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建築大學舉辦「世界華人建築師協會2024年年會」,兩岸三地專家齊聚探討建築發展

0
231

2024年10月27日,由世界華人建築師協會主辦,山東建築大學、山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承辦的「世界華人建築師協會2024年年會暨溯源與探新紀念創會20週年學術論壇」在山東建築大學博學會堂舉辦。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世界華人建築師協會會長張伶伶,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政協常委、山東大學講席教授、儒學高等研究院院長王學典,原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亞洲建築師協會副主席、山東建築大學子昂講席特聘教授伍江,香港建築師協會秘書長張廣揚,澳門建築師協會主席梁頌衍,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住宅和城鄉建設廳專員閆興利,山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築師、山東省勘察設計協會建築創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侯朝暉,山東建築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于德湖,山東建築大學副校長趙繼龍,來自兩岸三地的設計機構和省內外近二十所兄弟院校的專家學者,以及山東建築大學建築城規學院領導與師生共同參加了本次學術論壇。

開幕式上,于德湖首先致歡迎辭,他介紹了學校的基本情況,並對參會的嘉賓與專家表示感謝。閆興利、侯朝暉、張廣揚分別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

開幕式後,大會舉行了「鑑證:世華建協二十週年紀念儀式」,由世界華人建築師協會副會長王興田教授主持。首先由世界華人建築師協會會長張伶伶大師致辭,隨後在與會領導專家的共同見證下,張伶伶、閆興利和于德湖為「世華建協二十週年誌慶」紀念印章揭幕。  

揭幕儀式後,由會長張伶伶為黃如楷、沈埃迪、曹亮功、朱祖明頒發「WACA 20 年人物獎」獎牌,並行布「世界華人建築師學報&創會20 週年紀念冊」。

紀念儀式之後的主旨報告環節,全國政協常委、山東大學講席教授、儒學高等研究院院長王學典作了題為《儒家思想的本來面目及其特色》的報告。

王教授認為,儒家思想作為一種典範完備的社會發展理論,不僅屬於中國哲學、文獻學和歷史學,更屬於整個哲學社會科學。儒家思想要想適應當代社會,必須進行社會科學化處理與冶煉。儒學是一種可以與社會主義和自由主義並駕齊驅社會發展理論。報告深刻探討了儒家思想在現代社會的應用價值,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我們對儒家思想內涵的理解,更為推動儒家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思路與啟示。

第二場主旨報告,原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亞洲建築師協會副主席、山東建築大學子昂講席特聘教授伍江教授,作了題為《城市空間的文化屬性》的報告。伍江教授提出,城市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空間容器,是人類文明歷史最重要的舞台,承載著人類社會的重要集體記憶。城市不僅是人類文化最重要的物質空間載體,是最大尺度的人類物質產品,城市本身也是最大尺度的人類文化產品。城市空間的核心屬性表現在其物質性、社會性和精神性,亦即其文化屬性。報告探討了城市空間如何承載和傳遞文化,文化如何塑造和影響城市空間,以及城市空間在文化傳承與更新中的挑戰與機遇等問題。對於理解城市發展的深層次規律、推動城市高品質發展和城市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下午的主題報告環節,先後由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室內創新學程主任李元榮先生介紹了逢甲大學從建造和材料角度出發開展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在地建築實踐的情況;華陽國際設計集團創作中心設計總監熊嘉偉先生分享了在城市改造與更新作品實踐工作中關於重塑城市個性的一些思考;立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廖偉立先生介紹了立建築師事務所紮根本土、充滿在地性與人文關懷的建築創作;LWK香港梁黃顧建築設計事務所董事陳國偉先生分享了在城市老舊社區改造計畫中的思考與面對的掙扎。

來自海峽兩岸,台灣、香港澳門的建築師和建築教育從業者從不同角度切入,探討了世界華人建築行業的過去和未來。主題報告後舉行了簡短的閉幕儀式,大會圓滿結束。

本次世界華人建築師協會2024年年會暨「溯源與探新」紀念創會20週年學術論壇的舉辦,是山東建築大學向學界和社會奉獻的又一場高水平的學術盛會。年會恰逢世界華人建築師協會創會20週年,集聚了中華文化學者和全球華人建築師,重溫協會宗旨,回歸建築創作的文化原點,聚焦「中華文化溯源與時代建築探新」主題,促進了歷史與現代的對話和中華文化與世界其他文化的互鑑,在交流與理解中慎思當代建築師的責任,探尋建築領域的時代創新。

本次會議由《建築師》雜誌社、《新建築》雜誌社、《華中建築》雜誌社、《建築技藝》雜誌社、《城市建築空間》雜誌社、《城市空間設計》雜誌社、《城市環境設計》雜誌社、《西部人居環境學刊》雜誌社、《世界華人建築師學報》雜誌社、大眾網、《濟南日報》《齊魯晚報》提供媒體支援。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