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沙井古墟「時光漂流-沙井古墟新生城市現場展」重新塑造時空異質性

0
2511

沙井古墟地處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是深圳現存最大的混合型歷史街區,佔地面積約26萬平方公尺。包括一條古老的河流ˍˍ龍津河,一幢上千年歷史的南宋建築遺址「龍津石塔」,以及幾百棟老屋、十幾處祠堂,若干古井、牌坊、廢墟和遺蹟等。來到廿一世紀,這裡又混雜了城中村、臨時建築與非正規移民社區,整體風貌呈現出極具特色的新舊雜陳和多元共生狀態。

為了最大程度地保護沙井古墟的歷史文化價值,探索一種基於新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法之上的城市更新與城市價值再生模型,趣城工作室(ARCity Office)受沙井街道辦和華潤置地集團委託,策劃、設計了一組景觀/建築/室內設計微改造(含新建)作品,同時作為策展人,一併策展了「時光漂流-沙井古墟新生城市現場展」,在真實的街道,也就是在村落生活場景之間置入現場展覽,同時組織村民和社區開展各種類型的公共活動,期望藉著有創意的設計和展覽,發現歷史遺存的獨特美學價值,創造全新的文化融合場景,活化已經趨於衰敗的地方生活社區。沙井古墟新生計畫和時光漂流城市現場展,從2019年9月初開始,到2019年12月底全部完成,整個策劃、設計、策展和展覽過程歷時四個月。


沙井古墟是深圳現存最大的混合型歷史街區 ©雪裡紅文化 XUELIHONG


沙井古墟航拍©雪裡紅文化 XUELIHONG


時光漂流-沙井古墟新生城市展覽主海報(策展人:張宇星、韓晶,展覽視覺設計:SURE Design)

沙井古墟新生

沙井古墟新生是一個包含了河流整治、景觀設計、建築和室內設計等作品在內的歷史空間保護、活化、再生系列計畫,其主體作品是對龍津河的一段(約70公尺)進行示範性的水體整治和景觀改造。同時,在龍津河沿岸選擇了有代表性的場域地點(如廢墟、老屋、戲台等),採用「融合設計」方法,在保持場所特質的基礎上,刪繁就簡、順勢營造,增加整個地區的在地空間吸引力。


沙井古墟新生-設計範圍 ©趣城工作室

沙井古墟新生,類似於一種「針灸療法」,選擇最關鍵的經脈、穴位,對其進行輕微干預,避免因為突兀的設計介入而造成地區社會結構和空間紋理的斷裂。包含六個(組)改造和新建設計作品,分佈於龍津河兩側:A、龍津河河岸景觀;B、龍津水榭;C、戲台;D、廢墟花園;E、山牆之家;F、老屋影像館。


六件改造和新建設計作品分佈於龍津河兩側 ©趣城工作室

龍津河河岸景觀ˍˍ用低成本方法讓被污染的古老河流重獲新生

龍津河曾經通航,從沙井古墟穿過直接流向珠江,是古代市集、貿易、運輸的重要通道。後來由於墟市的衰弱,河道被逐漸填塞、減窄、污染,變成一條寬度僅為2公尺左右的黑臭水體,並且被用鐵欄杆外殼起來,防止人掉入其中。作品採用低成本的雨污分流方法,把現有河道的縱 剖面分為上下兩層:下層是污水箱涵;上層是雨水通道(在沒有雨水時,可以將附近污水處理廠處理過的中水注入其中)。


龍津河雨污分流改造-河道剖面示意 ©趣城工作室

進一步,將河岸兩側的欄杆取消,把封閉的河流完全打開,交還給市民,並在河岸兩側設計了一組花池、座椅、小、步道等,使龍津河煥發出生機。於是河流得以重新回歸日常生活,成為人們可以親近、觸摸、玩耍和遊戲的場景。


龍津河水岸景觀改造設計意向圖 ©趣城工作室


雨污分流改變了河道剖面,利用現有河道解決污水排放問題 ©張宇星 ZHANG Yuxing


雨污分流維持了村落現有排水系統 ©張宇星 ZHANG Yuxing


河流重新成為有趣的日常生活場景©朱銳 ZHU Ruix


河道兩側有很多潛在的場所空間©張宇星 ZHANG Yuxing


藉由設計和展覽將河流轉化為有意義的場所 ©朱銳 ZHU Rui

龍津河一側的道路完全擠壓到河流邊,「道路爭搶河流」的現象非常嚴重。即使如此,道路仍然處於無序雜亂之中,汽車、摩托車、電瓶車、行人等混行在一起,交通效率並不高。對此,設計提出了一種平衡性解決方法:對道路線型重新設計,採用「道路裁剪」方法,把道路線型適當彎曲,將一些不必要的道路線寬減窄,還給河流水體和河岸景觀,道路瓶頸處則適當加寬。


重新設計後的道路 ©雪裡紅文化 XUELIHONG


路線適當彎曲,不必要的路線減窄©雪裡紅文化 XUELIHONG

道路剪裁之後,「裁直剪曲」無形中增加了很多邊角剩餘空間,可以用於景觀綠化、觀賞休憩。設計了一些懸挑花池、美人靠座椅、過河小,豐富沿岸景觀。進一步,將岸邊新增邊角余料空間的標高降低之地面以下,從視覺上拓寬了河道寬度。


從道路中「擠出來」的路邊座椅 ©張宇星 ZHANG Yuxing

歷史上,龍津河的寬度曾經達到5-10公尺,後來逐漸被填塞,道路和房屋佔用了河道。為此,選擇局部地點嘗試適當增加水體寬度,「還路於河」,設計了親水台階,可以供人們在水邊玩耍,體驗河流的原始魅力。


親水台階 ©白羽 BAI Yu

龍津水榭ˍˍ設計一個看得見風景的地點

如果把沙井古墟當成一個大型、開放的「歷史場景美術館」,為了實現步移景異的遊覽效果,就需要設計獨特的遊覽路徑和觀看地點,讓人們「不經意」地發現歷史遺產之美。於是,設計一個看得見風景的地點,也許比設計觀看景觀本身更加重要。龍津水榭就是這樣一個地點,它位於龍津河的一個邊,橫跨在河面上,可以在此觀看河流的上下兩個方向,也成為村民隨意休息交往的微小場所。


水榭邊的原始基地坑窪不平©張宇星 ZHANG Yuxing

戲台ˍˍ用公共空間活化地方文化遺產

沙井古墟的歷史文化遺產非常豐富,曾經是南宋歸德鹽場衙署所在地、200年前的深圳四大墟市之一,也是珠三角著名的蚝鄉、粵劇之鄉和螳螂拳武術之鄉。但是由於整個地區的衰弱,這些傳統文化也已經走向式微。建築師希望藉由一系列公共空間的恢復、改造和創造,激發當地文化遺產的復興。其中,一個重要節點是戲台。戲台建築原為上世紀八十年代所建,由於年久失修,逐漸成為一個「無用空間」(裡面設置了微型消防站)。為了重新恢復戲台機能,設計師用很輕的方法對老建築進行改造,從當地收集一些舊木材和青磚,用於室內裝飾和地面鋪裝。於是一個具有歷史質感的「融合場景」被創造出來,村民組織以及社區機構可以重新利用戲台從事文化活動。


用輕輕觸碰、可循環再生的方式營造場所氣質 ©趣城工作室


利用廢舊木材和青磚創造具有歷史質感的融合場景 ©白羽 BAI Yu


廢墟花園ˍˍ順勢而為的空中廊系統

在戲台附近有一處建築廢墟,長期荒廢變成了雜草叢生的空地,有居民在此種菜。建築師利用廢墟邊的公共廁所屋頂,順勢設計了一個空中廊系統,包括大台階、空中棧道、鷹架海報塔等,讓人們可以走到二層標高,近距離觀賞近在眼前的歷史建築群(包括兩個祠堂、一個家塾、環繞周邊的老建築群)。同時,利用廢墟一側的小空地,將其改造成為室外廣場,鋪上木板,可以坐在此處休息,也可以從事小型交往、休閒、聚會、體育活動(比如在此練習螳螂拳)。


廢墟花園設計概念圖 ©趣城工作室


廢墟花園航拍 ©雪裡紅文化 XUELIHONG


通往廢墟花園處有一個公共廁所 ©張宇星 ZHANG Yuxing


利用公共廁所屋頂順勢設計了大台階和廊系統 ©白羽 BAI Yu


在完整保護廢墟遺址的基礎上增加空中步道 ©張宇星 ZHANG Yuxing


新增的空中廊系統與廢墟完全脫開 ©張宇星 ZHANG Yuxing

山牆之家ˍˍ發現並塑造日常生活的戲劇性

龍津河水閘處的六角亭廣場,是整個沙井古墟新生計畫的核心區域之一,彙集了眾多歷史古蹟,包括六角亭、古牌坊、歸德鹽場衙署遺址、圍頭古井、觀音廟等等,這兒也是當地村民休閒、聚集的場所。建築師選擇了六角亭正對面的一棟老屋(一樓是麻將館,二樓為居住)山牆立面進行改造,試圖在已經非常豐富的歷史場景中,塑造出新的戲劇化場所特質。山牆立面使用黑色沖孔鋁板(孔徑40公釐),脫離老屋原有山牆建造。


設計概念圖 ©趣城工作室


夜晚燈光透過沖孔鋁板立面,形成戲劇化的效果 ©白羽 BAI Yu

老屋影像館ˍˍ立方像素空間與舊建築的融合

將「抽象網格空間」和「立方像素空間」同當代以及歷史空間進行融合,是趣城工作室(ARCity Office)經常採用的設計理念和方法。本作品選擇一棟空置老屋進行了實驗,在老屋入口處增加了立方像素系統(黑色花紋鋼板+透明白色亞克力),並且延伸進建築內部。由於這個系統是具有可變性和容載性的,類似於一種「建築基礎設施」,因此可以將屏幕、投影、燈光等設備自由安裝其中,進而實現在幾乎完全不改變建築原有狀態的情況下,包容高密度的媒體資訊機能。


將立方像素系統融合進一棟老屋 ©趣城工作室


影像館鳥瞰 ©雪裡紅文化 XUELIHONG


立方像素空間是一個開放的「媒體盒子」 ©白羽 BAI Yu


走在小巷中就可以看見媒體盒子裡的影像作品 ©白羽 BAI Yu

時光漂流-沙井古墟新生城市現場展

策展人:張宇星、韓晶

參展人:冰逸、韓晶/邱嘉玥、黃偉凱、黃引、胡向前、林奧劼、李燎、李娜、劉慶元、林芮襄、呂曉正、沈少民、劉通、孫文浩、文皆俊傑、徐子薇、袁俊峰/大地創想、姚明峰、張利華、張爍、張增增

沙井古墟,可能是深圳最美的地點之一,因為時間在這兒凝固了,所有與時間相關的痕跡全都在此匯聚,構成了一座「時光美術館」。這座「時光美術館」中,展出的是:石塔、古井、廢墟、祖屋、祠堂、殘垣、窄巷、飛簷、牌坊、角亭、遺蹟、斷碑、村屋、河流、青苔、大樹、昆蟲、喧聲、鬧市、社戲、雞鳴、犬吠、車笛……


展場鳥瞰 ©雪裡紅文化 XUELIHONG

時光,也許是這個時代最珍貴、最奢侈、最迷人、最魅惑的消費品,因為時光既是整個世界的共同剪影,也是每一個人身體所能感知的最小體驗單元。時光漂流(Time Drift)是每一個瞬間正在發生的群體事件,也是每一個地點無法阻止的共同衰變。但是「新生」卻是生命中最具有戲劇性的內在能量,所有人將被重新喚醒,進入到無法預知的未來場景,所有的城市和鄉村景象也都會反覆重演。


壁畫(劉慶元)©朱銳 ZHU Rui

沙井古墟正在發生的事件,與歷史相連,更與未來相關。一場突如其來的展覽即將進入到無比平淡的日常之溪,如同一場暴雨激起了河流氾濫。資訊,正在成為真正的河流,某種意義上,我們每個人今天都生活在資訊河流之中,於是與資訊相關的「城市現場展」就不僅僅是一個展覽,而是一種城市場景創新實驗。


裝置(袁俊峰/大地創想)©YUAN Junfeng

沙井的時空異質性正在被重新塑造,或許會成為全球資訊網路中的奇異吸引點。這有賴於一種稱之為「城市策展」的全新策略,它把資訊與場景、空間與內容、經濟與社會、虛擬與現實、歷史與未來、自然與人文完全融合在一起,創造出獨特的時空融合價值。


裝置(張爍)©快樂享印 PrintHappy


裝置(沈少民)©快樂享印 PrintHappy

用「城市策展」來重新定義「城市更新」,也許是本次展覽的價值所在。我們選擇了沙井,僅僅是因為,沙井也選擇了我們。流逝的時光在這裡重重疊印,龍津河故道猶存。時光漂流猶如一次探索之旅,將由「時間本人」來引導觀者緩緩走入時空隧道,展現在面前的會是什麼樣的奇異景觀?來吧,來看沙井古墟!時光的美和魅,取決於我們如何觀看她!


裝置(李娜)©白羽 BAI Yu

三大主題單元ˍˍ老屋的光與影、拓印時間、正在凝固的痕跡

展覽以光影、時間、痕跡為三條主線,伴隨古老的龍津河徐徐展開。展區共劃分三大主題單元ˍˍ老屋的光與影、拓印時間、正在凝固的痕跡,將蚝、鹽、海這些本地元素,與裝置、影像、壁畫、塗鴉、論壇、市集等藝術作品和公共活動融合起來,創造一種獨特的城市現場展體驗場景。


裝置(孫文浩)©快樂享印 PrintHappy


裝置(文皆俊傑) ©快樂享印 PrintHappy


裝置(林芮襄)©快樂享印 PrintHappy

公共活動

利用微改造完成的空間基地,粵劇表演、螳螂拳課堂、學術沙龍、樂隊現場、古墟市集,互動工作坊、真人圖書會,以及各種類型的村民自發活動在此陸續開展,活化了潛藏已久的本土文化基因。多種形態的文化活動因為空間和展覽的媒介作用,在千年古墟中相互碰撞出火花,並進一步鏈接了個體之間的合作與互動。設計與藝術,讓這種鏈接充滿情感與溫度,一個又一個純粹而又創新的「本地性」被發現、創造出來。


戲台重新成為有活力的在地公共空間 ©快樂享印 PrintHappy


在古墟遺址恢復市集©快樂享印 PrintHappy


兒童是本地文化傳統的傳承人 ©快樂享印 PrintHappy

時光漂流-沙井古墟新生城市現場展,既是設計也是展覽,既是保護也是活化,既是景觀也是觀景,既是更新也是懷舊,既是日常也是戲劇……它融合了多種要素,試圖將過去和未來、歷史與當代、在地或遙遠完整鑄造在一起,形成具有充滿時空張力的場景狀態。作為一個新的空間價值模型實驗,也許才剛剛開始,我們也期待沙井古墟因為這次實驗行動,而開啟一次緩慢卻又深刻的時空演化歷程。


提案總平面©趣城工作室


廢墟花園 ©趣城工作室


老屋平面、立面 ©趣城工作室


戲台平面、立面 ©趣城工作室

>>相關資訊
作品名稱:沙井古墟新生
作品位置:中國廣東深圳寶安區沙井大街
建築師:趣城工作室(ARCity Office)/趣城(上海)規劃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完成年份:2019
總樓地板面積:1000.0 平方公尺
基地面積:3000.0平方公尺
主持建築師:張宇星、韓晶
專案建築師:邱嘉玥、張嘉樂
景觀協作單位:深圳大地創想建築景觀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業主: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辦、華潤置地集團
展覽視覺設計:SURE Design
攝影師:白羽、朱銳、快樂享印
航拍攝影:雪裡紅文化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