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空間裝置

Tag: 空間裝置

2023年第10屆X-site計畫,「途中」團隊同名作品《途中》獲得首獎

北美館2023年第10屆「X-site計畫」經兩階段評選,由「途中」團隊以同名作品《途中》(Find your way out)脫穎而出,獲獎團隊由聲音藝術家王仲堃、法國藝術團體hellobastworkshop、空間設計劉佳豪以及裝置設計郭仲輔所組成,多具有動力藝術、聲音或燈光裝置設計之經驗,呼應當代藝術與建築、技術交融的創作型態。

慶祝環法自行車賽,瑞士大型木構裝置Ephemeral Ring/Fabien Roy

設計師Fabien Roy接受非營利組織Vallée de Joux Tourisme委託,在瑞士 Vallée de Joux 山谷創造了一個由雲杉木製成的臨時性圓形裝置。基於該裝置的臨時性質,該裝置稱為「Ephemeral Ring(瞬息之環)以慶祝舉辦環法自行車賽。

MAD馬岩松,除了建築還有藝術創作

出生於北京的馬岩松,被譽為新一代建築師中最重要的聲音和代表,是首位在海外贏得重要代表性建築的中國建築師。他致力於探尋建築的未來之路,倡導把城市的密度、機能和山水意境結合起來,採取重新建立人與自然的情感聯繫,走向一個全新的、以人的精神為核心的城市文明時代。

引起爭議的京都清水寺「天空之徑」,Nendo佐藤大的奇思妙想如何與日本傳統結合?

京都清水寺是日本的國寶級建築,最早建於778年 曾數次被燒毀並重建,距今已有超過1200年的歷史。然而這座千年寺院卻陷入了輿論風波,究竟是為什麼呢?,要從日本新生代設計工作室Nendo說起。

漫步在鹿特丹屋頂的大型公共空間,Rotterdam Rooftop Walk/MVRDV

在2022年5月26日耶穌升天節,鹿特丹的屋頂漫步道正式向訪客開放,人們可以在30公尺高的城市屋頂上展開都市探險之旅,「屋頂漫步道(Rotterdam Rooftop Walk)」由鹿特丹屋頂日(Rotterdam Rooftop Days)官方與MVRDV合作打造,就像一座天空之橫跨了鹿特丹市中心最著名街道之一的Coolsingel。

臺北市立美術館2022第9屆X-site計畫《藍屋》2022年5月21日登場,孔維傑與張雅筑以「沉浸之所」演繹藍色複調感知

臺北市立美術館主辦之第9屆「X-site 計畫」於2022年5月21日正式在北美館戶外廣場亮相!首獎團隊「藍屋 Blue House」之同名作品《藍屋》(Blue House),以藍色呈現多重感知的沉浸場域,灰藍結構體與北美館純白形體參照,形塑內外矛盾又依存關係。

城市的停歇,紐約設計節空間裝置Filter/CLB Architects

Filter空間裝置專為涼亭設計展(Design Pavilion)和紐約設計節(NYCxDesign Festival)打造,在時代廣場喧囂的氛圍中構築宜人的空間,既是一個紀念物,也是一種短暫的體驗,在紐約市中心的城市紋理中建立起新的節點,將城市體驗重新定義為自然的,而非人造的。

韓國傳統建築模組化,韓紙屋展亭Hanji House Pavilion/Stefano Boeri Architetti

韓國藝術家Chun Kwang Young的Times Reimagined展覽聯合Hanji House,在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Palazzo Contarini Polignac展出。這是Stefano Boeri Architetti為該地特別設計的全新的建築展館,從威尼斯大運河也可以看到這座獨特的建築。

每人撐把傘,搭建臨時避難所Casa Umbrella/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在2008年米蘭三年展舉辦的「Casa per Tutti」展覽中,五位著名建築師——Kengo Kuma、Massimiliano Fuksas、MVRDV、Cino Zucchi和Alejandro Aravena,設計了五個臨時住宅空間。這些作品目的在於創造一種用作臨時房屋的新型建築形態來解決當下社會住宅問題。

登上粉色屋頂平台觀看鹿特丹,The Podium/MVRDV

2022年夏天,位於鹿特丹荷蘭新研究所 (Het Nieuwe Instituut) 將出現一座亮粉色的屋頂活動平台,這座臨時建築設置在高29公尺的屋頂上,由一座143級台階的樓梯連通地面。MVRDV接受荷蘭新研究所委託,設計這片面積達600平方公尺的公共空間,為鹿特丹的各個機構和創意團體提供活動場地。
- Advertisment -

Mos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