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紙管建築到美術館設計:日本建築師坂茂如何以人道關懷翻轉建築的社會責任,回應時代挑戰?

0
347

日本建築師坂茂以他的災害援助建築和紙管建築聞名,榮獲2014年普利茲克建築獎。他於2015年設計的大分縣立美術館,旨在打造一個開放且具彈性的公共空間,不僅服務藝術愛好者,更能舉辦多元活動,讓大眾親近藝術。坂茂曾於磯崎新工作室工作,大分對他而言別具意義。他認為日本建築在「姊齒事件」後法規趨嚴,扼殺了實驗性。坂茂也持續投入人道建築,希望能將建築知識貢獻給大眾及受災者。

坂茂(BAN Shigeru)
坂茂(BAN Shigeru)

坂茂是一位因為為災害受害者提供臨時建築提案及使用紙管建築而在全球備受矚目的建築師。今年(2014 年),他榮獲世界最高建築榮譽——普利茲克建築獎。他在最新作品——計畫於 2015 年 4 月開館的「大分縣立美術館」中,致力於探索公共建築的全新形態。

坂茂於 1957 年出生於東京都。建築師、京都造形藝術大學教授。畢業於庫柏聯盟建築學院(Cooper Union)。曾在磯崎新建築設計事務所工作,隨後成立了自己的建築設計事務所。1995 年,創立災害支援活動團體「志願建築師網絡」(Voluntary Architects’ Network,簡稱 VAN)。曾任聯合國難民署顧問、慶應義塾大學環境信息學部教授、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客座教授及康奈爾大學客座教授。代表作品包括:「窗簾牆的家」、「阪神淡路大震災災民臨時住宅(紙管木屋)」、「紙之教堂 神戶」、「漢諾威世界博覽會日本館」、「尼古拉斯·G·海耶克中心」、「梅斯龐碧度藝術中心」及「紙之大教堂」。榮獲法國建築學院金獎、阿諾德·W·布魯納紀念獎建築部門世界建築獎、日本建築學會作品獎、慕尼黑工業大學名譽博士學位、法國國家功勳勳章軍官勳位、奧古斯特·佩雷獎、藝術選獎文部科學大臣獎、法國藝術與文學勳章指揮官勳位及普利茲克建築獎等。

打造開放的公共美術館

即使獲得了如此大的獎項,坂茂並不認為自己的工作方式會有所改變。坂茂不會被這樣的榮譽所迷惑,也不打算擴大事務所的規模,也不想輕易接受那些巨大規模的委託案,坂茂希望能夠像以往一樣,在較小的規模內繼續工作。

美術館不應僅僅是一個美術愛好者的場所,也不應該像黑盒子一樣,外界無法知曉其內部的活動。我希望設計一個人人都能輕鬆進入的空間,讓非美術愛好者也能夠享受其中,甚至舉辦與美術無關的活動。我認為,若只有特定人群使用的建築,並不足以稱之為公共建築。因此,坂茂希望創造一個「開放的場所」。

大分縣立美術館,白天開放的水平折門(上),夜晚關閉的水平折門(©Hiroyuki Hirai)
大分縣立美術館,白天開放的水平折門(上),夜晚關閉的水平折門(©Hiroyuki Hirai)

在 2010 年完成的法國梅斯國立近代美術館(龐碧度藝術中心梅斯分館)的設計中,坂茂注重利用梅斯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景觀作為背景,但在大分的設計中,我採取了相反的方式。美術館採用開放式結構,讓外界能夠輕鬆看到內部,進入時不需要推開門。對於人類來說,直接進入一座敞開的建築,與需要推開門進入相比,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這座美術館不僅僅是開放的,同時也具有靈活性,可以舉辦各種非美術類的活動。即使人們在外面散步,也能注意到有趣的活動並進入其中。傳統美術館就像一個黑盒子,在支付入場費之前,人們無法知道裡面有什麼活動。而坂茂希望這座美術館能夠讓藝術和活動溢出到城市中,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設施。

坂茂曾在磯崎新的事務所工作了大約一年,但從年輕時起,坂茂就多次來大分觀賞他的作品,坂茂認為,這次能夠贏得大分縣立美術館的設計競圖是個偶然,但對坂茂而言,大分是磯崎新的聖地,能在這裡創作作品,作為弟子,坂茂感到非常榮幸。

坂茂如何看待當前日本的建築現狀?

日本建築現在已經失去了作為實驗場所的角色。尤其是自 2005 年的結構設計書造假事件(即「姉歯事件」)以來,建築法規的修訂反而帶來了負面影響。坂茂曾經為紙管建築取得了「38 條認定」的大臣許可,但現在已經無法再使用。即便是木造耐火建築,也受到一些毫無意義的嚴苛法規限制,妨礙了技術的發展。

坂茂現在每週在巴黎東京之間來回奔波。東京的街道非常乾淨,但不像巴黎那樣美麗;相反,巴黎的街道雖然美麗,卻顯得髒亂。坂茂認為,如果每棟建築都能被精心打造得更加美觀,即使缺乏系統規劃,城市依然能夠變得美麗。努力創造美麗的建築是建築師的責任。

建築知識與經驗應用於何處?

除了紀念性建築之外,坂茂自 1990 年代以來,設計了如 1994 年盧旺達難民營的避難所等項目,並持續在災害地區和難民設施中使用紙管建築。在日本坂茂於 1995 年阪神淡路大震災後成立了 NGO,並在神戶展開活動,至今仍幾乎每年都在災區展開相關工作。坂茂一直認為,建築師的工作並未充分服務於社會。

因為建築師工作幾乎都為「特權階級」服務。從歷史上看,建築師的工作多半是為「特權階級」服務,這些人為了將自己掌握的財富或權力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給社會,僱用建築師建造宏偉的建築物。如今,建築師的工作依然如此,儘管「特權階級」的定義隨著時代發生了一些變化。

這樣的方式或許能創造出一些出色的建築,並成為城市的遺產,但坂茂開始思考,是否可以將自己的經驗與知識用於「非特權階級」,例如因災害而無家可歸的人群,這才開始了災害支援志願活動。

坂茂並不認為為「特權階級」服務的建築是錯的。坂茂仍然繼續從事這些工作,並認為紀念性建築同樣重要。因此,坂茂希望能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