,運動量多大?
一個男孩身上被安裝了跟蹤監測儀器,在上午9:10至:9:30約20分鐘時間裡,他上躥下跳、東奔西跑,最終的活動軌跡竟然達到6000公尺!而經過進一步統計,該幼兒園所有兒童的平均活動軌跡為4000公尺,甚至遠超一些運動特色的幼兒園。所以在後來很多體育測試中,這裡的小朋友成績都比其他每天規規矩矩坐著的小朋友厲害不少。
而到了開運動會,這樣的環形設計更是厲害了。手塚貴晴很討厭欄桿這種禁止意味太重的東西。於是他開腦洞搞出了一個提案:準備在二樓邊緣搞一圈彈力網,當小朋友從邊緣跌落時,會掉到網裡被兜住。日本政府聽說後十分驚訝,然後嚴厲否決了這個提案。最後無奈還是採用了傳統的安全欄桿提案,結果小朋友們倒也還是很喜歡,紛紛把自己的小肉腿塞進了欄桿縫隙。
那麼,孩子們是怎麼上課的呢?
沒錯,這就是環形屋頂下孩子們的課堂。教室呈環形排列,外側是木造牆壁,內側(朝向操場的一面)安置著可滑動的玻璃門。教室之間用可以推拉的輕質泡桐木滑板作不完全分隔,而沒有砌成固定的牆壁,必要的時候,將滑板拉開,全校就成了一個無間隔的整體,孩子們很容易就能體會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
裝置藝術考慮了小朋友們的生理特色和心理特色,這就是人體工程學的作用啊,首先是好用,然後是有趣。
為了充分採光,教室的頂部設計有很多天窗,孩子們就這樣對望。可移動的文具櫃、課桌,甚至被孩子們用來做遊戲。而且小朋友們自己的書桌櫃子之類的,還需要他們自己搭出來。這個環節雖然聽上去很美,但很多幼兒園教師都表示,只要想一想幾十個小孩裝箱子的畫面就已經醉了。
更牛的是,該幼兒園的園長和老師的辦公室,也是跟孩子們的課堂共處一片屋簷下,孩子有事情找老師,再也不需敲門了,而老師一扭頭就可以看見孩子們的動態。
叮鈴鈴……下課了,孩子們可以走到院子裡玩耍。這所幼兒園的建設過程中還完好地保留了樹木,從地下貫穿教室,一直長到屋頂。當然,也可以爬到屋頂瘋跑,然後再坐滑梯回教室。
遇到不聽話的孩子在課堂搗亂怎麼辦?
園長的做法是,直接讓這個孩子到教室外面玩,反正幼兒園是環形的,最終還是會回來的。但實際情況是,孩子會找個地方藏起來,直到肚子餓了,才跑出來找老師。
說到吃,設計師還為這所幼兒園設計了一片菜園子,讓孩子們學著播種、管理、收獲。
手塚貴晴大概覺得小朋友光在地上平面位移幾公里,運動量還不夠,於是又在幼兒園裡設計了一個多層攀爬塔。這是一座高5公尺的7層附屬建築,每一層空間非常狹窄,而這正是為小巧的孩子設計的。這樣設計的「副作用」是孩子們很容易發生磕碰,但幼兒園園長對該設計提案竟然大為贊賞!園長的理念是:孩子需要適當地受傷和跌倒,否則長大後怎麼面對挫折?!
作為設計師的手塚貴晴和手塚由比夫婦慎重起見,於是讓自己的孩子爬進去試驗,確保可行後才付諸實踐。實踐證明,孩子們愛死這個設計了。
沿著環形階梯上去,就可以遊戲了。而為了順利完成整個「探險」過程,孩子們之間會自發相互幫助,不知不覺間形成了協作。
這家幼兒園並不豪華,連院子裡的地面都沒處理,但每個家長都為孩子的學習環境感到驕傲。
手塚夫婦多年前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參觀西班牙建築大師高迪設計的公尺拉公寓。公尺拉公寓的房頂上,沒有任何遊戲設施,但兩個孩子在那些奇形怪狀、色彩斑斕的煙囪之間追逐、歡笑、興奮地大聲尖叫,盡管摔了好幾跤,甚至還哭了兩次,可一擦乾眼淚又馬上繼續叫,繼續跑,尤其喜歡在狹縫裡擠過來擠過去,玩得一頭大汗,還不肯離開。這個觀察讓手塚明白了一個道理,大人製作的遊戲設施,對孩子而言,是一種「給予」,不但給予了硬體,連玩的方法都「給予」了(或者更準確地說:規定了)。但是孩子的眼光和大人是不一樣的,孩子們並不那麼喜歡接受「給予」,他們更喜歡自己去「發現」——發現一切可以玩的、好玩的東西,發明一切新奇的玩法。
手塚貴晴:「小孩子需要輕微的嘗試一點危險的滋味,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學會互相幫助。這就是小社會,而我們現在的社會正缺少這樣的(教育)機會。」優秀的建築有生命,而當建築能夠有力地托舉起孩子們的未來,它就更值得別的幼兒園學習了。
日比野拓
日比野設計公司社長,日比野設計公司(HIBINOSEKKEI + youji no shiro)由日比野拓在1972年於日本神奈川縣創立,1991年公司成立了專門針對兒童設施的設計部門「幼兒之城」(Youji no shiro),在公司轉型專注於幼兒設計之後,已投入完成了500多所幼兒園。而帶領公司轉型,並專注於幼兒設施領域的建築師,正是日比野拓。設計作品已遍及德國、荷蘭以及中國。兩度獲得美國最大建築雜誌Architizer主辦的A+ Award幼兒園類別的最優秀獎。
什麼是理想的幼兒建築?
只有理解兒童的想法,才能創造出理想的、真正為了兒童的建築
教育設施不應從成人的觀點出發進行設計。成人總是會想「這樣很危險」「保養起來很困難」「太貴了」「看不到孩子」等問題,這些想法絕大多數都與孩子們的希望相反。兒童想要挑戰危險的事情,兒童不在意設施的保養維護,有些時候兒童希望從大人的視線中隱藏起來。比起一開始就有的誇張的色彩,兒童更喜歡由自己自由自在地上色。

這是日本松山市的一個重建幼兒園的作品。佔地面積5001.42平方公尺,總樓地板面積2220.36平方公尺。近年來,汽車成為省會城市的日常必需品,越來越多的孩子乘公交車或汽車去幼兒園,因此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鍛煉的機會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室內玩電子遊戲,因此他們自己在各種各樣的自然環境中找到遊戲的機會也越來越少。在這種情況下,KO 幼兒園以「從玩耍中獲得健康」的理念進行重建。

將員工辦公室、托兒所等各個房間橫向和縱向移動,創造出自由空間,使14種獨特的遊戲空間看起來像一條街道,成為孩子們過去玩耍的地方風景。山梨縣大學教育學教授中村和彥表示,兒童應該學會36種身體動作,如「跑」、「跳」、「堆」、「抱」等。這36個動作都可以在這14個遊戲空間中被學習到。
根據對幼兒園兒童運動的比較研究,3-5名兒童的平均步數增加了20%。此外,「投擲」、「穿越」、「爬行」和「騎行」這些在以前的建築中不被重視的活動,在新的建築中也可以實現。在平坦的操場上,運動是有限的,而新操場上的兩個小山丘和天然草地可以為運動提供無限的可能。
像這樣在園內外設置能引發身體做出相應動作的遊戲場所,不僅孩子們的運動量自然而然增加,體力得到增強。這樣的空間還讓孩子們升起創造遊戲的慾望,刺激好奇心,是孩子們能健壯成長的培育環境。
一樓平面圖 Plan
二樓平面圖 Plan
三樓平面圖 Plan
立面圖 Elevation(左),剖面圖 Section(右)
2015年HIBINOSEKKEI + youji no shiro / Obama幼兒園長崎,日本
日比野設計事務所擅長設計獨特而有趣的幼兒園作品,並於日前其為日本長崎設計完成了Obama幼兒園。長崎縣面朝大海的Obama 幼兒園,囊括了2015 年的 Good Design Award、Kids Design Award,以及 2016 年,由亞太設計聯盟 APDF 主辦的 IAI 設計大獎。該作品佔地面積2704.36 平方公尺,總樓地板面積864.35 平方公尺。街廓臨近大海,亦可遠眺群山,因此這樣的周邊環境影響了整座幼兒園的機能排布和室內設計策略。
全區配置圖
Obama幼兒園認為在這裡學習與玩耍應相互結合,為此幼兒園空間裡設置了各種壁龕。整座建築被抬高,寬敞明亮的自助餐廳,兼具室內和室外用餐平台,並擁有兩層高的大玻璃窗和大懸挑屋頂,這樣既方便小朋友們觀賞室外景觀,又能遮陰避陽。
一樓平面圖 Plan
二樓平面圖 Plan
頂層平面圖 Plan
提案設計過程中始終強調著創造力與運動性。沿著細長的樓梯拾級而上是一個只有孩子們爬過一條由繩子編成的「隧道」才能到達的閣樓,抵達面向大海的屋頂露台。房子形狀的小空間以及屋頂活動區和大面積黑板牆,有利於提升孩子們的體力、注意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為了活性化孩子們的身體運動,設計師在各個活動區域也花了不少小心思。比如,在供孩子們涂鴉的黑板、書架前設置了不同高度的台階、應用於各個樓層的不同建築材料、以及連接二樓至露台的遊樂繩索網等等,試圖將孩子們玩樂於探索的天性充分發揮,也能夠激發出更多創意。
空間的鮮明反差和各種不確定性,並不急於為孩子們作出任何前提和假設,只盡力為他們提供可以舒展想像力的自由空間,或許在這樣的碰撞啟發中孩子們會開始尋找他們成長過程中屬於自我的定位。
日比野認為,幼兒園並不是遊樂園,遊樂園是一個夢幻的、讓人快樂的場所,而幼兒園卻是一個讓人成長的場所。實際上,出於對使用者的考慮,多餘的裝飾其實是不必要的,他們需要的是充足的活動空間。
幼兒園的主體是小孩子,而不是五顏六色的裝飾。為了凸顯這個主體,採用簡潔的設計會比複雜的得到更好效果,就像是美術館的裝飾總是簡潔的,這也是為了強調放在裡面的藝術作品。我們並不該以成人的眼光告訴孩子,這個就應該是綠色,那個就屬於紅色。進而容易產生固化思維,有時候該把決定權交給孩子自己,讓建築回歸使用者。
2019年HIBINOSEKKEI + youji no shiro / MRN幼兒園宮崎縣,日本
位於日本宮崎縣都城市Kirishima山腳下的鄉野間的幼兒園兼托兒所。曾經在此讀書的那波孩子,即使在多年之後,也會常常帶著他們自己的孩子回來。這已經成為了牢牢紮根於當地人思想深處的風俗習慣。從此一代代人的傳承中獲取靈感,作品設計的主題被設定為「紐帶」。
這裡的學校建築在過去的30年間被更新增建了幾次,但仍然沒有達到今天培育孩子所需的理想環境。因此,在拆除舊建築之後,新建築的設計事務所進行了適當的規劃,界定出不同機能如學習、玩耍、用餐和運動等所需的空間。
四棵老樹被保留了下來,人們仰望著它們,照看著茁壯成長的下一代。在所有的托兒所房間裡,都能看到這幾棵樹。採取將它們置於中央來進行建築設計,建立起了房間、樹木和孩子之間的視覺聯繫。二層的消防樓梯一路延伸至樹木枝杈的下方,孩子們可以近距離地感受它們,同時在其下方創造出玩耍空間。基地上種植了許多產自宮崎縣的紅松和扁柏樹,用以建立幼兒園基地與當地社區和自然的聯繫。根據機能來進行空間的適當分隔,孩子們可以自己鑑別、思考、學習和估摸在特定的空間裡該具如何去行為表現。
室內依舊使用了大量的原木色元素。側邊的天井打進來的陽光,娛樂空間明亮、舒適。幼兒餐飲乾淨、衛生。
一樓平面圖 Plan
二樓平面圖 Plan
立面圖 Elevation
2015年HIBINOSEKKEI + youji no shiro / hanazono幼兒園沖繩,日本
Hanazono幼兒園位於距離東京2000多公里的沖繩宮古島,因常遭遇台風,所以在建築材料與構造上特別考慮了抗風抗雨性能。此外,沖繩光照強烈,外牆的柵格狀設計有效遮擋日光,又保持了良好的通風性,一舉兩得。室內設計以簡單的木造材料為主,設施齊備,為孩子們構建了恣意玩耍的愜意環境。
設計師在一樓規劃了一個公共空間,兩個活動室,一個用於創意活動,因為他們非常重視培養兒童的創造力,一個提供餐飲。窗戶開得很大,這樣可以讓房間裡有舒適的風和陽光。活動室毗鄰一個操場,另一個毗鄰一個庭院,餐廳由一個露台和一個庭院環繞,是一個舒適的內外空間。孩子們在演播室裡做遊戲,在活動室裡做活動,在用餐時可以一邊享受午餐時間,一邊感受舒適的風。
遊樂場和餐廳擁有兩種傳統植栽,並受到季節性變化結出不同的果實。此外,幼兒園還舉辦研討會,並邀請幼兒園外的講師來參加。這個遠離東京的小島上的托兒所,管理者、家長和鄰居一起參與工作,把各種情況傳遞到這裡,打破了兒童教育的限制。
保育室和圖書繪畫一角位於比較私密的二樓。
這個地區常見的是傳統木紅色屋頂瓦建築。這種結構是鋼筋混凝土結構,能夠抵禦台風的侵襲。在建築物的外圍,由混凝土塊製成的低簷和帶孔的屏風是此一地區的原始建築材料,可以防止飛行物體。在保持視野和通風的同時,阻擋了強烈的陽光。外牆瓷磚的顏色選擇了與傳統紅色屋頂瓷磚顏色相似的顏色,並融入該區域。
xxxx年HIBINOSEKKEI + youji no shiro / daichi幼兒園熊本縣,日本
位於熊本縣的daichi幼兒園之最大特色在於園內中庭的露天屋頂。在我們的印象中,孩子們總是遠離風雨之外被保護得很周全,下雨天的室外活動總是不被允許的。而daichi幼稚園的中庭卻特地設計成了能夠積攢雨水的地面和露天屋頂,一場大雨過後,孩子們便可赤腳在看似游泳池的水塘間玩耍,釋放天性。而在晴天的時候,這裡化身為操場,供孩子們打羽毛球、排球等體育運動。
你以為這頂棚是為了方便孩子們曬太陽設計的?太天真了!它只在雨天打開!日比野拓將建築的天花板設計成了電動頂棚。你肯定一臉黑人問號下雨天去踩水濕了衣服感冒發燒摔倒磕碰了怎麼辦設計師卻告訴你這樣肆意地撒歡才不會扼殺孩子們的天性
你肯定一臉黑人問號,下雨天去踩水濕了衣服感冒發燒摔倒磕碰了怎麼辦?設計師卻告訴你這樣肆意地撒歡,才不會扼殺孩子們的天性。
另一個特別之處在於,學校的樓層平面是全開放式的,老師可以自由組織班級,而桌椅等教室傢俱也是獨立的。孩子們可以購買自己喜歡的桌椅,畢業後便可帶回家中。如此一來,桌椅得以不間斷地流通,維持了一個新鮮、整潔的校園環境。
2020年HIBINOSEKKEI + youji no shiro / SH托幼一體園富山縣富山市,日本
以「在立山連峰的守護下,勾起孩子們冒險欲與好奇心的幼兒園」為設計概念,富山縣富山市新建能容納125名孩子的幼兒園。從園舍可以眺望到立山連峰,它自古以來就是當地的象徵,守護著市民,受到大家的喜愛。
能喚起孩子們的探險慾望和好奇心的立山連峰環境要素為園舍的設計靈感,室內設置有十幾處遊戲場所。凹凸不平像岩洞一樣的迷你空間,使人想要不斷前行探索像隧道一樣的走廊,模擬瀑布的網路攀爬遊戲道具,能俯視一樓廚房和餐廳的「眺望之丘」,被繪本包圍,繪本池可以讓人安心閱讀,而園舍裡散落著能激發孩子好奇心的遊戲裝置。
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每天都像在山裡冒險,探索擁有各種各樣的新發現。在有家鄉特色的園舍裡,不僅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遊戲,還可以更好地瞭解和熱愛家鄉。
@設計版權歸設計師,本文僅供分享。
幼兒之城 / 結語
幼兒園不是遊樂園,是一個讓人成長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