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審視生命的深度與寬度,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林友寒建築師+林彥穎建築師

0
6238

林友寒建築師以「清水模」設計五層樓納骨塔建築

新竹市納骨塔位使用率已達9成,新竹市府在大坪頂新建納骨塔,由德國建築師林友寒採「清水模」設計出五層樓的建物,室內採無樑柱工法,讓空間更通透、寬廣,再搭配天井、斜牆設計,打造採光、通風十足空間,設計更獲得2019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金質獎。新竹市林智堅說,新納骨塔將於2022年完工,屆時將可提供約4萬5000個塔位,讓先人有優雅的長眠環境。

面對生命終結的情感交織

葬禮與悲痛的過程是充滿深沉情感的經歷。墓地不僅僅是一個人與親人最後告別的空間,更多時候,它是充滿恐懼、情感和記憶的場所。當面對這種恐懼和空虛時,什麼樣的建築結構可以真正地幫助人們克服這種情感,成為一個充滿溫暖的回憶之地呢?人們所追求的不僅僅是一個留下身體的空間,更多的是一個鼓勵他們正視過去,體會生命的深度與意義的場所。

外觀效果圖,以清水模打造的新竹市大坪頂納骨塔/林友寒建築師
外觀效果圖,以清水模打造的新竹市大坪頂納骨塔/林友寒建築師
 
林友寒利用清水混凝土的質感呈現出對於本質的討論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林友寒 林彥穎
林友寒利用清水混凝土的質感呈現出對於本質的討論

緣起

新竹市大坪頂生命紀念園區從80年代起,負擔整個新竹市區納骨塔人口使用,總共有四棟既有納骨塔建築。近年來因為市區人口成長快速,十年內預估使用數量不足,藉此機會建設新的納骨塔建築,增加容納量與公共服務性。

本案主要設計的目標有二,一是重新整理生命園區整體區域的空間秩序,興建可以容納數萬塔位的納骨塔建築,二是處理新舊建築物與開放空間的關係。希望可以藉由本案思考建築的紀念性、時間與生命的關係,追思緬懷親人的同時,提供一個高度品質的殯葬空間。因此,在設計上,團隊的企圖是嘗試重新定義生命紀念園區之公共空間意象。期待創造一個新的都市紀念空間。

獲得2019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金質獎

新竹市大坪頂納骨塔新建工程已獲得2019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金質獎。工程自2019年開工至今,目前進度已達6成。

生與死的問題

長久以來,台灣民俗習慣中的殯葬空間使用與現實生活有很大的隔閡,公共殯葬空間的設計,大抵上容易使人感受到恐懼、哀傷與吵雜。公共殯葬設施在都市中往往成為鄰避性很強的空間,陰暗、潮濕、裝飾與氣味等空間特質導致一般時間用率低,一直到清明或是年節祭祀活動時才有大量民衆湧入。事實上,也希望藉由本案討論「紀念性」以及「生命的失去」。

開放空間

設計操作利用材質與景觀手法,希望將時間與生命的意義表達在內外空間的連結裡。外部空間除了滿足停車需求之外,景觀設計整體上以開放公園的手法來設計這個案子,利用流動的空氣與水景、霧氣,大量搭配台灣原生種的喬木與灌木,希望民眾彷彿置身一個森林公園裡面,讓人們思念親人與緬懷先祖的時候可以漫步其中。

觀景平台的設置可以看見大片新竹沿海景致,同時藉由登高的儀式性,看見美麗的新竹風土並且思考生命的意義。設計團隊藉由創造一個新時代的生命紀念園區,兼具紀念性與好的開放空間品質,同時為台灣的殯葬祭祀空間開啟一個新的機會與可能性。

林友寒的新納骨塔設計理念

林友寒新竹市大坪頂所設計的新納骨塔,擁有承載 70000 個靈魂的使命,這意味著它同時需要存放著 70000 個無法彌補的遺憾和思念。獨特的斜牆設計彷彿是群山環繞,給人一種安詳的感覺。而「山腰」的部分,則放置著熏香、蠟燭和鮮花,仿佛是一座靜思的聖地。當牆體傾斜至面對天空時,人們可以在這裡享受太陽的溫暖,並在這片光明中尋找希望。而那道天窗,更是巧妙地將光線和期盼帶入了這座建築的中心。

新竹的風與納骨塔的結合

牆,作為一個物理界限,這次卻被運用為情感的表達。透過不同的傾斜角度,這些牆展現了一種漸行漸遠,但又不是完全分隔的視覺效果。而在入口,長方形的設計讓氣候帶來的變化成為這裡的特色之一,斜牆更是巧妙地引導風的方向,尤其考慮到新竹被譽為「風城」。這座納骨塔不只是一座建築,它更是新竹這座城市的故事和回憶的見證者。

林智堅市長視察工程

2021年5月3日,林智堅市長視察工程,他驚訝發現,建築團隊實驗各種材質才製作出「最佳清水模」,建物外牆、內部牆面「清水模」細節都不同,外牆有木紋、斜牆則是亮面等。他也登上觀景陽台,眺望竹市海岸線。

林彥穎建築師向林智堅市長介紹建築
林彥穎建築師向林智堅市長介紹建築

林智堅市長說,大坪頂永生園在地景觀與資源豐富,有開闊的海岸線、豐富的植物種類等,「納骨塔也可以導入設計力」,新建納骨塔考量座向及位置,坐落方向可見沿海的景觀,更配合新竹多風條件外牆採斜切角設計,室內有大量採光、通風,不陰森。

大坪頂生命園區莊嚴且具美感

大坪頂納骨塔新建工程還將調整園區,透過興建廊道、綠美化、淺水池,讓園區宛如公園林智堅市長說,近日啟用的環保自然葬園區「詠生樹」也以公園化、親近自然精神打造,都是希望讓大坪頂生命園區不僅可以幽靜莊嚴,更有美感設計力。

林彥穎建築師:納骨塔顛覆傳統

新竹市大坪頂納骨塔新建工程委託規劃設計技術服務案」得標的十彥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林彥穎說,新建納骨塔顛覆傳統,去除過往過度裝飾,納骨塔斜牆宛如荷花瓣層展開,再搭配天井,讓生命三大元素光、空氣、水在此不斷循環,象徵永恆意義,簡樸材質也讓人思考生命意義。透過設計盼讓納骨塔不再是鄰避設施。

大坪頂新建納骨塔延續自然環境風格

新竹市大坪頂新建納骨塔延續自然環境風格,除了納骨設施外,在三、四樓也設計觀景陽台、觀景平台,提供家屬民眾散心懷念的良好空間。另外,新建納骨塔將不導入任何宗教信仰,僅設立祭祀空間,供民眾辦理各式宗教儀式。

大坪頂納骨塔目前工程均符合預期進度,除了如期以外,新竹市府更要求如質,工務處每周也進行工程會議把關,盼提供先人一個優質的環境。

民政處表示,新竹市大坪頂共計有華藏、華嚴、通天三座納骨堂,總容納量約為10萬餘個塔位,截至2021年3月底,大坪頂剩餘的骨灰(骸)塔位為1萬6369個,未來納骨塔啟用並配合新竹市環保自然葬園區詠生樹,可舒緩塔位不足之壓力。

效果圖,以清水模打造的新竹市大坪頂納骨塔/林友寒建築師
效果圖,以清水模打造的新竹市大坪頂納骨塔/林友寒建築師
效果圖,以清水模打造的新竹市大坪頂納骨塔/林友寒建築師
效果圖,以清水模打造的新竹市大坪頂納骨塔/林友寒建築師

水的意象

在許多文化中,水作為生命的象徵。利用水的元素貫穿建築物内外,本案景觀設計以方形薄水池作為廣場的視覺、動線轉折點,導引人們進入納骨塔的祭祀區建築。整棟建築皆為木紋清水模澆製而成,祭祀區多處天窗引入明暗層次的光線,整體空間呈現開放而自然的狀態。

除了辦公區與廁所外,共有四處祭祀廳供民眾使用。經過祭祀區中央後,左側出現一長型薄水池,一路串連延伸向塔的中心。因此,在人們循著長水池動線轉向的同時,視覺延伸進入塔內的同時,會經過開放的中庭區,以大木賊組成的中庭花園,一株櫻花樹作為對生命的象徵。除了空間的層次之外,進到塔內的心境也可以在此轉換。

室內效果圖,以清水模打造的新竹市大坪頂納骨塔/林友寒建築師
室內效果圖,以清水模打造的新竹市大坪頂納骨塔/林友寒建築師
扁長型清水混凝土立柱塑造出廊道獨特的空間感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林友寒 林彥穎
扁長型清水混凝土立柱塑造出廊道獨特的空間感

板牆構造系統

塔的主體構造板牆系統的五層構造物,全棟無染柱。構造本身描述一種準確的秩序,從板牆系統的承重牆厚度,到每一個樓層的高度,再到塔內機體的寬度,經過準確的放構與設計,全部整合成為一個系統。板牆的頂端以四向鋼構相互搭接而成屋頂。

中庭由下往上逐層展開漸退出內部道,關繞著由塔中央天井透下的光線。每層的外郵遞通道亦是逐層展間,成為半戶外沒有封閉的外廊道。新竹的季風、陽光、空氣與雨水可以透過外部道進入半戶外的植栽園,達到自然採光通風的目的。建築物的外禰由木紋清水機灌注,依序逐層填料展開,層層交疊,透露出靜讓而安穩的意象。

材料

林友寒利用清水混凝土的質感呈現出對於本質的討論,清水模的構成結合了許多的手工藝與土地元素,從混凝土的預拌到澆置,模板的分割與製作,都跟「工匠」息息相關。不同產地的沙都會呈现出完全差異的色澤,冷牆與溝注時間的控制也在外續的構造上呈現出豐富的表情。其餘包括水泥打擊面與各種不同區域所設計的模板差異表現,構成整棟建築對應環境時最多元的樣貌。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大階梯/林友寒 林彥穎
大階梯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林友寒 林彥穎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林友寒 林彥穎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林友寒 林彥穎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林友寒 林彥穎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林友寒 林彥穎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林友寒 林彥穎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林友寒 林彥穎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林友寒 林彥穎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林友寒 林彥穎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林友寒 林彥穎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林友寒 林彥穎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林友寒 林彥穎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林友寒 林彥穎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林友寒 林彥穎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林友寒 林彥穎

林智堅市長巡視新竹市大坪頂納骨塔工地
林智堅市長巡視新竹市大坪頂納骨塔工地
林智堅市長巡視新竹市大坪頂納骨塔工地
林智堅市長巡視新竹市大坪頂納骨塔工地
林智堅市長巡視新竹市大坪頂納骨塔工地
林智堅市長巡視新竹市大坪頂納骨塔工地
林智堅市長巡視新竹市大坪頂納骨塔工地
林智堅市長巡視新竹市大坪頂納骨塔工地

建築圖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DIAGRAM/林友寒 林彥穎
DIAGRAM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林友寒 林彥穎

Plan平面圖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林友寒 林彥穎
Plan平面圖
地面層平面圖 Plan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林友寒 林彥穎
地面層平面圖 Plan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2F Plan平面圖/林友寒 林彥穎
2F Plan平面圖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3F Plan平面圖/林友寒 林彥穎
3F Plan平面圖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4F Plan平面圖/林友寒 林彥穎
4F Plan平面圖
5F Plan平面圖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林友寒 林彥穎
5F Plan平面圖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林友寒 林彥穎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林友寒 林彥穎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林友寒 林彥穎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林友寒 林彥穎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林友寒 林彥穎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剖面圖 Section/林友寒 林彥穎
剖面圖 Section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剖面圖 Section/林友寒 林彥穎
剖面圖 Section

新竹市大坪頂新納骨塔/林友寒 林彥穎

作品資訊

作品名稱:新竹市大坪頂納骨塔「永恆之丘」
作品位置:新竹市香山區香村路300巷999號
業主:新竹市政府
作品類型:殯葬設施
建築
事務所:十彦建築師事務所+Behet Bondzio Lin Architekten
主持人:林彦穎建築師+林友寒建築師
參與者:
十彦建築師事務所:陳彥伶、伍家慶、黃麗蓉、鍾元晟、吳榮哲、洪嘉聲
清水建築工坊:吳文宏、鄭筑云、溫家榮、曾尉懿、陳璿卉
監造:吳榮哲、王鵬達、洪嘉聲
結構:鼎匠結構顧問
機電、消防:冠昇工程設計事務所
水保:四海工程顧問
景觀:太研規劃設計
施工
建築、水電、空調、室内、景觀:昭雄營造
材 料
外牆、室内:清水模
基地面積:63,316.56m²
建築面積:6,468.3m²
樓地板面積:7,833.24m²
建築層數:地上五層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