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荒野中與歷史對話的文化地標
坐落於南非林波波省(Limpopo)的馬蓬古布韋國家公園(Mapungubwe National Park),是為了紀念西元 1200 年至 1300 年間,於此地繁榮一時的黃金文明「馬蓬古布韋王國(Kingdom of Mapungubwe)」而建立,此處是辛巴威(Zimbabwe)和波札那(Botswana)的交界處,為林波波河(Limpopo)與沙謝河(Shashe)的匯流之處,2003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公園內除了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更保存了珍貴的自然生態,包含多樣性的動植物種,如非洲象、長頸鹿、白犀牛、羚羊,以及超過 400 種鳥類,可謂自然與人文薈萃之地。而馬蓬古布韋遺址解說中心(Mapungubwe Interpretation Centre),就靜靜地佇立在這片充滿故事的土地上。

師法自然,取材在地
由南非建築師彼得.里奇(Peter Rich)所設計的馬蓬古布韋遺址解說中心,佔地約 1,500 平方公尺,包含文物館藏與展示空間、旅遊服務中心以及南非國家公園管理處(SANParks)辦公室。這棟建築物由一系列覆蓋著石材的拱形結構組成,錯落有致地坐落於砂岩丘陵與非洲赤槐林地之間。該建築與環境相依,設計靈感源自於當地崎嶇多變的岩石地貌。
建材也取自於當地,並運用可以溯及 600 年前的傳統土拱(timbrel vaulting)構造技術,與麻省理工學院(MIT)以及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合作,並導入最新的結構幾何研究成果,構築出這棟兼顧環保以及經濟效益的當代建築。

永續傳承的建築技藝:以人為本的營造過程
這棟建築物更重要的意義,在於營造過程對於當地社區的貢獻。在建造這棟文化設施時,有大量的當地非技術工人參與其中。在建造的過程中,並與各單位合作,發展出了一套專業技術訓練計畫,教導這些非技術工人製作這個區域特有的土磚,以及興建土拱的技術。參與培訓的營建工人超過百人,並製作了超過 20 萬塊的土磚。工程結束之後,這些工人可以運用他們習得的技術,改善自己的居住環境。
尊重歷史與土地紋理
這座遺址解說中心位於國家公園入口處的山丘腳下,與周遭的自然環境緊密相依。建築師以三個仿石堆的量體作為主要的建築元素,並以這些量體定義出主要的空間。這些覆土的建築量體,從遠處觀看,就像是從大地上自然生長出來一般。當人們走近時,才會發現這些量體上精緻的拱形開口,以及隨著地形起伏的屋頂。設計團隊更進一步地以蜿蜒的人行步道,串連起整個遺址解說中心,引導遊客穿梭於各個展覽空間,並能登高望遠,鳥瞰整個國家公園的壯麗景致。

跨越時空的文化橋樑
馬蓬古布韋遺址解說中心不單單只是陳列了數百年前的歷史文物,更重要的是,它承載了這片土地上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傳承。這棟建築物的落成,除了讓世人更瞭解這段璀璨的歷史之外,更肩負起環境教育的重責大任。這棟建築物與周遭的自然環境緊密結合,讓來訪的遊客們可以進一步地瞭解到當地的生態環境。此外,這棟建築物也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並為弱勢群體創造許多就業機會。馬蓬古布韋遺址解說中心,可謂是結合了歷史、文化、自然與社會關懷的建築典範,為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建築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