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初見:鷹山頂餐廳從廢舊酒吧脫胎換骨
鷹山頂餐廳(Eagle Mountain Top Restaurant)坐落於奧地利海拔2000公尺的高原,擔綱設計的奧地利建築師事務所 Viereck Architects 初訪現場時,被環繞的山脈與開闊景觀深深震撼。原址僅有一座臨時搭建的滑雪酒吧,配備巨大遮陽傘,顯得簡陋而脆弱。
設計團隊決定以低干擾為原則,讓新建築融入這片如詩如畫的自然環境。奧地利阿爾卑斯山區以滑雪與旅遊聞名,每年吸引數百萬遊客,鷹山頂所在的蒂羅爾州更是核心地帶。由於高山建設需兼顧生態保護與經濟效益,維雷克團隊因此選擇保留景觀優勢,避免過度開發。從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短短一年內,團隊運用3D BIM模型精準規劃,確保工期與品質。不僅重塑空間,更為當地旅遊業增添亮點。

水晶岩的誕生:立面設計呼應山巔景致
業主要求鷹山頂餐廳外觀仿若水晶或岩石,建築師依據基地朝向與視野,塑造出獨具特色的立面。主立面高近6公尺,全以玻璃構築,面向壯闊山脈,其餘側面亦採用玻璃,讓自然光線滲透每個角落。此設計靈感源自阿爾卑斯山的冰川地貌,呼應了19世紀歐洲對自然崇拜的建築潮流。玻璃立面搭配纖細CLT(交叉層壓木材)柱,內傾排列成2公尺網格,既支撐結構又框住景觀。為應對高山嚴苛氣候,玻璃採用雙層隔熱技術,降低能耗。相較瑞士少女峰餐廳的全鋼構設計,鷹山頂更顯輕盈,展現木材在現代建築中的潛力。這樣的立面不僅放大視覺享受,更讓遊客置身山巔時感受到渾然天成的氣勢。

木梁星空:室內以CLT詮釋溫暖與戲劇感
餐廳內部以大跨度CLT木梁定義空間,梁柱呈星狀排列,與天花板共同營造溫暖氛圍。行走其間,天花板的視覺變化如星空流轉,令人目不暇給。三角形區域嵌入穿孔木質吸音板,下方隱藏通風與電氣系統,兼顧實用與美感。
CLT 木構技術源自歐洲,近年因永續性與抗震優勢廣受青睞,奧地利每年生產約50萬立方公尺CLT,鷹山頂正是最佳應用案例。室內懸掛鳥形吊燈,以壓縮毛氈製成,模擬鳥群飛翔,呼應當地野生生態。相比傳統混凝土建築,CLT減少約30%碳排放,凸顯環境意識。此設計讓200名室內賓客在用餐時,既享受舒適,又能感受高山建築的自然氣息。
石板與皮革:主廳與吧台重現山脈紋理
主廳與吧台區以木材與石材交織,15公尺長的吧台覆蓋背光石板,沿著主廳牆面延伸,精雕出山脈輪廓,宛如畫卷。座位依2公尺網格排列,搭配橡木桌與黑皮革長椅,典雅而實用。專業設計師表示,背光石板技術源自義大利工坊,透過光影凸顯石材紋理,常見於高端餐飲空間。奧地利蒂羅爾州的石材開採歷史悠久,此案選用在地石料,降低運輸成本並致敬傳統。吧台區嵌入鋼框與層疊木板,增添現代感,與傳統木構形成對比。設計反映當代消費文化對自然與奢華的雙重追求,讓賓客在品嚐美食之餘,也能感受到山居生活的詩意。
露台上的暖意:戶外抵禦高山寒風
戶外露台可容納200人,地面鋪設預製加熱混凝土板,避免冰雪堆積,確保冬季使用無虞。不銹鋼欄杆搭配幾近透明的金屬網,保留全景視野,讓賓客盡覽阿爾卑斯山脈。建設公司透露,加熱系統耗電量經精算,每年運行成本約2萬歐元,卻大幅提升露台使用率。奧地利高山氣候嚴酷,年均氣溫僅攝氏4度,降雪期長達5個月,這樣的技術應對堪稱因地制宜。與法國霞慕尼的露台設計相比,鷹山頂更注重保溫與視野兼得。露台不僅延伸用餐空間,更成為滑雪旺季的熱門聚點,吸引遊客流連忘返,充分發揮商業潛力。

鷹翔快餐:為滑雪者打造便捷體驗
建物下層設有「鷹翔快餐」(Eagle Fly-in)區,專為不願進廳用餐的滑雪者提供速食與飲品,無需卸下裝備即可享用。這種設計靈感源自瑞士滑雪場的快餐站,卻以木構與玻璃增添溫馨感。營造廠指出,此區施工需克服陡坡地形,耗時3個月完成地基穩定。餐廳功能分層,滿足多元客群需求。蒂羅爾州每年接待約900萬滑雪遊客,快速服務成為競爭關鍵。快餐區與主廳透過內部通道相連,保持運營流暢。此空間不僅提升便利性,更為鷹山頂增添人性化的服務面向,展現設計的貼心之處。

建築圖
作品資訊
作品名稱:The Eagle Mountain Top Restaurant
作品位置:奧地利
作品類型:餐飲設施、餐廳、木構、奧地利建築師、奧地利建築
設計單位:Viereck Architects
總樓地板面積:1060 平方米
竣工:2020年
攝影:Tom Lamm
專案團隊:Viereck Architek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