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路上觀察學會」40 週年紀念活動:傳奇成員聚首學士會館,回顧並展望,持續探索都市的各種趣味

0
46

「路上觀察學會」的濫觴:從「超藝術」出發的城市探索

1986 年,由赤瀨川原平(Akasegawa Genpei)、藤森照信(Fujimori Terunobu)、南伸坊(Minami Shinbo)、林丈二(Hayashi Joji)、松田哲夫(Matsuda Tetsuo)等人領軍的「路上觀察學會(路上観察学会、Rojo-Kansatsu-Gakkai)」,於東京的學士會館正式成立。這個團體的成立,更引發了一股名為「路上觀察」的風潮,並對當代的藝術與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個團體的成員們,以輕鬆詼諧的方式,紀錄都市中各種有趣的景象,並透過出版物,將這些觀察成果,與大眾分享。其中,赤瀨川原平(Akasegawa Genpei)等人,更提出了「超藝術トマソン(Hyperart Thomasson)」的概念,他們認為,這些「超藝術トマソン」雖然看似沒有任何功能,卻有著自己的美學,也讓他們成為城市中的一道景色。這項概念,引發了許多人的共鳴,也讓「路上觀察」成為一項全民運動。

從左至右:松田哲夫氏(Matsuda Tetsuo)、南伸坊氏(Minami Shinbo)、林丈二氏(Hayashi Joji)、藤森照信氏(Fujimori Terunobu)(照片除特別註明外均由宮澤洋拍攝)
從左至右:松田哲夫(Matsuda Tetsuo)、南伸坊(Minami Shinbo)、林丈二(Hayashi Joji)、藤森照信(Fujimori Terunobu)(照片除特別註明外均由宮澤洋拍攝)
活動結束後,路上觀察學會與參加者大合照
活動結束後,路上觀察學會與參加者大合照

從建築、招牌到人孔蓋的城市探索

「路上觀察學會」的成員們,各自以其獨到的眼光,觀察、紀錄著都市中的各種事物。這些觀察的對象,可說是五花八門,例如:被戲稱為「超藝術トマソン」的無用建築與設施、南伸坊(Minami Shinbo)的「招牌考現學(ハリガミ考現學)」、藤森照信與堀勇良等人的「東京建築偵探團(Tokyo Architecture Detective Troupe)」,以及林丈二的「人孔蓋採集」等。這些看似無關的觀察活動,卻有著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於都市空間中,被人們所忽略的細節的關注。這些成員們的觀察與紀錄,也讓許多原本被忽視的事物,重新獲得人們的注意,進而讓這些事物,成為城市風景的一部分。

藤森照信
藤森照信

路上觀察的源流:今和次郎的「考現學」

「路上觀察學會」的活動,可以追溯到日本近代建築學者今和次郎(Kon Wajiro)所提出的「考現學」。今和次郎認為,透過對於現代社會的觀察與紀錄,可以更了解當代的文化與社會現象。而「路上觀察學會」的成員們,則以自身獨到的觀察方式,紀錄了都市中的各種事物,並以幽默的筆調,將這些觀察的成果,透過出版物,傳遞給更多人。這種以「路上」作為舞臺,以輕鬆詼諧的方式,探索城市的方式,也為當時的日本社會,帶來一股清新的氣息,更引發許多人的共鳴,並進一步地,讓這股風潮,持續地延燒下去。

路上觀察學會要開始活動時的照片:據藤森照信說,當時他們認為「既然是學會,就應該在學士會館舉行「發足式」,但因未能獲得學士會館的正式許可,只能以遊擊式方式在入口處宣讀宣言文
路上觀察學會要開始活動時的照片:據藤森照信說,當時他們認為「既然是學會,就應該在學士會館舉行「發足式」,但因未能獲得學士會館的正式許可,只能以遊擊式方式在入口處宣讀宣言文
38年後,在同樣的地點拍攝。使用魚眼鏡頭再現當時情景
38年後,在同樣的地點拍攝。使用魚眼鏡頭再現當時情景(照片鈴木康廣)

四十年後再聚首:傳奇成員齊聚一堂

在「路上觀察學會」成立 40 週年的前夕,一場名為「公開シンポジウム 路上観察よ いつまでも(公開論壇 路上觀察到永遠)」的紀念活動,於 2024 年 12 月 26 日,在東京神保町的學士會館舉行。這場活動,由建築史家本仁(Motoshi Jin)先生等人企劃。

這場活動,更邀請到「路上觀察學會」的成員們,再次齊聚一堂,分享他們當年的觀察經驗,以及對於「路上觀察」的看法。這場活動,更吸引了許多「路上觀察」的愛好者前來參與,讓這場活動,成為一場難得的盛會。這場活動,也讓「路上觀察」的精神,得以延續,並啟發更多人,以不同的角度,觀察我們所生活的城市。

論壇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公開大品評會「回顧路上觀察學會的40年」,成員們回顧了2006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日本館舉行的「藤森建築與路上觀察」展覽,並播放了當時的影片,同時進行現場討論。除了觀察角度的巧妙外,他們為照片命名的創意也讓人驚嘆,充分展示了幽默與智慧的結合。

第二部:對話「路上觀察的現在與未來」,這場對話展示了受路上觀察學會影響的現代藝術家與研究者的作品,學會成員則現場發表評論。「路上觀察永續」的活動主題並非回顧過去,而是強調傳承與延續。正如本所言,這場活動展現了「路上觀察」的生命力。

路上觀察學會 當時的快照
當時的快照
路上觀察學會 三兄弟 溜滑梯
三兄弟
路上觀察學會 植物雨刷
植物雨刷
路上觀察學會 促使赤瀨川開始這項活動的契機——四谷的「純粹階梯」。也被稱為「四谷階段」
促使赤瀨川開始這項活動的契機——四谷的「純粹階梯」。也被稱為「四谷階段」

 

路上觀察的當代傳承

這場 40 週年的紀念活動,不只回顧了「路上觀察學會」的歷史,更展望了「路上觀察」的未來。這場活動的第二部分,更邀請了受到「路上觀察學會」影響的當代藝術家與研究者,分享他們的作品與研究成果,展現「路上觀察」在當代的多元發展。這也證明「路上觀察」的精神,仍然持續地影響著當代的文化與藝術創作。這場活動,更讓「路上觀察」的精神,得以傳承,並啟發更多人,以不同的角度,觀察我們所生活的城市,進而發現城市中各種有趣的事物。

路上觀察學會 第二部分的情景。成員們(照片左)一邊看著發現者的照片,一邊發表評論
第二部分的情景。成員們(照片左)一邊看著發現者的照片,一邊發表評論
路上觀察學會即使在現代也能發現的「植物雨刷」。發現者:中島晴矢(藝術家、美學校講師)
即使在現代也能發現的「植物雨刷」。發現者:中島晴矢(藝術家、美學校講師)
路上觀察學會
八字腿道路(ガニ股ロード)。真是笑死了。發現者:惠谷浩子(奈良文化財研究所)

路上觀察學會

從「觀察」到「研究」的界線:成員們的觀點

在這場紀念活動中,「路上觀察學會」的成員們,也分享了他們對於「觀察」與「研究」的看法。他們認為,「觀察」不應該變成「研究」,一旦變成「研究」,就會失去原有的趣味性。他們更進一步地表示,當初之所以會將這個團體命名為「學會」,其實也帶有一種幽默、自嘲的意味。這也展現了「路上觀察學會」的成員們,對於「路上觀察」的態度,以及他們對於學術研究的看法。這場活動,也讓「路上觀察」的精神,得以延續,並啟發更多人,以不同的角度,觀察我們所生活的城市。

建築師的「路上觀察」:從札幌巨蛋的「非常規」視角

這場活動的主辦人之一,本仁(Motoshi Jin)先生,也分享了他對於「路上觀察」的獨到見解。他認為,「路上觀察」的精神,在於以一種輕鬆、詼諧的態度,去發現城市中各種有趣的事物。他也分享了他自己對於「建築觀察」的看法,並以已故建築大師原廣司所設計的札幌巨蛋為例,說明如何以不同的角度,來觀察建築。他認為,建築觀察,不只是觀察建築的設計,更要觀察建築與環境的關係,以及人們如何使用建築。這也展現了「路上觀察」的精神,可以應用到不同的領域,並啟發更多人,以不同的角度,觀察我們所生活的環境。

以下是知名作家宮澤洋的作品:

路上觀察學會 宮沢洋作品名稱:「原廣司的黑洞」(原広司のブラックホール)
宮沢洋作品名稱:「原廣司的黑洞」(原広司のブラックホール)
路上觀察學會 宮沢洋作品名稱:「被異常的重力渦捲入,1號機、2號機都失控了!」「啊啊啊……」
宮沢洋作品名稱:「被異常的重力渦捲入,1號機、2號機都失控了!」「啊啊啊……」

是否聽到了這樣的聲音呢?這張照片是在札幌巨蛋(札幌ドーム)的通廊(通往座席的挑高空間)拍攝的。正常看是這樣的↓。

路上觀察學會

如果能感同身受的話,大家要不要一起成立「建築觀察學會」呢?現在還可以在學士會館的入口宣布成立!(※學士會館將於2025年1月起休館,但拆除工程預計於4月開始。新館將重建,而舊館計劃以曳屋方式保存。)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