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三年展談氣候危機與建築焦點
廣受矚目的義大利米蘭三年展(Triennale Milano)在2023年9月28日為藝術和設計愛好者帶來了一場盛大的講座「In Focus: Radical Repair(聚焦:激進的修復)」,不僅聚焦於建築對氣候危機的解決策略,更強調了建築的革命性修復潛能。值得一提的是,《The World Around》雜誌攜手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精心策劃了這場公眾盛事,並邀請到了包括Yasmeen Lari、Joseph Grima、Jeanne Gang、石上純也、陸文宇、Paul Elvis Tangem、Aziba Ekio和Freddy Mamani等國際創意精英共襄盛舉。
石上純也:建築中的激進思維
石上純也,這位聲名鵲起的日本建築師大放異彩。他不僅因其大膽的實驗性、豐沛的創造性以及深刻的環保觀念而獲得讚譽,他「New distance from nature」為題,在演講中深入分享了自己對建築、景觀與生態的全新而深入的思考。
自然與建築:石上純也的哲學
石上純也對於建築與自然的結合有著深入的洞察。他認為,環境的定義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我們的視野之內。進一步地,他強調了環境不僅僅是建築物周邊的空間,更多的是我們與大自然的互動和連接。即使在涉及人造元素的情境下,石上純也認為,自然與人造之間不應有過多的界定,因為人類本身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人工與自然的交融
石上純也在日本設計的那須藝術生態環境酒店水上公園這一特殊的例子。該花園位於一個人為干預過度的地區,但數百年的植樹造林使其漸漸呈現出半自然的特點。這種區域恰好代表了自然和人為之間的平衡,如同一座橋樑,連接了完全的自然區域和人工建築。石上純也更是強調了,在這樣的中間區域中,建築和環境能夠建立起一種和諧而又不拘一格的聯繫。
石上純也的有機形式及建築運用
石上純也雖然採用過有機形式。但他所持的理念卻非單純局限於此。石上純也認為,不應該被任何特定的形式所束縛。他的初衷是依照各式各樣的環境,適時地調整,從而打造出獨特且符合該環境的建築。如同先前所述,和四周的環境建立緊密連結,這是他的核心信念。由於地點和四周情境的不同,石上純也總是為每個專案量身打造,創造出適當的形式與空間。他追求的是在特定場域中,能完美融入的設計。
日本在建築原則上如何面對環境挑戰
日本,一個常受到環境考驗的國家,其建築原則和設計方法又如何應對氣候變遷與日新月異的需求?石上純也近年來以全新的角度來看待建築。他認為,建築不僅是為城市,更是為了自然。若回溯到20世紀,當時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城市,許多建築師都為都市環境提供方案。但他深知,如今僅從城市層面思考是不足夠的,必須更宏觀地對待建築這個議題,讓其涵蓋更大的環境因素如氣候變遷。
石上純也的建築哲學與環境整合
現今,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思考時,往往會考量到地球整體,以及人類與大環境的關係。不像20世紀,那時的重點大多停留在城市的範疇。但隨著時代演進,我們的視角已逐漸拓展,不僅只看到城市,更看到了這片更大的土地和廣闊的環境。石上純也也持相同看法,他期望自己的建築藝術能助人們拓寬視界,真正了解人類如何與環境和諧共存。
石上純也的視角:建築融合的哲學與難題
在現代社會中,當許多建築師被迫在美感和功能性之間做出選擇時,石上純也試圖找到兩者的和諧之路。這位知名建築師是否能夠成功地將這兩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呢?或者在他的眼中,現代建築是否已經過於偏重於視覺效果,而忽略了真正的功能性?
辦公空間的多樣性:尋找新定義
石上純也提出,當今的建築功能性已然成為一個有挑戰的議題。過去,對於辦公大樓,人們或許有一套固定的設計原則。但現在,面對多樣的工作模式,從家中遠程工作到尋求大型共享辦公空間,「辦公室」的定義已經不再單一。石上純也強調,這個世代的建築師應該去理解不同人的需求,為他們量身定做空間。他認為,真正的功能性源自於這些客製化的設計。
德島市文化藝術廳
德島市文化藝術廳
呵叻「彩紅地毯」
技術與建築:一場不斷演進的對話
石上純也坦言,儘管建築界應當積極考慮結合新的系統和技術,但如何完美融合仍是一大難題。科技日新月異,與之相比,建築的節奏似乎較為沉穩。而在科技和建築的交界,通常是新技術需要為建築所需作出調整。
JINS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店
仿生結構:石上純也的創新之路
石上純也的早期作品,尤其是神奈川工科大學KAIT工房,並沒有過分依賴先進技術。相反,他創新地開發了一套設計方法,這些作品更接近仿生結構而非傳統建築。他認為這種方法非常關鍵,並且他不喜歡只是在建築表面應用技術。技術應該與建築結構完美地結合,這是石上純也始終秉持的信念。
神奈川工科大學KAIT廣場
神奈川工科大學KAIT工房
神奈川工科大學KAIT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