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鄞州區首南中路1000號是寧波歷史博物館 Ningbo History Museum的 「地理標籤」;瓦爿牆、天井等匯成的 「新鄉土主義風格」將是它的 「審美標籤」,歷經4年建設的寧波博物館於2008年12月5日開幕,揭開它最後的面紗,是寧波市用以展示人文歷史、藝術類為主,具有地域特色的綜合性博物館。
由 王澍(Wang Shu)設計的寧波博物館總建築面積3萬餘平方米,工程總投資2.5億元,建築主體3層,主體建築長144米,寬65米,高24米,主體三層、局部五層, 採用主體二層以下集中佈局、三層分散佈局的獨特方式。整個設計以創新的理念,將寧波地域文化特徵、傳統建築元素與現代建築形式和工藝融為一體,使之造型簡 約而富有靈動,外觀嚴謹而頗具創意,同時,充分體現 「獨特性、藝術性、經濟性、超前性、功能性、安全性」。
之一:寧波博物館在甬城有個「小兄弟」
寧波歷史博物館 Ningbo History Museum由 中國美院風景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中國美院建築學院院長王澍(Amateur Architecture Studio)擔任主設計師。說到王澍,之前他在寧波最出名的作品是寧波美術館,王澍設計的寧波美術館和馬清運設計的城展館、老外灘一起,幾乎已經成了寧 波三江口的新標誌。
不過,要認識寧波博物館這位即將閃亮登場的「新秀」,還要先從鄞州公園內的5座小建築說起,它們有個名字叫「五散房」。五散房分 為工作室、畫廊、管理用房等,分別用了5種不同網絡超女的建築類型和建造方法。五處小房子,各有各的味道。在與寧波博物館隔路相望的其中一座建築「身 上」,看到的是濃濃的浙東「味道」:建築前後各設兩條礫石干鋪帶,「一波三折」的屋簷,是熟悉的傳統建築固有的曲線,舊磚疊砌的外牆縫隙間,搖曳著幾棵不 知名的花草……
五散房是 王澍幾年前的作品,五散房改採用的牆磚,有的完整有的殘缺,有的厚有的薄,有的雕花有的無紋,有的平直有的帶弧,都是從老房子中拆下來的回收利用磚。五散 房被王澍稱為是自己的「一次小實驗」,試驗雖小,卻在業界激起了不小的波瀾,因其完美體現了可持續建築的五項評選指標,獲得了Holcim可持續建築大獎 賽亞太區獎項之一。業內讚歎:「遠離浮躁的商業設計,是返朴歸真的追求,國際藝術的前瞻體現」,但同時也認為,它們「只能在園林景觀小品中有土壤,在城市 繁華的商業氣息熏陶下沒有多大機會生根」。
然而,近年來,寧波為越來越多優秀建築設計師提供了合適的「土壤」,王澍的建築理念在寧波博物館這個大空間開始「生根」,並有了更大的發揮。
可以說,五散房的「實驗」為寧波博物館積累了很多建築類型和建造方法上的實際經驗,因此,如果有市民急於一睹寧波博物館的未來風采,不妨先去探訪一下與寧波博物館具有某種「親緣」關係的五散房,從而提前體味寧波博物館的獨特氣質。
之二:百萬舊磚瓦打造博物館獨特「外套」
「寧波博物館的建築本身就承載了豐富的寧波歷代文化信息。」寧波博物館籌備處主任戴宗品的這句話可謂為寧波博物館的建築特色 「點題」。換而言之,寧波博物館給人的感覺「很寧波」。
寧波博物館的外牆是最吸引眼球的地方。「你仔細看看,可以發現如果是直壁,採用的是浙東地區的『瓦爿牆』,如果是斜壁,採用的則是特殊模板成型的清水混凝土牆。」戴宗品道出了細微處的奧秘。
寧 波博物館的瓦爿牆有其傳統根基,歷史上,以慈城地區為代表的瓦爿牆隨處可見,是寧波地域鄉土建造的特有形式。寧波博物館的瓦爿牆材料包括青磚、龍骨磚、 瓦、打碎的缸片等,大多是寧波舊城改造時積留下來的舊物。其中,青磚的數量最多,它們的「出生」年代也多為明清至民國時期不等,甚至有部分是漢晉時代的古 磚。不少青磚上,還鐫有「福壽」等銘文;龍骨磚是傳統建築中用來壓脊的較大的磚,帶拱,與青磚拼砌,形成錯落。龍骨磚與零碎的瓦片和缸片一起,都成為了外 牆的「裝飾圖案」。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說:「我們大概測算了一下,每平方米需要100塊左右的舊磚舊瓦,整個博物館的瓦爿牆的面積是1.3萬平方米左右, 也就是說,寧波博物館所用的舊磚瓦在百萬塊以上。」寧波博物館在全國建築界是第一個如此大規模運用廢舊材料。
「百年的磚,千年的土」。王澍對磚瓦歷來情有獨鍾,2006年,王澍就曾用約6萬塊舊瓦創作了「瓦園」這一作品參加第十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在他看來,舊磚舊瓦,代表了文化記憶的繼承,以及中國傳統建築「循環建造」方式的繼承,它們是記憶收存和資源節約的合二為一。
特殊模板清水混凝土牆中採用的特殊模板,是毛竹做成的,毛竹板隨意開裂後的肌理效果,正是設計師想要達到的。這個過程先後經過多次試驗,也嘗試過木板等其他材料,最後江南隨處可見的毛竹成了最佳候選。
當然,博物館的瓦爿牆、毛竹紋理牆,與我們小時候所見校友錄的普通民居的牆還是有區別的,它只是博物館的一道裝飾性外牆。對大理石、花崗石等常見材料的避而不用,轉而追求竹與磚瓦這些樸素常見的材料,正是設計師「新鄉土主義」建築理念下的一種選擇。
之三:「寧波元素」無處不在
水 是又一項重要「寧波元素」,據介紹,當參觀者進入寧波博物館主入口大通道後,就能看到一道水流橫貫大通道,並向北環繞到建築外圍,使建築環境具有江南水鄉 田園風情。這道水流同時寓意寧波歷史從渡口、到江口到港口的發展軌跡。而主入口的通道,設計者將其視作它山堰的堰壩,屆時,參觀者彷彿踩著寧波獨特的水利 文化的歷史走入博物館。
戴宗品指點說:「整個屋頂有5座建築,構成一個『老街區』,地面有水流過,就像老城區裡的『河道』。」5 幢建築大小不一、造型各異,再加上露天大斜坡、通道、玻璃屋頂、綠化小景的穿插,設計者將營造出寧波歷史文化街區的氛圍和園林建築一步一景的意味,凸顯寧 波老街巷的情趣。
此外,江南傳統建築中的天井也被運用到博物館內部空間中,它們分佈在除展廳之外的公共空間裡,光線與牆面在天井裡的「對話」,也許將成為今後參觀者眼中獨特的「展覽」。
戴宗品介紹說,越來越多的博物館界人士認為,現代博物館不僅要具有功能性,而且要具有審美性,博物館建築本身也是特殊的「展品」。
體現中國傳統建築特色,傳承城市文脈正成為一批中國當代優秀建築師所潛心追求的目標。寧波博物館改採用的「新鄉土主義」風格,除了建築材料就地取材、運用磚瓦毛竹等本土元素外,還體現了環保、節能等理念,這也使寧波博物館有別於其他博物館。
>>相關資訊
設計案名稱:寧波歷史博物館 Ningbo History Museum
設計案位置:中國寧波市鄞州區首南中路1000號 Ningbo, China
建築師:業餘建築工作室 Amateur Architecture Studio | 王澍、陸文宇
設計團隊:宋曙華、蔣偉華、陳立超等
施工圖設計: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築設計研究院/明捷機電設備設計事務所
結構設計:申屠團兵、陳永兵等
機電設計:滕亮、曾傑、金國剛等
監造單位:寧波鄞州城市投資建設有限公司
監造負責:胡軍
監理負責:林密
施工單位:浙江第二建築集團公司
施工負責:吳慶兵
工匠負責:倪良富
用地面積:4.33公頃
建築面積:30000平方米
設計類別:博物館
設計時間:2003年~2005年
施工時間:2006年~2008年11月
結構形式:鋼筋混凝土正交框架與局部橋樑結構, 混凝土襯牆與回收舊磚瓦組合牆體
主要材料:竹條模板混凝土,回收舊磚瓦,本地石材
>>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