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振興觀光計畫 Let’s Do London
根據統計,2020 年前往倫敦旅行的人下降了 90%,2021年的情形也仍然不樂觀。為了鼓勵更多英國國內旅遊和市內居民的倫敦一日遊,倫敦市長薩迪克‧汗(Sadiq Khan)發起了一項名為「Let’s Do London」的活動,關注藝術、文化、美食、旅行等。

英國著名藝術家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擅長用 iPad 畫畫廣為人知,2020年春天開始,整個世界被疫情隔離,年逾八十的衛‧霍克尼就用他的 iPad 完整記錄了春天,給大家帶來希望。
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重新設計的皮卡迪利圓環站的視覺 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的設計 作為「Let’s Do London」活動的啟動,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為皮卡迪利圓環站(Piccadilly Circus Station)重新設計了公共裝置。
大衛霍克尼的 iPad 作品似乎首度翻車,在網路上被吐槽、被惡搞,邀請其創作的倫敦政府也被質疑為什麼選擇這位功成名就的老藝術家,而不是給年輕藝術家更多機會。



這位「英國最有影響力的在世藝術家」這次出手相當簡單。 大衛霍克尼將過去的圓環LOGO以手繪方式畫了一遍,紫色文字區域和黃色圓環取代了之前的紅藍配色,但「PICCADILLY CIRCUS」這行字的最後一個字母「S」卻被迫擠到了第二行,彷彿前面的字母佔完了所有文字區域,最後一個字母不得不草草另起一行,整個畫面看起來像是電腦繪圖軟體裡的一張草圖。

當倫敦市長薩迪克‧汗把這幅大師新作放到社群網站時,得到的卻是網友們的吐槽,有人諷刺這是幼兒園孩子把麥當勞和漢堡王的 logo 拼在一起畫出來的,幾乎人人都難以相信這是大衛‧霍克尼的作品。

還有人模仿霍克尼創作這個LOGO的風格,隨手畫了一個新的,發在市長的動態評論,更有人對此表示遺憾和質疑:「很可惜,倫敦並沒有選擇那些過得很艱難的藝術家,而且這些錢和曝光本可以用來展示這個城市的多樣性、自豪感與熱情。」
儘管大衛‧霍克尼此次是公益性質地參與活動,沒有收取費用地為倫敦創作了這件作品,但不得不說知名藝術家的每次曝光都會進入公眾挑剔的眼光裡,帶來難以預估好壞的影響。
大衛‧霍克尼已經用iPad創作了十年
大衛‧霍克尼在工作室用電腦繪畫,2008 年
如果被認為大衛‧霍克尼是不熟悉使用電子產品才「翻車」,那就大錯特錯了。 大衛‧霍克尼從小就有旺盛的好奇心,樂於嘗鮮,他曾研究維米爾畫裡的色彩是如何被精準地描摹,從而發現了暗室在繪畫中的流行運用。
在使用 iPad 和 iPhone 之前,他還用傳真機、影印機、寶麗來快照、PHOTOSHOP做過繪畫實驗,這些在當時都是新鮮的高科技手段,大衛‧霍克尼借助它們還原眼中的世界。
在大衛‧霍克尼的官網上,還能看到他在 2008 年 11 月發表的感想「過去我認為電腦對於繪畫的人來說太慢了,它比人手慢了 15 秒。但現在情況改善,人們可以用電腦自由快速地畫畫了。對於藝術家而言,任何新的媒介都有優點和缺點。但是在數位繪畫中,快速的繪製和可選的豐富的顏色是優點,相比之下,用畫筆蘸油或水彩需要花時間。」

在發表完這段見解的兩年後,2010 年,大衛‧霍克尼就得到了新工具——自己的第一台 iPad,運用其中的繪畫軟件嘗試數位作畫。這一年,大衛‧霍克尼已經 73 歲。
大衛‧霍克尼使用 iPad 創作的四幅自畫像,均創作於 2012 年
他最初使用的軟體叫作「Brushes」,顏色和筆觸都盡力還原現實中的畫筆和油彩,而且免費的軟體有無限的顏料,這讓大衛‧霍克尼十分滿意。
使用 iPad 作畫之前,大衛‧霍克尼曾短暫使用過 iPhone 作畫,受限於螢幕尺寸,效果不算太好。換成 iPad 之後,創作更加流暢,「我在 iPad 上作畫的時候腦中就規劃好了它被印刷出來的特定尺寸」。
畫畫之前,大衛‧霍克尼就會預設列印出來展覽的作品形態,這些印出來的 iPad 作品沒有立體的筆觸變化的複雜紋理,但軟體裡現成的筆刷模板也是一種新體驗。

年過七旬的大衛‧霍克尼小心翼翼地拿著手寫筆,像剛接觸畫筆的小朋友一樣,在螢幕上點選自己喜歡的顏料,嘗試一個個筆觸,這情景十分可愛。
▲ 左:《無題,938》,2011,iPad 繪畫;右:《無題,829》,2011,iPad 繪畫 大衛‧霍克尼曾說:「一直以來,我都想畫好晨曦。可在過去,沒人能用畫筆留住曙光,因為當它剛來臨時,光線暗到沒人看得清顏料;如果你為了分辨顏料而打開燈,又會錯過日光漸濃的微妙瞬間。」但 iPad 讓這件事變得輕而易舉。 iPad 繪畫也是及時反饋的,有時候,大衛‧霍克尼畫完晨曦會立刻通過郵件群發給二十多位好友共賞,「你可以在早上 6 點繪製日出,在 7 點就把畫送給朋友」,這種分享過程足以讓他快樂:「他們不必回覆我。那些畫是純粹的愉悅,也是免費的。」
▲ 《The Yosemite Suite》系列作品,2010 iPad 繪畫的筆觸是新奇的,它們極致又準確地模仿真實繪畫的筆觸紋理如何彎曲、如何立體、如何漸隱……變成一種規範的模板。這種精準導致顏料與顏料交匯處的朦朧暈染、反覆刻畫的細節都異常清晰,甚至是將創作過程暴露無遺。這種視覺有好有壞,它是新鮮的,也成為自己獨特的風格特徵。
▲ 《Untitled No. 21 from The Yosemite Suite》,2010
▲ 《Untitled No. 3 from The Yosemite Suite》,2010 翻一翻大衛‧霍克尼較早期的 iPad 繪畫作品,可以看到他經常進行筆觸試驗,在一張作品裡能出現很多種效果清晰的筆觸紋理,這在紙張繪畫中是極其少見的,操作起來也並不容易。
















疫情無法隔離春天 春天總會到來
去年春天,疫情剛剛席捲全球時,在法國諾曼底的大衛‧霍克尼就曾通過丹麥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Louisiana Museum of Modern Art)的社交賬號發佈了一張最新的 iPad 繪畫作品。田野間盛放的水仙頑強地向上生長,並寫道「記住,它們無法隔離春天」。這在當時帶給了全世界希望。
在諾曼底隔離的日子裡,大衛‧霍克尼仍然不停歇地用 iPad 作畫,記錄下春天的諾曼底。儘管城市噤聲,大自然的希望依然如約而至。從早春的枯樹、剛發的新芽,到初夏的綠意,夜晚的靜謐,大衛霍克尼用 116 幅 iPad 畫作記錄下希望。
如今英國的藝術機構漸漸恢復運營,這些充滿生機的畫作也有了展出的機會。5 月 23 日,「大衛‧霍克尼:春到諾曼底,2020」展覽就在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RA)開幕,作為近期最重要的展覽,提醒著人們自然界的不斷更迭和奇蹟——以及春天的美麗。
再回頭思考大衛‧霍克尼近期設計的 logo,也許這種隨意裡正是一種放鬆的心態,被排列到第二行,從而更突出的字母「s」也成為一種暗示,預示著接下來更多的精彩。 無論如何,這位 80 多歲的老藝術家總是在用畫筆帶給我們希望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