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精彩的印度建築 傳統與當代設計兼備

0
5869

印度這個神秘的國度,有太多你未曾見過的驚喜與驚訝,近年來不少印度電影成為熱門話題,讓人們對印度有了新的認識,但是印度對許多人而言,還有不少難以瞭解的事物,從建築角度來看,精妙絕倫的歷史遺蹟之外,還能看見當代建築大師們的精彩作品。

歷史留下的遺蹟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又是世界最大的宗教國之一,各色宗教、各個邦國、不同朝代留在這片土地上最深厚的痕跡當屬建築了。

印度人的數學、天文、幾何造詣,在大型建築物的建造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並且由於不同歷史時期統治者的變遷,印度的歷史建築既是多變的也是融合的,瞭解了這片土地上的建築,你絕對會對這個國度有新的認識!

泰姬瑪哈陵

泰姬瑪哈陵幾乎是印度的象徵。這座蘊藏著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的宮殿,每天都吸引著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泰姬瑪哈陵集伊斯蘭和印度建築藝術於一體,堪稱世間藝術珍品
泰姬瑪哈陵集伊斯蘭和印度建築藝術於一體,堪稱世間藝術珍品

泰姬瑪哈陵集伊斯蘭和印度建築藝術於一體,堪稱世間藝術珍品。白色的大理石牆面在一天不同的時間中,呈現出不同的顏色,美的讓人過目難忘。

泰姬瑪哈陵集伊斯蘭和印度建築藝術

風之宮殿 Hawa Mahal

齋浦爾又被稱為粉紅之城,1876年,為了迎接當時的威爾士親王,印度君主號令全城將臨街的一面刷成粉色。時至今日,這裡仍是印度最美的城市之一。

這座位於印度齋浦爾古城的伊斯蘭風格建築——風之宮殿,則是這座城的地標建築。

風之宮殿 Hawa Mahal

風宮是世界上最高的無地基建築,這要得益於牆上密密麻麻佈滿953扇窗,使得宮殿內任何地方都有風吹入。

風之宮殿 Hawa Mahal

風之宮位於印度齋浦爾,興建於1799年,由Lal Chand Ustad拉爾·昌德·烏斯塔德設計
風之宮位於印度齋浦爾,興建於1799年,由Lal Chand Ustad拉爾·昌德·烏斯塔德設計

如果有狂風來襲,只要把窗戶都打開,大風就會吹過前後窗戶而不會把宮殿吹倒。風宮據說含有屹立不倒的意思,它是印度建築史上的傑作。

月亮井 Chand Baori

是否曾在遊戲裡見到這樣的場景,變換的台階上下交錯。

印度月亮井 Chand Baori
印度月亮井 Chand Baori

而這樣階梯的原型就來自於印度的傳統建築——月亮井,它在印度的的知名度與泰姬瑪哈陵不相上下。

月亮井是古代印度文明的一個標誌性建築物,提供了蓄水,納涼等多種用途,階梯井的設計目的是蓄水的同時,可以讓民眾比較容易的接近水源,,位於印度拉賈斯坦邦齋浦爾附近的Abhaneri。

在那些飲用水很缺乏,氣候條件很惡劣的地區,人們會把階梯井越挖越深。

阿達拉傑階井

阿達拉傑階井是穆斯林國王穆罕默德‧巴格達為皇后所修建,有五層深,建築由上而下的建築延伸,很好的解決了底層的採光,通風等問題。階井達到地下水的深度,以平衡水平面季節性的波動。

頂部的平面呈八邊形,由大量精雕細琢的支柱支撐。當人沿著階梯走向圓井,八邊形的空間就慢慢在眼前展開。

古吉拉特邦有上百個這樣的階井,阿達拉傑階井是其中出色的一個,它融合了印度教的手工藝與伊斯蘭建築中的植物與幾何圖案。

現代主義的光輝

印度的歷史名勝想必大家一定都早有耳聞,但接下來要說的這些絕對會在大家的意料之外。柯比意路易斯‧康……他們在印度都留有大作!

柯比意與印度

可能很難想像這位現代主義四大師之一的老先生能與印度產生多大的關係,但柯比意(Le Corbusier)確實曾在印度建設了一座理想之城——昌迪加爾(Chandigarh)。

柯比意以人體為象徵類比的城市結構
柯比意以人體為象徵類比的城市結構

1951年,功能主義之父柯比意印度第一任總理尼赫魯邀請,結合了古典建築和印度本土設計,用混凝土創造了這座空氣流通、井然有序的當代城市,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平原上熠熠生輝。

柯比意(左)與印度第一任總理尼赫魯(右)在昌迪加爾
柯比意(左)與印度第一任總理尼赫魯(右)在昌迪加爾

昌迪加爾建築群包括5件作品:議會大廈、高等法院、秘書處大樓、光影之塔,開放紀念碑。議會大廈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座建築。

昌迪加爾議會大廈

這座由柯比意設計的大廈,雖然融合了印度本土特色,但這樣的方盒子還是一眼就看得出柯比意的功能主義。

簡單的建築形態無任何多餘的裝飾,形式永遠為功能而生。議會大廈一側門廊形成巨大的「傘」狀結構,突出的拋物面在頂部形成彎曲的弧線條,將原本的方形建築變得獨具特色。

柯比意採用薩巴爾馬蒂的冷卻塔作為議會大廈的原型,充分運用遮陽板和大面積水池,帶來光影的豐富變化,也局部改善了由陽光造成的炎熱氣候條件。

昌迪加爾高等法院

整個建築就是一個長條矩形,建築物的主要部分用一個長100多米,由11人連續拱殼組成的巨大頂棚罩了起來,頂棚前後翹起保持良好的通風效果。

法院入口三個刷了不同顏色直通到頂的高大柱墩,形成一個開敞的門廊,紛繁的紅色、黃色與綠色讓最高法院成了政治中心建築群中最亮眼的存在。

一面面穿洞的幕牆別具一格,使得建築立面開敞通透,達到了自然通風的效果,也蘊含了法院建築公開透明的寓意。

高大的尺度,粗糙的混凝土和混凝土也給建築帶上了粗野主義的情調。

昌迪加爾秘書處大樓

這座建築最突出的特點便是體量,它長254米,高42米,整棟建築共分6個區。

第二點在於建築的外部,柯比意設計了垂直「陽傘」、水平「陽傘」相互搭配。

 

「建築的外牆:是直接來自美術的,它彷彿顛覆了現代主義的信條。」——查爾斯‧柯里亞(Charles Correa)

光影之塔

光影之塔是通過投射陰影記錄太陽軌跡的儀器,每一面及每一層都對應計算得來的太陽軌跡的節點。

這座建築展示出了柯比意超高的建築才華和驚人的創造力,展示出了他試圖主動控制光線照射的強烈興趣。

「可以將陽光控制在建築物的4個角落,使建築物即使在炎熱的國家, 也能最終獲得低溫」。

圖片:@Eric Zhang

開放紀念碑

這是柯比意設計的一座手狀的雕塑,在昌迪加爾政府的三座建築之間,儘管重達50噸,高達14米,但「張開的手」還是可以靈活地隨風轉動。現在也是昌迪加爾最著名的標誌。

柯比意設計的手狀雕塑,在昌迪加爾政府的三座建築之間
柯比意設計的手狀雕塑,在昌迪加爾政府的三座建築之間

柯比意的《直角之詩》這樣闡明他的意圖:張開意味著接受,張開也是每人都前來取用。他將「張開的手」視為新印度的象徵——「在此第二時代的機器文明開始了:和諧的時代」。

柯比意設計的手狀雕塑,在昌迪加爾政府的三座建築之間

圖片:@Eric Zhang

路易斯‧康與印度

柯比意之後就是路易斯‧康(Louis I. Kahn),柯比意印度有他的昌迪加爾,路易斯‧康印度也有他的艾哈邁德巴德印度管理學院。

印度管理學院

路易‧康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這裡誕生了那句建築史上經典的對話——「……我問磚頭想要成為什麼,它說拱券,於是我給了它拱券。」

由於印度特有的氣候要求建築有室內的通風,同時又要避免炎烈的陽光。於是陽台、走廊、休息室和外牆巨大的圓洞貫穿了宿舍和教學大樓的設計。

圖片:@夏至

並且出於對印度本土建築的尊重,當地的紅磚比混凝土便宜得多,紅磚成為了建築主要材料。

巴克里希納‧多西與印度

應該有很多人不認識,或者根本沒聽過這個名字。但 Balkrishna Doshi 一生都在為印度建築做貢獻,2018年獲得第40屆普利茲克建築獎,成為印度第一位普利茲克獲獎者。

印度建築師巴克里希納‧多西(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
印度建築師巴克里希納‧多西(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

多西曾在柯比意工作室工作過,而後又與路易斯‧康有過合作,深受兩位大師影響。將帶有印度特色的批判性地域主義建築,在極具雕塑感的混凝土和磚砌量體中加以實現。

Le Corbusier 柯比意 巴克里希納‧多西(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
柯比意與多西

桑伽事務所

桑伽事務所是多西在全球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在設計中,多西採用了長向的筒拱作為建築構圖的主體,拱頂的形狀、結構以及基座都與印度神廟相似。

工作室部分被挖入地下半層,以取得較好的隔熱效果。雙層外牆面不僅形成良好的通風,還提供了適當的儲存空間。

拱頂雨水通過滴水和排水渠進行收集和排散,被引入庭院中的水池,同時也起到了給建築降溫的作用。

甘地勞工學院

這座建築與多西自己的桑伽事務所一樣採用拱圈結構,這樣的建築形態既有印度本土風情,又可以感受的到路易斯康思維的傳遞。

和在桑伽事務所中一樣,多西在勞工學院的筒拱屋面上用了碎瓷片,這也是多西長年對當地氣候和建築材料研究的結果。

艾哈邁德巴德洞穴畫廊

這是一座半地下式的畫廊,裡面展示著印度現代主義畫家馬克布勒‧菲達‧侯賽因的作品。

這座畫廊可以說是藝術家與建築師的交鋒,而誕生了最意想不到的結果。

為了不被城市中心炎熱的氣候影響,多西把這座畫廊設計成了地下洞穴的形式。而侯賽因的壁畫則受到舊石器時代洞穴藝術的啟發。兩者相得益彰,完美融洽。

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其實還有著更多不同尋常的建築。

就如同這個富有想像力的國度一般,它們就在那裡,只是你一直未曾去瞭解。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