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過台中市中區的鈴蘭通散步納涼會嗎?你知道鈴蘭燈的由來嗎?

0
12079

台中市中區的中山路是鈴蘭通?

為了推動台中市中區的舊城再生,每年十月由中城再生文化協會以中山路為主要場域舉辦的鈴蘭通散步納涼會,今年訂於10月22日、23日兩天舉辦,讓我們共同期待吧!「鈴蘭通」的名稱來自鈴蘭花,鈴蘭花生長在高山或寒帶地區,台灣平地很難看到鈴蘭花,那台中的中山路為什麼會稱為鈴蘭通呢?

鈴蘭路燈點亮「鈴蘭通」商店街

1910年代在歐洲流行的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在建築、工藝、繪畫等領域,出現了自然界的植物、礦物相關的圖案設計風潮,這股風潮傳到日本的同時,也來到了台中;鈴蘭花造型的路燈,最早在1924年10月14日京都的寺町,點亮了第一條鈴蘭通商店街,從那之後,日本各地最熱鬧的商店街,都稱為「鈴蘭通(Suzuran Toori」」而台中也不例外,從台中車站延伸出來的新盛通(現在的台中市中區中山路),是台中市第一條有鈴蘭路燈點亮的街道,也是當時最熱鬧的「鈴蘭通」商店街。

從台中車站延伸出來的新盛橋通(現中山路),是台中市第一條有鈴蘭路燈點亮的街道,也是當時最熱鬧的「鈴蘭通」商店街
台中車站延伸出來的新盛通(現中山路),是台中市第一條有鈴蘭路燈點亮的街道,也是當時最熱鬧的「鈴蘭通」商店街

最早的鈴蘭燈,由武田五一設計

最早的鈴蘭燈,由舊京都帝國大學教授武田五一於1924年(大正13年)設計,以鈴蘭花的造型作為燈飾的鈴蘭燈,不僅兼具和諧美感,又能照明市街。此後這樣的燈飾慢慢出現於日本各地市街,包含神戶、橫浜、東京等,幾乎遍及全日本

當時同為日本領土的臺灣,也紛紛在各市街出現鈴蘭燈的身影,包含台臺中臺北基隆臺南等地。 臺南鈴蘭燈,設立於1928年(昭和3年) 台南大宮町,用以慶祝昭和「天皇御大典」(天皇即位),造型類似基隆臺中鈴蘭燈的綜合版,燈柱上有類似於愛奧尼克柱式的造型雕飾(似之後的基隆),並搭配直線造型的燈架(似之後的台中)。 臺中鈴蘭燈,設立於1929年(昭和4年)臺中新盛通(現在的台中市中區中山路),為當時臺中最新式的照明裝飾。

日治時期的臺中鈴蘭燈共有二種款式:

  1. 單純的燈柱搭配直線造型的燈架
  2. 燈柱上有類似洋蔥造型的圓形雕飾

戰後的臺中(約1955年,民國44年)一度重新設計鈴蘭燈,造型著重於燈架,採用大量曲線元素,像是捲曲的茛苕,又像是樂章上的音符。可惜現今復刻的臺中鈴蘭燈,都不如前二代來得注重細節。

臺北的鈴蘭燈,約莫設立於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的臺北本町店家壁面上,燈架造型採用大量捲曲的茛苕風格雕飾。臺北本町的鈴蘭燈有趣的地方在於,1935年(昭和10年)為了慶祝始政40週年臺灣博覽會,特別在鈴蘭燈燈架上加上「祝台博」的板子,或許這也是壁掛式較矮,可以自由改變風格的另種優勢。

基隆的鈴蘭燈,設立於1931年(昭和6年)基隆義重町。基隆鈴蘭燈造型細節更多,燈柱先有一個似花苞的雕飾,以及和臺南相同,似愛奧尼克柱式的造型雕飾。燈架則有像稻穗的連珠雕飾,且燈頂上還有一個左右對稱的鈴蘭花意象雕花,可說得上是當時最為華麗的鈴蘭燈。戰後曾短暫換上壁掛式的鈴蘭燈,但細節不如過去華麗,反而樸素、燈架細小。

各縣市的鈴蘭燈因太平洋戰爭爆發,多數一同與銅製品遭到徵收,因而逐漸消失於我們的印象中,如今有許多縣市逐漸重製部分鈴蘭燈,作為過去歷史上繁榮街區的代表,但往往細節不足,而失去過往美感。

 

基隆、台北、台中的鈴蘭燈,圖片出自:海。嶼。足跡
基隆台北台中的鈴蘭燈,圖片出自:海。嶼。足跡IG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