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世界上第一棟虛擬住宅「火星之家」在NFT藝術品交易平台 SuperRare 上出售,最終售價 288以太幣,約合1300萬新台幣。這座住宅來自加籍韓裔藝術家 Krista Kim,在疫情居家隔離期間,她創作出了她心目中理想的避世度假小屋:由LED螢幕組成屋頂和地面,閃耀著覆蓋傢俱和玻璃牆面的漸變色彩,構成一個用於冥想的立體環境。
不過顯然,最令人驚嘆的並不是住宅設計,從建築師的視角看,這似乎只是一個經過渲染的簡單模型,那麼,為什麼一個立體模型能創造幾乎和真實住宅等同的價值?「火星之家」並不是孤例,同年,在遊戲《沙盒》中,與著名說唱歌手Snoop Dogg的數位豪宅為鄰的三塊「虛擬地皮」的拍賣價高達 100多萬美元;在區塊鏈網路世界 Decentraland(意為去中心化的世界)中,最近有一大批虛擬土地賣出了超過 90萬美元的價格。而藝術家傢俱設計師 Andrés Reisinger 也以 45萬美元的價格在NFT平台Nifty售出了十件自己設計的數位傢俱。

這些虛擬商品被全新的概念所定義,雖然不是可以觸碰的實體,但卻擁有實物「只此一份「的屬性。火星之家的作者 Krista Kim 相信,自己的設計將在未來作為增強現實(AR)元宇宙空間,成為買家的聚會交友場所,而傢俱設計師Reisinger則表示自己的作品可以被放置在任何共享虛擬空間使用,「越來越多的藝術家正在加入我們,這將完全改變藝術世界的運行規律」。
Andrés Reisinger的數位傢俱

奧地利建築師、NFT愛好者 Chris Precht 表示,NFT 建築創造了機會,特別是為年輕的建築師和小型事務所,可以出售他們設計的數位版本,並籌集資金在未來建造它們。許多媒體也在持續報導或將到來的元宇宙時代與建築師的關係。本文將探討建築師要如何發揮專業技能優勢,站在變革的前沿,或者僅僅是,如何在這個遊樂場好好玩一遭。

元宇宙 X 建築師
元宇宙是什麼?2020年,疫情以迅猛的速度打破了現代人對於世界的一切認知,也再一次強化了網際網路對於人類社會的重要作用,當運用物理空間的可能性減弱乃至消失時,對虛擬空間的需求以前所未有的強度爆發。2021年的新生概念元宇宙,即共享立體虛擬空間,正是基於網際網路虛擬空間的蓬勃發展而誕生。自馬克·扎克伯格將 Facebook 更名為 Meta 並宣佈入場元宇宙(Metaverse)起,這個概念正式進入大眾視野。

NFT是 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的簡寫,簡單的說,就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給本身不具備獨特性的電子資料一個獨一無二的「身份」,讓所有者成為唯一的擁有者,因此,電子收藏品的交易成為可能。
實際上,NFT藝術的勢頭要早於元宇宙出現,早在2021年三月,名為《每一天:前5000天》的NFT藝術品就曾以4.5億元的天價賣出,而因其後出現的元宇宙對於可靠經濟系統的需求,NFT變得不可或缺。過去的一年,出現了購買地產、藝術品和土地的熱潮——所有這些都存在於這個被稱為元宇宙的虛擬世界中。雖然這個世界早在新冠疫情之前就存在了,但是由於疫情導致的線下封鎖行為將線上世界推向了一個新高度。世界正經歷著從實體經濟到數位經濟的轉變,而在新冠疫情以來,這兩者的融合速度又進一步加快了。

我們已經見證了許多真磚實瓦竣工的零售店倒閉,在此同時,像巴黎世家這樣的時尚品牌卻選擇了在一款電子遊戲中發佈它的最新產品。商業地產的持有者也正在苦苦掙扎,因為他們的承租者要麼放棄了辦公場所,要麼縮小了空間規模。
而像 Zoom 這樣的視訊會議公司卻在疫情中迅速發展,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無論你喜不喜歡,新冠疫情都已經改變了我們的工作文化,加速了電商的興起,並改變了商業的運行模式。遊戲、時尚、好萊塢和加密貨幣都是率先採用元宇宙技術的先驅行業。對其他希望生存下去的行業而言,除了加入這場新遊戲,已經別無選擇。

對於建築師而言,元宇宙又意味著什麼呢? 在天價成交藝術品之外,還有更多平價的NFT藝術品交易正在或即將發生。在NFT世界的淘寶「Opensea」,售出「火星之家」的NFT藝術品交易中心「SuperRare」等一系列茁壯發展的平台中,產業的雛形正在生成。而正如網際網路拉近物理世界距離一樣,透過NFT技術,藝術品交易不再高高在上,每個人都可以變成這個新世界的一份子,「生產」基於NFT的藝術,建設元宇宙世界。
元宇宙和 NFT 相關的未來也許也在拉開帷幕:在諸如 Decentraland,Sandbox 和 Somnimum Space 等虛擬世界中,人們能夠展出他們的 NFT 藝術品,與朋友散步,參觀建築和參加各種活動。這或許對很多人而言都像是一場惡作劇,這個平台可能也還不夠成熟,但這對設計師而言卻絕對是一個有趣且有利可圖的領域,他們可以用上在現實世界中的設計技能,並將其擴展到虛擬世界中。
Decentraland 潮流街
Decentraland 創世紀廣場
近日,專注建築類虛擬作品的 NFT 平台SOFA即將上線,這個平台將專注為會員提供更好的建築和環境設計以提高生活水平。來自墨爾本的建築師兼創辦人 Dom Cerantonio表示,在這裡,建築師和設計師不僅可以透過出售 NFT 來收回他們的初始成本,而且在未來任何時候轉售該設計都可以獲得永久的版稅——這為建築師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經濟模式。
Obra “Rejuvenation”, 2021
Obra “Rejuvenation”, 2021
元宇宙 X 建築實踐
在過去的一年裡,NFTs(非同質化代幣-虛擬藝術品)進入了建築領域,引發了對該行業在未來數位經濟中作用的討論。從數位房地產的設計,到探索其實踐價值的展覽和建築活動,以及發展成熟的建築公司對新媒體的擁抱,NFTs已被該行業視為一種創造性生產的新形式。以下一系列案例,探索了迄今為止建築業對 NFTs 的試驗。 SOFA:世界上第一個 NFT 區塊鏈上的設計社區
設計和建築的建造、擁有和收集方式正隨著 SOFA –世界上第一個區塊鏈上的設計線上社區–而徹底改變。這個在墨爾本成立的平台使用唯一且不可篡改的非同質化代幣(NFTs),將實際建築作品變成數位作品,然後透過出售數位作品來獲得長期收益。在澳洲,選擇由建築師來設計建築的成本不斷上升,遠超出了普通人或社區的承受能力,因此2012-2021年間只有2%的新房是由建築師設計的。SOFA 希望透過降低終端業主的成本來提高此一統計數位,並透過更好的建築和環境設計提高生活水平。建築師和設計師不僅可以透過出售 NFT 來收回他們的初始成本,而且在未來任何時候轉售該設計都可以獲得永久的版稅–這為建築師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經濟模式。
塔林建築雙年展新獲獎裝置:第一件由區塊鏈技術建造的展館
設計師:iheartblob 事務所
由於疫情的到來,塔林(Tallinn)建築雙年展宣佈了一個新的裝置競圖獲獎提案:由 iheartblob 事務所打造的「可替代的非可替代的展館」(Fungible Non-Fungible Pavilion),用了一種新的”去中心化和系統化”的建築設計方法,讓社區既是設計師又是投資者,讓他們隨著時間的推移去做出結構的演變。iheartblob 沒有自己去設計和建造結構,而是建立了一個NFT生成工具;一個參數化設定,允許個人去設計和”鑄造”他們自己想要的物體結構。

邁阿密水下雕塑公園 ReefLine
設計師:OMA
OMA 合夥人重松昌平(Shohei Shigematsu)與英國藝術家夏洛特·泰勒(Charlotte Taylor)和設計師 Nicholas Préaud 一起創造了一系列 NFTs(非同質化代幣)的虛擬藝術作品,其靈感來自為 ReefLine 作品設計的水下雕塑。受 NFT 市場支援氣候前瞻性的文化機構 Aorist 委託,NFT 珊瑚競技場(NFT Coral Arena)視訊呈現了對紀念碑的虛擬敘事,模擬了未來實體藝術品從抽象物體到支援水下生態系統的演變。這些NFTs 虛擬作品在邁阿密藝術週期間揭幕,其銷售所得將捐贈用於ReefLine 作品的完成。
‘虛擬畫’的‘虛擬藝廊’
設計師:扎哈事務所
Zaha Hadid Architects 建築師事務所在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Miami)上推出了「NFTism」,這是一個探索虛擬世界中建築和社互動動的虛擬藝術藝廊。藝廊結合MMO(大型多人線上遊戲)和互動技術服務,以ZHA創作的空間設計為特色,注重使用者體驗、社互動動和「戲劇化」構圖。

元宇宙 X 更多可能
幾個世紀以來,建築師一直在領導著現實世界的建設。作為建築作品的管理者,建築師與所有學科合作,向業主交付作品。因此建築師往往對作品有更全面的瞭解,而其他學科的顧問可能只熟悉整體的一部分。在元宇宙中將會有很多有趣的應用,比如託管數位對映或掃描資料——如點雲和對現實世界的場所的攝影測量。建築師可以創造性地利用資產,並策劃兩個領域之間的體驗和互動。
城市引擎的使用者介面
同時遊戲也是與建築師關係密切的一個產業。遊戲是元宇宙的金字塔尖,被認為是元宇宙的最佳載體,比如《SimCity》(模擬城市)就是一款經典的城市建設主題的遊戲,許多城鄉規劃師都認為它很有啟發性。在遊戲中建造世界的過程,與在現實生活中的設計過程十分相似。環境藝術家將概念藝術家的2D作品轉變為立體的逼真的虛擬世界,此一過程中所用的工具正是建築師多多少少比較熟悉的立體建模軟體:Blender,3Ds Max,Maya,ZBrush,Substance Painter 等等……以及 Unity 和 Unreal(虛幻)等遊戲引擎。
元宇宙世界需要海量的內容來娛樂使用者。我們需要體驗虛擬遊樂場、虛擬電影院、虛擬音樂會、虛擬賭場、虛擬學校、虛擬會議……你可以盡情暢想。對建築師而言,元宇宙是一片充滿可能性的處女地,也是擺脫了現實世界的種種限制的烏托邦。建築師可以基於 NFT(非同質化代幣),為想收藏獨一無二的資產的業主提供獨特的設計。
建築師也可以建造城市、建築、傢俱、雕塑、點雲、材質等各種數位資產,並將他們在虛擬世界、虛擬遊戲或者虛擬電影中反覆出售,這與為遊戲或電影工作的藝術家的工作環境很相似。除了靜態的設計之外,建築師也能設計一種「程式」,讓使用者透過調整參數而生成各種各樣的結果,就像 Grasshopper 程式碼或者 Houdini 數位資產。
儘管建築相對而言是一種具有在地性的生意,但你仍然可以為全世界提供數位產品或服務。你在當地可能很難找到欣賞你的設計的業主,但如果在全世界範圍來找就容易得多了。就像《1000個真正的粉絲》一書中所稱,你可以透過做自己喜歡的事來謀生。
Decentraland 時尚街116號街廓
儘管元宇宙經常會零星模仿現實世界建立的規範體系,但建築本身通常會偏離可能可行的現實世界設計。在元宇宙中,重力不存在,材料限制也不存在。Bjarke Ingels Group(BIG)的負責人Leon Rost說:「像結構、材料和成本這樣的東西都不存在了。」他曾參與過一些業主的虛擬作品,這種缺乏風格約束的做法正好吸引了有興趣突破空間形式界限的建築師。Rost說:「你必須有非比尋常的設計角度和想法,因為同樣的規則在虛擬世界中並不像在現實世界中那麼適用。」

之前由風語築發佈的元宇宙數位藝術館建築提案招標也引起討論,關於元宇宙將為建築行業帶來大變革此一預測,支援與質疑的聲音並存。在2022年的建築行業發展趨勢預測元宇宙一旦在真實世界得以實現,或許將開啟建築行業的新紀元。
隨著元宇宙的持續火爆與資本湧入,各種行銷與跟風甚囂塵上,行業巨頭紛紛入場,以期在其萌芽之際分一杯羹,但大眾討論中也不乏質疑和反對之聲,部分人認為這是行業巨頭打著元宇宙的幌子進行融資‘圈錢’,並且對元宇宙的技術基礎能否實現持保留意見。真正投身於元宇宙建設的人,實際上帶著由於科技發展及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對世界的另一種可能性的思考與期待,當行銷與跟風散去,世界或許會發展至我們現在所不能想像的狀態。而對於建築師和建築行業而言,分清自己的所需,入場其中或許也將帶來全新的體驗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