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生命之塔:活金字塔的生態演繹
艾格尼絲・丹尼斯(Agnes Denes)這位匈牙利裔美籍的藝術家,以其關注環境與生態議題的藝術創作聞名於世。她於美國南加州的「科切拉谷沙漠」(Coachella Valley)為「沙漠X」(Desert X)雙年展打造了名為「活金字塔」(The Living Pyramid)的大型裝置藝術。這座金字塔不是用石塊堆砌起來,而是以層層疊疊的仙人掌與其他加州原生植物構築,就像沙漠中一座生機盎然的綠洲。此作不僅是沙漠X 2025年的首件亮相作品,更是丹尼斯2015年在紐約蘇格拉底雕塑公園(Socrates Sculpture Park)展出的同名作品的沙漠版本。
相較於紐約版本的綠草如茵,沙漠版本更顯粗獷與堅毅,與周遭的沙漠景觀相映成趣。這座活金字塔,以其獨特的生命力,在乾旱的沙漠中展現出蓬勃的生機,也引發人們對於生態環境的深刻思考。此作品座落於歷史悠久的桑尼蘭茲中心與花園(Sunnylands Center & Gardens)的廣闊場域中,此處曾是美國政要與各國領袖交流的重要場所,在歷史的紋理中更添增了藝術與人文的對話空間。
城市到沙漠:活金字塔的跨地域對話
「活金字塔」並非丹尼斯首次以金字塔為創作元素。她曾以蝸牛、蛋、魚,甚至是思想、數學、森林與人類生存為主題,創作一系列的金字塔作品。這些金字塔並非單純複製埃及金字塔的形狀,而是承載著更深層的社會與文化意涵。從紐約的草地到科切拉谷的沙漠,「活金字塔」經歷了一場跨地域的對話。這座以在地植物重新詮釋的作品,不僅展現了丹尼斯對於不同生態環境的敏銳觀察,更透過植物的生長與枯萎,映照出沙漠生態的循環與變遷。如同都市規劃專家所強調的「地景規劃」(Landscape Planning),藝術作品與環境的互動,不僅豐富了地景的層次,更引發人們對於環境議題的關注。此作不僅是單純的藝術展覽,更是一場關於生態、文化與社會的深刻對話。

生命的循環:仙人掌構築的生態詩篇
「活金字塔」的建造,不僅是一項藝術創作,更是一項生態實驗。這些沙漠植物將在展覽的六個月期間,經歷發芽、開花、生長,甚至枯萎的生命週期,如同沙漠本身的生命律動。沙漠X策展團隊表示,這個過程是「自然有機發展與金字塔互動的證明」,而金字塔這種形式,在丹尼斯的作品中經常出現,她認為金字塔傳達了社會結構。從建築史學家的角度來看,金字塔的幾何結構,不僅是建築的穩定形式,更承載了不同文化對於宇宙與生命的詮釋。丹尼斯借用金字塔的意象,並以植物作為媒材,創造出一座會呼吸、會生長的「活」金字塔,為古老的幾何形式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這樣的創作手法,也呼應了材料專家對於「永續材料」(Sustainable Materials)的重視,以自然、可分解的材料,創造與環境共生的藝術作品。
藝術的社會關懷:種植的不僅是植物,更是希望
丹尼斯曾說:「這件『活金字塔』的新作是種植的材料,卻有新的意義。金字塔轉化為花朵,如同演化對我們物種所做的一樣,使自身更新。」她更提到:「這不僅是種植,更是種植悖論,在農場或田野之外,而是在繁忙的大都市或世界各地的心臟地帶,種植土壤與穀物的結構建築。這是將種子種植在土壤和人類的心中。」這段話不僅點出了「活金字塔」的創作理念,更展現了丹尼斯對於社會與環境的深切關懷。如同社會學家所強調的「環境正義」(Environmental Justice),藝術不僅是美的展現,更是社會議題的發聲管道。丹尼斯透過「活金字塔」,將生態議題帶到公眾面前,喚起人們對於環境保護的重視,並期許透過藝術的力量,為世界帶來正向的改變。這座金字塔不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一座承載著希望與未來的生命之塔。
沙漠X的藝術探索:時間的非線性敘事
「活金字塔」將作為「沙漠X 2025」的一部分展出。第五屆藝術節將「更深入探討時間的非線性敘事」,並展出來自多位藝術家的大型裝置藝術。沙漠X自創辦以來,便以其獨特的展覽形式,吸引了全球藝術愛好者的目光。它將藝術作品置於沙漠的廣袤 landscape(景觀),讓藝術與自然環境相互輝映,創造出獨特的觀展體驗。如同開發商在進行「房地產開發」(Real Estate Development)時,需要考量環境因素與永續發展,沙漠X也透過藝術作品,引導人們思考人與環境的關係。這次的展覽主題「時間的非線性敘事」,更試圖打破人們對於時間的線性認知,透過藝術作品,探索時間的多元面向。
這也呼應了建築師在進行「建築設計」(Architectural Design)時,對於空間與時間的思考,如何透過建築的空間佈局,引導人們體驗時間的流動與停滯。如同材料專家在選擇「建築材料」(Building Materials)時,需要考量材料的耐久性與環境適應性,沙漠X也透過藝術作品的展出,引導人們思考如何在嚴苛的環境中,創造永續的藝術與文化。
藝術家的生命歷程:艾格尼絲・丹尼斯的創作軌跡
艾格尼絲・丹尼斯(Agnes Denes)於1931年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Budapest),現年93歲,仍居住於紐約市。她以其關注環境與生態的藝術作品而聞名,作品經常探討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社會結構以及哲學思想。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麥田——對峙》(Wheatfield — A Confrontation),這件作品於1982年在紐約曼哈頓世界貿易中心旁種植了一片2.2英畝的麥田,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與討論。

從建築史學家的角度來看,這件作品不僅是一件環境藝術作品,更可視為具有社會意義的行動藝術。它將農田這種傳統的鄉村景觀帶到繁華的都市中心,引發人們對於土地利用、糧食生產以及環境保護等議題的思考。如同都市規劃專家在進行「都市更新」(Urban Renewal)時,需要考量都市的歷史紋理與社會脈絡,丹尼斯的這件作品也巧妙地將藝術與社會議題結合,創造出具有高度影響力的作品。
沙漠X的過往與未來:藝術的永續發展
沙漠X曾展出多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包括以堆疊的貨櫃製成的雕塑,以及在2020年於沙烏地阿拉伯展出時,兼具彈跳床功能的「人造水坑」(artificial puddles)。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藝術家的創意與巧思,更突顯了沙漠X對於環境議題的關注。如同開發商在進行「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時,需要考量環境、社會與經濟等面向,沙漠X也透過藝術作品的展出,引導人們思考如何在嚴苛的環境中,創造永續的藝術與文化。從專業設計師的角度來看,這些裝置藝術的設計,不僅需要考量作品的美觀性與創意性,更需要考量作品的安全性與環境適應性。
此外,從營造廠的角度來看,如此大型的裝置藝術,其建造過程也需要縝密的規劃與執行,才能確保作品的完整呈現。例如,如何選擇適合沙漠氣候的植物、如何設計穩固的金字塔結構、如何維護作品在展覽期間的狀態等等,都需要專業的知識與技術。這也展現了藝術創作背後,各個專業領域的協作與努力,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都是設計師需要面對的挑戰。
沙漠X將於2025年3月8日至5月11日在美國加州的科切拉谷舉行。第五屆藝術節將「更深入探討時間的非線性敘事」,並展出來自多位藝術家的大型裝置藝術,持續引領人們對於藝術、環境與社會議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