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商業設施

Tag: 商業設施

讓商品自己說話!SANAA的設計哲學,MUJI無印良品東京代官山店鋪,構築空間純粹本質,探索人、商品與空間的關係

日本知名建築師雙人組妹島和世(Kazuyo Sejima)與西澤立衛(Ryue Nishizawa)的 SANAA 建築事務所,為日本無印良品(MUJI)位於東京澀谷區代官山的店鋪進行全新設計。此設計分為「衣料之店」與「生活雜貨之店」兩店,設計概念皆以商品本身作為空間中的主角及室內裝飾。設計師運用環形吊掛、三面頂天商品牆等手法,讓商品成為空間的焦點。

探索東京高架橋下的驚喜!建築師巧思打造社區綠洲、文創聚落,6個必訪景點推薦

東京的高架下空間近年來成為都市更新的焦點,日本建築師們發揮創意,將這些原本閒置的區域改造成為充滿活力的公共空間。例如,建築師武田清明在練馬區設計的「PLAY! 高架下」,將綠意融入社區,打造出一座綠意盎然的開放空間;山下泰樹在下北澤打造的「MIKAN 下北」,則融合了多元文化和商業機能,為這個街區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吉田裕一在日比谷設計的「日比谷 OKUROJI」,則以充滿懷舊氛圍的商業街,重現百年建築的細節之美。

馬來西亞吉隆坡新地標:SAMA Square Market市場打造共融社區,超越購物生活樣貌

SAMA Square位於馬來西亞吉隆坡實達港區,是一座融合市場、商業空間和公共空間的綜合體,設計理念強調「共在一起」。項目包含主市場大樓、開放式街區廣場和零售村,透過多元化的空間規劃,打造社區互動平台。創新的市集設計和完善的配套設施,不僅提升購物體驗,更促進社區凝聚力,為城市發展樹立新典範。

磚造浪潮:壹正企劃「海口銀興國際影城」沙灘磚塊堆砌波浪意象,呼應海口海洋文化

香港「壹正企劃」(One Plus Partnership)為海口高興里銀興國際影城操刀室內設計,以海灘沙粒製成的磚塊為主題,營造海洋意象。由羅靈傑和龍慧祺於2004年創立的「壹正企劃」,致力於大膽新穎的主題設計,榮獲超過400個國際獎項。設計團隊考量海口臨海的地理環境,捨棄傳統海洋藍色,選用具永續性的磚塊,並將其精準堆砌成波浪造型,搭配自然光影,豐富空間質感。

GLION ARENA KOBE 與 TOTTEI PARK:神戶水岸全新地標,結合自然景觀與娛樂設施,成為觀光亮點

2025年4月,日本神戶海港區將迎來全新的GLION ARENA KOBE體育館與TOTTEI PARK園區。由神戶在地建築師畑友洋設計的綠丘建築,成為園區的獨特地標,提供360度絕美景觀。該園區結合自然景觀與娛樂設施,內有燒烤餐廳、精釀啤酒廠等,全年無休,距離三宮站僅20分鐘步行距離,成為神戶最具活力的娛樂新據點。

柏林Holzmarkt:廢墟重生,木造新秀Haus 2+引領永續風潮、帶動文化轉型

直到19世紀初期,德國柏林施普雷河上的Holzmarkt地區是重要的木材港口。隨後成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GDR)的邊境區域,統一後變成廢棄地,2003年起成為傳奇電子音樂俱樂部Bar25的所在地。2012年,該地區轉型為「Holzmarkt 25」,這是一個合作文化區,擁有音樂廳、俱樂部、錄音室、餐廳及多個面向公眾的攤位和小屋,每年吸引約50萬遊客。新建的Haus 2+是區域內首座全木構建築,由建築師Moojin Park和Ben Scheerbarth設計,採用三種木材建築系統,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並結合現代可持續設計理念。

徠卡在紐約:從舊肉市場到現代旗艦店的華麗轉身 運用自然光重塑內部空間

徠卡Leica在紐約肉品加工區開設旗艦店和藝廊,這家店的前身是一座1950年代的肉市場建築,經過舊建築改造後,成為擁有奶油色鏤空磚牆立面的現代建築。內部經過徹底整修,面積擴大至372平方米,保留了原有的木質框架天花板,並在上層設有天窗引入自然光。室內設計結合了木鑲板和玻璃展示櫃。

從海浪靈感到都市地標,南韓頂級紡織品牌企業總部大樓W-Mission/林友寒 Behet Bondzio Lin Architekten

W-Mission企業總部座落於首爾聖水洞,由德國建築師事務所Behet Bondzio Lin Architekten設計。建築師林友寒以「神聖、庇護、社群」三大概念,呼應品牌精神,並從業主的海洋故鄉汲取靈感,將紡織品的輕盈、編織紋理與起伏轉折融入設計。此設計不但能夠展現靈性氛圍,也可以創造出與城市環境相呼應的波浪磚牆。內部設計包含三個區域:社群區、辦公區與總部專區,皆具有半戶外雙層挑高中庭,強化了建築與戶外環境、天空的連結,形成垂直社區的概念。

投入大自然懷抱:輕井澤森林書店「Karuizawa Commongrounds/軽井沢コモングラウンズ」複合設施/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

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在日本度假勝地輕井澤打造了「Karuizawa Commongrounds/軽井沢コモングラウンズ」,一個集書店、國際學校及餐廳於一體的複合設施。位於淺間山腳下,此建築以其波浪形狀的屋頂和雙臂般的設計,融合自然與人文元素,成為當地文化的聚集地。室內設計巧妙利用木元素和自然採光,創造出與自然緊密相連的閱讀空間。此外,採用環保材料和設計,如可回收木材和太陽能板,展現對環境的尊重。這座建築不僅是一個提供學習和休閒的場所,也是輕井澤新的地標,體現了與自然共生的理念。

鍛造藝術的現代詮釋,Sangyo三暁的新旅程/UID Architects

日本Sangyo三暁株式会社鐵工廠於1951年成立,反映了當地的鍛造傳統,更是工藝與歷史的融合。三暁遷移到新開發區,專注於結合機械工具、機器人技術和傳統自由鍛造製造五金配件。然而因為新冠疫情期間經濟不穩定,三暁委託前田圭介主持的UID Architects設計了獨特的商業空間,致力於保存三暁的製造技術,同時鼓勵公眾參與。期待這個區域能吸引更多關注,並將傳統技術傳承下去。
- Advertisment -

Mos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