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昀蓁《東京建築女子》空間巡禮、藝術散策,30趟觸動人心的設計旅行

0
2138

「旅行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人為了美食或體驗文化旅行,而我則是為了親身體驗建築空間而旅行。」──李昀蓁

李昀蓁建築師從東京出發的日本建築散策

經營臉書粉絲專頁「東京建築女子」的台灣女生李昀蓁,因為喜歡日本當代建築,取得台灣建築師執照後移居日本,任職於東京的建築師事務所。

《東京建築女子的日本建築選品:城市風景×空間思維,100趟充滿詩意的設計之旅》這本書當中,李昀蓁不只以建築師的角度介紹日本當代建築與名家巨擘,亦從一個台灣女生的視角出發,與你分享如何從日常的角度欣賞空間藝術。原來,不需要瞭解生澀的專有名詞,不需要鑽研艱深的專業知識,只要讓這些建築的美好與生活相融,就能在每一個平凡的小日子,深刻感受建築大師與空間量體的美妙與偉大!

遇見日本當代建築大師們的經典建築

東京出發!遇見安藤忠雄妹島和世、黒川紀章、隈研吾、谷口吉生……等81位當代大師的經典建築之作

在台灣,你對建築的印象是什麼?是讓人有看沒有懂的建築專業圖,還是一棟又一棟外觀近似的高樓大廈?在日本,沒有建築專業的常民一樣會參訪美術館,會欣賞「奇怪」的房子,甚至樂於親近特別的空間,讓身體感受身在其中的藝術與文化……長年如此的潛移默化,使日本人有著優異的美學敏感度,對於不同以往的空間或建築的接受度也非常高。

跟著昀蓁的腳步,你可以在東京的下町建築、時髦的代官山來場日歸散步,或持著JR鐵路的「青春十八票券」,在夏日與冬日尋找藝術祕境,探訪安藤忠雄的「龍王車站」、「光之美術館」;往北前往西澤立衛所設計的「輕井澤千住博美術館」,感受光線與空間帶給身體的流動與震懾;或是離開東京,在富士山周邊地區和瀨戶內海,被妹島和世、草間彌生等大師豐沛的藝術文化能量所包圍……

昀蓁以俐落又帶有詩意的攝影風格、柔軟敏銳且充滿生活感的文字,輕鬆串起151處日本當代名家建築和藝廊咖啡廳,讓讀者看著看著,就彷彿走入建築大師所構築的有趣空間……不只博覽特色建築,也深刻理解了大師所呈現的美感、初衷與理念。

雖然已移居日本,但昀蓁的夢想並不到此就結束,反而將夢越做越大,她的建築之旅持續從東京市內、富士山周邊……到日本東北、關西、四國、九州,地圖上標註的星星越來越多,範圍越來越遠,未來更將繼續踏足世界其他國家。

李昀蓁 東京建築女子:空間巡禮、藝術散策,30趟觸動人心的設計旅行
李昀蓁《東京建築女子》- cover

李昀蓁《東京建築女子》特色

1.第一本由旅日台灣女子建築師所撰寫的建築主題旅遊書籍,別開生面的視角觀察,領你於紙上漫遊當代大師經典建築!

2.以生活化語彙及攝影角度解析名家建築,沒有生硬的專有名詞,更能感受空間量體所蘊含的文化與感動。

3.除了139座名家建築、美術館,作者更隨著不同的旅程推薦12家藝廊、咖啡廳或特色旅店,在藝術文化以外,也享用當地特色食材料理。

話說至此,就讓我們毫不猶豫地與她一同進入這一場屬於東京女子的建築冒險吧。」──方瑋/都市山葵、方瑋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美感推薦《東京建築女子》

Lin/「老娘才不是日本人」粉專主
Megumi/旅遊作家、「日本旅人塾」粉專主
方瑋/都市山葵、方瑋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林宓/台北硬畫共同主持人、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講師
吳東龍/日本設計觀察家
吳亭諺/《小日子》採訪編輯
黃介二/和光接物環境建築設計 主持建築師
(以上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作為一個建築專業者,旅行往往是用來轉換日常,補充能量的方式。這是一本旅日的建築女子對城市、建築與生活的觀察記錄,以親切愉悅的文字領著大家把建築帶入日常,感受生活與空間的好書。」──黃介二/和光接物環境建築設計 主持建築師

作者介紹

李昀蓁

高雄人,現居東京逢甲大學建築系、成功大學建研所畢業,一年半的台南建築師事務所勤務、取得台灣建築師執照後移居日本,目前任職於東京的建築師事務所。

因為喜歡日本現代建築而前往日本工作、生活,以東京為據點,在日本各處以建築為主題展開旅行,喜歡在地圖上將想看的建築標上星號,並以影像與文字記錄,或是上傳至網路上與大家分享。

FB粉絲專頁:「東京建築女子

「每位喜愛日本與設計的年輕世代女性都應該擁有的一段人生旅程。」──林宓/台北硬畫共同主持人、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講師

目錄

※輯一‧住在東京
◎前章‧東京的建築散步
下町的建築散步
谷根千的建築散策
上野的博物館
摩登的黃金七○年代
休日美術館漫遊
時髦的代官山慢步
東京的海上公園
◎後章‧東京建築集選
東京的小房子
東京的出租公寓
東京的立面
彩色的建築記事

※輯二‧青春十八的旅行
◎前章‧夏天的青春十八
山裡的藝術祕境
文化香氣滿溢的城下町松本
四十公里與越後妻有藝術祭
◎後章‧冬天的青春十八
太陽之塔
山坡上的豐田美術館

※輯三‧從東京往北走
輕井澤日歸建築輕旅行
市民們的圖書館美術館
東北新幹線與隈研吾先生
看得見海的車站

※輯四‧和富士山一起看建築
富士山與星野虹夕諾雅富士
住著天狗的高尾山
富士宮的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

※輯五‧離開東京
草屋頂的菓子屋
瀨戶內海的藝術與建築洗禮‧上
瀨戶內海的藝術與建築洗禮‧中
瀨戶內海的藝術與建築洗禮‧下
烏龍麵縣的高松市
白色的青森
札幌的大公園

後記

「建築是離生活最近的一種藝術。透過東京建築女子的視角,在街角隨意的午後散策也能成為餵養精神的藝術巡禮。」──Lin/「老娘才不是日本人」粉專主


自序

三十趟旅程。有些旅程一口氣看盡五、六個建築作品,有些旅程專注於一件作品;有些時候看著建築享受著生活,有些時候不忘拜訪當地傳統街巷順道參訪建築。

我的建築朋友說過:「建築旅行,對於我們建築人來說,是一種能量補充的方式。」當我們費心地坐在辦公室畫圖、在太陽底下奔跑於各個不同的工地案場……被工作消磨殆盡的心力,總是可以在一次的旅程後得到回覆。

考上建築師後,我毅然決然地離開台灣到日本生活,最初的契機只是為了參訪更多的建築。剛開始是以學生的身份居住於東京,沒有那麼忙碌的學生生活讓我有許多時間與機會,在東京的每個角落發現新的建築──晴天時到街上散步遊晃,雨天時在家計畫下一次的旅程,在地圖上標上星號,或是整理過去的旅行,寫寫文字。一開始,督促自己每日分享一張建築照片,寫一小段文字;為了提升自己的日文能力,以中日文並記的方式進行。後來在朋友的鼓勵下,製作了自己的頁面,也從一小段文字成了一篇篇的文章,不但記錄了自己的旅行,也分享給更多的人。

在台灣,大多數的人對於建築的印象,或許就是畫畫圖、蓋蓋房子,對於設計與建築美學的敏銳度其實並不這麼高;其實日本也是一樣,非建築專業的人幾乎不懂建築。但不同的是,他們感受得到空間,體會得到藝術帶給他們身體的感覺,不是建築專業的人一樣參訪美術館,一樣觀看那些奇怪的房子,一樣住進那些特別的空間裡。因為成長環境的不同,見聞習染地讓他們對於美學有著優異的敏感度,對於不同於以往的空間或建築的接受度也非常高。

這三十趟旅程只是個開始,分享我的旅行方式,以及觀看環境或建築的視角。下一次,如果你也在旅程裡發現了奇形怪狀或是令你感到驚奇或感動的空間,也請讓我聽聽你的分享。

購買連結

《東京建築女子的日本建築選品:城市風景×空間思維,100趟充滿詩意的設計之旅》

書籍資訊

書名:《東京建築女子的日本建築選品:城市風景×空間思維,100趟充滿詩意的設計之旅》
作者: 李昀蓁
出版社:山嶽
出版日期:2018/12/05
語言:繁體中文

「旅行的精髓不在於結果,而在於相逢的過程。德國哲學家謝林有名言:『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陳述建築做為理性與感性的交融,及其藝術性構成。在本書的151處建築走訪中,作者以建築人及旅人雙重角色展開的建築巡禮,傾訴輕鬆明快的建築散步,捕捉這凝固音樂的各種美好瞬間。」──Megumi/旅遊作家、「日本旅人塾」粉專主

李昀蓁 東京建築女子:空間巡禮、藝術散策,30趟觸動人心的設計旅行
李昀蓁《東京建築女子》東京海上公園 – 水族館與東京灣
李昀蓁 東京建築女子:空間巡禮、藝術散策,30趟觸動人心的設計旅行
李昀蓁《東京建築女子》東京海上公園 – 白色量體裡是黑色的隧道空間,隧道盡頭的光影使得空間更有層次
李昀蓁 東京建築女子:空間巡禮、藝術散策,30趟觸動人心的設計旅行
李昀蓁《東京建築女子》東京海上公園 – 展望廣場內的眺望平台、挑空廊道、白色磁磚與乾淨玻璃
李昀蓁 東京建築女子:空間巡禮、藝術散策,30趟觸動人心的設計旅行
李昀蓁《東京建築女子》東京海上公園 – 從車站出來,映入眼前的清透玻璃建築
李昀蓁 東京建築女子:空間巡禮、藝術散策,30趟觸動人心的設計旅行
李昀蓁《東京建築女子》東京海上公園 – 幾何形狀的搭配與分割,白色材質和清透玻璃讓人感到清新
李昀蓁 東京建築女子:空間巡禮、藝術散策,30趟觸動人心的設計旅行
李昀蓁《東京建築女子》東京海上公園 – 最頂層的展望空間有著簡單的座椅,適合發呆曬日光浴。
李昀蓁 東京建築女子:空間巡禮、藝術散策,30趟觸動人心的設計旅行
李昀蓁《東京建築女子》東京海上公園 – 軸線的底端是水族館的玻璃圓頂
李昀蓁 東京建築女子:空間巡禮、藝術散策,30趟觸動人心的設計旅行
李昀蓁《東京建築女子》東京海上公園 – 圓頂的白色結構相當優美清透。
李昀蓁 東京建築女子:空間巡禮、藝術散策,30趟觸動人心的設計旅行
李昀蓁《東京建築女子》東京海上公園 – 葛西海岸風景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