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現代工業文明的好幫手
鐵路作為近代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承載著現代工業文明的結晶,也是透視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和轉移歷史的一把鑰匙。鐵路曾經對城市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但廢棄後的鐵路因割裂城市空間、阻礙城市交通、影響生態環境,對城市的區域經濟等許多方面帶來了負面影響。如何根據新時代城市發展的需要,對廢棄鐵路及相關設施進行利用,成為城市永續發展再生的重要課題。
Highline 紐約高線公園,鐵路空間改造典範
為了不讓其淪為了現代城市的污染源,一些建築師們將它們改造成公園,用生命的綠色回報那一個崢嶸的時代。其中最成功的當屬紐約高線公園。
20世紀80年代時,有人提議希望能夠拆除紐約廢棄的高線鋼架結構,後來附近市民自發組織的「高線之友」團體推翻了拆毀高線鐵路的議案,才推動了公園的規劃建設。如今這條獨具特色空中花園綠道,為紐約曼哈頓西區贏得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成為設計界和舊城重建的典範。
雪梨The Goods Line是繼紐約高線公園後又一個成功的軌道遺產改造成高線公園的案例。
雪梨The Goods Line簡介
澳洲雪梨的「好線」(The Goods Line)公園被稱為雪梨版的「高線公園」,位於雪梨市中心的阿爾蒂莫路(Ultimo Road),與紐約高線公園類似,同樣是由一條長500公尺的廢舊火車道(GoodsLine,貨運線)改竣工的空中公園和走廊,連接中央車站和達令港,由澳洲建築師事務所 Aspect Studio 和CHROFI 合作規劃設計,2015年8月30日正式開幕。

雪梨The Goods Line曾經是都市運輸動脈
The Goods Line是新南威爾斯州政府的一項計畫,該計畫地處雪梨人口最密集、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座落在其中心地帶,曾一度與外界隔絕。在過去近150年的時間裡,這條軌道承擔著向雪梨市區運入和運出羊毛、肉類、穀類的商業用途,是連接雪梨市區到達令港(Darling Harbour)的重要幹道。

1984年之後,貨運線停止使用,政府決定將其改建為一個空中休憩地和步行道,將其打造為一個全新的獨特公共空間。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貨運線周邊由重工業區逐漸轉型成以文化機構為主要機能的分區,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彙集文化、教育、媒體機構的特色之地,其中包括雪梨科技大學,動力博物館,雪梨TAFE學院,澳洲廣播集團及雪梨議會。
雪梨高線公園,新的都市綠化空間
此一長達500公尺的架高城市空間,創新地將城市西邊的工業廢地轉變為雪梨郊區Ultimo的都市綠化空間。此外,雪梨高線公園以其一連串抬離地面層的綠色空間或平台為特色,極大改善了該區域的社會及環境狀況。

保留鐵路遺蹟,強調新老景觀的整體協調
由於地塊為具有歷史性的前鐵路線所在地,Aspect和CHROFI接手了此一遺留基礎設施的改造任務後,選擇保留鐵路的遺蹟,強調將歷史與21世紀聯繫起來,並大量使用工業材料鋼、混凝土、木材、和鐵路原有的砂岩涵洞等。金屬質感的桌椅和燈具也充滿工業化的氛圍,表現出對歷史的尊重,同時在新建的景觀中大量運用和歷史遺蹟相關的元素,可以展現出新老景觀之間的連接性,達到景觀在整體上的協調。

如在高線公路的一端佇立著的信號箱就格外地引人注意。信號接收站和旁邊的36槓桿機械聯動設備建造於1908年,是與阿爾蒂莫貨運鐵路同一時期建造的產物。如今,設計師選擇將它們保留下來,它們被認為是高線公園中的一處現代藝術雕塑品,受到周邊工作者和學生的喜愛。
位於信號箱旁的機械聯動設備包括一排大槓桿用於將不同鐵路信號點彙集到一處,以追蹤列車的位置進而防止交通事故的產生。在1996年3月11日,聯動設備被毀於火災,至今仍能夠在設備上看到當年火災的痕跡。
在挖掘瑪麗安路(Mary Ann Street)的電網隧道時挖掘出了以前的涵洞。它建於1853年,是現存的新南威爾斯州發現的最早的鐵路建材。使用當時的材料,設計師們在公園人行道邊建造了當年涵洞的模型。
而Locomotive No.1,新南威爾斯州第一輛載人鐵路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截車廂也在公園附近的動力博物館中展出。
此外,大膽而集成的解釋性標牌元素,讓軌道的歷史感和現代感完美融合。公園的整體,方向標識採用明亮的黃色,具有現代性,特別是Ultimo路橋上的標識,地面平面圖中的青銅鑲嵌物和信號箱前面的解釋板以及Ghery大樓前面的導視牌充滿了工業感,切合了貨運鐵道航線此一前身,這種故意非線性設計隨著整條線的移動而移動,以創建用於不同用途的空間,滿足了當地人和訪客到雪梨許多主要景點的重要步行通道的需求。

鐵軌遺蹟旁碎石上的植栽色調雖均為耐寒型,為這片後工業區增添了色彩和紋理。「學習小屋」懸挑在相鄰的城市街道上,座落在現有的無花果樹冠蓋之間,為學生、工作人員和訪客提供辦公及社交空間。

該設計擁有很強的整體敘事性,帶著強烈都市景觀主義的色彩,述說著從豐富的工業歷史到社會互動、創意產業的轉變以及創新發展。藉由採用獨特的穿插式遺產解讀模式,展示了「貨運線」城市公園豐富的歷史,同時也為該區域打造了一個新身份。
景觀都市主義,打造城市休閒空間
計畫背後的策略試圖打造一條強健的城市脊柱,創造一系列機會供人們聚集、居住並使用該空間。這座以人為中心的城市公園提供了一套從個人到集體乃至面向所有人的社會經驗。「貨運線」已然成為「將孤立的城市空間轉化成富有創意且連通的公共場所,以提升城市的公共生活品質」此一設計概念的典範。

因此,這座線性公園是真正意義上的城市休閒空間,園內遍地皆是露天看台、座椅、圓形劇場、Wi-Fi設施、遊樂空間、乒乓球桌和架高的草坪等社會基礎設施,支持著該市蓬勃發展的公共生活。
為公園特製的街道家具,使人聯想起此地的工業遺蹟,而沿其邊長設計的模糊邊界便於舉辦短期活動和節慶活動——在過去廢棄的城市區域注入社區觀念。

行人道與自行車道的竣工打通了公園周邊的現有街道和社區,將雪梨的內城南部重新編織進周圍的城市紋理中。
乒乓球桌和架高的草坪讓這裡成為最佳的戶外健身和休憩場所。

每逢週末,居住在公園附近的人們則會陸續出現在這裡,他們會脫下鞋,就像在自家門前的草坪一樣,或躺著或坐著,讓身體和心靈都得到完全的放鬆,這也是The Goods Line高線公園的成功之處。
城市樞紐,串連藝術、媒體、教育和文化設施
The Goods Line 除了作為城市公園存在以外,它還是一個從雪梨中央車站到唐人街及達令港娛樂休閒區的重要樞紐,將藝術、媒體、教育和文化機構(如Frank Gehry設計的雪梨科技大學商學院「周澤榮博士大樓」(Dr. Chau Chak Wing Building)、澳洲廣播公司和雪梨職業技術教育學院)串聯起來,可讓8萬多名高校學生、當地居民和訪客穿梭於達令港的眾多主要景點(年客流量2600萬人)。
由Frank Gehry設計的「周澤榮博士大樓」位於高線公園的一側,屬於雪梨科技大學,建築的靈感來源於樹屋,有兩個截然不同的外立面。一座用磚塊構成波浪形起伏,繼承了雪梨城市中砂石建築的傳統;另一座裡面是大塊的彎曲玻璃板,映射和扭曲了周圍建築的形象。得益於高線公園的良好位置,它為欣賞雪梨最新的瑰寶級建築提供了最佳的觀賞視角。
創造社會基礎設施
The Goods Line以創造「社會基礎設施」為鮮明的概念,藉由將廢棄的貨運線改造成為城市開放空間,在保留最初鐵路遺蹟的基礎上,巧妙地串聯起中央公園–大學–唐人街–達令港等重要空間,打造成一條串聯起藝術、媒體、教育和文化機構的城市公園,為人們提供一系列自由、舒適、開放的公共空間,進而活化了城市核心地帶的活力,使原本孤立的教育創新區、居住區、港口觀光區、中央商務區成為有機的整體,具有四兩撥千斤之妙。
同時,The Goods Line在工業遺產解讀模式上強調整體性敘事,藉由創新設計,既賦予了該地區新的機能與價值,也注重歷史脈絡的傳承和展示,休閒桌椅和路燈的細部設計也呈現了工業長廊的歷史氣息,是線性工業遺蹟改造的優秀案例,值得學習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