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7 4 月, 2024
TagsDaniel Libeskind

Tag: Daniel Libeskind

荷蘭大屠殺遇難者姓名紀念碑公共空間/Daniel Libeskind + Rijnboutt

荷蘭大屠殺遇難者姓名紀念碑公共空間計畫由Rijnboutt主導,並由丹尼爾·李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進行設計,目的在於採取全新的精心設計將紀念碑融入周圍環境之中,並使用永續發展的高品質材料來充分發揮紀念碑的價值。

反重力方舟,武漢張之洞博物館/Daniel Libeskind

張之洞博物館坐落於武漢鋼鐵廠舊址,Daniel Libeskind設計了一個醒目的方舟造型結構,將其懸浮於廣場之上,並藉由鋼和玻璃兩種材質構成的支撐將其固定。反重力觀感的方舟造型由幾何狀的鋼板進行包覆,以回應基地的過往歷史。

連接舊都市規劃的文化門戶,立陶宛當代美術館MO Modern Art Museum/Studio Libeskind

位於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的MO當代美術館(MO Modern Art Museum)由Daniel Libeskind 所主持的Studio Libeskind擔綱設計,並與在地建築師Do Architects、工程顧問Baltic Engineers合作完成。 佔地3100平方公尺的美術館,除了主建築體,還涵蓋前方的公共廣場,與中世紀的歷史城區僅有幾步之遙,連接了維爾紐斯的過去與現在,MO當代美術館身負重責,被視為連結18世紀的城市規劃網格紋理及中古世紀城牆的文化門戶,並且成為社區鄰里的去處以及新的公共空間,從形式和材料上借鑒當地建築風格,同時成為致力於探索立陶宛藝術家作品(從1960年至今)的現代空間,也掀開了立陶宛建築的新篇章。 MO當代美術館的收藏品主要來自非營利性現代藝術中心(MAC)的共同創始人Viktoras Butkus和Danguole Butkiene,共有了4,000多幅作品,當中有名的畫作包括:Vincas Kisarauskas “Falling Broken Man” 1965; Arvydas Saltenis “Woman” 1972、Kostas Dereskevicius “Mailboxes” 1987、攝影作品像是 Antanas...

阪茂、Zaha Hadid、David Chipperfield 世界各地的建築師的私人住宅長什麼樣子?

講起建築師的私人住宅,許多人腦海中可能會出現草圖紙、模型堆滿地的場景,然而許多建築師實際上有著相當整潔、別具匠心的居住空間。正如Richard Rogers所說,「一個房間是一個城市的開端」 (「a room is the beginning of a city」),這些建築師們把他們的創造力發揮到了自己的獨具特色的住宅中。下面,就讓我們來探訪知名建築師們的私人住宅

王嵩談現代建築結構的14種表現策略

隨著建築師們利用結構進行表現的意識和能力的不斷增強,他們逐漸將目光投向更加大膽以及更加令人興奮的結構可能性上,使結構更加主動並且更加充滿創造性地與建築相融合,由建築的機能需求上升為美學的表達媒介。

Daniel Libeskind 在賭城拉斯維加斯淘金! MGM MIRAGE CityCenter 大型開發案

Studio Daniel Libeskind 建築師事務所擔任 Adamson Associates 之設計顧問,並且負責 MGM MIRAGE 在賭城拉斯維加斯投資的大型開發計畫CityCenter(市中心)建築群當中兼具零售、娛樂、公共空間的建築「Crystal」之設計。 ↗ 建築師 Daniel Libeskind 在賭城 CityCenter 設計之 Crystal 購物中心 01 CityCenter宛 如一座垂直向度的城市,座落於拉斯維加斯的精華地段就是俗稱Las Vegas Strip 的拉斯維加斯大道(Las Vegas...

Danie Libeskind在TED演講:啟發建築的十七個關鍵字 17 words of architectural inspiration

Danie Libeskind是世界知名建築師,他曾於北美、歐洲、日本澳洲及南美各大學教書與演講,曾任教於哈佛、耶魯、伊利諾、南加大、德國漢堡學院等大學。他的作品向來以反偶像崇拜風格見長,特別是他的博物館設計備受青睞。他的主要作品有柏林的猶太人博物館美國舊金山猶太人博物館英國曼徹斯特帝國戰爭博物館倫敦城市大學的研究生中心、瑞士的一家購物中心和以色列特拉維夫的展覽中心等。2001年,他成為第一位榮獲「廣島藝術獎」的建築師,以表揚其作品「對推動諒解與和平」的貢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8w4UQL6aI0 Daniel Libeskind 在TED演講內容 我的繆斯女神,美國女詩人Emily Dickinson這麼說:「奇想不是來自知識,也不是來自無知,而是一種懸念,懸吊在我們的自我認知和我們已經遺忘的傳統中。」從這個屋子裡的這些出色的演講中,我得到了許多靈感,看到許多可能性。但是當我往外一看,我們看到的建築是多麼死板,多麼抗拒這些新觀點。我們創造了這些神奇的事物,但最終,連改變一道牆都是這麼困難。我們贊同這些一板一眼的盒子,但我只對創造那些前所未有的空間感興趣。那些史無前例的,那些只存在我們的心靈和想像中的空間,我認為那才是建築的本質,建築不是建立水泥,鋼鐵,和泥土,而是建立在奇想上。是奇想創建了偉大的城市和偉大的空間。我認為建築便是如此。 建築是一個故事,是一個藉著實體來訴說的故事。想想那些偉大的建築,大教堂、廟宇、金字塔、寶塔,像印度的那些城市之類的,這些不可思議的城市和建築不是來自一個模糊的概念,而是人,所有建立的都能被重建,所有矗立的都能更完美,這些是我認為對建築來說真正重要的事。我期待能在這些概念範圍下創作,這是非常個人的,這大概不是評論家會喜歡的概念,建築評論家、城市設計者大概也不苟同。但我認為當我們生活在建築裡,城市裡和公共空間有所聯繫時,它們就像空氣一樣必要。 Optimism vs Pessimism 我認為樂觀是建築的推進力。建築是唯一需要相信未來的專業,你可以做一個悲觀的將軍、政治家或者是經濟學者,一個憂鬱的音樂家,一個陰暗的畫家,但建築師應該狂喜地期盼著美好的未來,我相信這就是社會進步的原因。 Sustainability Museum 今日我們被悲觀的說法包圍,但就算在這樣的時代,我仍然相信建築可以為一個偉大的目的而奮鬥,想想那些偉大的城市,想想帝國大廈或是洛克菲勒中心,它們都是建立在那些絕非最好的時機,但建築的精神和力量領導著這些社會和政治。 Expressive vs Neutual 我也相信建築是一種表現,我從來不喜歡中立,不喜歡在人生、或者任何事情中中立。表現,就像蒸餾咖啡,它汲取咖啡的精髓,這就是表現。很多建築都缺少這種精神,因為我們認為建築是一個中立的領域,一個沒有看法的領域,也沒有價值觀。 ▲Jewish Museum Berlin 但我相信表現,一個城市和個人空間的表現,賦予建築意義,那些建築空間不是啞的,表現空間不只是表達那些我們已經知道的事情。表現空間可能會讓我們不安,但我認為那也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人生不應該只是麻木的微笑,而是越過歷史的深淵,但一些未經之地,如果我們不試,可能也無法達到的境地。 Radical vs Conservative 激進是什麼意思?這是有根據的,在建築的傳統裡,我認為這既是建築的意義——激進,而不是一些死去的形態,安全地包裝在傳統裡。它是一個活生生的與宇宙有關聯性,一個正在進行的故事,不是一個好結局或是壞結局,而是我們正參與著的故事,我們的行為影響著故事。 ▲Zlota 44, Warsaw 我是一個激進建築的信徒,你們都見過蘇聯的建築,那就是傳統,那就像過去的拉斯維加斯,保存情緒,保存傳統,阻礙我們的思想進步,激進便是面對這些保守,建築便是以我們的知覺去面對,所以我認為它不該是冷酷的。 Emotional vs Cool 許多人喜歡那種冷酷的建築,我總是反對。我認為情緒是必須的,沒有情緒的人生便不是人生,甚至我們的思想都是情緒化的。我認為情緒是一個次元,將它帶進城市空間、城市生活非常重要。 我們都在情緒中掙扎,這也是世界神奇的地方,冷酷無感和情緒之間的對峙便是一種城市所兼容的對話,城市的進步,不只是城市的形態,而是這些情緒的具體化。不只是那些蓋這些建築的人,更是那些居民的情緒。 Inexplicable vs Understood 神秘,不言自明的。我們往往想瞭解所有事,但建築不是一種有文字的語言,它是一個語言,但不是一種能被簡化為一些問題百出的文字語言。外面有太多平庸的建築,它訴說故事,但故事很短,它說「我無話可說」。 CJM, San Francisco 重要的是,帶進一種難以言喻的建築次元,這語言是以比例、面積、材質、光線組成的,他們以不同的元素組成,像一種複雜的矢量矩陣,他不是平鋪直敘,但深入我們的生活,以一個城市的歷史,居民的歷史。那些認為建築應該直截了當的想法,我認為是錯誤的,那只能把建築簡化為平庸。 Hand vs Computer 當然,今天誰能不用電腦呢?我們依賴電腦來實踐許多想法,但電腦應該像是手套,手才是真正賜予計算機力量的東西,因為我相信手,在它原始的、生理的難解下仍然有種力量。雖然我們不知道從何而來,雖然我們不需故作神秘,我們知道手是由一種超越我們能力的力量所賜予。 Micromegas/Daniel Libeskind 我用手描繪的時候,它有可能在模擬電腦,但它仍不同於電腦所繪,它是來自於一種未見、未知、無界的力量。我想告訴在這個領域工作的你們,如何讓電腦根據手來描繪,而不是手根據電腦來描繪。 Complex...

專搞紀念性空間的 Daniel Libeskind 也做了購物中心呀! 「伯恩西部購物與休閒中心(Westside Shopping and Leisure Centre)」正式開幕

2008年10月8日,瑞士首都伯恩的大型休閒購物商場「伯恩西部購物與休閒中心(Westside Shopping and Leisure Centre)」正式開幕。 該購物中心由美國明星建築師 Daniel Libeskind 設計,Libeskind 在介紹這座總樓地板面積為142萬平方米的巨大購物中心時講到:「這是一個21世紀富有生機的地方,是一座城市。這裡不僅是一座購物中心,還是休閒、康樂和住宅的新空間,是一種新的經歷」。 「伯恩西部購物與休閒中心」直接蓋在高速公路的上方,與都市的基礎設施像是公路及鐵路車站整合在一起,建築量體本身宛如城市當中的小城市,創造其獨特的人造景觀及天際線,距市中心只有5公里,從伯恩火車站出發,只需幾分鐘便可到達,預計每日流量可達一萬人次。 ↗ Westside Shopping & Leisure Centre 位於高速公路上方(點圖看大圖) 該建築耗資5億瑞郎,是 Daniel Libeskind 設計的第一家購物中心,也是他在瑞士的第一件設計案,該建築達到了瑞士「迷你能源 (Minergie)」對於環境保護要求的標準。 「伯恩西部購物與休閒中心」以複合型態經營,擁有近60家商店、10家餐廳、酒吧,以及一間大型電影院,擁有11間放映廳,可容納2400人。 除此之外,建築體內的旅館擁有144 間房、11個會議室,「養生」部分乃指內設一家帶有養身館的大型休閒 SPA浴場,有18個泳池,還有桑拿、健身房、水上康樂等設施。 ↗ Westside Shopping &...

我是設計師,我的業主是獨裁者

建築師丹尼爾‧李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4個月前公開表示,建築師去中國大陸工作前,應該三思,還說:「我不會為威權主義政權工作。」他的言論在建築界引爆爭議,一些建築師指控他偽善,因為他自己的事務所最近就有一個案子在香港動土開工。

Daniel Libeskind 用足夠的熱情「活出」建築

建築不是凝滯的,它們不是物件,而是有生命的實體,像人一樣,它們擁有意外,甚至豐繁的未來。 ──丹尼爾.李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 Must Know 丹尼爾.李伯斯金 01. Time雜誌喻為廿一世紀、全球最炙手可熱的建築師。 02. 於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的「解構主義建築七人展」中,與知名建築師蓋瑞(Frank Gehry)、庫哈斯Rem Koolhaas)、艾森曼(Peter Eisenman)等人並列。 03. 建築作品遍佈世界各地,如德國柏林、英國曼徹斯特、美國瑞士義大利德國、英格蘭、愛爾蘭等地,亞洲則有香港南韓。 04. 他的建物多半為紀念近代人類傷痛事件:猶太大屠殺(Holocaust)和九一一紐約雙子星大樓攻擊事件。 05. 以紀念猶太人為名的博物館,有三棟由他親手設計。 06. 由其所建的柏林猶太博物館在初建完、尚未對外正式開放之前,便曾有超過三十五萬人排隊,只為了遊覽這棟「空的」博物館。 07. 二○○四年,李伯斯金與札哈.哈蒂(Zaha Hadid)磯崎新(Arata Isozaki)及Pier Paolo Maggior共同取得「米蘭綜合再開發案」重建工程競標。 08. 目前正為九一一紐約世貿大樓重建案操刀。 09. 著名法國文學家德西達(Jacques Derrida)形容其建築為「『邀請』人進去,希望每位訪客都有反應;而訪客也必須要有回答。」 10. 被奉為解構主義重要建築師典範,以分裂、解體、不穩定、不協調性的建築結構引人注目。 將 來到紐約的生命歷程,與犧牲三千人性命的恐怖攻擊事件,交織成紐約世貿中心新建案構想的丹尼爾.李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擅長將歷史沉重的傷痛,轉換為帶給人省思、面向未來的建築空間。家族裡共有八十多位親戚於納粹集中營慘遭屠殺的他,當年和父母僥倖...

Mos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