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內部革命 室內都市主義的興起

0
2315

當代城市景觀與早期相比,呈現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在室內空間的運用上,像是巨型酒店、購物中心和交通樞紐等,都在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這些地方的高挑中庭和寬敞的大廳如今已成為城市體驗的常態,使得公眾活動能夠在城市的「內部」進行。室內設計和城市規劃這兩個看似極端的空間範疇,現在透過建築的中介角色而聯繫起來。隨著「室內都市主義(Interior Urbanism)」在建築環境運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增長,我們不禁要問:城市該如何由內而外重新塑造呢?

室內都市化:室內公共空間的影響力

所謂的「室內都市主義(Interior Urbanism)」,即是將城市化的概念延伸至室內空間的設計與動態,特別是公共室內空間。這個概念涵蓋了一個觀點:室內空間,尤其是公共空間,是城市生活的重要元素,它們塑造並映照著城市設計的變化。在城市中,這也可以體現為連續且相互連接的室內空間,如巨型結構、拱廊、地下行人道、地面上的連接橋梁以及基礎設施空間。

 

MVRDV設計的鹿特丹MARKTHAL市場,可說是都市公共空間延伸至室內的典範
MVRDV設計的鹿特丹MARKTHAL市場,可說是都市公共空間延伸至室內的典範

室內與城市環境的對比挑戰傳統空間實踐

室內與城市環境的交疊,挑戰了傳統的空間實踐方式。室內都市化超越了對公共和私人空間的傳統觀念,將內部空間認定為「公共領域」的一部分。隨著博物館圖書館和其他城市內的公共空間的性質日益演變,這凸顯了室內空間在促進公共活動和社區互動中的日益重要性。隨著購物中心和圖書館等建築開始承擔更多樣化的公共功能,室內空間開始與戶外公共空間越來越相似。辦公大樓也在共享的「公共空間」中提供了各種設施,如像是地面層廊道、空中花園等。

Rafael Vinoly設計,東京國際論壇Tokyo International Forum,1997年啟用
Rafael Vinoly設計,東京國際論壇Tokyo International Forum,1997年啟用

追溯至John Portman及其在1960和70年代的美國作品

室內都市化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有「中庭之父」稱號的美國建築師John Portman及其合作夥伴在1960年代和70年代美國的作品。Charles Rice在他的著作《室內都市化:建築、John Portman和美國市中心(Interior Urbanism: Architecture, John Portman and Downtown America)》中指出了Portman的作品,如亞特蘭大的Peachtree Center和洛杉磯的Bonaventure Hotel的影響。這些發展,以其廣闊的內部中庭為標誌,重新構想了不僅是酒店和商業空間,而是美國市中心的本質,正值當時的動盪時期。

John Portman設計的亞特蘭大Peachtree Center重新構想了美國市中心的本質
John Portman設計的亞特蘭大Peachtree Center重新構想了美國市中心的本質

中庭象徵著城市哲學中的典範轉移

Portman的建築,如亞特蘭大的Hyatt Regency和底特律的Renaissance Center,成為解決城市中心危機的方案。以其圓形和封閉的設計,中庭象徵著建築和城市哲學中的一次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在Portman的影響下,酒店大堂變成了氣候控制的公共空間,鼓勵客人和訪客長時間停留。許多城市學家表示不滿,認為這些廣闊的室內區域形成了一個封閉的、人造的孤島,阻礙了住客走出戶外,參與城市街道生活。

John Portman設計,位於底特律的Renaissance Center(文藝復興中心),1977年完工
John Portman設計,位於底特律的Renaissance Center(文藝復興中心),1977年完工

然而,John Portman的初衷並非將建築與戶外生活隔離,而是作為一個「都市肺葉」來緩解擁擠和忙碌的市中心地區。他想像這些高聳的中庭為「城市的心臟」,將其活力傳遞至城市的其他部分。他的模型提出了室內和戶外公共空間之間的相互關係,城市生活在這兩個領域之間無縫流動。

原廣司設計的京都車站,宛如一座城市,水平與垂直動現在此交錯
原廣司設計的京都車站,宛如一座城市,水平與垂直動現在此交錯

室內都市化的未來趨勢與挑戰

室內都市化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越來越重要。策展人Brendan Cormier在他的文章《朝向室內群島的一些筆記(Some Notes Towards an Interior Archipelago)》中指出,“我們生命中的90%都是在室內度過的 – 城市生活是一種室內事務。”代代相傳的生活方式變化,再加上想要避開特定天氣條件的願望,成為室內都市化持續存在的催化劑。

丹麥建築師事務所BIG設計的新加坡CapitaSpring摩天大樓,在垂直化的公共動線中附設有餐廳及休憩區域
丹麥建築師事務所BIG設計的新加坡CapitaSpring摩天大樓,在垂直化的公共動線中附設有餐廳及休憩區域

特別是在極端氣候的城市中,像是加拿大多倫多,我們可以看到24小時營業的餐廳、圖書館和公家運營的社區空間等室內設施廣泛應用。同樣地,在熱帶地區,人們更傾向於聚集在有空調的公共場所,如購物中心和劇院,這反映出人們對室內舒適環境的高度依賴。然而,在這樣一個室內空間成為城市景觀的重要元素的時代,關於城市公共生活的真實性問題也隨之浮現。

在一個室內空間已成為城市景觀的標誌性元素的時代,關於城市公共生活的真實性問題已經浮現。大多數的室內都市空間,例如購物中心和商業大樓,通常是由私人企業或公私合作夥伴所有。這種所有權模式往往導致公共室內空間的設計呈現出排他性和不包容性。這不僅關乎空間的設計,更涉及到更廣泛的社會問題,如空間的可及性、公民權利和對室內都市區域的集體管理權。因此,室內都市化不僅是一種空間設計的轉變,更是一個涉及廣泛社會、文化和政治問題的複雜現象。

結合城市規劃原則,慕尼黑Serviceplan集團總部設計如小城市,融合會議、工作與休閒區域,內部以連接橋和軸線系統串聯,並設有藝術展區和活動空間
結合城市規劃原則,慕尼黑Serviceplan集團總部設計如小城市,融合會議、工作與休閒區域,內部以連接和軸線系統串聯,並設有藝術展區和活動空間

隨著人們越來越多地在室內度過時間,無論是因應傳染病的威脅還是因應氣候變化的挑戰,室內都市化的議題變得更加迫切。這迫使我們必須關注更大規模的設計問題,並在創造公共室內空間時,考慮到都市化、宜居性和公平性的問題。這不僅是室內設計領域的挑戰,同時也是城市規劃和社會政策制定中的重要議題。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