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朝卿、徐明福、林會承共同撰寫《台灣建築史綱》大專院校建築相關科系學生、研究人員必備參考書

0
987

作者:林會承、傅朝卿、徐明福

自古以來,日本神社即有所謂「社格」等級之分。明治時期,社格重新調整,分為官社與地方性神社,官社又分為國幣社與官幣社兩種。每種又分上、中、下三等。國幣社舉行祭典時是由日本國庫支付費用;官幣社則由日本皇室支付。地方性神社分府、縣、鄉、村及無格社,分別由所屬層級之地方政府提供祭祀時之帛料。

神社建築在不同的宗派系統中存在著差異,每一宗派祖社本殿建築形態也成為一種特殊的風格,其中伊勢神宮為代表的「神明造」及賀茂社的「流造」數量最多,前者屋頂為直線造型,後者為曲線,屋頂前屋面比後屋面長。除了鳥居外,神社外貌上主要特徵為屋頂上的千木、堅魚木、破風、破風板、鬼瓦板與懸魚。另外,於神社參拜道上,也經常設置狛犬、石燈籠、神馬與神銅牛等吉獸。

國家神道與地方性神社

(一)台灣神社

在台灣超過兩百多間大大小小的神社中,位於台北劍潭山(今圓山大飯店址),社格列為官幣大社的「台灣神社」是位階最高、規制最完整的神社,倡建於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去世之後。除了供奉戰死於台灣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外,同時也祭祀日本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與少彥名命。

台灣神社動工於1901(明治34)年2月,同年9月26日完工,於10月24日舉行落成大典,10月27日舉行鎮座祭,成為台灣最早的神社之一。神社占地約5公頃左右,社務所、手水舍、拜殿、中門及本殿等,分立於由下而上的三個平台上,本殿位在最高處的位置,採用的是神明造,拜殿及中門也都是採用神明造。

為了達到神社建築的最高品質,台灣神社特別委託當時日本最權威的古建築學者伊東忠太負責設計,協助的有武田五一,並由日本聘請專門負責社寺建築及皇家建築的傳統工匠建造。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神社的參拜道一直從山上延伸到山下,設有不同的鳥居、狛犬、石燈籠、銅馬、銅牛。更建設了明治跨越基隆河,使參拜道連接到市區來的道路(今中山北路),並命名敕使道。每年10月28日,台灣神社舉行祭典,全台灣放假一天。

圖片來源:引用自1930《日本地理大系台灣篇》台灣神社與敕使道鳥瞰
圖片來源:引用自1930《日本地理大系台灣篇》台灣神社與敕使道鳥瞰
圖片來源:引用自日本時代明信片台灣神社原貌貌
圖片來源:引用自日本時代明信片台灣神社原貌貌
圖片來源:傅朝卿攝原台灣神社銅牛
圖片來源:傅朝卿攝原台灣神社銅牛

(二)台南神社

台灣另一處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有直接關係的神社,是由台南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所逐年發展而成的「台南神社」。

1900(明治33)年台南縣知事磯貝境藏等人,發起將1895(明治28)年北白川宮親王臨死前最後留駐的寢殿,即台南望族吳汝祥宅宜秋山館,改做為「御遺跡所」,展示各種親王用過的物件,於1902(明治35)年8月完工,隸屬台北的台灣神社管轄。擴建後御遺跡所整體配置軸線為南北向,主入口面南,建有靈門、拜殿、神門、手水舍、鳥居、石燈籠、圍籬,工匠來自於日本

宜秋山館部分舊房舍設置了博物館。1920(大正9)年列入無格神社,仍屬於台灣神社管轄,職員由台灣神社分派。1922(大正11)年,「御遺跡所」東側新建台南神社,是日本時代中期神社的代表,1923(大正12)年6月竣工,1925(大正14)年10月31日升格為官幣中社,鎮座日與台北台灣神社一樣,為10月28日。

神社占地遼闊,分成內苑、外苑。內苑範圍為完整的神社配置,包含鳥居、石燈籠、狛犬、銅馬、社務所、拜殿、本殿等,其中本殿、中門與拜殿的建築形式都為神明造。外苑則布置日式風格的庭園造景。

圖片來源:傅朝卿攝原台南神社狛犬
圖片來源:傅朝卿攝原台南神社狛犬
圖片來源:引用自1931《日本地理風俗大系》第15卷台南神社原貌
圖片來源:引用自1931《日本地理風俗大系》第15卷台南神社原貌
圖片來源:引用自1908《台灣篇寫真帖》台南北白川宮御遺跡所原貌
圖片來源:引用自1908《台灣篇寫真帖》台南北白川宮御遺跡所原貌

(三)桃園神社

日本時代晚期的神社中,由春田直信所設計,於1938(昭和13)年舉行鎮座祭落成的桃園神社最具代表,也是台灣日本時代興建的大小神社中,唯一一棟保存狀況較完整者。

桃園神社祭拜的除了豐受大神、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及少彥名命)外,也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及明治天皇做為祭神。在配置上,桃園神社依山勢而分三層,軸線對位於市中心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空間上由參拜道串聯庭園與建築而成。

參拜道兩側置有石燈幢、鳥居及銅馬,兩側有西淨與東沐兩個建築,西淨為進入神社本體前洗手以淨心的地方,亦稱為手水舍;東沐為社務所,門廊為唐破風形式。本體由中門、拜殿與本殿而成。中門為正式的大門,由十二根柱子支撐銅屋頂。拜殿中央屋頂為前緣中央略為拉長的歇山頂(入母屋屋根),兩側為懸山頂(切妻屋根)。

本殿規模不大,必須爬十階始可抵達,屬於流造。地點位於高台上,四周亦設有高欄。桃園神社各部位的構造及細部裝修都頗具特色。拜殿支摘窗為格子形式,不同木材間的接合點或是木材的收頭大多數使用銅質五金構件,一則強化木質構件,一則有美學效果。

圖片來源:傅朝卿攝桃園神社參拜道
圖片來源:傅朝卿桃園神社參拜道
圖片來源:傅朝卿攝桃園神社銅馬
圖片來源:傅朝卿桃園神社銅馬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台灣建築史綱》,遠流出版

作者:林會承、傅朝卿、徐明福

台灣建築發展歷程的入門寶典,第一本有系統論述,橫跨數萬年的台灣建築史,六個建築時期.近20萬字.600多張圖片 精彩剖析。

《台灣建築史綱》是由台灣三位重量級知名建築教授共同策劃與執筆,大專院校建築相關科系學生、研究人員必備參考書對建築、文化、藝術、歷史等領域有興趣者之絕佳工具書。

台灣目前的建築史料豐富,但為了讓文史、藝術、文化、建築、空間、文化資產等領域的學生、學術或社會人士得以擁有較為周全且正確的建築基本知識,三位在建築界學有專精的研究學者決定以個人的專長為基礎,分工負責;以時間為縱軸,分為南島、荷西、漢式、西式、日式、現代建築六個時期,不但簡要回顧台灣建築的歷史發展與特色,還針對目前台灣建築的問題提出精闢的見解與探討,是一本既完整又扎實的建築史書籍。

《台灣建築史綱》
《台灣建築史綱》

《台灣建築史綱》作者簡介

林會承

學歷:逢甲大學建築系學士、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英國愛丁堡大學建築博士
教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
主要著作:《清末鹿港街鎮結構》、《台灣傳統建築手冊》(形式與作法篇)、《澎湖望安島六聚落空間與形式之建構》、《台灣文化資產保存史綱》

徐明福

學歷:成功大學建築系學士及碩士、英國愛丁堡大學建築博士
教職:國立成功大學名譽教授
主要著作:《台灣傳統民宅及其地方性史料之研究》、《雲山麗水:府城傳統畫師潘麗水作品之研究》、《英法博物館建築之旅》、《台灣總督府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校園建築》等

傅朝卿

學歷:成功大學建築系學士、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建築碩士、英國愛丁堡大學建築博士
教職:國立成功大學名譽教授
主要著作:《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圖說西洋建築文化發展史話》、《圖說台灣建築文化遺產日本時代篇1895-1945》、《圖說台灣建築文化史》等

《台灣建築史綱》的內容架構,以台灣建築的演變為基準,原本計畫包括史前建築等七個建築時期,但因史前建築資料尚有不足之處,只能暫時略過,其它六個建築時期依次為:

第一章:南島建築
第二章:荷西建築
第三章:漢式建築
第四章:西式建築
第五章:日式建築
第六章:現代建築

在描述上述六個建築時期前,先簡要介紹與台灣建築有關的背景資料,包括:台灣的自然與聚落環境、史前與歷史發展、建築的著作、建築的知識種類、台灣建築的物件等五節;於描述各建築時期之後,再簡要回顧台灣建築歷史發展的特色及目前台灣建築領域的問題,以做為本書內容的初步回想與今後的思考。

負責撰寫《台灣建築史綱》的三位建築學者及其所負責的章節依序如下:

林會承:導言、南島建築 ∕ 平埔族群的建築、荷西建築、西式建築 ∕ 清末西式建築、餘論

徐明福:南島建築 ∕ 高山族群的建築、漢式建築

傅朝卿:漢式建築 ∕ 閩東傳統建築、西式建築 ∕ 日本時代西式建築的運用、日式建築、現代建築

上述由徐明福教授所負責的部分,其中「高山族群的建築」一節係由許勝發所撰寫;「彩繪」小節,由蔡雅蕙所撰寫;其餘各章節由各學者自行撰寫。

本書各章節的架構、內容、標點符號、圖面、照片等,除了少數的用字統一調整之外,其餘皆由各撰寫者自行決定。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