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角度看紐約Highline高線公園
近年來,工業遺址的保留與活化成為城市更新中廣受矚目的課題,各種主體、營運模式為城市帶來區域的聯動發展,無論從組織模式到營運模式而言,Highline 紐約高線公園都是此類計畫在世界各地最成功的案例,從地方創生的角度來做一次新的解讀。

區域發展催化劑
位於紐約曼哈頓島南部的高線公園(The High Line),是一座由廢棄的高架貨運鐵路改造而來的空中公園。它沿著哈德遜河縱向展開,共2.33公里長,離地面約9公尺高,平均9公尺寬,沿途穿過22個街區,包括居民樓、辦公大樓、藝廊、飯店和商場,共有11處上下出口供人在公園開放時段隨意進出。

公園最南端連接惠特尼美國美術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圖片來自美術館網站
高線公園融合了公園和街道的特性,在好天氣的週末,訪客數量可達每天6萬人,比訪問大都會美術館和自由女神的人還多,其中大約30%是本地人。除了美麗的城市風景及景觀,吸引人們參與其中的更有大量的藝術展覽、表演、導覽、觀星、觀鳥活動等活動,同時這裡也是附近社區居民的兒童自然教育和青少年實習基地。
高線公園於2006年奠基施工,第一期2009年開幕,第三期也終於在2019年完成,前後長達13年建設時間。根據最新發佈的數據測算顯示,從2007到2027年間,公園將為紐約市帶來14億美元稅收,並將間接帶動周邊地區共計50億美金的新計畫開發。公園沿線的藝廊、餐廳和零售業的繁榮,也吸引越來越多房地產商在周圍開發住宅和商業計畫,被認為是巨大的區域發展催化劑。
Zaha Hadid在紐約設計的第一棟住宅就在高線公園沿線/渲染圖來自Hayes Davidson
左起三棟建築分別是Frank Gehry設計的IAC媒體集團大廈、Jean Nouvel設計的住宅和板茂設計的公寓大廈The Metal Shutter Houses/ 圖片來自公園網站
公園最北端連接2019年新竣工的大型商業綜合體Hudson Yards/圖片來自The Villager
02.開發主體-因居民的不捨而建立的「高線之友」
時光倒流20年,這座空中花園還是一段被廢棄停用了很久的貨運鐵路,不管是建築結構本身還是對周圍社區的治安,都有巨大的安全隱患。又由於穿梭於街區之間,阻礙了街廓的整體開發。希望拆除它的呼聲很高。當時的紐約市長Rudolph Giuliani支持拆掉它,並已著手準備簽署拆除令。
Timothy Schenck攝影/ 圖片來自公園網站
但不是所有人都討厭它。這段鐵路從1934年到1980年,將近50年裡,每天為整個紐約市輸送食物,是不可磨滅的一段歷史,重要的工業遺產。
歷史圖片/來自公園網站
當時在美國別處已經有一些先例把廢棄的鐵路改造成人行步道,有人提出可以參考巴黎的由高架路改造的公園La Promenade Plantée的例子,就此,鐵路擁有者CSX Transportation也開始著手做鐵路變公園的可行性分析。
巴黎的Promenade Plantée(the Coulée verte René-Dumont)/圖片來自《衛報》
穿過居民樓的巴黎Promenade Plantée公園/ 圖片來自Goodmorningparis.fr
1999年,在第一場關於是否拆除鐵路的社區聽證會上,旅遊記者Joshua David和初創企業主Robert Hammond,這兩位住在附近的普通居民初次相識。出於對這段鐵路的喜愛,兩人發起成立了非營利性的組織「高線之友(Friends of the High Line)」。
非盈利機構高線之友(Friends of the High Line)的兩位創辦人Joshua David (左)和Robert Hammond (右) / 圖片來自公園網站
藉由10年堅持不懈的打聽、拜訪、奔波、遊說、宣傳和募捐,鐵路保留下來並改造成公園。引用公園最重要的資助者,著名時尚設計師Diane von Furstenberg的話,「高線公園是愛的結果,是紐約夢的實現。」
時尚傳奇Diane von Furstenberg非常喜愛高線公園, 她的工作室天台就能夠看到公園,其家族慈善基金Diller-von Furstenberg Family Foundation是公園最大的資助者之一/ 圖片來自AD
03.價值觀-品牌-營運-區域價值聯動的閉環
雖然高線公園由紐約市政府擁有,但每年將近1700萬美元(2017年該數位高達3000萬美元)的營運成本,98%都必須由「高線之友」藉由籌款、捐助、企業合作、及經營類收入獲得。目前,超過70%的資金來自於慈善募捐,約20%來自經營收費如基地租賃、會員費用、產品銷售、植栽領養等,其餘來自投資等。
除了常見的慈善晚宴,高線公園每年還舉辦Hat Party來募捐。/ 圖片來自公園網站
高線公園如今的成熟營運得益於「高線之友」作為非盈利組織的運作、頂尖的規劃設計加持等,更重要的是 – 由於社區居民最先認同它的價值並藉由努力使之得到保留,而這種「在地精神」並沒有隨著高線公園的聲名遠颺而被遺棄。藉由多年的營運,在地的力量協同資源聯合為這個社區創造源源不斷的活力。
如何發現並活用當地的人、地、景,活化利用並使之永續發展,我們總結一下高線公園的做法:
1. 看到具有共情的核心價值
Josh和Robert想要保留這段舊鐵路的想法是直接的、出於對一處歷史工業遺產的喜愛。Josh說,「因為它是來自另外一個時代的遺產 ,古舊、騰空、綿延22個街區,彷彿置人於天上的隱秘空間。假如能在它上面走走,該有多酷啊!」
這種喜愛在人群中是有共性的。從開題討論改造成公園可能性的鐵路原始擁有者CSX Transportation,到給予高線之友長期持續支持的慈善家Diane von Furstenberg, 再到城市規劃專家Amanda Burden,當然更重要的是千千萬萬在整個高線公園的保護和營運中以各種方式支持的人們,對於文化和歷史價值的認可,是這個計畫得以進行的基礎。
2. 找到合理的商業價值
同時,高線之友的長期顧問、地產開發商出身的Phil Aarons, 紐約申奧團隊的主力高級精算師Josh Alschuler,以及當時的Michael Bloomberg市長,也從經濟潛力方面看到了高線公園計畫的長期價值。
雖然在一些區域開發商和當地保守居民的眼裡,當時的廢棄高架鐵路切割了街區,帶來了治安隱患,但藉由良好經營從高線公園從2009年開放到如今的10年時間裡,周邊社區品質的提升、區域地價的上漲和商業繁榮帶來的經濟利益都說明,比起拆除,保留改造的決定是正確的。
3. 找到關鍵人並有效率溝通
找到關鍵人物,梳理好所有利益相關方和他們的訴求,是Josh和Robert最終實現高線公園夢想的重要思路。
他們做的第一步就是打聽「誰」 —— 誰擁有這段鐵路,誰有決策權,誰是最受到影響的群體,而這些人的訴求和立場分別是什麼。
比如這個案例的大概邏輯是,當時鐵路所有者CSX Transporation把這它無償贈送給了紐約政府,但它的去留對於政府都是燙手的山芋 —— 繼續放著長草肯定不可能,但改造需要錢,拆掉也需要錢(當時預估需要2700萬美金)。當時政府正打算給鐵路穿過的雀兒喜區重新規劃,這裡的地產開發商們想要更好的經濟收益,附近的居民想要乾淨整齊沒有安全隱患的街區。Josh和Robert反覆溝通的重點,就是讓大家看到公園作為城市綠洲的特質,以及它能夠為周邊居住和商業帶來的正面影響,站在開發商角度思考如何讓他們手中未變現的資產活化。而區域活化後,政府就能有更多稅收。
在瞭解了這些以後,才能有針對性地去溝通和協商。在這個過程裡,有效的社交和專業人士的建議尤其重要。Josh和Robert一開始就藉由朋友認識了參與前一屆政府工作的地產商Phil Aarons,後者成為高線之友的創辦董事會成員,從政府和地產商的多重角度幫助溝通。
協調多方利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大家是為了一個共同的願景努力,高線公園的例子告訴我們,這也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營運階段,作高線之友利用自己作為非盈利性公園的特點和深受大家喜愛並認可的品牌特質,與大量品牌、企業合作,藉由冠名、聯合品牌推廣、企業社會責任計畫等,公園裡幾乎每一項活動策劃都有一個或多個贊助商的參與,極大豐富了營運資金來源的多樣化。

部分企業合作夥伴/ 來自公園網站
4. 相信專業力量
Josh和Robert是兩個有一腔熱情但沒有建築或城市規劃背景的人,假如沒有諸多朋友、熱心人士、慈善人士和專家的幫助,高線公園是不可能走到今天的。
但他們並沒有把工作都攬到自己身上,而是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而Josh和Robert的工作重點,則是為了支付專業人士的報酬,去努力募捐。他們總是說「如果我們連。。。的錢都籌不到,永遠也不會募到建造公園的錢。」
他們籌錢僱傭了專業的律師 Mike Hemmer和Richard Emery來起訴紐約市政府,以推遲已經簽發的拆除鐵路指令生效;籌錢僱傭了當時最好的建造精算師Josh Alschuler,來計算鐵路改造成公園具體需要的費用,有了這個測算,才有了的募款時的說服力;僱傭了專業的募款經理Juliet Page和園藝負責人Piet Oudolf,確保了高線公園非常重要的兩項營運點 – 籌款和綠化。目前,高線之友共僱傭100名左右的各領域裡的專業員工,確保公園方方面面的良好運轉。
5. 重視品牌及持續、多方位的傳播
高線公園是個由下而上的民間發起的計畫,想要達成目標,就必須不斷對外溝通,不停強化自己的形象。
在剛成立高線之友不久,Robert當時本職工作需要重新設計公司LOGO,而他剛好看到了當時Pentagram設計工作室做的一些獨立出版物,非常喜歡,於是就認識了Pentagram的合夥人之一Paula Scher. Paula Scher聽說Robert所做的保護鐵路的事情後,免費為高線公園設計了有鐵軌特色的LOGO。
這個LOGO之後反覆出現在各個公眾宣傳和衍生商品中,反覆強化了公園的工業遺產屬性和特色。

在傳播資料的品質方面,高線之友也非常有遠見。
Josh和Robert在一開始就做了個非常睿智的舉動:邀請當時已經小有名氣的攝影師Joel Sternfeld來為鐵路廢墟拍照。被廢墟上荒蕪的美震撼到了的Joel Sternfeld,免費做了拍攝,並且在前期募捐階段捐出了自己的攝影作品拍賣。

當時鐵路是封鎖的,未經特許許可不能上去。所以多數人對它的印象,就是從街道抬頭看到的巨大冰冷黑色鋼鐵怪物。Joel Sternfeld利用一整年的時間,拍攝了鐵路的四季。在這些照片裡, 延伸的鐵軌上只有植栽恣意生長,在水泥城市裡形成一個不為人知的空中綠洲,引起了觀眾巨大的感情共鳴,在關於鐵路保護的宣傳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而Josh作為一名記者,則利用他懂得媒體傳播,知道怎麼講一個好故事的特長,負責所有的文字工作。
向慈善家募捐是Josh和Robert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在第一次需要製作紙質資料冊時,Josh建議節省成本,便宜列印,而Robert則堅持要「高級而有格調」,不能讓人覺得他們就是「兩個在家裡辦公的傢伙」。為了製作有品質的製作宣傳冊,高線之友做了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募捐,共計5000美金。一位曾經表示可以從經濟上支持他們的女士給了2500美金,其餘部分則藉由朋友湊足。
公園對於內容呈現的重視也延續到了日常營運中。
如果你打開高線公園的網站(www.thehighline.org ),會發現該公園所有能夠公開的資訊,都可以在網站上找到,並且資訊分類清晰明確,照片、插畫和文字內容的品質一如既往的高。尤其是有可能需要列印的內容,還被額外製作成了精美的PDF文件供人下載。
網站的圖片部分,根據主題分成九大類供訪客瀏覽

網站上可下載的公園植栽圖鑑PDF文件截圖
網站上可下載的可租賃基地說明PDF文件,非常詳細標註了基地的尺寸、位置、特色和配套設施
這樣準確又良好呈現資訊的方式,省去了許多溝通的時間,避免了由於資訊傳播造成的溝通風險,對於公園自身的宣傳、對外合作等,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藉由多種方式,持續發出聲音無疑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Josh和Robert的爭取保護鐵路的籌備時期,會定期給關注者和捐贈者發電子郵件更新計畫進度。還多次藉由慈善拍賣、晚宴、公開招募公園設計提案、做展覽等方法吸引更多人的關注,雪球也是這樣一點點滾大的。
慈善拍賣海報
在保護鐵路的努力看到曙光的時候,他們舉辦了一次公園設計提案比賽。這次比賽不要求考慮實際建設,鼓勵大家打開腦洞。於是有了收到了非常異想天開的建議提案,有事務所建議把整個鐵路改造成游泳池,有事務所想要在鐵路上做一個雲霄飛車。這些大型腦洞最終得以在紐約人流巨大的中央車站展出,不但吸引了更多人對計畫的關注,更讓這個還未塵埃落定的計畫看上去「馬上就要發生了」,獲得了積極的社會反饋。
來自維也納的建築系學生Nathalie Rinne想把鐵路變成游泳池
來自紐約的RONT Studio設計了雲霄飛車提案
在中央車站展出設計比賽提案/Courtesy of the High Line
在中央車站的展覽給了Josh和Robert很大信心,於是在後期確定了Diller Scofidio+Renfro事務所的設計提案後,他們決定再做一次提案展。這次他們把展覽帶到了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 無疑獲得了更大的關注。雖然高線公園地處紐約市區,許多紐約人對它的認識,還是從MoMA的展覽開始的。
Diller Scofidio+Renfro事務所的改建提案在MoMA展出/圖片來自公園網站
如今,作為一個公園,高線公園有著完整的多管道的呈現:網站、APP、主流社交媒體、Newsletter、短影片、紀錄片和紙質宣傳冊,讓關注它的人隨時能夠獲得最新、完整的資訊,並能夠參與互動。
My High Line系列影片,講述普通人和高線公園之間的故事/圖片來自公園網站
同時,建築設計、景觀設計、內幕故事等不同側重點的紙質出版物,給不同資訊需求的人提供了更加全面完整的資料。
不同機構從不同側重點出版的關於高線公園的書
6. 量化社會價值
高線公園被稱作區域發展的催化劑。雖然公園的預計造價高達2億7千3百萬美金,截止2014年,紐約市已經在高線公園相關計畫上獲得9億美元稅收。
2011年高線公園的第二段開幕後,紐約城市規劃部門的報告顯示,自2006年起,有29個新計畫在高線公園附近竣工或正在建設,包括2558套住宅,1000間酒店房間,423000平方英呎(約四萬平方公尺)辦公和藝廊空間,涉及到20億美元的私有開發金額以及12000份新的工作機會(其中8000份是建設相關)。單2010年一年,紐約市政府從高線公園相關的開發計畫中獲得的稅收增長就達到一億美金。
紐約大學Furman Center 2018年關於紐約市居住調查報告顯示,雀兒喜區在過去的8年裡,公寓售價中位數指數也增長了接近3倍。
與高線公園相關的雀兒喜區重新規劃計畫中,最受人矚目的就是2019年最終建造完成的Hudson Yard. 這是一個綜合了辦公、商業、公共設施的大型綜合體,被稱作是紐約市自洛克菲勒中心之後最大的開發計畫,就座落在高線公園的最北端。儘管關於Hudson Yard的讚美和批評聲音都很多,不可忽視的是這個投資25億美金的計畫確實進一步帶動了經濟發展。
7. 賦能社區形成永續發展活力
高線公園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非常有社區屬性的計畫。公園竣工開放後,日均有6%的訪客就來自附近居民。
得益於美國的議事體系,關於這段廢棄鐵路的去留,召開過多次社區聽證會。Josh和Robert就是在第一次聽證會上結識的。高線之友成立後,他們及時把自己介紹給社區,為了更緊密的溝通和爭取保護鐵路的最大利益,Josh還一度加入了社區委員會。
為了傾聽居民的聲音,Josh和Robert把Joel Steinfeld拍攝的經典的鐵路照片製作成背景牆,邀請居民來合影留念,請他們寫下對未來的願景和對公園的看法。

圖片來自The Insider Story of New York City’s Park in the Sky一書
社區內意見領袖的支持,也在鐵路的保護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附近Meat Packing District著名餐廳Florent的老闆Florent Morellet當時也正在為該區域掛牌歷史保護區而努力。在共同的對於歷史遺產保護的社區願景下,Florent牽線Josh和Robert認識了工作室座落於附近,並支持他的保護工作的時尚傳奇Diane von Furstenberg, 後者的家族慈善基金Diller-von Furstenberg Family Foundation是高線公園最大的資助者之一。作為意見領袖,Florent本人也在多種場合公開支持The High Line計畫。
Josh,Florent和Robert. Florent每年都舉辦Bastille Day Party,而他自己則打扮成Marie Antoinette. 這次他的Maria Antoinette裝扮特意設計了鐵路主題來支持The High Line. /圖片來自The Insider Story of New York City’s Park in the Sky一書
高線公園的首次慈善活動也在本社區的藝廊裡舉行,藝廊主Lucas Schoormans慷慨提供了自己的空間,其後有多次活動都在不同的藝廊舉辦。在公園開幕後,High Line Art計畫的策展計畫中,策展人會特別和附近區域的藝廊合作,優先推出附近藝廊代理的優秀藝術家,形成良好的社區互動。
為了讓更多人對鐵路上的景色有直觀的印象,高線之友積極參加了試圖開放建築給普通市民參觀的Open House New York活動。當時鐵路本身還不允許公眾參觀,社區內視野好,能夠看到鐵路景色的大樓業主,慷慨把屋頂開放出來,接待公眾在眺望鐵路,也有大量志工幫忙,清理鐵路旁邊的廢棄大樓以接待參觀者。
圖片來自公園網站
他們一方面走進校園,為學生提供的綠色STEM、社區變化、公園設計等課程;另一方面邀請學生下課後來到公園,舉辦工作坊、導覽等,與工作人員裡的工程師、藝術家、園丁、策展人等交流互動。
針對在附近上學或居住的15至19歲年齡的青少年,高線公園還提供特別的有償工作計畫,培養他們在藝術、社會公平、城市園藝、食物公平、文化活動策劃、公民參與和社區互動方面的意識和技能,並鼓勵曾經在高線公園工作過的年少年加入「高線之友校友會」,在他們的後續成長中持續保持聯繫,他們中也有人日後加入了高線之友成為員工。
圖片來自公園網站
對於更廣範圍內的公眾,高線公園常年則提供免費的歷史、文化、藝術和植栽導覽、觀星、觀鳥活動,文藝演出、社交舞會和親子娛樂計畫,以及關於公共空間的對話討論活動。
公共藝術展覽公園營運的重要部分/Lubaina Himid, Five Conversations, 2019. Part of En Plein Air.
音樂演出
觀星活動
¡Arriba! Latin dance nights on the High Line
由市民提出主題並招募參與的B.Y.O. (Bring Your Own)主題聚會
在回饋附近社區以外,高線公園也加入了整個紐約市的「Community Parks Initiative (CPI, 社區公園倡議)」計畫,把公園的種植經驗分享給紐約市的其它居民社區。
圖片來自公園網站
在更廣的層面上,高線之友成立了高線公園網路(High Line Network),把高線公園的經驗輸出到美國其他地區,為城市空間改造計畫提供諮詢。目前網路裡已經有19個美國城市公共空間計畫。
美國邁阿密Brickell Metrorail Station橋下空間改造計畫/來自公園網站
值得一提的是,上面講述的高線公園與社區互動的計畫中,每一項都有相應的企業或機構以冠名、贊助或其他形式參與。
但是高線公園也不是一味迎合周邊居民,也有一些原則,比如不允許公園旁邊的住宅大樓開通向公園的特殊通道。假如一個開發商希望自己的大樓開通一個通往公園的入口,就需要先建一個公共的電梯和樓梯,再從自己大樓做一個通道連到公共樓梯上,最終呈現出大樓居民和其它市民都藉由公共入口進入公園的效果,不給周邊居民額外的特權。作為公共公園,也是一種社會公平的考量。
高線公園也是一個有眾多志工參與的計畫。
Josh和Robert對於舊鐵路的保護,是出於熱愛而完全沒有任何經濟利益追求的。高線之友也是一個非營利性機構。在開始的幾年裡,他們還在堅持自己的本職工作獲得生活收入,沒有從機構裡領取報酬。他們身邊的朋友和一步步開始幫助高線之友的人,也都是出於對這段鐵路遺產的喜愛和美好的社區願景,無償付出自己的時間、金錢和專業知識。
長期良好的社區互動也讓許多紐約市民願意以志工的方式回饋公園。高線公園的志工來自紐約市的五大區域,有著對公共空間和綠色永續發展有共同的熱愛。志工參與到公園營運的方方面面中,從導覽、講解到授課、組織活動。
圖片來自公園網站
有趣的是每年開春的除草活動。公園由於其基地限制和永續發展的理念,沒有使用任何機器和化學手段,全部依靠人工完成。這項龐大的體力勞動,每年都是大量志工在公園的園藝部門的帶領下完成的。
圖片來自公園網站
諸多志工的熱情參與,也反過來驗證了Josh和David以及諸多相信一段廢棄的鐵軌可以改造成深受市民喜愛的公園此一想法是正確的。70歲高齡的長期志工Gammy Miller說,我住在城市裡,但是希望能夠接觸自然,High Line就是我的花園。
70歲高齡仍積極參加The High Line開春植栽修剪活動的紐約市民、藝術家Gammy Miller/圖片來自公園網站
8. 多元化的多種經營
儘管70%的資金來源來自慈善募捐,高線公園每年仍有約20%的營運成本需要藉由自身的營運獲得。所幸,公園獨特又多元化的基地是諸多時裝發佈會、新品推廣會、宴會和派對的寵兒,商業性的基地租賃和服務為公園貢獻了重要收入。
DKNY時裝秀/圖片來自公園網站
影片網站Hulu的互動裝置/圖片來自公園網站
Tiffany的晚宴/圖片來自公園網站
除了向慈善家募捐,高線公園也鼓勵和接受普通人任意金額的小額捐贈。喜愛公園的人,也可以藉由購買公園會員資格(根據享受的權利每年55美金至750美金不等),認領公園裡的植栽(25美金到500美金不等,可以獲得認領證書和認領植栽到明信片或照片),加入更深入參與公園營運的委員會Leadership Council(1萬到5萬美金不等),購買慈善晚宴坐席(2500元美金到10萬美金不等)的方式來支持公園的營運。在我們較為熟悉的來自慈善家、個人、企業、政府和基金會的現金支持以外,高線公園還接受的捐贈形式包括股票和債券。甚至有熱愛公園的人,遺囑裡會決定把身後的財產捐給公園,公園營運團隊也有對應的工作人員負責接待。
公園也開發了一系列的周邊產品供喜愛公園的人購買。除了常見的T恤衫、環保袋、馬克杯、桌面文具以外,還有用舊鐵軌回收的金屬製作的開瓶器、袖口和書立,以及公園植栽的種子。
Photos Courtesy of the High Line
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是公園自產的蜂蜜。

這是在銀行TD Bank的支持下,和一家致力於在城市裡養蜜蜂的機構BeeKind Farm合作,在公園裡養的蜜蜂產的蜂蜜,藉由養蜜蜂,公園上和附近需要授粉的植栽得到了更好的成長,公園自然教育增加了新的內容,所產出的蜂蜜也藉由慈善義賣的方式出售,所得收入歸於公園營運。

高線公園的藝術策展部門精心策劃了的免費公共藝術展,以繪畫、雕塑、印象、舞蹈等多種形式,常年在公園裡展出。
尤其特別的是與Target百貨合作的露天表演「一英里長的歌劇:7點鐘的傳記(The Mile-Long Opera: a biography of 7 o’clock)」,以晚上7點下班通勤這個時間點,切入講述紐約人的生活。

表演利用公園的狹長特性,一共有1000名歌唱演員分散在一英里的公園上,演員固定位置,每個人有自己唱的內容,或放開歌喉,或低聲輕吟,而觀眾是流動的,和沉浸式的。
這個極具特色的表演對公眾免費,但是有人數限定,需要提前訂票。而這個時候,公園會員有優先訂票機會。
The High Line藉由創新多元的營運形式,確保了這座每年需要1700萬美金成本的公園正常營運。
全方位的永續發展理念
高線公園把永續發展的理唸作為自己的核心價值。
來自著名荷蘭園藝師Piet Oudolf負責了公園的植栽設計。在平均只有40-60公分厚的土壤上,要做到「設計和打理得看上去很自然」,背後的專業知識和精細化管理功不可沒。

公園在植栽選擇方面,儘量挑選本地品種、耐旱和易維護的品種。在已經種植的超過500個植栽品類中,一半是北美本地品種,許多是本地農民種植的,也有收取了當年廢棄鐵路上的雜草的種子再種植回來的。30%以上的本地品種植栽可以和紐約市的其它植栽互相授粉。100%的植栽廢物都在現場循環處理。
公園裡植栽的灌溉是靠自然雨水和園丁的判斷。園丁會依據每一片植栽的狀態調整澆水的量。除草和修剪,除蟲工作,還有冬季雪後的清掃,也全部依靠人工完成。
公園上共有230多個長椅和其它供房客坐下來休息的區域,使用的木頭和鋼材都來自於原來的鐵路軌道。

發起人堅定的熱愛
「高線之友」做過不少突破社交舒適區的事 —— 大膽詢問。從最初一家家詢問雀兒喜區的藝廊主是否可以為保護鐵路籤名,到鼓起勇氣初次開口向慈善家募款,再到雖然心裡沒底但是大膽問出「是否可以在MoMA做展覽」,他們都成功了。
但他們不成功的時候更多。Robert說,「如果哪一天我沒有被拒絕很多次,就說明我沒有問足夠多的人。」
他們成功的前提是有一個非常好的願景—— 保護一段有歷史價值的遺產,把它改造成空中花園。這是符合多數人的自然情感需求的。公園開幕後的外界反饋也證實了這是個正確的決定。
藉由一次次大膽的徵詢,高線之友從第一筆用於製作列印資料的5000美金開始,前後募得了1億3千5百萬美金用於公園的改造和營運。
不得不承認,很多事情就是憑著一股熱情和愛往前走的。只當你非常相信這件事的時候,才有可以在低谷時期重新整頓再出發的動力和希望,才有可能在努力的路上聚合到越來越多和你一樣相信並熱愛這件事的人,才會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城市更新如何面對士紳化的指責
儘管高線公園無論從歷史文化保護還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方面都取得了直觀的成功,也有人指出,高線公園已經變成了一個旅遊景點,來的人多為訪客而非本地居民。而原來居住在公園周邊的居民,因為地價和物價的上漲,正在逐漸遷出,取而代之的是新造的大樓裡的住戶。同時,高線公園的訪客群體裡,白人佔據了絕大多數比例,導致少數裔族群越來越少使用這樣的公共資源。
高線公園的兩位創辦人也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在本文前面提到的一些高線公園和社區互動的活動中,有一部分是專門針對高線公園帶來的社區問題而努力的,例如有償僱用本地的青少年課後打工和免費為兒童提供的教育計畫,甚至會組織只針對本地區居民的活動以避開訪客。夏季的公園裡組織的「¡ARRIBA!」舞蹈活動,就是來自於附近的拉丁裔居民的想法,受到了廣泛的歡迎。
同時,高線之友在分享他們的經驗給高線公園網路的其他城市的計畫時,也特別注重「高線公園沒有做,但是做了會更好的」失敗教訓分享。
當區域經濟有顯著的發展時,造成物價、環境、居民機構的變化是難免的,士紳化是一個全球城市發展中都不可迴避的問題。但城市發展不可能因為士紳化的擔憂而停滯不前。我們能做到的是避免其極速發生而造成割裂,更多元多角度的思考並盡力降低、減緩其帶來的不良影響。
當人們拜訪紐約,感嘆高線公園的獨特和它對城市甚至世界工業遺產改造和景觀規劃行業的貢獻時,或許總會被美國獨特的文化背景所吸引,覺得「這在別處是不可能的」。高線公園不可能在別處拷貝不走樣再來一個了,但這些創造永續發展生命力的經驗,可以在任何地方開花結果。
保留鐵道發揮決定性因素的可能是911事件
2001年,911事件突發,普通市民開始積極參與世界貿易中心遺址的重建提案討論中,對城市的更新也有了更多次元的關注。受到精神創傷的大眾不想再看到任何大型拆除動作,對於世界貿易中心遺址關心又不知道該如何出力的複雜情感,部分被轉移到支持高線公園的建設上來,人們認為建造一個新的公園是紐約市向前發展的標誌。
911事件促使對紐約市具有更新規劃的Michael Bloomberg當選,尤其是他對西雀兒喜區的重新規劃,帶來了高線公園計畫順利進行的大背景。
