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賽揭幕掀起文化新浪潮:挪威國家博物館的誕生
2008 年,奧斯陸市公共建築管理局 Statsbygg 斥資收購西火車站舊址,次年舉辦國際設計競圖,Kleihues + Schuwerk 建築事務所憑大膽方案勝出。這塊土地位於挪威首都奧斯陸(Oslo),毗鄰峽灣,承載百年交通歷史,如今轉型為文化重鎮。事務所掌舵人 Klaus Schuwerk 將 5.4 萬平方米基地幾乎填滿,匯集四大博物館:國家美術館、裝飾藝術與設計博物館、當代藝術博物館、挪威建築博物館。奧斯陸近年積極活化港口區,此舉恰如畫龍點睛,提升城市文化競爭力。



建築布局展現石材之魂:光影交織的立面魅力
挪威國家博物館以天然石材構築雙重立面:下層厚重封閉,上層「光之大廳」(Hall of Light)輕盈半透,長達 130 米。呼應北歐極簡美學與自然連結。外牆選用挪威 Oppdal 板岩,厚 11.5 釐米,水噴射切割顯露生動紋理;上層則嵌入葡萄牙 Estremoz 大理石,夾於玻璃間,夜間 LED 燈點亮如雪白立方體。Oppdal 板岩年產約 2 萬噸,耐候性極佳,展現在地特色。




空間規劃拉近人與自然:89 展廳的多功能布局
博物館內設 89 個展廳,西側四層翼樓容納工坊與辦公室,屋頂露台俯瞰奧斯陸峽灣。建築面向前院設大型玻璃立面,與舊火車站(現諾貝爾和平中心)形成對話,營造開放氛圍。這種配置促進文化交流,猶如「近水樓台」,吸引遊客駐足。另設咖啡館、商店及北歐最大藝術圖書館,功能多元。相較丹麥國家博物館的古典風,這裡更顯現代氣息。



永續技術領跑北歐:從石材到綠能的突破
作為「FutureBuilt」試點,博物館採用被動式能源標準,海水熱泵調節溫度,CO2 排放僅傳統博物館一半。營造廠 HAB 透露,建築外殼與技術設施耗資約 7 億挪威克朗(約 7000 萬美元),峰值供熱靠地方能源補充。挪威 2023 年可再生能源占比達 98%,此案更上層樓。瑞典馬爾默西港博物館也用類似綠能,但規模稍遜,讓挪威更顯舉足輕重。

建築內部 ©Iwan Baan


奧斯陸海濱的文化新章:博物館如何重塑城市
位於奧斯陸港口海濱長廊,博物館不僅是藝術殿堂,更是城市再生引擎。露台視野與石材立面相得益彰,增添觀光價值。2005 年起,舊站轉型諾貝爾和平中心,與新館形成文化軸線,帶動周邊經濟。數據顯示,奧斯陸旅遊收入 2022 年達 150 億克朗,博物館落成後可望再攀高峰,恰似「錦上添花」,讓北歐首都更加光彩奪目。




建築外觀 ©Ina Wesenberg




建築內部 ©Iwan Baan


建築圖


底層平面圖 ©Kleihues + Schuwerk





作品資訊
作品名稱:National Museum of Norway
作品位置:挪威 Oslo, Norway
作品類型:博物館、文化設施、挪威建築師、挪威建築、挪威
設計單位:Kleihues + Schuwerk Gesellschaft von Architekten
總樓地板面積:54600 平方米
竣工:2022年
攝影:Iwan Baan, Ina Wesenberg, Annar Bjørgli, Borre Hostland
製造商:Goppion, Hofmann Naturstein, Hofmann, Vol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