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荒島到藝術巡禮之地,這可能是日本地方創生最好的形態

0
1154

2014年,「地方消滅論」引起了日本主流社會的關注:研究發現,地方人口持續減少造成了許多地方鄉鎮的消失,地方人口的急劇減少給日本社會的整體發展帶來極大負擔。自此拉開了日本社會新一輪「地方創生」的序幕。

幾年過去,經歷了縣市吉祥物大戰、開設追求高產品附加值的果園、興建大型綜合設施等過程,成功與失敗並存,地方創生的思路變得更加明晰。從一開始對品牌的熱逐再到後來對特色產品的挖掘,許多人認識到,模板化的發展計畫書是無法落地的,地方創生的成功是項目、資產、人、現金流、組織五種因素形成合力的結果,而非單一特色的再優化。這一思路的成功代表,是當初被日本政府劃歸為「邊鄉」的香川。

香川縣有著諸多小島,因人口過疏有些甚至已成荒島

香川縣是日本四國島面積最小的縣,這個下轄8個市的一級行政單位(相當於中國的一個省)人口僅有九十多萬人。今天的香川,是整個瀨內戶藝術祭的主角,但一開始與周邊縣比起來這裡處於劣勢。

相對周邊保有多種傳統文化的縣,香川的傳統特色不多。能拿的出手的,只有贊岐烏龍麵了,香川縣是日本古代贊岐國所在,贊岐烏龍麵在日本享有廣泛的聲譽。過去,外地遊客來這裡,只會想到烏龍麵。一天吃三頓烏龍麵,就感到厭煩與無趣,一般不會停留超過兩天。「香川縣不能只靠烏龍麵」,單一的傳統特色創造的經濟價值有限,而且會像黑洞一樣吸引所有的注意力。

當地人意識到這個問題,放棄了依賴傳統特色的思路,發掘出自身的另一種優勢。

1958年,時任香川縣知事(行政長官)金子正則認為建築不能只提供功能面的需求,更要讓城市在精神層面也變得富有。於是邀請到了初出茅廬的建築師丹下健三,來設計香川的縣政府廳舍,這是丹下健三的第三個作品。30年後,丹下健三獲得了日本歷史上第一個普立茲克獎,此前的日本社會頗有一種文化自卑情結,而丹下健三拿下建築界的諾貝爾獎,激發了日本的民族信心,幾乎被奉為神明。這讓當初金子正則的決定成為了神來一筆。

廳舍以傳統建築五重塔的結構手法設計,用混凝土修建,是現代與古典的結合

後來,香川下轄的直島為了提升本地知名度,立志要建一座與縣廳舍相呼應的建築。這一項目的投資者喜好藝術,就邀請1995年獲得普利茲克獎安藤忠雄為其量身定做三個藝術品展場。瀨內戶島上的建築容積率有所限制,所以安藤研究地形脈絡後,決定往地下蓋,這就是於2004年落成的地中美術館。很快,直島町政府又與企業、投資人一道,邀請2010年獲得普利茲克獎妹島和世設計了直島港口服務中心,邀請與妹島和世一起獲獎的西澤立衛來設計豐島美術館

地中美術館與其內的展品

這些著名建築成為了香川吸引遊客的核心景點,打下了資產的基礎,但這還不是香川縣地方創生的突破點。2010年,香川政府與企業合作成立委員會,經過周密策劃,邀請大量藝術家,舉辦了第一屆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但香川多海島,交通不便,於是由縣知事出面,遊說航空公司開設海外直飛縣治所高松市的航班,打出「國際觀展」旅行的一大賣點。國際藝術祭還對介紹遊客來此觀展的旅行社發放補貼。第一屆國際藝術祭,吸引了大量的客流,成為本來處於劣勢的香川扭轉命運的拐點。

對於香川,從一開始做國際藝術祭就沒打算做成噱頭,所以沒有急功近利的置入藝術家原本的作品,而是與藝術家深度合作,請他們結合當地文化的內核加以發揮創作。一些藝術家甚至在島上花一年時間去採訪。

草間彌生的藝術作品 海邊的南瓜,就坐落於直島

另一方面,人的因素也不容忽視,如果僅僅是吸引外部遊客,本地人作為旁觀者,地方創生就很難可持續。激活當地為數不多的民眾是國際藝術祭策劃的重要一環,於是藝術祭委員會提出了整合島鏈,共創藝術的主題:直接參與方面,引導藝術家花更多時間與島民溝通,試著讓島民參與藝術創作,為自己的創作感到自豪,成立了志願服務遊客的「小蝦隊」,即解決了主辦方人手不足的困難,又解決了本地人對活動隔岸觀火的距離感;文化梳理方面,組織民眾將當地流傳甚廣的民間故事傳說加以整合,並找來著名的劇團將其改編成話劇等形式,使得本來特色並不鮮明的本地文化吸引力得到提升;本地消費方面,因為大量的遊客湧入,交通等市政系統的邊際成本下降,當地人往返於各島之間的活動比過去頻繁了許多,藝術祭激活了當地民眾日常生活中的出行與遊樂、消費。

第一屆藝術祭迎來了93萬人次的遊客,第二屆增加到107萬人次,此後一直穩步增加。香川縣因而獲得第一屆日本旅遊賞,被譽為是一個「可持續的事業模式」。經濟層面來說,第一屆藝術祭香川縣政府與當地企業共投入約12億日,創造了132億日的直接與間接收入,創造了十多倍的經濟收益。除了經濟層面,香川的地方創生事業還成功打造了瀨戶內國際藝術祭這個強力的文化資源,許多本來已經完全荒廢的島嶼被盤活,成為文化祭的其中一站。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官網,也充滿了藝術氣息,並覆蓋了中文在內的多種語言

總結香川縣地方創生事業的成功經驗,無論是對活化區域經濟還是特色小鎮建設,都有許多啟發,按項目、資產、人、現金流、組織等要素梳理,有以下幾點:

1.不依賴傳統特色產品做品牌

當地有特色產品,一定要緊抓不放做出品牌,這是在地方創生的浪潮中的常規思路。但香川縣儘早的考量了贊岐烏龍麵這一特產帶來的收益,認識到其導流能力強但轉化能力弱的性質,選擇了拋開對其的依賴。雖然後期也經常拿「烏龍麵之國」來作為宣傳點,但主要的策劃並以此為核心。

放眼日本全境,牛肉、豬肉、魚肉、海鮮、稻米、山川、河流、海岸,這些都常被地方當做特色來宣傳,但相互之間的差異化其實不明顯,都是日本隨處可見的東西,只是名稱不同,也沒有社會共同認可的故事,沒有打造強勢品牌的條件,以此為核心展開地方創生很難成功。

2.確立本地文化的主體性

雖然香川縣本地文化並不強勢,但在於藝術家的合作中始終保持文化的主體性,要求藝術家根據本地文化做創造,而先期的幾位建築藝術家也的確做到了這一點,例如根據環境設計的地中美術館。這種堅持保證了地方創生事業成果的獨特性。相比之下,盲目邀請外部團隊進行策劃,很容易得到批量輸出的設計,只有美觀、先進等,卻與其他地區沒有差異。

3.重視當地民眾的參與與認同

以地區特色為核心進行策劃時,許多項目往往更重視對外部遊客的吸引力,這種側重無可厚非,畢竟引入外部遊客能帶來更多經濟效益。但本來是對整個區域有裨益的事,忽視當地人的做法會造成項目與所在區域的脫節。香川縣的項目委員會做了許多努力來避免這種情況,增強了當地民眾對項目的認同感,激發了主人翁意識,用較低的成本撬動了民眾的力量,並因為民眾主導,使得項目獲得了持續運營的動力。

4.發揮現有資產價值並形成良好的現金流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雖然投入不小,但從一開始,其策劃就很注重借助本地曾經積累下的資產,在邀請藝術家時,直接邀請到了與這些藝術家保持良好聯繫的知名策展人,加上幾位建築大師作品的號召力,主辦方節省下了分別邀請藝術家的這部分資金,用於開展國內外宣傳,並且重視商業與配套服務的建設,拓寬收益入口,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成果,形成了讓整個項目能不斷運營下去的正向現金流。

5.成立強有力的委員會

為了結合各方力量,香川縣政府與企業共同成立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委員會。這一組織匯聚了香川各界的策劃能力、資源、影響力,並且在地方創生這一事業上保持高度的目標一致。無論是縣知事出面遊說航空公司,還是投資人邀請建築大師,再到旗下志願者團隊「小蝦隊」的組織管理,都離不開這一委員會的強力執行。

妹島和世設計的服務中心 海の駅

日本的地方創生過程中,湧現出了許多對於國內的特色小鎮、舊改、文創等項目有借鑑意義的案例。雖然中日的區域發展水平並不相同,經驗不能照搬照抄,但在這些項目中,項目、資產、人、現金流、組織五種因素的協同是一致的,對於區域發展的重要作用,也是一致的。一個成功的項目,不僅是商業上的成功,也往往給一個地區、一片故土帶來更多未來的可能。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