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國際會展中心坐落北京順義的風水寶地
首都國際會展中心(CIECC)位於北京順義區,緊鄰首都國際機場(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由英國知名事務所 Zaha Hadid Architects 操刀設計,堪稱北京會展業的新地標。
順義區近年因機場經濟崛起,2023 年統計顯示,區域 GDP 達 2300 億元,成為北京東北部發展引擎。該中心南北向中軸串聯九個展廳,清晰路徑提升空間效率,戶外設有遮蔽活動區與景觀花園,形成綠意盎然的集會空間。呼應北京「多中心」發展策略,與大興國際機場形成南北呼應態勢。相較之下,上海國家會展中心以單體巨構聞名,但 CIECC 更注重分散式機能,展現因地制宜的智慧。
北京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近年來其服務業和數位技術產業取得了顯著發展。隨著企業領域的持續拓張,在北京舉辦會展、國際會議及行業博覽會的需求日益增長,吸引著全國各地乃至全球的商業代表。


空中廊橋如絲帶飛舞的空間魔法
中央綠軸是首都國際會展中心的核心,上方「絲帶」造型的空中廊橋將展廳、會議中心與酒店巧妙串聯,提供室內通行便利。這種設計靈感源於 Zaha Hadid 的流線美學,建築史學家認為,其曲線語彙延續了她在倫敦水上運動中心(London Aquatics Centre)的探索。廊橋不僅提升空間連貫性,更創造視覺焦點,俯瞰綠軸宛如城市綠肺。根據 2024 年數據,北京每年舉辦逾 300 場國際展會,CIECC 的設計讓多功能空間靈活轉換,滿足多元需求。

首都國際會展中心(CIECC)被設計為北京單體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會展場館,總建築面積約61.1萬平方米,設有9座展館、3座登錄廳、1個可容納9,000人參會的會議中心和1家擁有410間客房的酒店。
人流貨流車流三分天下的高效秘訣
首都國際會展中心將人流、貨流、車流分為三條獨立路線,確保流通順暢,提升場館適應性。這種設計源於都市規劃與物流管理的結合,開發商透露,場館可同時承辦多達五場活動而不相互干擾。對比德國漢諾威展覽中心(Hannover Messe),後者以單一動線為主,而 CIECC 的三分法更具彈性。建設公司採用數位模擬技術優化路線,減少 20% 的運營時間。

輕質屋頂掀起空間革命的創新樂章
首都國際會展中心的複合式屋頂系統採用對稱幾何設計,實現隔熱、輕質與大跨度結構,創造無柱空間。這項技術由 Zaha Hadid Architects 研發,其模組化製造縮短 30% 施工時間,相較傳統鋼構更具成本效益。屋頂靈活適應展覽需求,例如從車展轉為時尚展只需數日調整。與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Esplanade)的大跨度屋頂相比,CIECC 更強調輕量化與永續性。
紫金褶皺外觀演繹流線美學的極致
首都國際會展中心以流線型建築語彙聞名,外幕牆採用紫金色鋁材,搭配褶皺形態與大型凹窗,平衡宏大規模與細膩質感。這種銅調色系呼應北京故宮的皇家氣韻,卻以現代手法重塑傳統。外牆施工耗資約 5 億元人民幣,凸顯其高端定位。相較 Zaha Hadid 在杜拜的 The Opus,CIECC 的褶皺更具動感,展現曲線語彙的進化。
綠建築技術開啟永續未來的金鑰匙
首都國際會展中心榮獲中國綠建築最高標準,採用混合通風與智能樓宇管理系統,高效暖通空調確保空氣質量,降低 25% 能耗。基地內雨水收集與太陽能發電每年減少 15% 都市資源依賴,數據顯示,2024 年發電量達 500 萬度。與上海世博文化中心相比,後者側重外觀,CIECC 更重視技術整合。



建築細節 攝影:Virgile Simon Bertrand
建築圖












酒店一層平面圖 Plan
酒店二層平面圖 Plan
酒店五、六層(標準層)平面圖 Plan
酒店立面圖 Elevation
酒店剖面圖 Section
酒店帷幕牆細部


作品資訊
作品名稱:首都國際會展中心
作品位置:中國北京順義區
作品類型:酒店、會展中心、會議設施、商業建築、公共空間、綠建築、永續建築、中國建築、英國建築師
設計單位:Zaha Hadid Architects、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
攝影:Virgile Simon Bertrand
主持建築師:Zaha Hadid Architects(未指定個人)
執行建築師: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專案協調:未提供
專案團隊: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北京 BIAD 裝飾工程設計公司(Beijing BIAD Decoration Engineering and Design Co)、北京怡景藝術設計公司(Beijing E.Scene Art Design Co)、鄭中設計(Cheng Chung Design)
工程顧問: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結構工程與機電工程)、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外牆工程)、天津泰達消防科技公司(消防工程)
景觀設計:易蘭設計(Ecoland)
交通顧問:停車管理組織(Parking Management Organisation)
照明設計:東陽國際照明設計中心(Toryo International Lighting Design Center)
都市規劃:AECOM
營造廠:中國建築第二工程局(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北京建工集團(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