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OTO與台灣YKK AP在台深耕多年並致力於回饋社會,為使台灣建築設計業界能激發更多不同的見解想法,並期望給予學子們更多的學習概念,自2004年起連年舉辦日本建築大師講座,廣邀日本知名建築師來台演講分享其觀點,每場皆獲得廣大的好評。今年特別邀請到國際知名日本建築師-田根剛在2024年11月27日親臨TICC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向現場近兩千名觀眾侃侃而談,分享他獨具風格的建築設計理念。
今年的講座主題為「Archaeology of the Future-未來的記憶」,講者田根剛建築師在法國巴黎創立了ATTA – Atelier Tsuyoshi Tane Architects。以建築是從一個地方的記憶中創造出來的「Archaeology of the Future」為概念,目前在歐洲和日本為中心的世界各地有眾多的項目正在進行中。
探索過去與未來的建築藝術
田根剛(Tsuyoshi Tane),1979年生於東京,是一位以「未來考古學」(Archaeology of the Future)理念著稱的建築師。他認為建築不僅是當代的設計創作,更應融入歷史的記憶,為未來留下文化足跡。田根剛在2006年於巴黎與Dan Dorell、Lina Ghotmeh共同創立DGT Architects(Dorell Ghotmeh Tane),之後在2017年成立自己的事務所Atelier Tsuyoshi Tane Architects,開展更多具實驗性與創新的設計。他的設計哲學強調與場域的對話,特別是在地文化和歷史背景的結合,這一理念深深影響了他的代表作,例如愛沙尼亞國家博物館(Estonian National Museum)、巴黎的阿勒薩尼收藏展(The Al Thani Collection Foundation)等。
演講中,田根剛與大家分享,建築師一直被教育開創新建築,但是新的建築往往只是翻新,而他認為每個場所的記憶應該有所延續,因此開始對建築進行考古的工作。透過考古發掘出許多在時代中被遺忘的事物,並認識一個地方的記憶,而這些記憶是集體的、共有的,包含了先人、代代的記憶,並延伸組合成文化、語言、歷史。
光與空間:建築中的詩意語彙
田根剛的作品以細膩的光影運用著稱,特別是在裝置藝術和建築空間中展現出獨特的感官體驗。例如2014年米蘭設計週,他與CITIZEN合作的「LIGHT is TIME」裝置藝術,用光線和時間的交錯製造了富有動態感的空間,這不僅是技術的展示,更是對時間哲學的詮釋。此外,他與藝術家塩田千春在豐島合作的展覽空間,也因其詩意的空間感廣受好評。該建築採用曲面結構與自然光線的結合,使整個空間呈現如呼吸般的生命力。
在田根剛被問到「如果世界發生戰爭、夷為平地,還要如何創造建築?」時,他這麼回答「雖然建築可能會消失,但記憶不會消失,可以透過記憶再創造新的建築。重視場所的記憶,創造未來,是建築師的工作。」充分的讓大家感受到了田根剛在創造新的建築時,有多麼的認真看待每個場所的記憶。也讓大家體認到了田根剛所說的「記憶不僅僅是過去的東西,而是創造未來的動力」。
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透過考古挖掘過去與歷史,設計建築物時以考古內容為架構規劃,例如「弘前煉瓦倉庫美術館」他將因產業變遷而成遺棄建築的倉庫加以設計,並將新的設計疊加在原有建築上,不破壞原有建築,把建築物裡的白牆拆除,露出底層紅磚、讓新舊磚互相對話,讓改建「renovation」變成延續「continuation」。
歷史的延續:從博物館到國際榮譽
田根剛的建築實踐涵蓋了廣泛的領域,尤其在文化與歷史性建築中成就卓著。他設計的「愛沙尼亞國家博物館」,不僅保存當地文化記憶,更成為歷史與未來的連結地標。「弘前煉瓦倉庫美術館」則將現代藝術與歷史空間融為一體,展現出田根剛對於建築場域的獨到見解。他的設計屢獲國際殊榮,包括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和日本建築學會獎,進一步奠定了他在國際建築界的重要地位。作為巴黎國立高等建築學院的客座教授,他持續啟發年輕一代建築師,傳遞建築創作中的文化價值與創新精神。
田根剛深信有場所,才會有建築,才會有人文。透過考古認識一個場所的記憶,並根據這些記憶去創造了新的建築。並將一路以來研究的成果及理念,透過本次講座,傳達給在場的業界人士及莘莘學子們。期望台日建築界能透過這樣的文化交流活動,激盪出更多的創意思維。
同場加映:擔任此場演講司儀的YUKA 嶋原祐佳在IG上分享相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