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遺產變身綠色家園:荷蘭二戰軍事基地的華麗蛻變
在荷蘭阿納姆(Arnhem)市郊的維魯威(Veluwe)森林中,一處曾經是德軍最大空軍基地的二戰遺址,如今已蛻變成為融合歷史、文化與自然的獨特社區。由荷蘭建築師事務所MVRDV、景觀設計公司Buro Harro,以及開發商KondorWessels Projecten共同合作的Buitenplaats Koningsweg(王道別墅)開發案,將這片充滿歷史痕跡的土地,轉化為兼具居住與文化功能的生態社區。
這個總樓地板面積4932平方公尺的開發案不僅保留了二戰時期的建築特色,更將現代永續設計理念融入其中,成為荷蘭建築再利用的典範之作。開發案位於荷蘭最重要的自然保護區之一,也是該國最大的陸地Natura 2000指定區域,為整個改造過程增添了額外的挑戰和意義。


二戰軍事設施的巧妙改造:從隱蔽堡壘到永續住宅
Buitenplaats Koningsweg的前身是兩處軍事設施:北王道營地(Kamp Koningsweg Noord)和七省營地(Zeven Provinciën)。這些設施原本環繞著迪倫(Deelen)機場而建,該機場在二戰期間是荷蘭境內最大的德軍空軍基地。
為了掩人耳目,德軍將混凝土軍事碉堡偽裝成農舍,以便與周圍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MVRDV團隊在改造過程中,謹慎地保留了這些歷史建築的原貌,同時巧妙地加入現代元素,如新的門窗設計,以深灰色調與原有建築區隔,突顯新舊之間的對比與融合。這種設計手法不僅彰顯了建築的歷史層次,也為居民創造了獨特的生活體驗。此外,開發案還在原有建築基礎上,新建了三棟住宅建築,每棟包含七戶連棟住宅,外觀採用灰色石板牆面和屋頂,與周圍環境和諧共處。

綠建築技術的創新運用:打造節能環保的現代家園
在Buitenplaats Koningsweg開發案中,MVRDV團隊將永續發展理念貫穿整個設計過程。新建的「森林中的城市住宅」採用木框架結構,混凝土中部分使用回收骨料,戶外平台則採用再生材料製成。透過太陽能板和高效隔熱設計,中間15戶達到能源中和標準,兩端6戶也接近能源中和。地下停車場預留了電動車充電和自行車停放空間,鼓勵居民選擇更環保的交通方式。
這些設計不僅是為了保護大自然環境,也為居民創造了舒適、節能的生活空間。MVRDV創辦合夥人納塔莉·德弗里斯(Nathalie de Vries)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讓改造後的建築既能展現其歷史價值,又能滿足現代生活需求。透過清晰區分新舊元素,以及保留如一米厚的碉堡牆等意想不到的細節,我們幫助人們直觀地理解這個地方的故事。」

自然景觀設計:重塑維魯威森林生態系統
景觀設計是Buitenplaats Koningsweg開發案的另一大亮點。Buro Harro工作室的設計理念是將維魯威森林的自然景觀「像毯子一樣覆蓋整個基地」,呼應了當年軍事設施的偽裝手法。設計團隊大幅減少硬質鋪面,僅保留必要的步道,讓自然植被在建築之間自由生長。原本圍繞基地的圍欄也被拆除,使野生動物能夠自由穿梭。Buro Harro的哈羅·德容(Harro de Jong)解釋道:「當我們開始這個開發案時,這裡是一片荒涼、大量鋪設水泥的建成區。現在,人們在一個彷彿一直存在的寧靜景觀中生活、工作和放鬆。」這種設計不僅恢復了當地的生態系統,也為居民創造了一個與自然緊密連結的生活環境。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開發案的公共空間未來將移交給阿納姆市政府管理,進一步強化了社區與自然環境的共生關係。

文化創意空間:激發社區活力的多元設計
除了住宅功能,Buitenplaats Koningsweg還融入了豐富的文化創意元素。在基地北部,設計團隊規劃了11棟獨特的「Folly」小屋y),可供短期度假租用。這些建築都是以設計競圖選出,每一棟都以獨特的方式詮釋「偽裝」主題,與周圍森林巧妙融合。其中包括i29和Namo Architecture設計的Buitenverblijf Nest,以及Sander van Schaik和Robert-Jan de Kort Architectuur設計的Stay Under the Radar。此外,部分舊有建築被改造成辦公空間和工作坊,為創意產業提供了理想的發展場所。社區中心設有藝術家駐地、工作室、酒吧餐廳、接待處和共享起居室等公共空間,促進了居民間的交流和文化活動的開展。

建築再利用的挑戰與成就:創造永續宜居社區
KondorWessels Projecten的開發案開發人員阿諾德·斯普拉克爾(Arnold Sprakel)指出:「處理這個基地複雜的歷史並非易事,需要創意和毅力才能將願景變為現實。但看到成果讓一切都值得了。我們在這裡創造了真正獨特的東西,能夠在自然中生活、工作和放鬆,擁有小型私人花園和共享的原始景觀,這使得這個開發案區別於荷蘭其他許多住宅區。」Buitenplaats Koningsweg開發案展現了建築再利用的巨大潛力,不僅成功保存了重要的歷史遺產,還創造了一個符合現代生活需求的永續社區。這個開發案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展示了如何在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同時,滿足現代城市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需求,為未來類似的改造開發案提供了重要參考。
建築圖


作品資訊
作品名稱:Buitenplaats Koningsweg開發案
作品位置:荷蘭 Arnhem
作品類型:文化設施、木構、住宅、集合住宅、建案、舊建築改造、荷蘭建築、荷蘭建築師、景觀設計
業主:KWP Gebiedsontwikkelaars
設計單位:MVRDV
總樓地板面積:4932 平方米
竣工:2024年
攝影:Daria Scagliola, Jannes Linders
主持建築師:Nathalie de Vries
專案團隊:Fokke Moerel、Arjen Ketting、Rico van de Gevel、Michal Bala、Karolina Szostkiewicz、Duong Vu Hong、André Bahremand、Floris Dreesmann、Türker Naci Şaylan、Luis Druschke
專案策略與發展:Willeke Vester
景觀設計:buro Harro
結構工程師:Aveco de Bondt
建築物理工程:Aveco de Bondt
機電工程:Aveco de Bondt
營造廠:Ufkes
合作設計單位(Follies):Architectuur Maken、De Kort Van Schaik、Hans Jungerius、JCR Architecten、Korteknie Stuhlmacher Architecten、Kraft Architecten、opZoom architecten、Paes Architecture、Space Encounters、studio AAAN、i29、NAMO Archit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