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始建於1893年,依珞珈山而建,為典型的山地建築群落。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築群古樸典雅,巍峨壯觀,整體校園風景如畫,被譽為「世界最美麗的大學之一」,設計的「武漢大學當代樓」作為武漢大學研究生院使用,基地位於武漢大學主校門東側,毗鄰純步行用途的八一路,是武漢大學整體空間軸線上最為重要的起始點。在這樣的命題下,如何傳承武大百年脈絡、延續歷史記憶,同時如何創新營造現代校園、開創新武大風貌變成了本次設計最為重要的關鍵所在。
© 武漢大學
© 武漢大學
經過多輪比選設計,最終提案以“珞珈山門、傳承創新”為創意出發點,藉由綠庭高台、青磚飛簷創造出武漢大學百年傳承、高山仰止的門戶形象。同時藉由更為現代的空間語匯以及新材料新技術的選用展現武漢大學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現代高校風范。
© 武漢大學 © 武漢大學
傳承:尊重脈絡,創造歷史
武漢大學建築的歷史要素重點有三:一為綠瓦屋頂,遠取其勢,近取其質;二為灰磚牆身,中正平實,簡潔實用;三為高台基座,步移景異,錯落有致。武漢大學當代樓首先延續綠瓦屋頂的設計,採用綠色琉璃作為主要材料,並以斜屋頂的形式凸顯在校園之中,優美的綠色曲面在初入校門之時,便完整地勾勒出武漢大學的歷史基調。而牆身則採用青磚,藉由強調理性、邏輯性和純粹形式語言的立面設計,形成了建築獨有的歷史厚重感和標志性。
© 武漢大學
基座部分則半隱半顯,更多的設置在內庭院部分,連通室外廣場和內部庭院,結合特色的樓梯、台階和坡道,在不影響建築整體比例的前提下,延續武漢大學“高台”的整體脈絡。全新演繹的綠瓦、青磚及高台相輔相成,共同構築起一座傳承武漢大學百年神韻的現代建築。
© 武漢大學 © 武漢大學
創新:空間有效率,環境友好
教育建築經過百年的發展,其機能組織模式和過去已經有了極大的不同,尤其是對於武漢大學研究生院而言,各學科之間要求互通互融,不再各自為政。本次設計致力於營造學院內和學院外的公共空間,創造積極的共享交流場景,讓學校的生活與各個學科連為一套完整的空間體系。
© 武漢大學
© 武漢大學 © 武漢大學
內部共享庭院及小劇場是整個空間的能量核心,各類精彩紛呈的學生活動將在此處上演;再延伸形成學院大街,串聯各個學科及公共共享的教育資源。整體空間以學生活動公共性為出發點,最終形成和諧統一的組織邏輯,有效率且靈活。
© 武漢大學
在建築微環境方面,設計全方位貫徹綠色建築的思維,合理組織室內自然通風、自然採光;利用建築立面凹窗設計,減少太陽直射光進入室內,減少空調運行時間;室內隔斷採用可再生和可循環裝修材料,減少材料消費;藉由設計措施使本建築具有選址規劃合理、資源利用有效率循環、節能措施綜合有效、建築環境健康舒適、廢物排放減量無害、建築機能靈活適宜六大特點。
作品資訊
作品名稱:武漢大學當代樓
作品位置:中國湖北武漢
業主:武漢大學
建築設計:MENG本原設計研究院(深圳市建築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竣工:2017
用地面積:12537.2平方公尺
總樓地板面積:21189.4平方公尺
主持建築師:孟建民、徐昀超、邢立華
設計團隊:符永賢、周富、招國健、王瑋琦、歐強
施工圖設計:羅興、陳一川、陳暉、謝莎、徐勇、黃春明、陳芳
攝影師:武漢大學
© 武漢大學
整體平面配置圖
地面層平面圖
三樓平面圖
立面圖
剖面圖
細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