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共進駐北平前夕,女建築師林徽因與丈夫梁思成(梁啟超兒子),到西柏坡與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會面,呼籲萬勿讓戰火波及北平舊城和城牆,主張不在京城建高樓,兩人的建議獲中共答允。其後,國軍上將傅作義投降,助共軍「和平進佔」北平。共軍進入北平時,紫禁城、舊城區和胡同巷弄未有巨大破壞,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居功至大。
19世紀之後的一段相當長時間,《紐約時報》訃聞版主要是記述白人男性的生平,沒有為逝於1955年的林徽因寫訃聞。至本周三,《紐約時報》終於為這位中國古建築保育先驅撰寫訃聞,彌補63年前林徽因告別人間世時那片空白。
古建築保育先驅 林徽因描畫舊城鄉故事
《紐約時報》3月推出「補遺」(Overlooked)欄目,為被歷史遺忘的重要女性撰寫訃聞。《紐約時報》稱,很多女性逝世時,該報未有關注,對此表示遺憾。1955年病逝北京的林徽因,貢獻和傳奇再次被人提起。訃聞形容林徽因和梁思成「同為中國首批建築保育工作者,飲譽國際。兩人的努力啟發一代又一代公眾,在發展和保育角力時,為保育古代建築發聲。」訃聞又稱,「林徽因富有魅力,活潑、多才多藝,寫詩、創作小說,還包辦評論和戲劇。」
作為中國首屈一指的建築學者,林徽因除了參與人民英雄紀念碑底座和中國國徽設計,她和丈夫梁思成早於上世紀30年代,已經深入中國各地修復古建築,這些建築散布在農村、舊城,隨時可能坍塌。為了紀錄古建築的面貌和保育,長期身患肺結核的林徽因,與車禍致腳部傷殘的梁思成,有時徒步走過泥濘路,有時乘騾子和人力車到訪滿是裂紋的古城舊宅。這對建築師夫妻,留宿的客棧大多骯髒不堪、到處虱子;為了保育和紀錄,兩人還要面對軍隊、農民和土匪的武力威脅,屢犯險境。
梁思成好友、美國史學家費正清夫人費慰梅(Wilma Fairbank)在《梁思成與林徽因--探索中國建築史的伴侶》(Liang and Lin: Partners in Exploring China’s Architectural Past)書中,記述了梁思成與林徽因的一段經歷。書中,梁思成憶述,「在完全黑暗和難耐的穢氣中,測量、畫圖、用閃光燈拍照足足幾小時。當我們終於從屋檐下走出來時,發現背包爬滿了千百隻臭蟲,我們自己也被咬得很厲害。但我們的發現相當重要,而且有意外收穫,這些日子成為多年來尋找古建築中最快樂的時光。」
梁思成和林徽因這段經歷是在1937年,兩人於山西省五台縣發現中國現存第四古老的建築佛光寺。佛光寺是當時中國所知最古老的建築,建於公元857年,屬唐代建築。兩人走到寺檐下,抵住上萬蝙蝠和數百萬臭蟲,在漫天塵土和滿地死蝙蝠的環境,考證了它的年代,測驗和繪畫佛光寺的記錄。
「男女不可共事至深夜」 林徽因被拒修讀建築
《紐約時報》的訃聞指出,林徽因1904年生於中國杭州,林家與梁啟超家族是世交,梁思成和林徽因1924年同赴美國,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讀書。林徽因對建築學很感興趣,但當時大學的建築學院認為,在無人監督情況下,年輕男女一起工作至深夜並不合適,建築學院收生名單上並無林徽因名字。林徽因只是曾修讀建築學課程,獲得的是美術學士學位,兩人同於1927年畢業。梁思成的是建築學位,入行做建築師,與林徽因是長期拍檔,兩人並於1928年結婚。值得一提的是,年輕的林徽因才貌雙全,被新月派詩人徐志摩全力追求,徐志摩飛赴外地出席林徽因講座期間,空難而亡。
梁思成和林徽因成為典型「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遭中共黨員批判
1949年中共執政,梁思成和林徽因打算報效中國建設和主張文物保育,想不到卻成為典型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遭中共黨員批判。在這種氣候下,1955年4月1日,林徽因患肺結核去世,終年51歲。梁思成其後被指為「反革命」,要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梁思成臨終前,無力阻止毛澤東拆除環繞北京的古城牆和城樓,於1972年去世,享年70歲。
除了為林徽因訃聞補遺,《紐約時報》早前亦為於1907年因反清革命犧牲的秋瑾撰寫訃聞,記述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