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純也建築哲學與山東日照自然景觀對話
在中國山東日照,日本建築師石上純也以其獨特的建築哲學,於2023年完工了一項劃時代的建築作品。該建築擁有驚人的20,220平方公尺總樓地板面積,不僅展現了石上純也對於自然與建築融合的深刻洞察,也呈現了他對於如何在中國廣闊的自然環境中尋找和諧共處之道的持續探索。這位建築師強調,在面對中國壯闊的自然景觀時,創建一種能夠與之平等對話的建築是一項重大的挑戰。他的作品不僅僅是一座建築,更是一種與自然環境共生的藝術品。

在這裡,建築和自然界的界線被巧妙地模糊了。柱子之間嵌入的玻璃,隨著季節的變化開啟或閉合,引入自然風的輕撫或湖面水波的閃爍,使得每次拜訪都成為獨特體驗。這是與自然共舞的演出,心靈與藝術的對話。

宛如一條橫跨靜謐湖面的白色帶子,是由石上純也設計的「在水美術館」。它以纖細而優雅的姿態,從一端延伸至另一端,長約1公里,似乎在無垠的水面上劃出了一條通往藝術的道路。這條橋樑不僅是建築,更是一道風景,一個觀點,讓人在穿越時感受到時間和空間的流動。

在「在水美術館」的長廊下,光影與反射編織出一幅瞬息萬變的風景。透明的牆面將外界的景致一一攬入,每個角度都呈現不同的視覺詩篇。游客漫步於此,如同行走在水的另一端,與遠處的城市景觀相望,空間感被極致放大。光線穿透屋頂的纖薄,於灰色的混凝土上投下柔和的圖案,每一步都踏在光的節奏上。
山東日照的文化藝術地標
石上純也設計的「在水美術館」位於山東日照市五蓮縣白鷺灣小鎮,這裡作為山東省鄉村振興的典範之外,更是一個將文化旅遊和現代農業結合的創新示範區。該地區以其獨特的「藝術+旅遊」模式,成功地推動了文化旅遊和現代農業產業的蓬勃發展,進而實現了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和城鄉的融合。在水美術館作為展覽空間之外,它也是一個集展演空間、遊客中心、商店空間於一體的綜合設施,目前正在展出以巧克力為主題的藝術品,展現了石上純也對於空間機能多樣性的獨到詮釋。

在石上純也的巧手之下,「在水美術館」成為了山東日照這片土地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它靜謐地橫卧於湖面之上,如同自然界的精靈,在秋冬交替之際,與四周的枯草和赤樹交織出動人的畫卷。

在水美術館不但是一座建築,更像是詩行,將人們引向遠方或是內心深處的遙想。反射在清澈湖水中的美術館,彷彿是另一個平行世界的入口,橋下的水面和天空一樣蔚藍,讓人難以辨識界限。在這裡,自然的韻律和人造結構的節奏完美融合,石上純也用這座美術館講述了一場關於和諧共生的故事,讓人、藝術與自然在這裡找到了共鳴的頻率。
創造全新的自然親近感
在水美術館的設計展現了一種創新的方式,將建築與週遭的自然環境緊密結合。該建築位於一個開發區入口附近的人工湖面上,從湖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其長度約1千公尺,與湖面幾乎等長。這種設計不僅讓建築與水面輕輕接觸,創造出一種獨特的在水中行走的感覺,同時也模糊了建築與自然之間的邊界。採取將湖面的透明平面引入建築內部,石上純也創造了一種新的自然與人工結合的空間,讓人們在其中可以感受到一種全新的自然親近感。
體驗自然變化的在水美術館
石上純也在在水美術館的設計中融入了許多創新元素,以增強人們與自然之間的聯繫。建築內部的柱子之間嵌有可以打開的玻璃,使得在適宜的季節裡,開放的空間可以自然引入外部的風,讓訪客體驗到自然風的輕拂。此外,玻璃下部的設計允許湖水自由流入室內,進一步模糊了室內外的界限。這種設計不僅呈現了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也讓建築本身成為了一個可以體驗自然變化的場所,從春風拂面到冬日湖面凝結,每一個細部都讓人感受到四季的變化和自然的韻律。
建築外觀
建築從湖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長約1千公尺,幾乎跟湖的直徑一樣。在湖面上,建築輕輕與水面接觸,以一種新的方式與湖一同靜靜延伸。

湖的透明平面被引入建築內部,在這個人類無法行走的水面上,彷彿從水面中平滑地延展出一塊地面,可以將它想像成一個新的陸地。



下部沉入水中的列柱、列柱上方彷彿懸浮著的帶狀屋頂、引入建築內部的新的水面和地面形成的交界線——這些都被一同思考。
等間距重複的列柱確立了一個新的水面,這個水面產生的水岸又確立了一個新的地面。一個新的「外部」空間從建築內部誕生了。

建築內部出現了一個人們可以親近的新的自然。柱子之間嵌有玻璃,有的位置玻璃可以打開。在適宜的季節裡,敞開的地方可以將風引入建築內部,讓人感受輕風拂過皮膚的觸感。玻璃沉入水中的部分留有空隙,湖水可以自動流入室內。

這個從建築內部生成的、新的自然,彷彿一個內部環境滲入外部環境的大地景觀。在其中漫步可以看到:有的地方是寬敞的陸地,上面配置著展品,有的地方陸地很狹小,被寬闊的水面圍住;也有的地方屋頂很高,可以引入更多的光線和周圍的風景,有的地方屋頂低矮,天花板倒映在水面上,同時低處的光亮彷彿匍匐著從水面上滑進來,反射到天花板上。


「在水美術館」的內部,透明的廊道擁抱著湖泊的湛藍,創造獨特的空間感。遊客在此徜徉的倒影在光滑的地面上與周圍景觀交織成生動的畫面。夕陽的餘輝穿透整齊排列的玻璃立柱,投射出一串串柔和的光帶,仿佛自然界的節奏在這裡凝結成可觸摸的形狀。

在這片由石上純也構思的空間中,「在水美術館」成為了一個光影的迴廊。這裡的每一面玻璃都巧妙地捕捉著天光,將其折射成無數閃爍的碎鑽。人們彷彿置身於一個無邊界的世界,與外界自然景色相映成趣。美術館的屋頂延伸得如此低垂,似乎在每個人的頭頂上輕輕拂過,彷彿能感受到建築自身的呼吸。

建築外觀
這座細長的建築彷彿湖面上吹過的一縷風,與巨大的自然環境具有相同的尺度。屋頂柔和地起起伏伏,有的地方低垂下去,與湖面、後面的山坡形成連續感,有的地方向天空開敞,使建築內部與外部環境融為一體。

當晨光初照,「在水美術館」的輪廓在湖面上平靜地展開,其結構在反射的光線中閃爍,如同黎明的使者,寧靜而庄嚴。這結構,簡潔而現代,似乎是一首無聲的詩,讚頌著大自然的寧靜與和諧。美術館的屋頂,隨著遠山的輪廓輕輕起伏,與天空和湖面的色彩相互映襯,創造了一種超脫時間的永恆之感。
石上純也在建築內部生成新的「外部」
針對中國的自然環境,石上純也將建築設計為一種巨大卻友好的環境,探索一種從未有過的自然與人工的關係。原本孤立的建築與自然環境走得更近了,以一種相互觸碰的方式存在。石上純也在建築內部發現自然環境,並在建築中生成新的「外部」,由此使建築與周圍的自然建立友好的連結。自然與人之間也誕生一種新的關係。這件作品的目的就在於創造這種關係。

建築物不再是一座單一的構造,而是成為了一處引人深思的場所,引領著人們走進更廣闊的思考維度,探索人與自然間的多向度連結。

「在水美術館」猶如自然界的一道靜謐曲線,巧妙地躺在湖畔之間。石上純也的設計思維巧妙地將建築巧妙地埋藏在四季更迭的風景中。當冬季的金黃蘆葦與澄澈的湖水相遇,美術館的屋頂融入自然,成為季節變換的背景。行人仿佛漫步在另一個平靜的世界。這裡是一個靜思的空間,讓人在藝術與自然的包圍中尋找內心的平靜。

在石上純也筆下,「在水美術館」展現了建築與自然界的微妙對話。美術館的屋簷如同一片輕盈的葉片,懸浮於湖面之上,將天空和水域的廣闊承載於其下。這座建築,與四周的蘆葦和裸露的樹枝形成了對比,彷彿是人工智慧與自然精神的交匯點。
建築內部

當冬日的微光撒在「在水美術館」上,這座由石上純也設計的建築寂靜地映照在平静的湖面上。湖畔的樹木著上了霜的顏色,與美術館的純淨白色屋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彷彿自然與人工之間淡雅的交融。遠處的山丘似乎在默默守護這片寧靜,建築以其簡約的線條和明亮的反射,成為周圍環境的一面鏡子,映照著四季更迭的色彩和光影。在這裡,每個人都有機會暫時忘卻塵囂,沉浸在這個由人與自然共同創造的靜謐空間。

在這裡,人們可以漫步於開放的空間,感受建築的流暢線條,與遠處的山峰和湖水共存的景象。美術館成為了探索自然之美的框架,它的存在超越了功能性的邊界,成為了一個能夠啟發人們對於自然與人造環境相互作用反思的場所。在這裡,每個人都能找到一個靜謐的角落,與自我對話,同時與周遭環境進行無聲的溝通。

建築圖
作品資訊
作品名稱:在水美術館
作品位置:中國山東日照
作品類型:美術館、文化設施
業主:山東白鷺灣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石上純也建築師事務所Junya.ishigami+ associates
主持設計師:石上純也Junya Ishigami, Zenan Li
團隊成員:Zhirui Lin, Sellua Di Ceglie, Rui Xu, Tong Zhang, Cing Lu, Yuxuan Zhou, Zhixuan Wei, Yunyi Zhang, Hanyang Zhou, Qinxuan Li, Jason Tan, Anping Song, Yichen Ji
結構顧問:XinY structural consultants, Xin Yuan
機電顧問:環境友好型建築服務工程解決方案, Xueqin Yin
照明顧問:環境友好型建築服務工程解決方案, Xueqin Yin
家具設計:Junya.ishigami+ associates
監工:Junya.ishigami+ associates
營造廠(鋼筋混凝土部分):北京義匯達建築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
攝影:arch-exist, junya.ishigami+associates
基地總樓地板面積:18,417平方公尺
建築總樓地板面積:15,810平方公尺
總樓地板面積:20,220平方公尺
容積率:85.8%
各樓層面積:B1/3,469平方公尺, 地上/15,810平方公尺
樓層數:地上層, 地下1層
最大檐口高度/最大高度:4.95米
停車位數量:500個
結構類型:鋼筋混凝土結構
設計期:2016年12月至2019年7月
施工期:2019年8月至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