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台南市

等了18年!台南北門都市計畫2021年下半年發佈實施 將帶動當地健全發展

台南北門區當地原以曬鹽、養殖及漁撈為主,行政院於民國92年成立「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為北門觀光發展帶來新的契機,為因應地方需求及觀光發展,市長黃偉哲指示,確實有實施都市計畫之需求性及必要性,應透過合理規劃土地利用,完善地方基礎公共設施,北門都市計畫總面積52.18公頃,現已經內政部都委會審定通過,可健全週邊區域發展。 台南市府都發局長莊德樑表示,當地因既有聚落土地產權細分,週邊又被鹽田包圍,可發展腹地受限,並有道路狹窄、排水滯洪及公共設施不足等的問題,經市府多次與國有財產署協調將週邊公有土地納入整體開發,未來可提供約3.92公頃新住宅區,藉此吸引年輕人回鄉居住,同時透過新增住宅區整體開發並劃設公園(兼滯洪池)及道路,提升地區生活環境。 台南市府都發局指出,本計畫配合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之觀光遊憩規劃,劃設3處旅遊服務專用區,除提供遊客衍生所需住宿、餐飲、購物等服務設施外,並配套劃設交通用地、停車場用地等服務性公共設施,避免人車湧入既有聚落衝擊居民環境品質。另因應地區水產加工及工商服務產業需求,於永隆溝南側臨臺17線處及永隆溝碼頭周邊,劃設3處產業專用區,預計引進批發零售、產業研發、水產加工及休閒遊憩等相關產業,可望帶動地區整體繁榮與發展。 地處台南最西北的北門區,除了南鯤鯓代天府特定區外,北門、永隆里舊聚落從未編定都市計畫區,在北門有了都計後,南市37個行政區中,目前僅有南化、左鎮和龍崎未達都計擬定的條件。 南市都發局都市規劃科長鄭伊峻說,市府在2015年啟動擬定北門都市計畫案,規劃北門都市計畫總面積52.18公頃,直到2020年10月終於獲得內政部都委會通過審定北門都市計畫主計畫和細部計畫案,上週針對再公開展覽的住宅區和滯洪池配置區位微調案再報內政部後,北門都市計畫將在今年下半年發佈實施。 北門都市計畫在舊聚落住宅區變動不大,主要把國有土地納入整體開發,未來可提供約3.92公頃新住宅區,藉此吸引年輕人回鄉居住,同時透過新增住宅區整體開發並劃設兼具滯洪池功能的公園、道路,提升地區生活環境。 鄭伊峻說,配合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觀光遊憩規劃,也劃設3處旅遊服務專用區,除提供住宿、餐飲、購物等服務設施外,另配套劃設交通用地、停車場用地等服務性公共設施,避免人車湧入既有聚落衝擊居民生活環境品質。 而在永隆溝南側臨台17線處及永隆溝碼頭周邊,劃設3處產業專用區,未來可作為引進批發零售、產業研發、水產加工及休閒遊憩等相關產業發展。 另永隆宮為北門地區最重要的信仰中心之一,面前廣場週邊是目前北門市區市場活動與宗教活動聚集的地方,這次都市計畫也劃設為商業區,並留設街角廣場,連結永隆宮、市場、烏腳病醫紀念館與錢來也等觀光景點,以活絡當地觀光發展。 本案預計於今(110)年中發布實施,後續公告發布實施後之計畫圖書刊載於市府首頁之「市政公告」及市府都市發展局首頁之「最新公告」供公眾查閱。 台南市擬定北門都市計畫圖

台南市府帶動南科周圍發展 七個特定區逾130萬坪地展開都市計畫變更

為因應台南科學園區整體發展,台南市府將周圍南科特定區的開發做為施政重點,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市府將全力配合加速進行,以提高周邊生活服務機能及人口移居誘因。目前除已完成開闢之LM區、辦理區段徵收中之FG區及都計審議中之I區外,將打鐵趁熱接續啟動南科A~E、N、O等7區逾130萬坪土地都市計畫擬定作業,期能配合中央腳步,未來建構完整的產業及居住生活圈,建全整體發展。 台南市府都發局長莊德樑指出,A~E、N、O等7區計畫面積約431公頃(約130.37萬坪),主要以烏中路為界,以西之區塊為A、B、C、D及部分E(部分)區,以提供產業支援服務為主,以東之區塊為E(部分)、N、O區,以提供生活服務機能為主。 開發區塊A、B、C區緊鄰南科園區西北側,鄰近安定交流道,擁有極佳之交通區位條件,且緊鄰台積電,考量南科園區未來仍有產業用地不足問題,預為規劃為產業用地(產一用地約84公頃,合計南科三期擴建增加產業用地48公頃,合計約132公頃),增加園區產業用地之供給。 都發局進一步說明,沿南178線(興農路)之開發區塊為D、E區,沿線主要規劃為住宅區,以滿足就業人口所衍生之住宅需求,另因鄰近A、B、C區,可配合周邊產業發展,劃設產二用地(面積約30公頃),提供金融、保險、餐飲,零售業、服務業、健身休閒以及必要性技術服務、研發、企業總部等產業服務需求。 N、O區緊鄰已開發之LM區,主要劃設為住宅區及商業區,透過西拉雅大道之串連,延續L、M區與F、G區,以滿足生活所需為出發點,提供居住服務為主軸。另因應未來就學需要,分別預留4.5及2.5公頃之學校用地,建構機能完善居住生活圈。 都發局表示, A~E、N、O等7區已於2021年4月20日辦理公開展覽30天,並訂於2021年5月6日及5月11日,於新市區三里聯合活動中心、善化區文康育樂中心及安定圖書館2樓舉辦公開展覽都市計畫說明會,計畫書圖並公告於市府網站及區公所。民眾如有相關建議,可於公開展覽期間向市府提出。

台南灣裡人工濕地 提供親水環境以及孩童遊樂場

台南市南區灣裡人工濕地因都市計畫變更暫停開發,近日因喜樹灣裡市地重劃已審議通過,台南市政府將繼續開發該人工濕地,預計2021年10月底完工,提供親水環境以及孩童遊樂場,遊具包括磨石子溜滑梯、沙坑、鳥巢鞦韆等,適合全年齡遊憩。 107年計畫開發南區灣裡人工濕地時,工務局發現該區域是學校用地跟住宅區,因此希望透過都市計畫變更取得合法的用地,透過變更重劃後,濕地公園爭取到約3.5公頃面積,編列3千萬工程款要整理開發。 工務局指出,近日人工濕地重劃案通過,可繼續進行灣裡人工濕地整修工程,保留部分原有溼地、地景,另外施作環狀步道、新植植栽、整修景觀池、改善照明、設計特色遊戲場,遊具有磨石子溜滑梯、攀爬網、彩繪涵管、攀岩設施、鳥巢鞦韆、平衡木、沙坑等,並藉由改善動線及水域重新規畫,提供親子及各齡層共融使用的休憩空間。 工務局表示,灣裡人工濕地公園鄰近西濱公路台17線及台86東西向快速道路,交通條件優越,並配合區內灣裡大排水岸資源,同時串連西側黃金海岸濱海軸線公園等觀光資源,導入觀光遊憩及鄰里性商業服務,未來可延伸發展觀光及經濟效益。  

獲文化部老建築補助 「土溝村之屋」恢復優雅姿態

臺南市代辦「文化部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成果發酵,持續有新案例獲得核定補助,2018至2019年獲補助案例也陸續修復完成,近日即有「後壁區土溝村之屋」辦理成果會勘,營運該空間的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並已排定將於6月舉辦首場藝術展覽。 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表示,「土溝村之屋」建物其實就是過去「土溝農村美術館」的少數室內展場之一,數年下來辦理多場讓人印象深刻的活動與展覽,也吸引不少年輕人返鄉,然而建築物也面臨老舊待修的問題。協會搭上2018年文化部補助計畫的首波提案,經過近2年努力,修復的歷史老屋將以新名稱面世,並且轉換功能為社區合作社,將結合食農教育與農事體驗遊程,使老屋空間達到保存及長期維護與經營。 市府文化局表示,雖然本案建築類型於臺南鄉村常見,但文化部除審查建物本身特色外,也特別審視其公益性,認為社區合作社的計畫概念能夠落實地方創生,且執行團隊無論在工程或營運方面皆有經驗,計畫具可行性,因此核定補助50%的修復經費,臺南市也特別再增額補助20%。 市府指出,「文化部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是參考臺南市歷史街區計畫而延伸的全國性政策,目前僅本市有足夠能量,能以《臺南市歷史街區自治條例》等完善相關措施來配合中央辦理。例如本案為傳統五開間一條龍建築,為因應社區合作社的公眾使用,申請人提出打通原有小隔間的設計,過程中即多次邀請建築師、結構技師、歷史街區委員等專家協助檢視結構補強方案,使建物在保存原有的特色下,能夠配合未來使用而調整。 「文化部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在「建物整修」、「修復技術、培力及教育推廣」等類別的最高補助上限皆可達總經費50%;臺南市為鼓勵有心修復老建築的屋主或使用人,及有心辦理相關推廣活動者,特地再加碼補助上限最高20%,也就是本市老建築獲補助額度最高可達7成,且有相對更完善的輔導與支持機制;此外臺南並設有「文化經營類」,以歷史老屋從事文化經營者,每月補助老屋經營者最高12,000元的租金補貼,且最長可補助到2年共24個月。 本市本年度受理「文化部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提案第2梯次截止日為4月15日,若已有明確目標或已著手撰寫計畫書的民眾,亦可電洽文化局文化建設科(06-2981738)或「好舊。好」輔導團隊(06-2757575#54226)瞭解,團隊將視需求現地輔導,亦可透過計畫網站http://oldisgood.tainan.gov.tw、FB粉專http://www.facebook.com/2013TainanOldisGood等平台取得相關資訊。
- Advertisment -

Mos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