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溫泉度假村

Tag: 溫泉度假村

在冬季體驗「色彩」,MIST花滿地溫泉度假酒店/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中國華中地區的冬天,可以看到白雪、灰濛蒙的天空和光禿禿的樹木彼此交織,形成一幅灰暗的單色調景象,泰國建築師事務所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試圖用獨特的方式讓客人在冬季體驗「色彩」,其靈感來自於二十世紀早期上色的黑白電影,當時藝術家們在每個黑白幀上手繪透明色層,由於顏色不在物體上,而是漂浮在空中,最終形成夢幻般的效果。

南京東郊紫金山東麓,湯山雲夕博物紀溫泉酒店/張雷聯合建築事務所

湯山位於南京東郊紫金山東麓,南京湯山溫泉旅遊度假區馳名海內外,九十年代初這裡發現了距今約60萬年前的「南京猿人」頭蓋骨。湯山方山國家地質公園是以湯山猿人洞、地質剖面、溫泉、新近紀火山為主題的綜合性國家地質公園。 ©董素宏 作為南京直立人遺址博物館的配套計畫,湯山雲夕博物紀溫泉酒店位於湯山直立人遺址公園內,基地擇址南京直立人遺址博物館西南側一處廢棄的採石宕口,宕口四周的山體近年來經過清除浮石、掛網防護等生態修復和消險治理,裸露的礦坑崖壁成為基地四周的天然屏障和建築粗獷的背景。 雲夕博物紀鳥瞰©董素宏 湯山區域陽山碑材、新近紀火山地貌沉默、粗糲、莊嚴、富有歷史感。石頭是湯山區域的重要特質,是濃縮湯山空間美學的精神縮影。位於湯山區域的中國水泥廠、江南-小野田水泥廠等曾經蜚聲業內,近年來因為城市擴張及生態保護,湯山區域內的水泥廠都已經關停搬遷,但它們生產的高品質白水泥曾經出口海外,過去一直是湯山代表性的石灰石礦產產品。 坐落於湯山直立人遺址公園內©董素宏 採石宕口中的雲夕博物紀©姚力 用地形整理、基礎開挖的石料加上白水泥建造一個溫泉酒店,是從材料物質性開始的在地性永續發展實踐探索,石頭和白水泥蘊含了湯山及其採石宕口的在地性基因。以湯山地質公園的大地史和湯山猿人神秘的人類史背景為線索,雲夕博物紀營造了未來廢墟般的歷史感場所,讓我們感受到自然在時間中的進化,從湯山直立人神秘的人類起源,到雲夕博物紀浪漫的基本建築原型空間,時間對空間的修復和連接潤物無聲、永不停息。 石頭和白水泥蘊含了湯山及其採石宕口的在地性基因©小熊 雲夕博物紀冬景©胡昕 空間強制動線 雲夕博物紀溫泉酒店及其周邊景觀區域佔地總面積約為80畝,總總樓地板面積5500平方公尺。酒店有經典庭院房、聯排庭院別墅、家庭別墅、山景庭院別墅、VIP客製化別墅共五類39套溫泉度假客房;配套設施包括了中西餐廳、會議及多機能空間、生活美學圖書館、設計美學展廳、健身房、冥想空間、草坪景觀活動區及露天泳池等。 充滿空間儀式感的體驗場景©Wen Studio 雲夕博物紀「強制性」沉浸式體驗動線由三條控制軸線組成,連接人、建築與自然,引導並放大充滿空間儀式感的體驗場景,三條軸線也是建築面對自然的三次消失。 雲夕博物紀三條軸線 東西向主入口軸線從前廣場開始,穿越二側跌水下坡進入洞穴般的圓形前廳,彷彿穿越回到湯山猿人神秘的創世紀。從前廳沿光線的指引拾階而上,大堂空間豁然開朗,視線再折回向東,歷史感的入口門廊成為山景的自然景框。 主入口廣場鳥瞰©姚力 主入口廣場©姚力 東西向主入口軸線和南北軸線在圓廳十字交匯,圓廳位於整體建築空間的核心位置,其機能是設計美學圖書館和Lava Lab生活美學商店。軸線繼續向西,一層的盡端是設計美學展廳。在空間的核心區域配置設計美學圖書館、Lava Lab客製化生活美學商店和設計美學展廳,定義了雲夕博物紀以建築為核心的設計酒店屬性。 建築軸線©小熊 從大堂一側的圓弧形室外樓梯拾階而上,二層屋面的休憩花園、多機能分享空間,無邊泳池三處室內外公共場所從東到西沿軸線展開,以多機能分享空間為中心,軸線穿過無邊泳池融入西側的山林,形成建築面對自然的第一次消失。 建築消失於自然©董素宏 東西主動線是垂直、立體、局部隱匿的空間控制軸線,從圓廳設計美學圖書館開始的南北軸線則形成了建築連接自然的核心。對於度假酒店而言,此一空間極具療愈性,是充滿歸宿感的儀式場所。南北軸線同時也是酒店公區連通客房區的主動線,黑色景觀淺水池襯托白水泥地面向南延伸,連接二十棟宕口石塊砌築的石頭房,石頭房沿中軸線一側是白色混凝土圓廳門廊,外側的水景庭院面對東西二側山谷崖壁。庭院裡的半露天圓筒溫泉泡池整齊排列,形成建築明確而生動的邊界。 石頭外牆和白水泥圓筒©姚力 ©Wen Studio 建築外觀局部 ©Wen Studio 南北動線一直向前延伸穿越石頭牆洞口,二層高的家庭別墅客房區豐富了中軸線的節奏和尺度。南北軸線在宕口的盡端止於混凝土圓筒,以崖壁為背景的圓筒被設計成冥想場所,空靈而純粹。空間從這裡折向天空,建築再一次消失於自然。 雲夕博物紀南北軸線©竇平平 雲夕博物紀的第三條控制軸線在聯排石頭房和家庭客房之間轉折向西,動線自然延伸至山景別墅客房和VIP客製化別墅客房區域。在雲夕博物紀建築組群的最西側眺望遠山和落日,實體空間的邊界終止在懸挑的觀景平台,而建築則第三次消失於自然。 客房區域夜間景觀©姚力 場景內容體驗 始於1919年的包浩斯,希望以建築為核心統合各個門類的設計。一百年之後,雲夕博物紀發揮整體設計的力量將生活夢想場景化,表現湯山厚重的大地史和人類史在地性特質。雲夕博物紀博物館式的空間儀式感和溫泉酒店生活化的日常性相互激發,藉由湯山大地史和人類史內容導入,營造具有啟發性的沉浸式空間場景,強化脫離日常的神秘和浪漫體驗,酒店也是美術館。 跌水坡道 ©雷榮仕 跌水坡道©張小君 酒店也是美術館©小熊 清水混凝土入口立面上十字開口沉默並富有歷史感,定義了雲夕博物紀非凡的打開方式。窄長的甬道穿過二側跌水,走進神秘的歷史場所。從入口甬道到達洞穴般的前廳,時間被拉回到湯山猿人神秘的創世紀。 神秘的前廳©邱文鐧 ©董素宏 ©小熊 挑空圓廳的上方,麻繩編織的五彩天幕是令人嚮往的神秘星空,十八級光的台階進一步強化了進入大堂的空間儀式性。酒店大堂南北二側分別配置接待台和開放廚房,朝東開敞面對入口水院。大堂南側接待台背景牆上陳列了張雷建築工作室30個建築作品模型,定義了雲夕博物紀作為主題設計酒店的空間屬性。 雲夕博物紀大堂©董素宏 位於二層屋頂中軸線上的多機能分享空間完整聚焦了儀式感的南北軸線,多機能分享空間東西二側的屋頂平台可以俯瞰整個山谷宕口環抱中的建築組群。高密度陣列的混凝土圓筒、石頭房屋頂和宕口崖壁構成建築融合自然的經典關係,營造具有未來遺址般的歷史質感。 消失的軸線©姚力 南北軸線盡頭的冥想空間是時間和自然的容器,南北主軸線聚集的能量在這裡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繼續向南消失於山谷石壁,其餘部分則藉由混凝土圓筒折向山谷上空,連通天地。 懸浮平台©小熊 懸浮平台©邱文鐧 呼應湯山直立人洞穴的在地脈絡,雲夕博物紀客房傢俱、牆面和地台採用統一連續的白水泥界面,營造席地而臥的慵懶度假氛圍,帶來溫泉酒店脫離日常的「家徒四壁的高級感」浪漫體驗。 酒店客房:「家徒四壁的高級感」©姚力 ©Wen Studio ©小熊 時間性物質細部 雲夕博物紀的空間營造和沉浸式體驗過程,充分呈現了基本建築以人和空間、材料和建造、基地和場所關係為核心的設計思想。白水泥混凝土圓筒、白色石料外牆,白水泥路面、灰白色納公尺水泥牆面、傢俱及地台等在建築中整體使用,白色作為空間主色調營造簡單純粹、極致浪漫的度假氛圍。 極致浪漫的度假庭院©Wen Studio 庭院細部©小熊 圓筒泡池©Wen Studio 雲夕博物紀以採石宕口廢棄的石材建造而成,藉由麻繩、藤編等手工織物、Lava Lab獨家設計的杜邦紙系列生活用品、以及特種水泥系列客房用品的運用,環保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美學方式貫穿於整個沉浸式體驗過程。 雲夕博物紀大堂麻繩編織的發光頂©Wen Studio 以設計美學提升體驗,以設計美學助力環保,雲夕博物紀藉由沉浸式設計美學空間體驗、建築為核心的整體設計、常態化主題展覽等三方面的豐富內容,思考和探索了設計酒店(Design Hotel)的構成屬性。 設計美學圖書館和Lava Lab生活美學商店©董素宏 沉浸式設計美學體驗除了精心設計的空間和光,在重要空間節點上藉由湯山大地史和人類史內容的文字,表達人類和自然的辯證關係,雲夕博物紀就像是300公尺外的南京直立人遺址博物館的序廳。酒店大堂和客房的牆面上,材質理念、溫馨提示和環保理念藉由絲網印刷放大,以更具儀式感的方式被展示,超越不完美的日常、表現時間的痕跡,改變看這個世界的方式,酒店也是美術館。 精心設計的空間和光 ©小熊 以混凝土、石頭和水為主題的湯山雲夕博物紀,是礦坑宕口原生地貌的基因延伸。湯山的大地史和人類史藉由設計的力量被感知和體驗,時間對空間的修復、形式和內容的統一,以自主、原始、簡樸的空間營造理念再現。雲夕博物紀屬於湯山,也可以屬於所有地方。 雲夕博物紀夜間景觀©姚力 作品資訊 作品名稱:湯山雲夕博物紀溫泉酒店 作品位置: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湯泉西路171號 總樓地板面積:5500 平方公尺 設計/竣工時間:2017/2020年10月 設計單位:張雷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施工圖設計合作:南京大學建築規劃設計研究院 主持建築師:張雷,戚威 建築設計:金海波,王亮 室內設計:馬海依,杜月,劉平,朱文健,黃榮 景觀設計:趙敏,姜志遠,陳雋雋

隈研吾在台東也有案子了!「WUMA六善知本溫泉酒店」絕美景觀,泡湯好去處

台東背山面海,更是一片秘境。全球知名渡假村品牌「Six Senses」將其國際級度假村「WUMA」移入台東知本,由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規劃,融合自然素材,打造禪意的空間。不但能夠看見其獨特的梯田景觀,也可以體驗到豪華的自然環境。然而因為洲際酒店集團收購了「Six Senses」,六善品牌在新市場的發展將更是有看頭。

日本伊勢志摩國立公園旁的度假勝地,安縵伊沐溫泉度假村/Kerry Hill Architects

座落於日本三重縣志摩市英虞灣(Ago Bay)沿岸的溫泉度假村,Amanemu安縵伊沐於2016年開始營運,度假村的四周是伊勢志摩國立公園田園詩般美輪美奐的風景。Amanemu安縵伊沐延續了安縵在日本的旅程,汲取了傳統日本式旅店的典型日本美學。24間套房和4棟雙臥室別墅都擁有獨立溫泉,充滿鄉村風情,與東京安縵遙相呼應又迥異其趣。 Amanemu安縵伊沐是一個讓人放鬆、靜謐而適合冥想的度假勝地,呈現融合溫暖與尊重的日式「待客之道(omotenashi)」,也吸納了日本式旅店極為關鍵的一種地方傳統,由稱為「女將(Okami)」的老闆娘管理,其主要職責是藉由其無微不至的日式待客之道,關注細部並預測客人的需求。這也進一步呈現了安縵因地制宜的不變理念。 建築外觀 主接待區 度假村由東京安縵的設計團隊Kerry Hill Architects精心打造,以現代的方式演繹了日本民家建築,包括傳統的低矮瓦屋面和染成深色的日式杉木外牆,參考了當地溫泉旅店樸素而深受自然影響的設計,宛若日本傳統的溫泉度假地。度假村曲徑通幽的車道通向坐落於山坡上的迎賓館,四周種植著楓樹和櫻花樹,此一處景緻也奠定了整個度假村的基調,富有日本當地特色的樹木烘托出醇厚的日式風情,綠蔭環繞,宛如畫卷。 秋天的溫泉 溫馨的室內空間優雅而簡約,用淺色調的日本木材精心打造。每個獨立的套房都採用了落實窗設計,配備織物和木移門,可以從房間的一端移到另一端,讓客人盡情欣賞度假村周圍自然公園的景觀。客製化傢俱確保建築和設計之間完美平衡,白色橡木咖啡桌、沙發和扶手椅與大地色織物的色調相得益彰。 客房露台 浴室採用了傳統日本浴室的設計,炭黑色的玄武岩地磚將目光從房間引向設有落實窗的私人溫泉,在這裡客人可以一邊泡湯一邊欣賞私家花園的景緻。飾品的數量被精簡至最低,與日本室內設計傳統相契合,以免擾亂注意力。因此客人可以專心享受傳統日式泡浴的體驗,用心體會這種獨特的文化儀式。 溫泉浴室視野 餐廳和酒吧之間有著玄武岩建造的下沉式露台,是享用餐前酒的理想地點,玻璃壁爐既現代又傳統,附近的33公尺淡水無邊泳池提供了英虞灣(Ago Bay)的全景景觀,住客可以遠眺寧靜的海面上星星點點的採珠船。 從下沉露台望向休閒吧 無邊泳池 從餐廳入口望向休閒吧 從泳池區域望向連接休閒吧和圖書室的走廊 度假村裡隨處可見日本傳統藝術作品,比如起源於日本飛鳥時代(Asuka Era,公元600-700)的精緻Kumiko藝術品,這種工藝由匠人們代代相傳,逐漸臻於完美。匠人運用巧奪天工的技藝將小木片拼綴起來,彼此之間用鑿子連接,不用一顆釘子,也不用膠水黏合。 值得一提的是,水療中心和雙臥室別墅還裝飾著日本和服和腰帶匠人 Genbei Yamaguchi獨一無二的作品,他所在的家族在京都日本和服用腰帶製作行業中作為掌舵者已達270年。牆面上裝飾著Genbei設計的精美絕倫的和服寬腰帶,彷彿是借由展示珍貴的傳家寶來歌頌日本源遠流長的傳統。 圖書室 閱讀空間 Amanemu安縵伊沐的安縵水療整體設計致力於融合理療、休閒、運動和營養,進而促進健康,受到了天然溫泉和水本身治療能力的極大影響。佔地2000平方公尺的水療中心包括一個大型中央混浴溫泉浴池以及兩個私人水療館,私人水療館擁有獨立的室內和室外溫泉,客人們在經過了一天的當地歷史名勝徒步遊覽後,可以在此放鬆疲憊的肌肉。 水療中心的休息區和篝火 溫泉和花園 此外,這裡還配備有頂級健身中心,Watsu套房和大型玻璃帷幕牆瑜伽館,戶外露台俯瞰著寧謐的花園,花園中心栽種著一棵枝繁葉茂的楠木。 專屬的私密溫泉 溫泉休息區 秋季溫泉細部 度假村另設四個理療套房,讓需要更深層次放鬆的客人體驗結合了富礦溫泉的理療,這種泉水以其強大的治癒特點而著稱,加上以身心合一原則為基礎的傳統漢方草本療法,讓客人的身心得到全然的休憩與新生。 理療室 健身房提供高水準的訓練課程 餐廳的拱形方格天花板給人一種空曠的感覺,汲取了純正的日式「居酒屋(izakaya)」風格隨性而樂於分享的特點。Amanemu安縵伊沐的食材來自具有多樣微氣候的三重縣(Mie Prefecture),該地區曾經被譽為皇室糧倉,新鮮的當地物產包括甘美的水果,各種蔬菜,以及來自附近水域的大螯蝦和鮑魚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度假村亦提供松阪牛肉,日本和牛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產自松阪,以其高脂肪的特點以及大理石紋理而聞名。 餐廳的拱形方格天花板汲取了居酒屋的設計元素 從餐廳望向海灣 以日本的「當日主廚客製化菜(omakase)」概念為基礎,即不設菜單,由主廚為客人精心選擇菜式。12位大廚組成的團隊負責根據每天的新鮮食材供應創作菜單。除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紅酒以外,精選的清酒、燒酒以及頂級陳年日本威士忌也令Amanemu安縵伊沐的美食體驗錦上添花。 用餐空間 美食 日本最神聖的神道教神社伊勢神宮距Amanemu安縵伊沐僅一小時路程。神宮佔地5,500公頃,集合了125座宮社,包括兩座正宮,分別是綠蔭環繞的外宮以及圍繞著日本柏樹的內宮,內宮與宇治毗鄰,這座橫跨五十鈴川。Amanemu安縵伊沐可以為客人安排前往這些神社的私人客製化遊覽作品,讓客人們有機會體驗日本傳統祈福舞蹈御神樂(Okagura)。 位於度假村附近的伊勢神宮 由七條古代朝聖之路組成的熊野古道(Kumano Kodo)在遙遠的紀伊山脈腹地交匯,這座山脈位於本州的最南端,最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路線。京都的古代君主曾經徒步沿著同樣的道路朝聖,淨化自我,並向稱作kami的神祇祈福,據說這些神靈棲居在岩石和樹木中。 Amanemu安縵伊沐開發了數條徒步路線,帶領客人們穿過熊野古道溪流、河流和瀑布網布的山脈,經由雪松和柏樹林,領略沿途風光,並遊覽熊野三山(Kumano Sanzan)、吉野山(Yohshino)大峰山(Omine)、高野山(Koyasan)等神社寺廟。這些景點之間相連的朝聖之路,加上環抱的森林一起構成了一道文化風景,反映出日本神道教和自然崇拜的古老傳統的融合。 如果想要打高爾夫,住客可以使用不遠處的Nemu高爾夫俱樂部,Nemu高爾夫俱樂部是十八洞高爾夫球場,可俯瞰英虞灣(Ago Bay),距離Amanemu安縵伊沐僅幾分鐘路程,球場進行了重新設計,氛圍寧靜,擁有一系列富有挑戰性且可觀賞海灣景緻的球洞。 選擇繼續和安縵一起遊歷日本的客人和即將前往東京安縵的客人,都將獲贈由Amanemu安縵伊沐行政總廚創作的便當。客人們還將有機會獲得更為個性化的便當,可以從一系列傳統日本小食中進行選擇,包括米飯、魚或肉,再搭配醃製蔬菜,這種美食傳統可以追溯至煮制米飯剛剛出現的鐮倉時代(Kamakura period)後期。 特別為住客準備的精美便當 Amanemu安縵伊沐位於東京西南方約300公里處,可藉由日本的高速鐵路網路輕鬆到達。從度假村出發前往名古屋,乘坐列車約需2小時,沿途可欣賞如畫的景緻,或也可搭乘直升機前往,25分鐘即可到達。 下沉露台夜間景觀 英虞灣遠眺

星野集團第一家虹夕諾雅 HOSHINOYA 在台灣谷關開業

喜歡旅遊的夥伴一定都知道日本的這家旅店——虹夕諾雅。這家旅店是由日本的建築師東利惠和星野集團董事長一起創立的品牌,如今也在日本和峇里島擁有六家分店。雖然有的夥伴可能因為時間不足等問題無法到這些地方體驗,但是好消息是,虹夕諾雅的第七家度假村在2019年的6月30日在台灣谷關開業。

波蘭溫泉浴場Termy Warmińskie╱Plaskowicki + Partnerzy Architekci

主要目標是將理想的溫泉浴場和諧地融入到波蘭 Lidzbark Warmiński地區的自然景觀中。設施的「氛圍」和適應所有年齡段人群的人體工程學設計也是專案要實現的主要目標之一。建築的外形被分成幾個要素,依據其內部功能區的需要而做出調整。整個建築群內部各個部分大量採用玻璃以向周圍地區展示其魅力。

讓人五官都打開感受環境 中國河北茗湯溫泉度假村

近年來由於中國都市發展迅速成長,休閒旅遊 的需求量增多,觀光產業成為積極開發重點,藉由與北京及天京大約1個小時車程距離及擁有豐富的溫泉資源的優勢,霸州被計畫打造成溫泉城,成為河北省環京津旅遊圈內的重點計畫。
- Advertisment -

Mos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