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明松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分院(以下簡稱故宮南院)的第二階段競圖在2004年11月24日揭曉了,從前三名與三件入圍作品來看,我們可以粗略地將其分成兩類,一組是刻意彰顯形式意志力,Concept 主導設計的作品,像首獎AntoinePredock的「玉山意象」、二獎DanielLibeskind的「亞洲之翼」與入圍作品MVRDV的「飄浮博物館」都屬此類;另一組則較強調捕捉可能的東方氛圍,像三獎「大元」的地景∮「藏」、入圍作品ValerioOlgiati的「禪」空間,與同樣入圍、隈研吾精製、帶有東方況味的「裝飾性」覆材。
Antoine Predock 賦予故宮南院「玉山意象」
首獎,Antoine Predock 的「玉山意象」其實是由厚重、塊狀的「幾何城堡」所圍塑,但不斷被來自入口或水邊拾級而上的階梯所干擾、打破、乃至掏空,多少讓內外不再掉入威權時代簡單的二元對立邏輯,市民可經由這些開口輕易滑進「紫禁城中的歷史」;中庭則豎立起一座由木構架支撐、象徵玉山的玻璃量體,這一符合台灣當今意識形態的象徵性山岳底下交織著爬升的坡道,逐漸進入展區。這裡我們看到一種模擬象徵形體(玉山),圖像化文字論述或肢體動作(多元文化交流與雲門舞集的《行草》),可惜,在人文思考的深度稍顯直接,也容易陷入自圓其說的困境。
榮獲二獎的美國建築師 Daniel Libeskind 提出的「亞洲之翼」,是一個典型揚昇形式意志的作品,這種唯我獨尊的形式創作很難想像與故宮南院欲推出的「亞洲精神」相契合,對建築作為一個座落在地理上的歷史物件則顯得漠不關心,建築師與評審團要的只是不斷超越的形式,社會、脈絡則無關宏旨。至於入圍的荷蘭建築團隊MVRDV設計的「飄浮博物館」創意十足,宛如一架關乎環境生態的太空船:「MVRDV 利用挖掘人造湖所得的土壤,在平坦的基地上創造出三個隆起的山丘。由這三座山丘共同支架起來的一塊黑色正方形,就是博物館的主體建築,展覽廳即位於這塊正方形建築之中。暗色,堅固,不透光的水泥牆面,給予文物適當的保護,並營造出一種亞洲寶庫的神秘感……」。
另外一組,國內建築團隊姚仁喜帶領的「大元」提案:「……當參觀者從遠處接近博物館時,他不會看見任何明顯的地標建物,而只看見地表隆起,樹木當中似乎隱藏著什麼,當他越來越走近,才開始接觸到更豐富的空間視覺——內外人工湖交界處的一座瀑布,博物館入口處的方形水池,甚至進入博物館大廳後所面對的湖景。姚仁喜以一種幽微隱藏的方式,內斂地回應了南部分院的亞洲定位……。」。這是一個在概念上有趣而內斂的作品,創作者有意轉化中國庭園空間的意圖明顯。
瑞士建築師Valerio Olgiati的入圍作品是一個帶有極簡風格且動人的提案,微微的傾斜「扭曲」,讓人無由來的聯想起中國塔,再加上不規則跳動的「月洞門」開口,更豐富了量體的節奏,另外與此「動」相對的是水的靜:「……行過博物館的庭園。勃生著水岸植物的池塘等,進入地面樓層的導覽大廳……。院區有兩座方形庭園,分別表現空與滿、虛與實等兩極概念。」Valerio Olgiati的提案是一個精采、且具現代性的東方詮釋。入圍的隈研吾作品,狀似中國古錢幣的博物館量體,其實是由手工、東方金屬花飾式的結構表面覆材打造而成,「為了進行南部分院的設計,隈研吾研析了跨越希臘、印度、中國,乃至日本等各地的卷草紋,試圖從中尋找一種亞洲的共同視覺語彙……。」隈研吾試圖將現代都會的「喧囂」直接內化為一種「動」。
這次競圖,看到了英美文化的強勢主導,從評審清一色都是在英、美任教或取得學位就可以知道結果。台灣是該用更多元的角度來看世界,如何思考新的人文價值才是關鍵。過去過份依賴的英美文化,應該稍作修定,因為唯有深入探索西方文化的根源(歐洲),我們才有可能了解真正的現代性。至於自身文化的形式,則不應以狹隘的方式論述台灣,總之台灣應該試著越過自身歷史的新古典或折衷主義時期,邁開步伐,迎接真正寬廣、多元的現代性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