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古蹟建築

Tag: 古蹟建築

台灣首例!台南火車站古蹟修壞要罰,釐清建築師及施工廠商責任

隨著鐵路地下化的進行,台南火車站也開始進行配套的古蹟修復工作,然而卻爆出了「修壞了」的嚴重問題。火車站外牆的磁磚和日治時期的窗台都被敲除,這些原本的歷史痕跡已經無法恢復。文化部文資局對此事感到十分重視,將召開古蹟審議大會進行處罰,同時也將涉犯刑罰部分的行為移送法辦。這起事件可能成為古蹟修復工作罰款的首例,具有很高的啟示意義。

台北文化寶藏「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華麗重生 徐裕健建築師賦予新生命

北市近期完美修復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一座於1968年消失的文化寶藏塔樓。徐裕健,古蹟修復大師,於年輕時因不解老工匠言語而下定決心成為此領域專家。他與團隊如同偵探般,參考各種古照,多次嘗試後,終於將此中心恢復至完美狀態。建築不但能夠遮風擋雨,更是文化與時間的載體。尤其「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更能展現日本殖民時期的歷史背景。徐裕健對古蹟充滿熱愛,認為重現歷史空間比創建新的更有意義。他於成功大學研究所時,深受傳統工藝之魅力影響,致力於研究台灣傳統建築。而位於忠孝西路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也因他的巧手,散發出獨特的歷史魅力。

解構-李乾朗手繪臺博建築特展 在國立臺灣博物館 2015年12月15日至2016年2月21日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博物館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近年陸續修復周邊幾座古蹟,將古蹟修復再利用為博物館,如今由原位於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的臺博館本館 擴增到擁有五個館舍的規模。2015年適逢臺博館本館建築落成百週年,為了讓國人認識這群古蹟的歷史價值,該館特別邀請積極推動古蹟保存的學者李乾朗教授 策劃「解構-李乾朗手繪臺博建築特展」,自2015年12月15日至2016年2月21日於臺博館南門園區小白宮展出,期望透過他的研究觀點與建築手繪 圖,讓民眾認識臺博館跨世紀的百年風華。 李乾朗教授的建築手繪圖,以臺博館系統的五個古蹟博物館為主角,包括原為「臺灣總督府博物館」 的臺博館本館、原為「勸業銀行舊廈」的土銀展示館 、原為「專賣局南門工場」的南門園區小白宮與紅樓展示館,以及位於北門尚在進行建築修復工程原為「臺灣總督府鐵道部廳舍」的鐵道部,展出的建築畫,力求聚 焦於建築藝術與建築技術的完美平衡,讓觀者感受手繪藝術的能量與手作技術的力度,透過李教授的透視之眼與靈活手繪,帶領大家鉅細靡遺的觀察古蹟,同時打開 更悠遠的視野。 2015年12月14日展覽開幕,文化部洪孟啟部長、中央研究院曾永義院士、馬以工教授等貴賓特別出席致詞,並有多位建築 界、藝文領域的貴賓出席開幕,對李乾朗教授致力於文化資產傳承的貢獻表達肯定與支持。另馬英九總統也特別發賀電致賀,並期勉透過此展體現建築美學風華,陶 冶知性人文涵養,開拓多元藝術視野,共同為營造祥和優質之現代化社會貢獻心力。 策展人李乾朗教授表示,論建築價值,「臺博館本館」與「鐵 道部」頗具藝術水準,南門園區的「小白宮」是利用原清代臺北府城牆石所建,深具歷史脈絡,「紅樓」則為產業設施遺構,而「土銀展示館」則代表現代建築運動 異國風的設計,五座古蹟中只有臺博館本館一開始即為博物館設計,其餘的館舍皆為古蹟建築再利用改建而成,是一種順應世界潮流,將市區內大型的公共建物或工 廠改裝為博物館或文化用途的建築。目前臺博館的館舍最早為1902年所建,最晚為1933年所建,這三十多年剛好是臺灣從清末農業、手工業時代邁向工商業 時代,這些產業或工業遺產正為臺灣「現代性」的見證。從北門口走到南門外,欣賞這幾座建築的風采,閱覽百年臺灣歷史,建築物造型與功能之雄辯性遠勝過文字 之記錄! 展覽的詮釋從解構的角度分析建築,透過精準的建築畫,以各種不同角度的建築繪圖來呈現建築之美,包括不同消點的透視圖 (Perspective Drawing)、等角透視圖(Isometric Drawing)、剖面圖(Cutaway Perspective)、分解圖(Exploded View),甚至烏托邦想像的圖樣(Utopian Architecture),擴大參觀者的視野領域與想像空間。除了以圖像學來詮釋,展場同時輔以模型與照片重塑臺灣博物館古蹟群像,盼能對建築與設計新 世代有所啟發,也讓親臨博物館的民眾從建築藝術的角度,深層瞭解臺灣彌足珍貴的建築資產。 臺博館陳濟民館長也表示,這幾座古蹟建築成為臺 灣博物館的一員,不但強化了博物館的展示推廣的能量,賦與建築物新生命,每一棟建築都是歷盡滄桑的見證,建築本身即隱藏著許多傳奇故事,值得我們細加探 究。我們希望藉由李乾朗教授的展覽詮釋,展現臺博館對於文化資產保存的用心,同時期盼大家共同守護此一全臺最大的古蹟博物館群,體驗文化資產再生的無窮魅...
- Advertisment -

Mos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