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Le Corbusier

現代性的意匠,前川國男

前川國男被譽為日本現代主義的代表,不僅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且受到岸田日出刀翻譯的柯比意建築書籍影響,更是遠赴法國學習柯比意的建築理念。在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的設計中,他與柯比意及其他建築師合作,創作出獨特的藝術品陳列方式,然而因為他的卓越貢獻,也可以說他成功融合了日本傳統元素與現代建築理論,在東京文化會館設計中展現出來。

柯比意帶給業主的麻煩,知名建築Villa Savoye薩伏伊別墅鮮為人知的故事

迷人的建築被當作善的化身,醜陋的建築自然也就是惡的物化。俗世中的我們,目標仍是確立那些特別的對象和特定的裝飾風格,它們會喚起我們認定有益的內在狀態,並能激勵我們求真、向善、持美的動力。 我們對二十世紀建築有種很有意思的感情,它是精英式的高冷、不妥協,同時還表現出質朴、感恩的美,它象徵著尊貴,是我們內心的一種姿態。 現代主義者在美學方面的興趣實在強烈,結果順理成章地蓋過了對效能的考量。薩伏伊別墅看起來也許像是一台實用的機器,可它實際上卻成了一場但求藝術性的鬧劇。 光禿禿的牆面都是由工匠們用昂貴的進口瑞士灰漿手工做成,精緻得如同緞帶,熱誠得好比某個反宗教改革教堂那鑲金嵌寶的中殿。 按照現代主義者自己的標準來衡量,薩伏伊別墅的屋頂也同樣,不過更具毀滅性地不誠實。 柯比意的堅持 柯比意不顧薩伏伊一家的抗議,堅持平頂比尖頂更好。他向他的業主確保,平頂造價更低,更易於維修,而且夏天更涼爽,薩伏伊夫人還能在上面做體操,免受地面層潮濕水氣之苦。   建築出了問題 可是薩伏伊一家搬進去之後才一個星期,兒子羅歇臥室上面的屋頂就裂了縫,漏進雨水,致使男孩胸部感染,而且轉成肺炎,他最後在夏蒙尼的一家療養院裡住了整整一年才復健。 在1936年9月,別墅正式完工的六年之後,薩伏伊夫人將她對這個平屋頂的感受在一封水漬斑斑的信裡傾訴了一番:「大廳裡在下雨,坡道上在下雨,而且車庫的牆全部遭到水浸。我的浴室裡也像下雨,一遇到壞天氣就會被淹,因為雨水直接就能從天窗漏進來。」 柯比意確保這個問題馬上就能解決,然後不失時機地提醒他的業主,他的平頂設計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建築評論界得到了多麼熱情的評價:「您真該在樓下大廳的桌子上放個簽名簿,請您所有的來訪者都留下他們的姓名和住址。您會看到您將收集到多少漂亮的簽名。」 不過這對深受風濕之苦的薩伏伊一家而言幾乎不起什麼安慰作用。 您的職業操守危如累卵 「在我這方面提出無數的要求之後,您終於也承認您在1929年建的這幢房子根本沒法住了,」薩伏伊夫人在1937年秋警告道。「您的職業操守危如累卵,我也沒必要付清賬單了。請馬上將其改造得可以居住。我真誠地希望我不至於必須採取法律行動。”」僅僅因為恰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薩伏伊一家飛離巴黎柯比意才免於因設計了他那個巨大的無法居住的家居機器——雖說美麗絕倫——而跟他的業主對簿公堂。 總結心得 我們心儀的建築,是那些禮贊我們認可的價值的建築,採取原材料、外形或是顏色,它們能夠表現出友善、親切、微妙、力量以及智慧這些重要的、積極的品質。 如果說現代主義的建築師私下裡是以“美的標準”來設計,那麼為什麼他們又主要以技術的標準來為自己的作品正名呢? 他們選擇此一策略的根本原因恐怕還是出於害怕。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美的標準轟然倒塌之後,既之而起的氣候就是沒有任何一種風格能倖免於批評。由哥德式或提洛爾式建築的信徒發起的針對現代主義建築外觀的異議,不可能在不招致專橫與傲慢的詬病情況下輕易拂去。 在美學上,正如在民主政治中,最終的仲裁者已經無跡可循了。而換用科學的語匯則能避開惡意的批評者,說服猶豫不決者。哪怕是舊約中的上帝,在面對以色列各部落的抱怨不休時都偶爾點燃一叢沙漠中的荊棘以激起其觀眾的敬畏之心,歸順於他。技術就成為現代主義者燃燒的荊棘。 在現如今基督教的影響已經式微、古典文化已遭忽視的情況下,說起某人的房子來滿口技術術語正是為了籲請社會上最有聲望的力量,造出盤尼西林、電話和飛機的就是這種力量。然後,屋頂的傾斜度顯然將由科學來決定。

向柯比意致敬,印度香地葛學院學生宿舍/Charged Voids

學生宿舍CGC Student Hostel Landran位於印度旁遮普邦的一個名為Landran的郊區,該地區是香地葛(Chandigarh)的衛星城,香地葛(也有翻譯為「昌迪加爾」)是由柯比意Le Corbusier)設計規劃的現代城市,距離印度首都新德里250公里。

那些從文藝復興以來,停留在紙上的偉大建築

14-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 達文西:圓形教堂 文藝復興時期人們以中心化平面為理想形式,它反映了數與幾何的關係,呈現了宇宙秩序。當時的建築美學基於整體與部分的和諧比例關係,人們認為教堂是那時最完美的建築,是感性與科學的結合。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達文西通曉各個學科,他不僅是畫家,還是一名建築師,也是最早嘗試設計圓形平面教堂的人。從圖中可以看出,巨大的穹隆位於建築中央,輔助空間圍繞中心空間,形成了一定空間秩序,可惜的是它並沒有投入建設。 達文西根據馬爾庫斯·維特魯威·波利奧(Marcus Vitruvius Pollio)在《建築十書》中的描述,努力繪出了完美比例的人體。其完美的比例關係呈現出人體與宇宙的秩序是統一的,最理想的平面是圓形,既與人體比例有關,又是宇宙最完滿的幾何形制。而後來的坦比哀多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建築的圓形表達。 坦比哀多禮拜堂(Tempietto of San Pietro)是文藝復興盛期的代表作,由建築師Donato Bramante設計。它的地面層柱廊完整,柱子獨立並對應內部牆體,鼓座和穹隆呈現清晰的連接。平面和立面都保持和諧的秩序關係,第一次實現了真正意義的中心化平面,具有雕塑般的紀念性。 18世紀 皮拉內西(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監獄組圖 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是義大利雕刻家兼建築師,以蝕刻和雕刻現代羅馬及其古代遺蹟著名。他崇拜帕拉迪奧,對羅馬這座城市及其歷史充滿嚮往。他創作了很多基於古羅馬建築的版畫作品,而這組「監獄」組圖完全基於個人想像,也是他一生中最著名的作品。強烈的光影與空間形成對比,同時,巨大的建築與人物之間的關係也產生張力,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情況。 皮拉內西根據聖彼得大教堂創作的系列作品 Etienne Louis Boullee:牛頓紀念堂 Etienne Louis Boullee被人們稱為空想建築師,儘管沒有什麼竣工的作品,但他因為對建築本質和美學的思考與表達,成為了法國新古典主義的代表人物。他受到古典形式的啟發,發展出獨特的抽象幾何風格。在作品中去除了不必要的裝飾,將基本幾何形體放大,重複使用同種元素,來塑造建築與空間的形態。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便是牛頓紀念堂。 牛頓紀念堂是一座150公尺高的球體,周圍環繞兩圈巨大的屏障和數百株柏樹。建築的最低處用來存放代表牛頓的空石棺。Boullee還在巨大空間中創造了白天與黑夜的效果:在夜晚,懸掛在球形空間正中央的巨型燈被點亮,如同白晝;在白天,昏暗的室內被透過穹頂孔洞的日光照亮,如同繁星點點。同時,它的平面經過精密的計算,理性與感性結合,超越空想,賦予紀念堂神秘而浪漫的想像,感受宇宙的無限可能。 設計師Brooksbank和Collins還根據建築與雕塑的概念設計了「Boullee Table」桌子,用來紀念建築師Boullee。金屬表面、拋光鏡面和不鏽鋼材質組合在一起,如同來自縹緲的外太空。 Etienne Louis Boullee其他實現作品 ▼國家圖書館 ▼大都會教堂 ▼紀念碑 19世紀 Claude Nicolas Ledoux:ideal city of Chaux 1736年,Claude Nicolas...

瑞士建築師 Mario Botta 談美國建築大師 Louis l. Kahn以及對自身創作的影響

建築師Mario Botta(馬里奧‧博塔)是當代最知名的瑞士建築師之一,他曾與當代建築學界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Louis l. Kahn(路易‧康)一起工作,並受其指導。Botta對Kahn的設計工作與作品有著長期和深入的參與觀察,就此,Botta與義大利建築評論家Pippo Ciorra展開了對談。

到日本看建築,東京必打卡的建築地圖

Taaai介紹了東京建築的多樣性與特點,特別提及表參道區域,其中融合了多位國際及日本本土建築大師如丹下健三妹島和世黑川紀章安藤忠雄青木淳伊東豊雄、團紀彥、楨文彥、隈研吾、Mario Botta、Le Corbusier前川國男、渡邊誠等的傑出作品。日本的住宅多為木造,不但能夠提供年輕建築師豐富的發展機會,更是推動了建築界的更新與創新。然而因為日本經濟曾經低迷,建築領域卻持續綻放。除此,作者也提到居酒屋在日本文化中的獨特地位,及時尚與建築之間的相互影響,特別是大品牌如LV、 Bape等,它們不僅關注服裝設計,也可以看出在建築設計上的高度重視。

每個人都曾經是菜鳥,建築大師們的第一件作品是什麼模樣?

進入建築圈想要做設計的人,必然對第一件作品充滿想法,在過程中充滿故事,建築大師們也不例外。有的人20出頭就已有作品竣工,而有的人經過10餘年的磨礪才得到委託;有的人自己買地自己當業主,有的人靠給親戚建房子完成第一件作品;有些作品中能夠看出強烈的個人風格,有些則完全不像他後期的風格;有些讓建築師一炮而紅,而有些則很少被提及。

來看看精彩的印度建築 傳統與當代設計兼備

印度這個神秘的國度,有太多你未曾見過的驚喜與驚訝,近年來不少印度電影成為熱門話題,讓人們對印度有了新的認識,但是印度對許多人而言,還有不少難以瞭解的事物,從建築角度來看,精妙絕倫的歷史遺蹟之外,還能看見當代建築大師們的精彩作品。

瑞士蘇黎世Heidi Weber 博物館 柯比意Le Corbusier的封山之作重新開放

關於柯布西耶(柯比意, Le Corbusier),我們已經不需要多做介紹。 他是一個真正的建築大師,一生代表作無數,馬賽公寓、朗香教堂、薩夫伊別墅、巴黎瑞士學生公寓、平台別墅…… 但是,他所設計的最後一個建築——位於瑞士蘇黎世的柯比意中心(Pavillon Le Corbusier)(又名 Heidi Weber 博物館),卻不那麼知名。

十三位建築大師的黑歷史,你聽過嗎?

世界聞名的建築大師們在我們心中總是帶有一份神秘的色彩,對於很多普通的建築師來說,對於大師的印象都是來自於他們輝煌的建築成就,然而對於他們的個人生活全憑我們的想像。
- Advertisment -

Mos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